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才能建立資料庫的自動備份機制.,越詳細越好//謝謝
sql server資料庫備份方案2008-08-05 13:15SQL Server 資料庫備份方案
為了保證SQL Server 數據的安全,資料庫管理員應定期備份資料庫,在不同情況下應採用不同備份資料庫備份策略,一方面維持數據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保持SQL Server 能順暢運行。盡最大的努力減少由於數據的損壞對客戶造成的損失。
概念
1) 備份工作規劃
計算機軟硬體的穩定性還未達到非常穩定的狀態,計算機中的數據仍有損失或毀壞的情況發生。存在於計算機內的數據不安全,即使採用容錯設備,也無法保證資料庫 100%安全。 計算機硬體的費用可能很高,但計算機數據更珍貴,做好數據備份,可保證在各種意外發生情況時,仍能保持有資料庫的完整性。 管理員必須花時間來備份資料庫,但 SQL SERVER也提供不少自動化功能。
2)備份方式
資料庫——完全
就是備份整個資料庫的內容。若將整個資料庫的內容都備份下來,需很多的存儲空間來存放備份數據,但其好處是在還原資料庫時,也只要將整個資料庫從一份資料庫備份還原到 SQL SERVER 中就可以了。它是其他備份的基礎,在做其他備份之前,必須得做此種方式的備份。
資料庫——差異 (Differential)
只備份從上一次執行「完全」資料庫備份後有改動的數據,因此所需要的備份時間和備份空間都比「完全」 方式少,所以此方式最適合作為經常性的備份方式。
事務日誌(Transaction Log)
只備份事務記錄文件的內容,由於事務日誌文件只會記錄我們在前一次資料庫備份或事務日誌記錄備份之後,對資料庫所做的變動過程,也就是只記錄某一段時間的資料庫變動情況,因此在做事務記錄備份之前,必須做一次「完全」的資料庫備份
文件和文件組:
如果資料庫的內容分散存儲於多個文件或文件組,而且資料庫已非常大,大到進行一次完整的資料庫備份會有時間和存儲空間上的問題。這時就可以使用此方式來備份資料庫的部分文件或文件組。由於每次只備份部分的文件或文件組,因此需做數次不同的備份才能完成整個資料庫的備份。才用此方式備份也有個好處,就是當毀壞的數據只是資料庫中的某個文件或文件組時,也只要還原壞的文件或文件組備份就可以了。
3)備份方案制訂原則
規劃資料庫的備份策略,需要考慮備份的各項變數,必須同時考慮到還原作業的進行。在做備份時,可考慮以下幾點。
(1) 有多少時間以及在那些時段可進行備份
(2) 資料庫變動的頻率如何
(3) 資料庫大小
(4) 當資料庫出問題時,用戶願意等待多久讓資料庫還原完畢
(5) 應採用何種備份方式,做怎樣的搭配
(6) 要使用哪種存儲介質
4)備份方案
(1)完全資料庫備份配合事務日誌備份
對於資料庫數據比較大,但每天的變動的內容小,可考慮採用此方式。可定期做一次完整的資料庫備份,例如:每周或每月做一次「完全」資料庫備份。然後再以較段短的周期,如每天或每兩天做一此事務日誌備份。這樣平時備份工作負擔比較輕,發生以外時,可將數據還原到最近期的狀態。
(2)完全資料庫備份配合差異式備份
此方式是將前一種方式中的事務日誌備份方式改成差異式備份。其優點是在做還原時,只需在做完最近一次資料庫備份的還原後,再用前一天的差異備份來還原就可以了,不像使用事務記錄備份時,需一天一天還原。缺點是在比較後的日子裡,每次做差異備份所需的時間和空間會增加。
(3)三種備份方式的綜合使用
由於事務記錄備份和差異備份各有其優缺點,因此我們可以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對於數據信息非常重要,每1、2小時備份一次,可能的損失只是1、2個小時的數據。
(4)當資料庫過大,有不易備份的問題時,可以採用文件或文件組備份方式,可考慮將資料庫分開存於不同的文件和文件組中,然後以文件和文件組的方式將整個資料庫分數次備份。此外,如果資料庫中只有部分表經常變動,另一部分很少變動,也可考慮將這兩部分存於不同的文件和文件組中,然後用不同的備份頻率來備份其內容。 採用此方式備份數據的缺點是:必須數次操作才能備份完數據。
(5)使用備用伺服器
採用此方式是再准備一台伺服器,先在原伺服器上做完全的備份,再把此備份放到備份伺服器上做還原,使兩邊的數據同步,以後可以定期對原資料庫做事務日誌備份,把事務日誌放到備份伺服器上還原。當原伺服器出現問題既可使用備份伺服器接上網路提供服務。
注意:系統資料庫的備份與還原是很多用戶在定義資料庫備份方案中容易忽略的,系統資料庫中雖然不保存業務數據,但它保存了很多SQL Server的設置,如果不備份系統資料庫,那麼在伺服器發生故障導致系統損壞時,重新配置所有的SQL Server設置將是一個噩夢DEMO
方案一 資料庫備份(常用方案)
在SQL Server備份窗口,可以通過調度設置,將當前進行的備份處理設置為定時自動處理的作用。具體的步驟如下:
1. 展開一個伺服器組。
2. 展開一個伺服器( SQL Server實例)。
3. 展開【資料庫】,右單擊要備份的資料庫,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所有任務】—〉【備份資料庫】命令。
4. 在隨後打開的SQL Server備份窗口中,設置備份的相關選項。參見前面的備份方案
單擊【常規】選項卡,在【調度】項中,選中【調度】復選框,然後單擊【調度】復選框後的【…】按鈕。在隨後出現的【編輯調度】對話框中,設置時間調度安排。
5. 設置完成後,單擊【確定】按鈕,SQL Server將執行備份操作,同時在【SQL Server 代理】—〉【作業 】中自動建立對應的作業。
6. 在【SQL Server 代理】—〉【作業 】窗口中,可以像處理普通作業一樣修改或刪除資料庫備份窗口中定義的備份計劃。
演示
方案二 數據轉換法(DTS)
具體的方案就是:
1.主伺服器和備份伺服器裝載完全一樣的操作系統和資料庫軟體,以及相應編制的管理軟體;
2.事先選定需要定期更新的表、視圖、存儲過程等等,必要時可選擇全部資料庫更新;
3.使用SQL Server 提供的數據轉換服務導入/ 導出向導(以SQL Server2000 為例) ,利用復制 SQL Server 對象任務,將 Microsoft SQL Server 對象從SQL Server 的一個實例復制到另一個SQL Server 中;
