『壹』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信息系統管理辦法
《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經2003年9月28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2004年1月15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務會、2004年2月23日海關總署署務會和2004年3月12日商務部部務會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本規定首先從M1類車輛(駕駛員座位在內,座位數不超過9座的載客車輛)開始實施,其他車輛的具體實施時間另行通知。
第一條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的要求,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質檢總局)建立國家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信息系統(以下簡稱“信息系統”)。為明確信息系統的職責,確保有關缺陷汽車產品召回信息安全、及時、順暢地運行,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信息系統根據質檢總局的委託,在缺陷產品召回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管理中心)的組織下,完成有關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的日常信息管理工作。
第三條信息系統承擔信息收集任務。信息系統通過互聯網、電子信箱、信函、電話、傳真、媒體等多種方式收集信息,並建立相應的資料庫。
需要收集的主要信息有來自車主的投訴信息和各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認證機構、產品檢驗機構及實驗室、公安機關、消費者協會、汽車製造商、銷售商、進口商、維修商、租賃商、保險公司等單位的質量問題信息等。
第四條信息系統承擔汽車產品技術質量信息備案和管理任務。信息系統根據《規定》的要求管理來自製造商的各種技術信息,包括汽車的VIN碼及配置信息、製造商的技術服務公告(TSB)信息、汽車維修技術信息等,以及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的車主、經銷商、檢測機構的信息等。
第五條信息系統負責整理、分析有關汽車產品缺陷的信息,並應定期向管理中心提交質量投訴報表和統計分析報表。
第六條信息系統負責建立汽車召回信息資料庫,並根據總局的指令及時發布召回信息和召回效果分析報告,並通過網路、電子郵件或電話等方式將召回信息及時通知有關車主。
第七條信息系統應當積極參與國外的信息和技術交流,收集國外有關汽車安全和召回的技術規范、標准、法規、案例以及先進的檢測方法、管理經驗等信息。
第八條信息系統應當積極開展公眾教育,向公眾提供有關缺陷汽車產品召回制度、汽車產品質量責任擔保制度、汽車質量問題投訴和處理辦法、汽車 安全技術 、汽車正確使用方法、維修保養等方面的知識。
第九條信息系統應當根據總局的指令及時向專家委員會、指定認證機構和缺陷汽車產品檢驗與實驗機構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車主的投訴信息、汽車製造商的技術服務公告(TSB)、檢測方法、維修資料、配件資料等。
第十條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工作的需要,信息系統設呼叫中心、數據處理部、信息採集部、軟體和網路部。
第十一條信息系統的呼叫中心通過集群電話方式接受關於汽車質量問題的投訴,並將相關信息分類整理,輸入投訴資料庫。
第十二條信息系統的數據處理部負責分析、處理、過濾、匯總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的信息和製造商根據《規定》提供的各種技術資料,定期和不定期提交汽車質量投訴報表。
第十三條信息系統的信息採集部負責收集與汽車安全和召回有關的技術規范、標准、法規、案例以及先進的檢測技術、管理經驗等信息,和與汽車召回有關的單位(製造商、進口商、銷售商、修理商、公安、保險等)建立相關合作關系,採集相關信息(VIN碼、技術服務公告、維修技術數據、車主信息等),並將有價值的信息提交給數據處理部。
第十四條信息系統的軟體和網路部負責開發和維護信息系統,以及質檢總局和管理中心所需的各種軟體、資料庫、網站等。
第十五條缺陷汽車產品信息處理流程包括:
(一)接受投訴,通過互聯網的投訴信息直接進入投訴資料庫;
(二)信息處理,利用軟體和人工相結合的方式分析和處理信息,同時參照國外的召回案例、製造商的技術服務公告、維修商的維修案例等,將投訴進行分類和統計,製作出各種報表;
(三)信息提交,信息系統負責人在接到數據處理部的各種報表後,需仔細審閱,並根據投訴的具體情況確定是否需要立即上報召回管理中心,如果沒有非常集中的或涉及重大傷亡事故的投訴,一般每周上報一次。同時,信息系統可以每月向各製造商發送一次有關該製造商的車主投訴信息。
第十六條信息系統應採取必要的技術措施進行保密。
第十七條信息系統的數據應當有完善的備份制度。重要的資料庫和信息每天備份一次,一般數據每周備份一次。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貳』 為什麼企業資料庫要配備風險評估系統
隨著網路環境的多元化發展,數據風險也在逐漸增加,在數據安全治理的框架中,「摸清數據家底」是進行數據安全治理,數據安全建設的重要前提。無論是制定具體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還是就數據安全防護產品設置規則,都離不開對環境內數據分布和數據的使用狀況,風險狀況的掌握。推薦你了解一下安華金和的資料庫風險評估系統,不論是從專業性還是服務范圍,都是非常拔尖的。網路這方面的資料很多。
『叄』 我國汽車產業的外部環境分析(PEST)
這是一份2003年的汽車行業分析報告,希望對你有用!
由於字數的限制,我分兩段給樓主發送.
目錄
第一章 中國汽車市場的旺盛需求和高額利潤
第一節 國內汽車市場的旺盛需求
第二節 國內汽車行業的高額利潤
第二章 旺盛需求和高額利潤誘惑下的產能擴張和新投資者的沖動
第一節 產能擴張
第二節 新投資者的沖動
第三章 中國汽車產業過熱呼?----兩種觀點的碰撞
第一節 三成車貸墜黑洞 汽車業投資過熱?
第二節 汽車產業果真過熱了嗎?請相信市場的能力
第四章 新聞綜述----我們的分析
汽車產業過熱呼?---兩種觀點大碰撞
編者按:當北美,歐洲,日本汽車市場日漸成熟,有效需求增長放緩的時候,中國汽車市場卻一枝獨秀,需求強勁;當發達國家市場上汽車製造商的利潤只有2-3%的時候,中國市場上的汽車製造商們卻正享受著20-30%的高額利潤。對汽車的強勁需求和高額利潤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資本投資到中國汽車市場。像任何競爭性行業一樣,中國汽車市場在不遠的將來也將迎來產能過剩激烈競爭的慘烈局面,就像今天的中國家電市場。於是,圍繞著中國汽車市場是否過熱,如何調節中國的汽車市場,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在這里產生了激烈的碰撞。何去何從?我們在這里把近期收集的一些相關信息加以歸納整理集中編發,在文後也將提供我們的分析,供參考。
第一章 中國汽車市場的旺盛需求和高額利潤
第一節 國內汽車市場的旺盛需求
一、我國「十五」汽車市場需求預測
1、汽車保有量和需求預測(單位:萬輛)
項目 載貨汽車 客車 轎車 總量
保有量 2005年 905-956 450-490 843-869 2198-2315
2010年 1137-1193 540-580 1423-1542 3100-3315
2015年 1524-1576 620-660 2291-2483 4435-4719
需求量 2005年 106-120 55-68 110-121 271-309
2010年 141-153 60-72 193-220 394-445
2015年 167-178 65-77 339-355 571-610
2、我國轎車市場需求預測(單位:萬輛)
預測年份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預測內容 保有量 需求量 保有量 需求量 保有量 需求量
中間值 856 116 1495 207 2387 339
范圍值 843-869 110-121 1423-1452 193-220 2291-2483 329-355
二、國內汽車總需求持續高增長 預計全年將超額完成計劃
在7月26日舉行的北京汽車信息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最新汽車工業情況:繼上月汽車產銷小幅回落後,6月全國汽車產銷重拾升勢。與上月相比,中國汽車工業產銷增幅雖然不是很高,但仍強有力地保證了前6個月汽車產銷調整增長的態勢。
6月份,全國汽車生產完成33.95萬輛,比上月增長4.82%,累計完成207.66萬輛,同比增長34.13%;銷售完成34.98萬輛,比上月增長10.05%,累計完成202.72萬輛,同比增長31.99%。其中轎車生產完成17.04萬輛,比上月增長5.41%,累計完成89.55萬輛,同比增長103.53%;銷售完成15.65萬輛,比上月增長6.69%,累計完成84.28萬輛,同比增長82.44%。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朱一平判斷,以上數據基本上可以表明全年汽車產銷390萬輛,其中轎車160萬輛的預期有望突破。 顯然,這一數據已遠遠高於2005年全年汽車需求271-309萬輛,轎車110-121萬輛的預測數。
第二節 國內汽車行業的高額利潤
一、超過平均利潤2倍,30%以上汽車業利潤居高不下
根據最新的統計,今年上半年14戶國家重點汽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近2146億元,增長46.6%,增速同比提高24.3%。實現利潤179.9億元,其中,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東風汽車公司三大汽車集團合計盈利167.5億元,占汽車行業重點企業盈利總額逾93%同比增長近97%;合計增利82.4億元,占汽車行業重點企業增利額的91.4%。
相對而言,沒有今年這么火爆的2002年,汽車行業銷售收入仍然達到1515億元,實現利潤431億元,整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28.45%。而這個28.45%僅僅是整個行業的數據,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劉世錦博士估計,國內汽車生產業的利潤在30%以上甚至高達35%。而目前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率最高在10%至15%之間,汽車業的利潤已經是全社會的平均利潤率2倍以上。