4.編輯反復出現的作業調度,確定發生的頻率和具體時間,一般情況下,由於數據量較大,不提倡每日發生多次,盡量安排在網路空餘時間發生。
這個方案優點是:
1.成本低、可靠性高,操作簡單,較易維護;
2.系統轉換時間短,備份系統替換主伺服器只需幾分鍾。即使出現意外,備份系統很快就會恢復正常,只損失少量數據,重新輸入即可;
3.本地和異地備份都是利用晚上網路空閑時間進行的,沒有增加日常網路流量,不會增加網路負擔。
注意選擇傳輸對象,相同版本的SQL Server 可以相互,或者由低版本向高版本SQL Server 備份,如:
SQL Server 7.0 的實例備份到 SQLServer 2000 的實例。
SQL Server 2000 的實例備份到另一個 SQL Server 2000 的實例。
備份的操作步驟:
1.打開企業管理器,選擇SQLServer 伺服器的資料庫,單擊滑鼠右鍵,選擇「所有任務」,並點選「導入數據」或「導出數據」。 如果是在主伺服器上進行操作,選導出數據;在備份伺服器上進行操作,則選導入數據。
2.第一步操作後,調出「數據轉換服務導入/ 導出向導」界面,單擊「下一步」,進入「DTS 導入/ 導出向導」的選擇數據源界面,選擇「目的」,選擇「制定表復制或查詢」,選擇要復制的對象。 弱
做選擇時,首先根據具體的客戶端選擇數據源,如果是OLE DB客戶端,選擇「用於SQL Server的Microsoft提供的OLEDB 程序」。
然後選擇提供數據源的伺服器,接下來選擇進入資料庫的方式,可選擇「使用Windows 身份驗證」或「使用SQL Server 身份驗證」。 如果選「使用SQL Server 身份驗證」,須填寫SQL Server 認可並對數據有修改權的用戶,一般可選「SA」及其密碼。最後選擇要復制的資料庫。
3.在「制定表復制和查詢」中,選擇「在SQL Server資料庫之間復制對象和數據」,然後單擊下一步。選擇具體復制對象和相應的選項等等.。
4.通過保存調度和復制包,定製進行復制的時間和頻率。
5.全部設置完成後,提示會列出源、目的、採用的方式、資料庫等選項,由你確認完成。
6.如果設置結束後要進行定製時間修改,在企業管理器中,通過伺服器、資料庫、管理、SQL server 代理、作業,然後選擇具體的作業,調出界面進行修改。
至此,你就可以在自己的中小企業環境中,輕松實現多台資料庫伺服器間的定時自動數據備份了。
演示
方案三 資料庫維護計劃+X命令(推薦使用)
1. 展開一個伺服器組
2. 展開一個伺服器實例(SQL Server實例)。
3. 展開【管理】,右擊【資料庫維護計劃】,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新建維護計劃】命令。
4. 在隨後出現的【資料庫維護計劃 —(Local)】對話框中,單擊【下一步】按鈕跳過歡迎頁,在接下來的【選擇資料庫】步驟中,定義要備份的資料庫。
5. 單擊【下一步】按鈕,跳過與資料庫備份無關的步驟,在【指定資料庫備份計劃】步驟中,選擇【作為維護計劃的一部分來備份資料庫】復選框;通過單擊【磁帶】或者【磁碟】單選按鈕來選擇備份設備;單擊【調度】選項右邊的【更改】按鈕,可以在隨後出現的【編輯反復出現的作業調度】對話框中設置維護計劃的時間安排。
6. 單擊【下一步】按鈕,如果在步驟(5)中,備份設備選擇的是【磁碟】設備,則會進入【指定備份磁碟目錄】步驟,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此步驟中的內容。
7. 單擊【下一步】按鈕,進入【指定事務日誌備份計劃】步驟,如果需要進行事務日誌備份,則選擇【作為維護計劃的一部分來備份事務日誌】復選框。備份事務日誌的其他設置步驟參考(5)~(6)。
8. 根據需要設置其他步驟,最後進入【正在完成資料庫維護計劃向導】步驟,設置好【計劃名】,單擊【完成】按鈕完成資料庫維護計劃的定義。
9. 完成步驟(1)~(8)後,單擊【資料庫維護計劃】,在企業管理器控制台右邊的詳細信息窗口中就可以看到定義好的資料庫維護計劃,同時,展開【SQL Server代理】—〉【作業】,可以【作業】右邊的詳細窗口中,可以看到維護計劃自動建立的備份出路作業。
10. 通過有機維護計劃,選擇【屬性】命令,可以修改已經定義的維護計劃。
11. 通過右擊維護計劃,選擇【刪除】命令,可以刪除已經定義的維護計劃,同時【SQL Server 代理】—〉【作業】中的相關作業也會自動刪除。
新建一個批文件 Copy.bat具體腳本如下:
@echo off
title 正在傳輸資料庫備份文件到遠程備份伺服器上!
echo 提示:開始驗證伺服器上是否存在備份文件!
echo 請稍候!
if exist F:\DBback\*.bak (goto Process ) else goto UnFound
:Process
echo 提示:在伺服器上找到了備份文件!
echo -------------------------------------------------------------------------------
echo 提示:開始刪除遠程備份伺服器上的原始文件!
rem 備註:下列IP地址為遠程備份伺服器的IP地址!
del \\192.168.244.24\DBback /q /s /f
del \\192.168.244.24\DBback\*.* /q /s /f
if errorlevel 0 goto success
:success
echo 提示:成功刪除原始文件!
echo -------------------------------------------------------------------------------
echo 提示:開始復制資料庫備份文件到遠程備份伺服器\\192.168.244.24\DBback!
echo 請稍候!
rem 備註:請具體更改\\192.168.244.1\DBback為伺服器備份文件存放的位置。\\192.168.244.24\DBback為備份伺服器上存放的位置!
x \\192.168.244.1\DBback \\192.168.244.24\DBback /y /f
rem 備註:當X命令結束後返回的Errorlevel為4說明磁碟控制項不足。當X命令返回0時說明成功完成操作!
if errorlevel 4 goto lowmemory
if errorlevel 0 goto showmessage
:lowmemory
echo 警告:請查看磁碟空間是否不足!