第二章 旺盛需求和高額利潤誘惑下的產能擴張和新投資者的沖動
第一節 產能擴張
一、三個奠基:一汽規模要翻番
一汽把建廠50年的慶典活動具體成了長春一汽紅旗轎車10萬輛新基地、一汽-大眾轎車二廠、解放卡車18萬輛新基地的奠基以及長春一汽豐越汽車有限公司的成立。
在以上四個活動中,一汽-大眾轎車二廠無疑是重頭戲,這個新廠將由其股東一汽集團和德國大眾共同出資13億歐元,於2007年建成,屆時產能將達到33萬輛。另外,一汽-大眾的舊廠也將投入3億歐元進行擴建,使其生產能力從目前的20萬輛擴充至33萬輛,到2007年,一汽-大眾年產能達到66萬輛,達到國際主流生產廠的規模。據了解,一汽集團2002年產量達58萬輛,今年提出的目標之一是力保銷量90萬輛。又根據對一汽新規劃的了解,2008年前後,一汽的產能將達到200萬輛。
二、上海通用:迅速擴張
上海通用,將利用股東上汽和通用所留利潤投資至少20億元人民幣以上,對原上海金橋工廠進行擴建,擴建後光上海基地的產量就可達20萬輛以上,加上上海通用煙台基地10萬輛的產能,上海通用的產能將迅速擴張至30萬輛以上。
三、組裝佳美:豐田計劃30萬輛
豐田公司最近在中國的「動向」是與廣州汽車工業攜手投資300億日元生產中高檔轎車「佳美」,當年計劃生產3萬輛。豐田汽車公司社長張富士夫還表示,如果得到中國政府認可,合作雙方年內即可建立各出資一半的合資公司。屆時豐田公司將從日本運來零部件,組裝生產「佳美」,並在此後逐漸提升在華生產能力,計劃中的長期生產能力為20萬至30萬輛。
四、積極參與:日產目標鎖定90萬輛
東風與日產合資後廣州風神日產陽光正式下線,風神產量大幅提高。作為日產的排頭兵國產陽光肩負使命,在未來三年中,日產將有六款新車實現中國造,平均每年出兩款新車,後來者的日產來勢兇猛,他 們預計用7年時間,即2010年要在中國形成90萬輛的生產能力,加快在中國的擴張速度。
五、小廠要翻身:「海馬」擴產15萬輛
近日海南馬自達對外宣布,正在進行的總投資約12億元的三期工程建成後,海馬年生產能力將達到15萬輛,是現在產能8萬輛的近一倍。今年,海南馬自達銷售目標為5萬輛。這個數字將徹底扭轉海南馬自達在業界的「小廠」形象。除了產能擴充外,海南馬自達還在積極進行銷售服務網路的擴張,年底,海馬的4S店將由現在的65家擴充到120家。
六、加價持續「廣本」明年產量翻一番
飽受產能影響的廣州本田,成為擴產決心最大的廠家。記者了解到,24萬輛產能的擴建工程將在今年底完成,預計投資40多億元,春節前後便可投入生產,比目前的12萬輛增加一倍。此次產能改造離上次時間還不到一年,明年下半年,廣州本田還將在現有廠房的基礎上,擴大生產面積,達到62萬平方米。
第二節 新投資者的沖動
一、投資汽車一窩蜂?58家粵企也瘋狂
廣東省目前擁有汽車生產型企業8家,組裝企業48家,全省各類汽車廠商共58家,2002年廣東省共生產汽車10.6萬台,比上一年增長46.6%,其中轎車產量為8.4萬台,同比增長43.3%。
1、美的難擋誘惑
2002年汽車製造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華南地區亦如火如荼,轎車市場廣本、風神項目堪稱經典案例,MPV市場除了廣本奧德賽、柳汽風行、東南汽車的得利卡、富利卡外,2002年底又增寶龍汽車。現時家電企業美的股份有限公司也走到汽車業門口。
美的汽車項目經理李凱說,「現在家電利潤空間已縮小到極致,為了尋求長遠的發展,美的不得不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汽車目前是最佳的選擇。」他稱,「美的經過多年發展,已積累150億元資金。而目前大客車的毛利率為20%,純利為7%-8%」。
李凱表示,美的目標主要鎖定城際運輸用汽車,「目前暫不會將重點集中在城市公交車領域,如果未來發展順利,則會考慮投資轎車」。
廣州寶龍特種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4月,前身為金安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是國家定點生產、改裝防彈運鈔車的企業之一,固定資產近億元,擁有年產4000台運鈔車的能力,生產包括寶安華夏、龍行九州等幾個品牌。
2002年7月寶龍進入MPV,投產2.4升7座、11座商用車,10月29日,寶龍舉行5萬輛商用車產能改造工程奠基儀式。11月寶龍推出TBL5028商用旅行車。寶龍汽車董事長楊龍江表示,以寶龍為主的增城三江汽車城首期規劃用地100公頃,建設期12個月,總投資12億人民幣,2003年計劃生產1萬輛各類輕型客車,產值20億元,2004年生產25000輛,2005年將達到5萬輛,產值達到100億元。