:UnFound
echo 警告:在伺服器上找不到備份文件,批任務將要結束。伺服器備份工作似乎沒有正常進行,請確認伺服器是否正常生成備份文件!
goto exit
:showmessage
echo 提示:批任務完成!
echo 提示:成功復制資料庫備份到遠程伺服器\\192.168.244.24\DBback!
echo 按任意鍵結束退出!
echo --------------------------------------------------------------------------------
:exit
pause
echo 成功復制PersonnelM資料庫備份到遠程伺服器\\192.168.244.24\1上!
Pause
利用Windows 任務計劃來調度批任務
1. 單擊「開始」—〉「程序」—〉「附件」—〉「系統工具」—〉「任務計劃」
2. 雙擊「新建任務計劃」,彈出「任務計劃向導」單擊「下一步」。在選擇任務窗體中選擇「瀏覽」。我們選擇要調度執行的Copy.bat文件。
3. 在接下來彈出的窗體中為我們的任務計劃起個名稱並且選擇執行頻率。這里我們選擇「每天」
4. 在密碼確認窗體中輸入本機的密碼。單擊「下一步」選擇「完成」。至此任務計劃設置完成。(有需要的話可以單擊選擇「在單擊完成時,打開此任務的高級屬性」復選框以便對此任務進行高級設置!)
方案四 同步備份伺服器(腳本)
/*該部分參考了鄒建的腳本*/
/*--說明:
下面的代碼演示了如何利用日誌還原功能,將主資料庫中的數據變化及時反饋到備用資料庫中
備用資料庫的數據可以隨時用於查詢,但不能被更新(備用資料庫只讀)。
--*/
--首先,創建一個演示用的資料庫(主資料庫)
CREATE DATABASE Db_test
ON
( NAME = Db_test_DATA,
FILENAME = 'c:\Db_test.mdf' )
LOG ON
( NAME = Db_test_LOG,
FILENAME = 'c:\Db_test.ldf')
GO
--對資料庫進行備份
BACKUP DATABASE Db_test TO DISK='c:\test_data.bak' WITH FORMAT
GO
--把資料庫還原成備用資料庫(演示主資料庫與這個備用資料庫之間的同步)
RESTORE DATABASE Db_test_bak FROM DISK='c:\test_data.bak'
WITH REPLACE,STANDBY='c:\db_test_bak.ldf'
,MOVE 'Db_test_DATA' TO 'c:\Db_test_data.mdf'
,MOVE 'Db_test_LOG' TO 'c:\Db_test_log.ldf'
GO
--啟動 SQL Agent 服務
EXEC master..xp_cmdshell 'net start sqlserveragent',no_output
GO
--創建主伺服器數據訓與備用伺服器資料庫之間同步的作業
DECLARE @jogid uniqueidentifier
EXEC msdb..sp_add_job
@job_id = @jogid OUTPUT,
@job_name = N'數據同步處理'
--創建同步處理步驟
EXEC msdb..sp_add_jobstep
@job_id = @jogid,
@step_name = N'數據同步',
@subsystem = 'TSQL',
@command = N''
--主資料庫中進行日誌備份
BACKUP LOG Db_test TO DISK="c:\test_log.bak" WITH FORMAT
--備用資料庫中還原主資料庫的日誌備份(應用主資料庫中的最新變化
--實際應該時主資料庫備份與備用資料庫的還原作業應該分別在主伺服器和備用伺服器上建立,並且備份文件應該放在主伺服器和備用都能訪問的共享目錄中
RESTORE LOG Db_test_bak FROM DISK='c:\test_log.bak' WITH STANDBY='c:\test_log.ldf',
@retry_attempts = 5,
@retry_interval = 5
--創建調度(每分鍾執行一次)
EXEC msdb..sp_add_jobschele
@job_id = @jogid,
@name = N'時間安排',
@freq_type=4,
@freq_interval=1,
@freq_subday_type=0x4,
@freq_subday_interval=1,
@freq_recurrence_factor=1
-- 添加目標伺服器
EXEC msdb.dbo.sp_add_jobserver
@job_id = @jogid,
@server_name = N'(local)'
GO
--通過上述處理,主資料庫與備用資料庫之間的同步關系已經設置完成
--下面開始測試是否能實現同步
--在主資料庫中創建一個測試用的表
CREATE TABLE Db_test.dbo.TB_test(ID int)
GO
--等待1分鍾30秒(由於同步的時間間隔設置為1分鍾,所以要延時才能看到效果)
WAITFOR DELAY '00:01:30'
GO
--查詢一下備用資料庫,看看同步是否成功
SELECT * FROM Db_test_bak.dbo.TB_test
/*--結果:
ID
-----------
(所影響的行數為 0 行)
--*/
--測試成功
GO
--最後刪除所有的測試
DROP DATABASE Db_test,Db_test_bak
EXEC msdb..sp_delete_job @job_name=N'數據同步處理'
GO
/*===========================================================*/
/*--伺服器宕機處理說明
使用這種方式建立的資料庫同步,當主資料庫不可用時(例如,主資料庫損壞或者停機檢修)
可以使用以下兩種方法使備用資料庫可用。
--*/
--1. 如果主資料庫損壞,無法備份出最新的日誌,可以直接使用下面的語句使備用資料庫可讀寫(丟失最近一次日誌還原後的所有數據)。
RESTORE LOG Db_test_bak WITH RECOVERY
--2. 如果主資料庫可以備份出最新日誌,則可以使用下面的語句。
--先備份主資料庫的最新的事務日誌
BACKUP LOG Db_test TO DISK=''c:\test_log.bak'' WITH FORMAT
--再在備用資料庫中恢復最新的事務日誌,並且使備用資料庫可讀寫(升級為主資料庫)
RESTORE LOG Db_test_bak FROM DISK='c:\test_log.bak'
方案五 復制訂閱
開始學習之前我們先搞清楚以下幾個概念:
復制(Replication)就是將數據由某處復制到一個或多個目的地,由於對資料庫分散式應用的需求日漸增加,SQL Sever也提供了復制的功能。
SQL Server 的復制功能基本上是使用「發布伺服器(Publisher) 」和「訂閱伺服器」(Subscriber)的結構,這整個結構中包含了數個不同的組件。
(1) 發布伺服器(Publisher):在復制中,發布伺服器就是負責發布資料庫內容給其他伺服器的SQL Server (一般的我們把主伺服器當作發布伺服器,形象一點比喻發布伺服器就好像是一本書的作者)
(2) 訂閱伺服器(Subscriber):訂閱伺服器就是指受發布伺服器所發布數據的SQL SERVER,通常發布伺服器只有一個,但訂閱伺服器可以有多個。(形象比喻訂閱服務就像是讀者,購買相同圖書的讀者可以有很多。)
(3) 分發伺服器(Distributor):除了發布伺服器和訂閱伺服器這兩個基本外,另一個可以由 SQL SERVER 在整個復制結構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分發伺服器。分發伺服器是負責將發布伺服器所發布的資料庫發布、傳輸到各訂閱伺服器的伺服器。在簡單的復制結構中,發布伺服器和分發伺服器通常是使用同一個 SQL SERVER。設置為分發伺服器的 SQL SERVER,會有個名為 distribution 的系統資料庫存放復制信息。
(4) 發布項(Article):發布伺服器所發布的數據稱為發布項,發布項是進行復制時的復制單位,發布項可以是表或存儲過程等資料庫對象,也可以知識表中的某幾列或某幾項數據。
(5) 發布(Publish):一組特定的發布項組合就稱為發布,也就是 SQL SERVER進行復制時所復制的數據合。當訂閱伺服器向發布伺服器訂閱數據時,是以發布為單位,而不是以發布項為單位的。即,訂閱伺服器只能接收整個發布中的所有 article。而不能只選擇其中幾個發布項類訂閱,每個發布只有來自單一資料庫的內容,但我們可以為資料庫設置多個發布。
(6) 為適應不同的復制需求,SQL SERVER提供了發送(Push)和請求(Pull)兩種不同的訂閱方式。區別如下:
(a) 發送訂閱(Push Subscription也稱為強制訂閱):所謂的發送訂閱就是由發布伺服器主動傳送發布給訂閱伺服器,也就是由發布伺服器控制復制的操作,只要指定進行復制的時間一到,不管訂閱伺服器有沒有提出要求,發布伺服器都會將數據傳送給訂閱伺服器。
(b) 請求訂閱(Pull Subscription):請求訂閱和發送訂閱相反,是由訂閱伺服器自行根據排定的日程向發布伺服器要求訂閱發布,通常在訂閱伺服器數量較多,或是不需要即時取的最新的數據內容時,可採用此種訂閱方式。
步驟:
下介紹實現復制的步驟。(以快照復制為例)
准備工作:
1.發布伺服器,訂閱伺服器都創建一個同名的windows用戶,並設置相同的密碼,做為發布快照文件夾的有效訪問用戶
--我的電腦
--控制面板
--管理工具
--計算機管理
--用戶和組
--右鍵用戶
--新建用戶
--建立一個隸屬於administrator組的登陸windows的用戶
2.在發布伺服器上,新建一個共享目錄,做為發布的快照文件的存放目錄,操作:
我的電腦--D:\ 新建一個目錄,名為: BakPUB
--右鍵這個新建的目錄
--屬性--共享
--選擇"共享該文件夾"
--通過"許可權"按紐來設置具體的用戶許可權,保證第一步中創建的用戶具有對該文件夾的所有許可權
--確定
3.設置SQL代理(SQLSERVERAGENT)服務的啟動用戶(發布/訂閱伺服器均做此設置)
開始--程序--管理工具--服務
--右鍵SQLSERVERAGENT
--屬性--登陸--選擇"此賬戶"
--輸入或者選擇第一步中創建的windows登錄用戶名
--"密碼"中輸入該用戶的密碼
4.設置SQL Server身份驗證模式,解決連接時的許可權問題(發布/訂閱伺服器均做此設置)
企業管理器
--右鍵SQL實例--屬性
--安全性--身份驗證
--選擇"SQL Server 和 Windows"
--確定
5.在發布伺服器和訂閱伺服器上互相注冊
企業管理器
--右鍵SQL Server組
--新建SQL Server注冊...
--下一步--可用的伺服器中,輸入你要注冊的遠程伺服器名--添加
--下一步--連接使用,選擇第二個"SQL Server身份驗證"
--下一步--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下一步--選擇SQL Server組,也可以創建一個新組
--下一步--完成
6.對於只能用IP,不能用計算機名的,為其注冊伺服器別名
(在連接端配置,比如,在訂閱伺服器上配置的話,伺服器名稱中輸入的是發布伺服器的IP)
開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客戶端網路實用工具
--別名--添加
--網路庫選擇"tcp/ip"--伺服器別名輸入SQL伺服器名
--連接參數--伺服器名稱中輸入SQL伺服器ip地址
--如果你修改了SQL的埠,取消選擇"動態決定埠",並輸入對應的埠號
==============================================================================
正式開始:
1.配置發布伺服器
a. 選中指定 [伺服器] 節點
b. 從 [工具] 下拉菜單的 [復制] 子菜單中選擇 [發布、訂閱伺服器和分發] 命令
c. 系統彈出一個對話框點 [下一步] 然後看著提示操作
--直到"指定快照文件夾"
--在"快照文件夾"中輸入准備工作中創建的目錄: \\<伺服器名>\ BakPUB
一[下一步] 直操作到完成。
d. 當完成了出版伺服器的設置以後系統會為該伺服器的樹形結構中添加一個復制監視器
同時也生成一個分發資料庫(distribution)
---------------------------------------------------------------------------
2.創建發布
a. 選中指定的伺服器
b. 從 [工具] 菜單的 [復制] 子菜單中選擇 [創建和管理發布] 命令。此時系統會彈出
一個對話框
c. 選擇要創建發布的資料庫,然後單擊 [創建發布]
d. 在 [創建發布向導] 的提示對話框中單擊 [下一步] 系統就會彈出一個對話框。對話
框上的內容是復制的三個類型。我們現在選第一個也就是默認的快照發布(其他兩個
大家可以去看看幫助)
e. 單擊 [下一步] 系統要求指定可以訂閱該發布的資料庫伺服器類型,SQLSERVER允許在
不同的資料庫如 ORACLE或ACCESS之間進行數據復制。但是在這里我們選擇運行
"SQL SERVER 2000"的資料庫伺服器
f. 單擊 [下一步] ,選擇要發布的對象(如表,視圖,存儲過程,一般是表)
g. 然後 [下一步] 直到操作完成。當完成出版物的創建後創建出版物的資料庫也就變成了
一個共享資料庫。
---------------------------------------------------------------------------
3.設計訂閱
a. 選中指定的訂閱伺服器
b. 從 [工具] 下拉菜單中選擇 [復制] 子菜單的 [請求訂閱]
c. 按照提示單擊 [下一步] 操作直到系統會提示檢查SQL SERVER代理服務的運行狀態,執行
復制操作的前提條件是SQL SERVER代理服務必須已經啟動。
d. 單擊 [完成] 完成訂閱操作。
----------------------------------------------------------------------------
完成上面的步驟其實復制也就是成功了。但是如何來知道復制是否成功了呢?