之後,寶龍和浙江吉利一起被稱為「民營汽車企業雙子星」。6月,寶龍宣布對旗下的MPV車型重新進行品牌整合,形成「菱麒」、「菱駿」、「菱惠」三大系列,分別攻佔MPV市場的高、中、低端。整合後的寶龍菱駿多功能商務車調整了價格,其中菱駿標准型價格由原來的16.6萬元調整為15.58萬元,豪華型由原來的17.6萬元調整為16.58萬元,產品價格直接挑戰同類市場產品。
對此,業內資深分析員鍾師表示,在奧德賽、柳汽與得利卡的降價聲中,寶龍能否勝出現在很難說,因為小型MPV市場並不大,「但隨著MPV進入家庭,未來發展空間還是有的」。
2、難題凸現
投資汽車的不僅寶龍和美的,今年4月20日,廣東金星重工業公司與馬來西亞寶騰集團合資,在虎門成立金星寶騰汽車有限公司,雙方各持股50%。廣東金星將生產蓮花跑車和嘉華轎車、多功能車及休閑運動等多種車型。目前此項目已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批,生產車型也已確定。
而且,廣東不久將迎來另一個汽車業巨頭。據稱,豐田汽車也將與廣州汽車集團聯姻,將在「廣州南部的新興工業區」,總投資300億日元,於2005年開始生產「佳美」轎車,初期計劃生產轎車3萬輛,未來產能將達到30萬輛。
對廣東此一輪的汽車投資熱,汽車業分析員鍾師認為,廣東轎車之所以能夠迅速佔領國內市場,主要得益於關稅的保護。因為廣東汽車業無論國產化率有多高,使用畢竟還是國外廠商的技術,說到底還是組裝車。
但根據世貿組織的協定,到2006年7月1日進口整車三大車型的關稅將降到25%,零部件降到10%,進口配額與進口配額證全部取消,其時汽車企業頭頂上的保護傘將基本消失,現在不斷新增的汽車投資廠商將面臨最為嚴峻的考驗。
二、浙江民企借殼造車忙
浙江的民營資本有多雄厚?舉個例子就能讓人吃一驚:民營企業盤踞的蕭山市工業用電量就相當於整個廣西省。
浙江有多少民營企業有造車沖動?坊間說法是,有40多家欲在汽車產業中流擊水。細細數來,這其中有大器已成的魯冠球、李書福,還有更多像華翔周辭美、杭掛陳永興、中譽童江亮這樣的新貴。
沒有人敢低估浙江民營企業在新一輪造車熱潮中的實力,尤其在浙江民企獨霸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半壁江山的情況下,民營資本更成為浙江躋身汽車工業大省的中堅力量。
7月14日,本報記者趕赴杭州獲知,目前浙江省對汽車工業發展的四大方針已定——以萬向集團為核心,形成浙江零部件產業基地;以吉利為龍頭打造浙江省的轎車基地;以東風杭汽為龍頭,整合形成客車基地;以中汽商用為核心,打造一個特種車基地。
據了解,浙江省有關部門現在還沒有就這一思路正式形成文件,但是省政府已批給萬向集團80平方公里(編者註:此數據可能有誤)的土地,作為新的生產基地。民營企業四居其三,浙江汽車工業民營掛帥的特質已表露無遺。
1、2000萬一個殼
今年38歲的陳永興,從「陳總」搖身變為「陳老闆」僅僅用了3年時間。1997年,陳永興接手杭州杭掛機電有限公司。杭掛的主要業務是改裝車、農用車和直流電機,由於效益不好,當年杭掛帳面贏利只有2萬元。接手杭掛的3年間,陳永興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還為杭掛攢下幾百萬資產。2000年陳永興依靠2000萬元銀行貸款,買下了杭掛,從總經理變為老闆。
身處中國汽車的流金歲月,自己做老闆的陳永興已經不甘心只在農用車和改裝車行業小打小鬧。2002年他瞄準了國內特種專用車市場。理由是,目前國內好多車種沒有開發出來,「我可以舉個例子,中國改裝車目錄是300多種,國外有3000多種。」陳永興說。
讓陳永興心裡有底的是,特種車進入門檻並不高,而且利潤可觀。「一般企業年產量都在200-300輛的規模,而且技術含量越高產量越少。我去日本參觀過一個冷藏車廠,只有200多人,一年產量300—400輛,銷售額2億美元,利稅5000萬美元。」
但是,與當年李書福一樣,這時的陳永興一直為目錄傷神。「我和浙江的一些整車生產資格汽車企業談過,他們興趣都不大,談得很累。現在國內有整車牌照的企業100多家,許多整車廠都是原來交通部門的下屬企業,這些企業不缺錢。他們不用生產整車,靠吃建造收費站這樣的業務,就能活得很好,所以要價都很高。」
2001年,中央直屬企業改制。陳永興得知,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下屬的中汽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由於沒有經營實體,正在尋找合作企業。陳永興隨後趕赴北京競標。
1993年3月,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吸收幾家大的專用車廠家和兩大研究中心入股,成立了「中汽專用汽車有限公司」,主要任務是組織各類專用車的生產、開發和銷售。由於自己沒有實體,中汽專用一直扮演的是類似行業協會的角色,杭掛是中汽專用的掛靠單位。