這里可以通過這種方法來快速看是否成功。
展開出版伺服器下面的復制——發布內容——右鍵發布內容——屬性——擊活——狀態然後點立即運行代理程序接著點代理程序屬性擊活調度
把調度設置為每一天發生,每一分鍾,在0:00:00和23:59:59之間。
接下來就是判斷復制是否成功了打
開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REPLDATA\下面
看是不是有一些以時間做為文件名的文件夾差不多一分中就產生一個。
⑵ 請問怎樣更新資料庫
這是個什麼問題?不詳細啊。分2種情況吧,第1種,更新資料庫里的數據,用update語句,比如 update table1 set ***='測試數據'; 然後再 commit; 第2種,更新資料庫軟體,就是下載軟體補丁包,然後給資料庫打補丁。
以上舉例為oracle資料庫,如果是mysql之類的資料庫,語法可能會不同,自己上網上查詢吧。
⑶ 資料庫規劃一般要包含那些內容
DB2資料庫的性能與穩定性直接跟資料庫對象的多少、大小有關。如果對象很少,不復雜,那麼就算不怎麼規劃,也能夠達到比較高的性能。如果對象數據比較多、比較大的話,那麼就需要在資料庫設計之前好好的規劃,否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資料庫的性能與穩定性。
一、選擇合適的語言與資料庫字元集。
在企業中部署資料庫的時候,首先需要在操作系統上安裝資料庫。而在安裝資料庫的時候,需要選擇安裝的語言環境。即是以中文狀態下安裝資料庫還是以英文狀態安裝資料庫。如在啟動安裝程序的時,可以利用/i language選項來指定安裝過程中所採用的語言。到目前為止,DB2資料庫已經支持很多種語言。那麼資料庫在安裝過程中,該採用什麼語言呢?筆者建議,只要資料庫管理員有一點英語基礎,最好能夠採用英文語言環境來進行安裝。雖然說現在DB2資料庫的中文語言環境已經設計的比較完善,但是筆者仍然擔心其有一些不知名的漏洞。為此筆者在安裝DB2資料庫的時候,基本上都採用的是英文語言環境來進行安裝。即將語言設置為「EN」,表示英文。提高DB2數據備份與恢復的效率。
另外如果DB2 資料庫中要保存英文以外的數據,或者說用戶會使用不同的字元集訪問資料庫時,還需要在資料庫安裝過程中選擇特定的資料庫字元集。DB2資料庫中的所有字元數據,包括數據字典中的數據,都是存儲在資料庫字元集中的。如果用戶使用不同的字元集訪問資料庫時,資料庫管理員就需要選擇包含所有這些用戶的字元集的超集。只有如此,才能夠確保系統能夠很方便的使用替代字元完成字元的轉換,從而提高資料庫的性能。如果用戶選擇的字元集不對,有可能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如一次用戶在安裝資料庫過程中,沒有選擇合適的字元集。雖然在使用的過程中,其存儲中文字元沒有問題。但是當對資料庫採取還原操作時,卻發現還原後的資料庫中有些原來是中文字元的地方,盡然出現了亂碼。這主要就是沒有選擇合適的字元集惹的禍。有時候如果字元集選擇不當的話,從外部數據源(如Excel表格)導入數據的時候,中文數據也會無法順利導入。所以,資料庫管理員在安裝資料庫的時候,需要根據實際企業,來選擇合適的字元集。
二、評估資料庫對象的大小、數量。
DB2資料庫的性能與穩定性直接跟資料庫對象的多少、大小有關。如果對象很少,不復雜,那麼就算不怎麼規劃,也能夠達到比較高的性能。如果對象數據比較多、比較大的話,那麼就需要在資料庫設計之前好好的規劃,否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資料庫的性能與穩定性。其實DB2 資料庫就好像一個倉庫,資料庫中的對象(如索引、數據表、表空間)等等就好像倉庫中的貨物。如果貨物比較少,那麼隨便放放,倉庫都顯得很空曠。貨物尋找起來也會很方便。但是如果貨物數量比較多、比較大,就必須要對其存儲空間進行合理規劃。只有如此才能夠讓倉庫的空間利用率達到最佳狀態。並且貨物的存放有序,在查找起來也特別的方便。筆者這里就以倉庫管理為例,說話該如何做好資料庫對象大小、數量等方便的評估,以及他們對於資料庫性能與穩定性的影響。
1、根據對象大小來規劃存儲空間。在倉庫貨物的擺放上,要根據貨物的大小來規劃存儲空間。或者說要首先防止大的貨物。只有如此空間的利用率才會最高。其實在規劃DB2對象的時候,也是如此。如某些表可能會包含的記錄比較多,屬於大表。此時資料庫管理員就需要考慮,是否將其放置在一個獨立的表空間或者硬碟空間上,以提高數據操作的性能。大表所對應的索引往往也是比較大的。為此在硬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索引表與數據表分別存放在不同的硬碟上,可以提高資料庫的性能。而對於一些比較小的對象(如數據表),可以將它們存放在一個表空間中。其實這個表空間就好像倉庫中的一個個紙盒子。將小的對象放入到這個「紙盒子」中,不但不佔空間,而且也容易管理。
2、根據對象的使用頻率來規劃存放空間。在倉庫中擺放物品的時候,往往會把近期就要用到的貨物或者頻繁需要用到的東西放在倉庫門口或者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此在拿這些貨物時就會比較便捷,也不會對其他貨物產生影響。對於DB2資料庫中的對象來說,也是這么一回事。可以將那些訪問量比較大的對象,如索引、數據表,存放在性能比較好的硬碟上或者單獨的硬碟中。此時訪問這些數據,就不會與其它對象產生I/O沖突,操作起來速度就會比較快。而將不怎麼用到的對象,存放在一起。由於他們不怎麼被用到,所以即使存放在性能比較低的硬碟上,其對資料庫性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非常有限的。 在DB2資料庫裡面如何更新執行計劃