在多家企業的競爭中,陳永興不談收購價格,而承諾人員安置的策略,最終低價競標成功。2002年4月,雙方簽定整合重組協議,中汽專用變更為中汽商用汽車有限公司(下稱中汽商用)。5月,中汽專用通過申請車輛產品《公告》及《目錄》變更,把所有產品轉入更名後的企業,隨後,把整個公司的生產基地搬遷到了杭州。
經過如此運作,沒有專用車生產目錄的陳永興,手裡一下擁有了中汽專用的100多個產品目錄。手裡拽著100多個目錄的陳永興,現在已經確定了三個方向:一是生產廂式冷藏車,另外是道路機械車(清障車、垃圾車),還有通訊車輛。他將在這中間選擇一個。陳永興認為,專用車的客戶相對比較集中,銷售上的投入相對也要會小一些,這有利於小企業更好生存和管理。
目前,在緊鄰杭州的富陽,陳永興已經征地520畝,作為中汽商用的生產基地。陳永興的目標是,三年實現銷售產值20億,利稅1億元。現在,陳永興正和日本富洛哈夫公司合作生產冷藏保溫專用車,與美國阿爾泰克公司合作生產電力作業車、通訊裝備特種車。
2、買股入市
一直以來浙江支撐著整個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半壁江山,一汽、東風、上汽每年有50%的零部件采購來自浙江。有雄厚的零部件製造基礎,民營資本活躍的浙江省並不甘心行走於汽車產業的邊緣,從1999年起,以李書福為代表的浙江民企紛紛得隴望蜀,開始涉足整車製造。
2003年5月名不見經傳的寧波華翔悄然進駐中興汽車,以6000萬元受讓華晨26.3%的中興股份,成為新河北中興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股東。與4年前和華晨汽車閃電接手中興汽車一樣,華翔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對中興的重組。
華翔過去是上海大眾、長春一汽、美國通用等企業的零配件供應商。2002年,華翔實現產值12億元。因不甘心在汽車業當配角,今年5月正式入主國內皮卡三甲之一的中興汽車。
同樣是一個讓業界陌生的名字。2003年4月3日,蕭山童江亮與武漢經濟開發投資公司、武漢輕型汽車公司分別出資8000萬元、1500萬元和500萬元,注冊成立武漢中譽汽車有限公司,並接手萬通的生產設備和產品目錄,繼承萬通品牌。4月17日,初次涉水的童江亮,在武漢向蜂擁而至的媒體放出毫言:「年底前出產20輛單價在200萬元左右的高檔客車,預計到2008年,中譽汽車的產值將達到50億-100億元。」
就在童江亮信誓旦旦之時,3月底,另一家浙江摩托車企業萬豐奧特推出了第一款商務車——萬豐速威。
進入6月,「波導要砸50億元進入汽車行業」的標題頻頻見諸報端。
半年間,即發生四樁收購案。來自浙江有關部門的統計,從迄今為止惟一一家獲得轎車生產資格的吉利集團,到最近相繼買股份入行的寧波華翔、浙江萬豐,蕭山中譽,以及正在進行電動車研製的萬向集團,浙江進軍汽車整車製造的民營企業已接近十家。其中大多數企業是從汽車相關行業殺入。
3、走非主流路線
和杭掛一樣,其他的浙江汽車企業都是選擇規模要求不高的商用車市場,中譽、橫店、鐵牛都是做客車,萬豐的皮卡也在國內佔有一定的市場,現在正開始生產商務車。在新一輪造車熱中,浙江民企紛紛選擇了非主流車型。
陳永興認為,「浙江民營經濟發達,但是資本分布比較分散,造轎車對規模要求太高了。我們這種選擇是明智的。」
目前,童江亮最想要的轎車目錄還是一張畫餅。2002年,中譽銷售收入為18002萬元,凈利潤1485.51萬元。杭州中譽特颯客汽車有限公司是童最初准備搭建的理想平台:中美合資、總投資2億美元、坐落於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但是,童的主業是房地產,其手頭最大的項目是地處蕭山的中譽現代城。他手頭的資金並不寬裕。
最近一段時間,童江亮正在四處出擊,頻繁接觸杭州銀行界。2003年6月,金信信託「中譽現代城房產集合資金信託項目」募集成功,募集資金額度5000萬元,預計收益率4.5%,期限為二年。童江亮希望這筆錢用於中譽在房地產業的發展,而騰出力量再實現中譽在汽車產業的布局。
第三章 中國汽車產業過熱呼?----兩種觀點的碰撞
第一節 三成車貸墜黑洞 汽車業投資過熱?
一、山雨欲來
來自發改委的消息稱,眼下一項針對汽車產業投資過熱的調查正在進行中。
此項調查由發改委發起,並委託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具體實施。調查的重點是,各地一些瀕臨破產或效益不佳、規模小的整車企業盲目上汽車項目。據了解,整個調查報告已成文,並上報到發改委。
發改委政策產業司有關人士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說,「我們確實對汽車產業投資熱進行調查,但所有內容都保密。」
這令汽車業許多人士誠惶誠恐,他們猜測——下一步會否有限制汽車投資的措施出台?
與此呼應的是,7月3日,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司頒發關於舉辦《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網上申報培訓會的通知,134家整車企業名列其中。通知稱,「為了保證《公告》的嚴肅性和公正性,我司將對各車輛生產企業名稱、注冊地址和生產地址等信息進行登記核實。」
今年4月28日,新的汽車產業政策草案修改完成。一周後,徵求意見稿出籠。此前,各大汽車企業已通過各種渠道提前拿到文本,而一些中小企業也忐忑不安地研究起來。
新政策意見稿提出政策目標——產品法制化管理,扶持骨幹企業,強化營銷服務體系,實施自主品牌戰略。初衷意在推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重組,提高汽車產品市場的競爭力。
熟知內情的有關人士私下表示,中汽協此次調查汽車投資熱,正是汽車產業政策正式出台的前一個步驟。下一步可能會對那些有整車生產資格而沒有規模和效益的企業有所措施。
7月16日,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告訴記者:「由於目前許多大汽車企業集團紛紛擴產,而民營資本也不斷在進入汽車產業,造成了整個汽車產業的投資熱。」
賈新光在業內一直是不贊成用行政手段干預汽車產業發展的民主派。據賈新光介紹,早在1972年,中國曾出現汽車工業投資過熱的現象。近年來,隨著家用轎車需求的大量產生,我國汽車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第二輪汽車投資熱正在到來。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汽車產業要防止投資過度」可能不會停留在嘴上了,實質性的動作或許不久就會開始。
『肆』 汽車維修資料庫主要有哪些資料庫
完整統一的電路圖資料庫中的每一款車型都有40至80張系統電路圖,並且對電路圖中電腦的每一個管腳、每一條線的定義和顏色都有說明。
因為各個汽車製造商提供的資料格式不同!
『伍』 汽車風險與風險管理
風險控制:顧名思義就是要將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其核心思想就是控制;風險管理:重點在管理,是一個經營風險的概念(帶有經營性思維,考慮風險收益);風險控制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手段;風險管理=風險識別(是發現、分析、評估風險
『陸』 TS16949管理體系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2002年3月公布了一項行業性的質量體系要求,它的全名是「質量管理體系—汽車行業生產件與相關服務件的組織實施ISO9001:2000的特殊要求」,英文為ISO/TS16949。
我們從實踐角度出發,在背景、目標與意義、內容三方面,對該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作簡要介紹。
1、ISO/TS16949的背景和動態
為了協調國際汽車質量系統規范,由世界上主要的汽車製造商及協會於1996年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稱為國際汽車工作組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 (IATF) 。 IATF的成員包括了國際標准化組織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ISO/TC176),義大利汽車工業協會(ANFIA),法國汽車製造商委員會(CCFA)和汽車裝備工業聯盟(FIEV),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汽車製造商如寶馬(BMW),克萊斯勒(Daimler Chrysler),菲亞特(Fiat),福特(Ford),通用(General Motors),雷諾(Renault)和大眾(Voldswagen)等。
IATF對3個歐洲規范VDA6.1(德國),VSQ(義大利),EAQF(法國)和QS-9000(北美)進行 了協調,在和ISO9001:2000版標准結合的基礎上,在ISO/TC176的的認可下,制定出了ISO/TS16949 :2002 這個規范。
2002年3月1日,ISO與IATF公布了國際汽車質量的技術規范ISO/TS16949:2002,這項技術規范適用於整個汽車產業生產零部件與服務件的供應鏈,包括整車廠,2002年版的ISO/TS16949已經生效,並展開認證工作。
在2002年4月24號,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對供應廠商要採取的統一的一個質量體系規范,這個規范就是ISO/TS16949。供應廠商如沒有得到 ISO/TS16949的認證,也將意味著失去作為 一個供 應商的資格。
目前,法國雪鐵龍(Citroen),標志(Peugeot),雷諾(Renault)和日本日產(Nissan)汽車製造商已強制要求其供應商通過ISO/TS16949的認證。
2、時間表
a) ISO/TS16949:2002已於去年4月份起開始在全球推行;
b) 第一版的ISO/TS 16949:1999將在2003年12月15日廢止;
c) IATF對已經注冊了ISO/TS16949:1999的企業規定了一個有條件的寬限期:2004年 12月15日前,這些企業必須把目前的認證更新為ISO/TS16949:2002。這個所謂的有條件,就是企業的所有客戶必須同意2004年12月15日這個期限。在這個寬限期內,認證公司的監督審核將以原有規定的時間表繼續進行;