3、根據類別來存放資料庫對象。在倉庫中存放貨物的時候,還會對其進行分類。然後根據類別來進行存放。這有利於貨物的管理與檢索。其實在資料庫對象存儲空間設計時,也需要考慮這個因素。如現在應用軟體在設計的時候,很多都是根據模塊來設計。那麼在資料庫對象設計時,也需要根據這個模塊來設計存儲的空間。如將同一個模塊的資料庫對象存放在同一個表空間內。不過這可能會跟上面的兩個建立相違背。此時最好是在對象的命名上做文章。如可以根據模塊的不同,分別給資料庫對象取一個相同的前綴或者後綴。如即使同一塊模塊要用到多個表空間,此時就可以給表空間一個相同的前綴。如此在管理資料庫對象的時候,根據表空間的前綴就可以判斷其所屬的模塊了。如果再加上一個後綴來表示其資料庫對象的分類,那麼就更合理了。為此在管理資料庫對象的時候,要執行分類管理。不僅要從技術上對其進行分類,如分為索引、數據表、關鍵字等等。還需要從功能上進行分類,如按應用程序的模塊來進行分類等等。
三、設計好資料庫備份與還原的方案。
在資料庫交付生產使用之後,往往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但是在測試過程中往往又會產生很多的垃圾數據。可是交給企業應用的,肯定是一個干凈的資料庫系統。為此在資料庫設計的時候,就需要想好如果減少測試過程中的垃圾數據。或者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實現在交互時自動清除垃圾數據的機制。
一般來說,想要一個資料庫備份與還原的方案,減少資料庫測試所產生的垃圾數據。如現在在給企業部署資料庫的時候,往往是先安裝一個干凈的資料庫系統。當然字元集這些需要預先設置好。然後再利用資料庫還原功能將預先定義好的資料庫模型還原出來。
另外有些時候需要兩個方案互為補充。如在資料庫初始化的過程中,採用資料庫還原的方式來創建資料庫對象。但是在應用軟體升級的時候,由於此時已經有了用戶的數據,為此不能夠在使用資料庫還原的方法。而是通過應用程序來執行某些SQL代碼,來調整或者增加部分資料庫對象。無論採用哪一種方式,需要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在給企業創建資料庫對象時要最大限度的減少測試。而要做到這一點,就是需要先在測試伺服器上創建對象並測試對象可用。然後直接將相關的SQL代碼在投入使用的資料庫伺服器上執行。
⑷ C# 資料庫批量更新問題
有一個辦法,可能是你想要的。但是不保證一定能實現你的目的。
在C#中有一個SqlCommandBuilder類,該類用來批量自動更新表數據變化,
說是自動更新,其實是根據已知的select語句,來自動生成其他的update,delete語句。
我以前項目的sqlhelper中,用這個類自定義過批量更新方法,在winform中使用一切ok。方法發你,看有用沒。
有些細節一定要注意的是,表狀態決定表數據的操作,比如表某行狀態是修改,那麼SqlCommandBuilder會執行update。但是這個狀態你要控制好。另外,你傳遞的select語句,一定要和你所構造的表結構接近吻合。看方法。
/// <summary>
/// operare database by commandbuilder
/// </summary>
/// <param name="connectinString">connectinString</param>
/// <param name="commandString">commandString</param>
/// <param name="sourceDable">do update or insert database table</param>
public static int ExecuteByCommandBuilder(string connectinString, string commandString, DataTable sourceDable, SqlParameter sqlparam)
{
SqlConnection sqlcon = new SqlConnection();
sqlcon.ConnectionString = connectinString;
using (SqlCommand sqlcommand = new SqlCommand(commandString, sqlcon))
{
if (sqlparam != null)
{ sqlcommand.Parameters.Add(sqlparam); }
SqlDataAdapter da = new SqlDataAdapter();
da.SelectCommand = sqlcommand;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da.Fill(ds);
//ds.Tables[0].Merge(sourceDable, false);
SqlCommandBuilder sqlcommandbuilder = new SqlCommandBuilder(da);
return da.Update(sourceDable);
}
}
⑸ 如何快速更新資料庫中的百萬條數據
首先,檢索數據是為了通過檢索的結果,得到訊息,如流水記錄、對比記錄、統計表格。
而,一個表格顯示900W條記錄,檢索人很難從中獲取需要的訊息。
所以,實際應用不會一次性檢索大量的數據,而是從大量的數據中篩選一部份數據,或是對大量的數據進行統計計算。
決定檢索速度的因素有:
1、表格設計對檢索的影響:如合理的主鍵即索引設計。
2、檢索語句的效率:如子句的應用、數據的分組、排序、篩選 等等。
3、資料庫管理系統的配置:包括硬體配置、軟體配置。
⑹ 資料庫如何更新
資料庫如何更新?
一、登錄後台,然後更新你要更新的即可。
二、如果是程序代碼的話,就要對資料庫執行:鏈接-打開-上傳-update-關閉等步驟。
⑺ 如何更新資料庫中部分數據
既然id欄位都是數值,實際上可以用簡單的數學運算來解決。
UPDATE table SET id=id/10;
當然,如果ID不能被10整除的話可是會使ID出現小數的哦
所以還可以用取子字元串的方式取出ID的0到(字元串長度-1)的子字元串
如:
UPDATE table SET id=SUBSTR(0,STRLEN(id)-1,id);
上面的SUBSTR,STRLEN是我隨便寫的,只是意思意思,不一定可以直接運行的,具體的函數與用法還要查相關文檔
⑻ 如何更新資料庫
一、登錄後台,然後更新你要更新的即可。
二、如果是程序代碼的話,就要對資料庫執行:鏈接-打開-上傳-update-關閉等步驟。
⑼ 年度業務計劃
●業務計劃安排
根據國土資源部批復規劃院的2013年部門預算、軟科學研究課題任務下達,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批復的科技項目,以及簽訂的決策支持服務、對外技術服務合同,圍繞職能定位和國土資源部2013年重點工作,規劃院全年共下達兩批業務計劃,落實各類業務項目66項,經費28483.90萬元(表1-1)。
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檢查評估
調整與完善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評價的總體思路和技術體系,完成了重點城市、開發區、高校用地及小城市集約利用評價工作,服務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的基礎與條件進一步加強;深入開展了節約集約用地評價成果匯總分析和轉化應用研究,對重要評價成果數據進行了提煉、匯總,首次形成了1551個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的土地集約利用評價更新資料庫成果;開展了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分解思路與方法研究,為國土資源部2014年度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解下達提供了重要參考;抽調精幹力量分別參加了違法用地案件調查、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試點檢查評估、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實地考核等工作,鍛煉隊伍,提升人員貼近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
進一步完善調整了土地生態狀況調查與評估技術體系,全面開展了6個重點區域生態狀況調查與評估工程,完成了12萬平方千米的土地生態狀況基礎性調查指標及區域性調查指標的信息提取,形成基礎數據、圖件、資料庫和技術規范,進一步完善了土地生態狀況質量綜合評估方法等技術方法,提出了中國土地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框架和網路體系,並開展了關鍵技術的示範應用,取得良好成效,對於全面轉變土地資源管護模式、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深化與土地督察、執法機構的戰略合作關系,優化服務工作體系。向9個派駐地方的國家土地督察局提供所管轄區2012年度全部遙感監測成果,積極參與《土地督察條例》起草工作,並承擔相關課題研究,服務土地督察的深度與廣度進一步拓展;穩步推進土地利用和管理形勢觀測分析工作,完成分季度採集數據和形勢分析報告撰寫;在對各土地督察局上報的專題材料進行匯總分析的基礎上,完成了督察區域典型低效用地和城鎮化過程中的土地政策研究兩篇專題形勢分析報告。同時,配合總督察辦公室,完成了監測指標體系的調整、管理信息系統的改版升級與全國培訓、全國觀測點工作情況評比等相關工作。
政策研究服務國土資源管理的水平顯著提高
整合規劃院內多部門人才、資源和數據,全力支撐「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根據國土資源部統一安排,承擔並完成了《土地資源空間承載力研究》、《優化開發區城市空間形態與布局》、《保護耕地和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等研究報告的撰寫,並配合制度研究小組召開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地方座談會及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專題研討會等,修改完善了研究報告並專報國務院,對國家制定新型城鎮化規劃發揮了決策依據作用。
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了擴大集體土地權能、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宅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等重點領域的改革研究與政策提煉,開展土地管理制度頂層設計研究,研究起草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總體思路框架,研究成果為穩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參考。積極開展了節約集約用地、差別化用地、耕地保護經濟補償機制、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土地年租金征管等土地管理熱點難點問題研究,為加快新制度供給奠定了基礎,重點、熱點問題快速響應能力進一步提升。
重大成果發布實現了常態化,成果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出版了《中國地價指數報告(2012)》、《中國土地政策藍皮書(2013)》,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20多家主流媒體關注熱度持續升溫,社會反響持續向好,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客觀評價與預判土地政策與市場走向的權威性進一步增強。《地政研究動態》更加貼近土地管理熱點難點,規劃院在土地政策和土地市場分析領域的權威性、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⑽ 用SQL資料庫做規劃、安裝、升級、遷移、復制、備份、災難恢復和性能優化調整、管理、資料庫運行監控的
Oracle 9i比8i多了哪些新特性?
簡要說:
9i更易於管理。
詳細說:
並發集群,8i OPS升級為9i RAC,8i結點間用硬碟交換信息,9i結點間採用高速網線的緩存熔合(Cache Fusion)技術交換信息,交換速度提高100倍以上。
9i可以在線修改內核參數和內存分配,8i不行。
數據文件和表空間管理,8i手工管理,9i自動管理。
9i比8i增強了對ANSI SQL99的支持。
9i比8i增強了故障後的快速恢復(Fast-start)。
8i只支持物理備份(physical backup)資料庫,9i還增加了支持邏輯備份(logical backup)資料庫,使備份資料庫除了作為主資料庫的鏡像外,還可以提供其他數據服務.
Oracle 10g比9i多了哪些新特性?
簡要說:
10g支持網格(Grid),支持自動管理(Automatic Management)。
詳細說:
10g的g是"Grid"縮寫,支持網格計算,即,多台結點伺服器利用高速網路組成一個虛擬的高性能伺服器,負載在整個網格中均衡(Load Balance),按需增刪結點,避免單點故障(Single Point of Faliure)。
安裝容易,安裝工作量比9i減少了一半。
新增基於瀏覽器的企業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
自動存儲管理(ASM),增刪硬碟不再需要操作系統管理員設置的鏡像、負載均衡、物理卷、邏輯卷、分區、文件系統,只要打一條Oracle命令,ASM會自動管理增加或刪除的硬碟。
內存自動化,根據需要自動分配和釋放系統內存。
SQL性能調整自動化。
免費提供基於瀏覽器的小應用開發工具Oracle Application Express(原名HTML DB),支持10g和9i R2。
快速糾正人為錯誤的閃回(Flashback)查詢和恢復,可以恢復資料庫、表甚至記錄。
數據泵(Data Pump)高速導入、導出數據,比傳統方法導出速度快兩倍以上,導入速度快15--45倍。
精細審計(Fine-Grained Auditing),記錄一切對敏感數據的操作。
存儲數據的表空間(Tablespace)跨平台復制,極大的提高數據倉庫載入速度。
流(Streams)復制,實現低系統消耗、雙向(double-direction)、斷點續傳(resume from break point)、跨平台(cross platform)、跨數據源的復雜復制。
容災的數據衛士(Data Guard)增加了邏輯備份功能,備份資料庫日常可以運行於只讀狀態,充分利用備份資料庫。
支持許多新EE選件,加強資料庫內部管理的「Database Vault」,資料庫活動的審計的(Audit Vault),數據倉庫構建高級功能(Warehouse Builder Enterprise ETL, Warehouse Builder Data Quality).
Oracle 11g比10g多了哪些新特性?