d) QS-9000第三版(在ISO9000:1994基礎上)有效期至2006年12月14日。實際上,在2003年12月15日之後,QS-9000認證將變成一個單獨的認證,它不再包括ISO-9001 認證。 ISO/TS16949:2002涵蓋了QS9000的90%內容;
e) 在2006年底之前,除了新建立的公司或以前沒有經過體系認證的公司將尋求ISO/TS16949的認證以外,全球現有的22,000個已經QS9000注冊的公司也要轉換成ISO/TS16949注冊。
3、IATF的工作網路
為切實可行,有效地貫徹ISO/TS16949規范,IATF在全球建立了5個地區性的國際汽車監督署(IAOB Internation Automotive Oversight Bureau)。這5個監督署採用相同的 程序方法來監督ISO/TS16949規范的管理,操作和實施。每個監督署的職責包括:
a) 代表IATF,通過相同的程序,貫徹和管理ISO/TS16949的注冊全過程。包括見證審核活動,注冊審核員的資格培訓和考試,監督認證公司和注冊審核員的工作質量;
b) 與其他監督署協調,以確保ISO/TS16949注冊計劃的全球一致性;
c) 貫徹和實施IATF的政策和決定;
d) 負責IATF與全球汽車製造商之間有關標準的協調事宜;
e) 建立和維持IATF的信息資料庫以便於注冊管理。
這5個監督署分別為 ANFIA, IATF-France, SMMT,VDA-QMC和IAOB。負責亞太 地區的汽車監督署IAOB位於美國密歇根州南費爾德市。只有與其簽約的認證機構才可以頒發受IATF承認的ISO/TS16949證書。現在汽車監督署已經在全球批准了48個認證機構。到目前為此,IATF已在全球通過認證機構頒發了大約1700張ISO/TS16949證書,大部分獲證公司分布在歐洲和北美洲地區。
IATF成員包括以下汽車製造商:
· BMW · DaimlerChrysler
· Fiat · General Motors(包括Opel Vauxhall)
· Ford · PSA Peugeot-Citroen
· Volkswagen · Renault SA
以及上述公司的貿易協會:
AIAG(美國) ANFIA(義大利)
FIEV (法國) SMMT(英國)
VDA (德國)
4、I SO/TS16949 的特點
ISO/TS16949是 國際汽車行業的技術規范,是基於ISO9001的基礎,加進了汽車行
業的技術規范。此規范完全和ISO9000:2000保持一致,但更著重於缺陷防範、減少在汽車零部件供應鏈中容易產生的質量波動和浪費。
ISO/TS16949是 國際汽車行業的一個技術規范,其針對性和適用性非常明確:此規范只適用於汽車整車廠和其直接的零備件製造商。這些廠家必須是直接與生產汽車有關的,能開展加工製造活動,並通過這種活動使產品能夠增值。對所認證的公司廠家資格,有著嚴格的限定。那些只具備支持功能的單位,如設計中心,公司總部和配送中心等,不能獨立獲得ISO/TS16949:2002認證。對那些為整車廠家或汽車零備件廠家製造設備和工具的廠家,也不能獲得ISO/TS16949:2002的認證。因此,ISO/TS16949:2002的實施,對 三大汽車公司和他們的零備件製造供應商將有直接的影響。
ISO/TS16949特別注重廠家的完成品及實現這個完成品的質量系統能力。它認為這是整個製造過程活動的基礎。另一個特點是,它特別注重一個機構的質量管理系統的有效性。
ISO/TS16949:2002的審核,由從單一的要素的審核轉變成一個過程的審核。一個過程的審核將把重點放在以用戶為中心。它是根據用戶的要求來評估廠家的活動,圍繞用戶的滿意度來衡量廠家的表現。另外,三大汽車製造商,對其供應商都提出了產品的特別要求,而 ISO/TS16949:2002的審核,也包括了對滿足這些要求的過程審核。
ISO/TS16949把用戶的要求和技術規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認證公司對廠家的認證審核,很多地方類似於第二方的審核。
ISO/TS16949:2002的主要特點之一是,它是受IATF承認的一個單一的全球質量系統標准和注冊程序。互相承認將減少第二方和第三方的審核,為廠家節省費用。另外,相對於文件審核,TS16949更注重過程的審核。
由於 ISO/TS16949:2002已包含了ISO9001:2000的所有內容,所以獲得ISO/TS16949:2000的認證,也標志著符合ISO9001:2000標准。
5、對受審核方的要求
ISO/TS16949:2002認證注冊,只適用於汽車整車廠和其直接的零備件製造商。這些廠家必須是直接與生產汽車有關的,具有加工製造能力,並通過這種能力的實現使產品能夠增值。
要求獲得ISO/TS16949:2002認證注冊的公司,必須具備有至少12個月的生產和質 量管理記錄,包括內部評審和管理層評審的完整記錄。
對於一個新設立的加工場所,如沒有12個月的記錄,也可進行評審。經評審符合質量系統規范要求的,認證公司可簽發一封符合規范要求的信件。當具備了12個月的記錄後,再進行認證審核注冊。
經認證獲頒證書的機構,如不能繼續保持質量體系的正常運轉和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將有被吊銷證書的風險。
6、對審核方的要求
認證公司(審核方〕必須事先得到國際汽車署的審核,批准和授權。認證公司的審核 活動將始終處在國際汽車署的嚴格監督之下。國際汽車署有權見證認證公司的審核活動並對認證公司實行記分制。扣分的規則是十分嚴厲的(包括用戶對其認證的供應商的投訴〕。違規分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被取消認證資格。
有德國TUV,SGS,DNV,NQA咨詢中心