11 g 擴展了 Oracle 獨傢具有的提供網格計算優勢的功能,您可以利用它來提高用戶服務水平、減少停機時間以及更加有效地利用 IT資源,同時還可以增強全天候業務應用程序的性能、可伸縮性和安全性。
利用真正應用測試(RAT)盡量降低更改的風險
11 g降低了資料庫升級以及其他硬體和操作系統更改的成本,顯著簡化了更改前後的系統測試以便您可以識別和解決問題。例如:
利用 Database Replay,您可以在資料庫級別輕松捕獲實際的生產負載並在您的測試系統上重新播放,這樣您可以全面測試系統更改(包括關鍵的並發特性)的影響。
SQL Performance Analyzer識別結構化查詢語言 ) SQL(執行計劃更改和性能回退。然後,可以使用 SQL Tuning Advisor解決識別的問題,方法是還原到原始的執行計劃或進一步優化。
利用管理自動化提高 DBA 效率
Oracle 資料庫 11 g繼續致力於(從 Oracle9i資料庫開始一直到 Oracle 資料庫10 g)顯著簡化和完全自動化 DBA 任務。 Oracle資料庫11 g中的新功能包括:
利用自學功能自動進行 SQL 優化系統全局區(SGA)和程序全局區( PGA)的內存緩存區的自動、統一調整新的 advisor用於分區、數據恢復、流性能和空間管理針對自動資料庫診斷監視器 (ADDM)的增強,能夠提供 Oracle 真正應用集群 (Oracle RAC)環境中的更好的性能全局視圖以及改進的性能比較分析功能。
利用故障診斷快速解決問題
Oracle 資料庫 11 g中新增的故障診斷功能使客戶在發生錯誤後捕獲 Oracle
Support所需的數據變得極為簡單。這可以加速問題的解決,減少客戶重現問題的需要。
盡量降低停機成本
通過 Oracle Data Guard快速恢復數據
Oracle Data Guard在本地和遠程伺服器之間協調資料庫的維護和同步以便從災難或站點故障快速恢復。 Oracle資料庫11 g提供了大量顯著的 Oracle Data Guard增強,包括
可以在物理備用系統上運行實時查詢用於報表和其他目的
可以通過將物理備用系統暫時轉換為邏輯備用系統執行聯機的、滾動的資料庫升級
..支持測試環境的快照備用系統
此外,物理和邏輯備用的性能都有提高。邏輯備用現在支持可擴展標記語言(XML)類型字元大型對象 (CLOB)數據類型和透明的數據加密。現在支持自動的、快速啟動的故障切換以支持非同步傳輸。
Oracle 資料庫 11 g提供了幾個針對自動存儲管理的重要的高可用性增強,
包括:
..支持滾動升級
..自動壞塊檢測和修復
..快速鏡像重新同步,該功能可以有效地重新同步存儲網路連接性暫時丟失時自動存儲管理鏡像的存儲陣列
自動存儲管理的性能增強使得大型資料庫可以更快地打開並減少 SGA 內存消耗。這些增強還允許 DBA增加存儲分配單元大小以加快大型序列輸入/輸出 (I/O)
顯著增加正常運行時間
Oracle資料庫11 g使您可以應用很多一次性資料庫補丁(包括診斷補丁),而沒有停機時間。新的數據恢復 advisor通過快速識別故障根本原因、為 DBA提供可用的恢復選項,極大地減少了停機時間,在某些情況下,還通過「自我恢復」機制自動糾正問題。
Oracle 資料庫 11 g還有其他高性能提高,包括
..自動編譯資料庫中的 PL/SQL 和 Java
..更快的觸發器,包括更加有效地調用每行觸發器
..更快的簡單 SQL 操作
..更快的 Oracle Data Guard 和 Oracle Streams 復制
..與網路文件系統( NFS) 存儲設備更快、更可靠的直接連接
..更快的升級
..大型文件更快的備份/還原
..更快的備份壓縮
Oracle 資料庫 11 g包括大量新的 ILM特性,例如
..新的分區功能,包括
.按父/子引用分區
.按虛擬列分區
Oracle資料庫11 g還具有帶 Oracle閃回數據歸檔的 Total Recall,使您可以在選定的表中查詢以前的數據,從而提供了一種簡單實用的向數據中添加時間維度的方法以便於更改跟蹤、 ILM、審計和合規。
其他高可用性增強
Oracle 資料庫 11g還有其他高可用性增強,包括:
Oracle閃回事務查詢,提供帶其他相關事務更改的流氓事務的按鈕更改
具有更多可傳輸選項的增強的平台移植和數據移動,包括可傳輸分區、
模式和跨平台資料庫
Oracle恢復管理器 (RMAN)支持 Windows Volume Shadow Copy
Service ( VSS )快照,從而實現與 Windows備份更緊密的集成
優化性能和可靠性
合規、法律取證以及整合數據倉庫的趨勢導致資料庫的大小每兩年就會增加
兩倍,這極大地影響了大型資料庫的存儲成本和性能、可靠性以及可管理性
。Oracle 資料庫 11 g使組織可以使用低成本的伺服器和模塊化的存儲器輕
松伸縮大型的事務和數據倉庫系統並提供快速的全天候數據訪問。 Oracle 數
據庫11 g提供新的創新特性以進一步提高要求極嚴格的環境的性能和可伸
縮性。
利用 SecureFiles安全地存儲您的所有數據
SecureFiles 是 Oracle用於在資料庫中存儲大型對象) LOB (
(例如圖像、大型文本對象或包括 XML、醫學成像以及地理空間柵格對象在內的高級數據類型)的下一代產品。 SecureFiles提供能夠完全與文件系統相媲美的卓越性能。此外,它還提供高級功能,例如智能壓縮、透明加密以及透明的重復
刪除。
通過聯機事務處理壓縮提高性能並盡量降低存儲成本
Oracle 資料庫 11 g支持聯機事務處理 (OLAP)應用程序中常用的更新、
插入和刪除操作的數據壓縮。以前的 Oracle資料庫版本支持數據倉庫應用
程序常用的批量數據載入操作的壓縮。 Oracle 資料庫 11 g OLTP表壓縮通
過更加高效地使用內存來緩存數據以及減少表掃描的 I/O提高了資料庫性能
。利用 OLTP表壓縮,您可以利用最小的處理開銷達到 2 到 3倍的壓縮
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