ISO/TS16949:2002是對汽車生產和相關配件組織應用ISO9001:2000的特殊要求,其適用於汽車生產供應鏈的組織形式。目前,國內、外各大整車廠均已要求其供應商進行ISO/TS16949:2002認證,確保各供應商具有高質量的運行業績,並提供持續穩定的長期合作,以實現互惠互利。
一、ISO/TS16949:2002背景
作為汽車生產的兩大基地之一,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汽車、福特和克萊斯勒)於1994年開始採用QS-9000作為其供應商統一的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同時另一生產基地,歐洲特別是德國均各自發布了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如VDA6.1、AVSQ94、EAQF等。因美國或歐洲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同時向各大整車廠提供產品,這就要求其必須既要滿足QS-9000,又要滿足如VDA6.1,造成各供應商針對不同標準的重復認證,這就急需要求出台一套國際通用的汽車行業質量體系標准,以同時滿足各大整車廠要求,ISO/TS16949:2002就此應運而生。
二、實施ISO/TS16949:2002的益處
1.開拓市場:ISO/TS16949:2002作為質量保證的標志有助於企業獲得顧客的信任,以獲得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2.提高顧客滿意度:通過實施ISO/TS16949:2002,關注並滿足顧客要求,以提高顧客滿意度
3.降本增效:持續關注企業運營業績,改進過程績效指標,以實現降本增效
4.提高產品和交付質量:運用系統的開發和改進方法,保證產品質量和交付業績
三、ISO/TS16949:2002的關注點
ISO/TS16949:2002質量管理體系標准有五大關注點,通過這五大關注點的運行實施,改進企業運營業績,關注點包括:顧客要求和期望、缺陷預防、過程方法、持續改進、建立指標體系
四、ISO/TS16949:2002實施方法
運用系統化的方法開展ISO/TS16949:2002質量體系的策劃、建立和實施,以確保組織滿足標准要求並提高運營績效。
1.對企業現場進行差距分析。
2.實施QOS(質量操作系統)培訓並開展QOS活動。
3.實施標准培訓。
4.利用烏龜圖對過程進行定義,確定過程的邊界和相互關系。
5.討論詳細過程流程,建立過程流程圖,作為程序文件編制的輸入。
6.程序文件准備。
7.質量體系試運行,提供ISO/TS16949:2002實施必需的質量工具培訓(如APQP、FMEA、MSA、SPC、PPAP、8D等)。
8.開展內部審核,實施改進。
9.向認證機構申請注冊審核,以獲得ISO/TS16949:2002認證證書。
五.ISO/TS16949的相關背景和動態
為了協調國際汽車質量系統規范,由世界上主要的汽車製造商及協會於1996年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稱為國際汽車工作組 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 (IATF) 。 IATF的成員包括了國際標准化組織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ISO/TC176),義大利汽車工業協會(ANFIA),法國汽車製造商委員會(CCFA)和汽車裝備工業聯盟(FIEV),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汽車製造商如寶馬(BMW),克萊斯勒(Daimler Chrysler),菲亞特(Fiat),福特(Ford),通用(General Motors),雷諾(Renault)和大眾(Voldswagen)等。
IATF對3個歐洲規范VDA6.1(德國),AVSQ(義大利),EAQF(法國)和QS-9000(北美)進行了協調,在和ISO9001:2000版標准結合的基礎上,在ISO/TC176的認可下,制定出了ISO/TS16949 :2002 這個規范。
2002年3月1日,ISO與IATF公布了國際汽車質量的技術規范ISO/TS16949:2002,這項技術規范適用於整個汽車產業生產零部件與服務件的供應鏈,包括整車廠,2002年版的ISO/TS16949已經生效,並展開認證工作。
在2002年4月24號,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三大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對供應廠商要採取的統一的一個質量體系規范,這個規范就是ISO/TS16949。供應廠商如沒有得到 ISO/TS16949的認證,也將意味著失去作為一個供應商的資格。
目前,法國雪鐵龍(Citroen),標志(Peugeot),雷諾(Renault)和日本日產(Nissan)汽車製造商已強制要求其供應商通過ISO/TS16949的認證。
◆ISO/TS 16949的基本目標:
減少擔保.
消除裝配線上的不合格品。
已發送產品質量的突破性的進步
◆IATF 注冊程序目標
審核結果的一致性.
審核結果的完整性
勝任
獨立
在整個審核過程中保持相同審核隊伍
相同的審核員、認證公司和注冊程序以達到在其他國家能有相同的審核結果
◆IATF 政策
通用的注冊要求.
認可機構
驗證機構
審核員
監察機構.
通用的認證機構要求
接受標准
合同術語條款
通常的審核員和審核培訓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