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建資料庫的方法有哪兩種
互動式創建,就是你右擊資料庫然後選擇新建資料庫按鈕就可以.....還有一種就是sql語句創建
比如創建一個資料庫名為a
的資料庫,那麼sql語句就是,create
database
a;然後執行下就可以...
2. 創建資料庫方法有幾種,各有什麼優點
使用向導創建資料庫,使用菜單創建資料庫和創建空資料庫;使用向導創建資料庫是一種簡單便捷的方法
3. 如何在hadoop上構建分布式資料庫
基於hadoop的分布式資料庫有hbase。安裝hbase除了要安裝hadoop外,還要安裝Zookeeper。
分布式hbase安裝和分布式hadoop安裝方法差不多,hbase要有master和regionserver,regionserver相當於slave,你可以在maser上面安裝好hbase,然後把它拷貝到其它slave伺服器,再修改一些配置
4. 簡述分布式資料庫的模式結構
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是在集中式資料庫系統的基礎上發展來的。是資料庫技術與網路技術結合的產物。什麼是分布式資料庫: 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是在集中式資料庫系統的基礎上發展來的。是資料庫技術與網路技術結合的產物。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有兩種:一種是物理上分布的,但邏輯上卻是集中的。這種分布式資料庫只適宜用途比較單一的、不大的單位或部門。另一種分布式資料庫系統在物理上和邏輯上都是分布的,也就是所謂聯邦式分布資料庫系統。由於組成聯邦的各個子資料庫系統是相對「自治」的,這種系統可以容納多種不同用途的、差異較大的資料庫,比較適宜於大范圍內資料庫的集成。分布式資料庫系統(DDBS)包含分布式資料庫管理系統(DDBMS)和分布式資料庫(DDB)。在分布式資料庫系統中,一個應用程序可以對資料庫進行透明操作,資料庫中的數據分別在不同的局部資料庫中存儲、由不同的DBMS進行管理、在不同的機器上運行、由不同的操作系統支持、被不同的通信網路連接在一起。一個分布式資料庫在邏輯上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即在用戶面前為單個邏輯資料庫,在物理上則是分別存儲在不同的物理節點上。一個應用程序通過網路的連接可以訪問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資料庫。它的分布性表現在資料庫中的數據不是存儲在同一場地。更確切地講,不存儲在同一計算機的存儲設備上。 這就是與集中式資料庫的區別。從用戶的角度看,一個分布式資料庫系統在邏輯上和集中式資料庫系統一樣,用戶可以在任何一個場地執行全局應用。就好那些數據是存儲在同一台計算機上,有單個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管理一樣,用戶並沒有什麼感覺不一樣。分布式資料庫中每一個資料庫伺服器合作地維護全局資料庫的一致性。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是一個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
5. 創建資料庫的兩種方法
創建資料庫有兩種方式:
1.用圖形界面創建資料庫
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建立在計算機存儲設備上的倉庫。
簡單來說是本身可視為電子化的文件櫃——存儲電子文件的處所,用戶可以對文件中的數據進行新增、截取、更新、刪除等操作。
拓展資料:
資料庫(Database)是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於距今六十多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轉變成用戶所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的方式。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從最簡單的存儲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能夠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都在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信息化社會,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前提條件。資料庫技術是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各類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
6. 如何用SQL Server建立分布式資料庫
很多組織機構慢慢的在不同的伺服器和地點部署SQL Server資料庫——為各種應用和目的——開始考慮通過SQL Server集群的方式來合並。
將SQL Server實例和資料庫合並到一個中心的地點可以減低成本,尤其是維護和軟硬體許可證。此外,在合並之後,可以減低所需機器的數量,這些機器就可以用於備用。
當尋找一個備用,比如高可用性的環境,企業常常決定部署Microsoft的集群架構。我常常被問到小的集群(由較少的節點組成)SQL Server實例和作為中心解決方案的大的集群哪一種更好。在我們比較了這兩個集群架構之後,我讓你們自己做決定。
什麼是Microsoft集群伺服器
MSCS是一個Windows Server企業版中的內建功能。這個軟體支持兩個或者更多伺服器節點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集群」,來獲得更高的可用性和對數據和應用更簡便的管理。MSCS可以自動的檢查到伺服器或者應用的失效,並從中恢復。你也可以使用它來(手動)移動伺服器之間的負載來平衡利用率以及無需停機時間來調度計劃中的維護任務。
這種集群設計使用軟體「心跳」來檢測應用或者伺服器的失效。在伺服器失效的事件中,它會自動將資源(比如磁碟和IP地址)的所有權從失效的伺服器轉移到活動的伺服器。注意還有方法可以保持心跳連接的更高的可用性,比如站點全面失效的情況下。
MSCS不要求在客戶計算機上安裝任何特殊軟體,因此用戶在災難恢復的經歷依賴於客戶-伺服器應用中客戶一方的本質。客戶的重新連接常常是透明的,因為MSCS在相同的IP地址上重啟應用、文件共享等等。進一步,為了災難恢復,集群的節點可以處於分離的、遙遠的地點。
在集群伺服器上的SQL Server
SQL Server 2000可以配置為最多4個節點的集群,而SQL Server 2005可以配置為最多8個節點的集群。當一個SQL Server實例被配置為集群之後,它的磁碟資源、IP地址和服務就形成了集群組來實現災難恢復。
SQL Server 2000允許在一個集群上安裝16個實例。根據在線幫助,「SQL Server 2005在一個伺服器或者處理器上可以支持最多50個SQL Server實例,」但是,「只能使用25個硬碟驅動器符,因此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實例,那麼需要預先規劃。」
注意SQL Server實例的災難恢復階段是指SQL Server服務開始所需要的時間,這可能從幾秒鍾到幾分鍾。如果你需要更高的可用性,考慮使用其他的方法,比如log shipping和資料庫鏡像。
單個的大的SQL Server集群還是小的集群
下面是大的、由更多的節點組成的集群的優點:
◆更高的可用新(更多的節點來災難恢復)。
◆更多的負載均衡選擇(更多的節點)。
◆更低廉的維護成本。
◆增長的敏捷性。多達4個或者8個節點,依賴於SQL版本。
◆增強的管理性和簡化環境(需要管理的少了)。
◆更少的停機時間(災難恢復更多的選擇)。
◆災難恢復性能不受集群中的節點數目影響。
下面是單個大的集群的缺點:
◆集群節點數目有限(如果需要第9個節點怎麼辦)。
◆在集群中SQL實例數目有限。
◆沒有對失效的防護——如果磁碟陣列失效了,就不會發生災難恢復。
◆使用災難恢復集群,無法在資料庫級別或者資料庫對象級別,比如表,創建災難恢復集群。
虛擬化和集群
虛擬機也可以參與到集群中,虛擬和物理機器可以集群在一起,不會發生問題。SQL Server實例可以在虛擬機上,但是性能可能會受用影響,這依賴於實例所消耗的資源。在虛擬機上安裝SQL Server實例之前,你需要進行壓力測試來驗證它是否可以承受必要的負載。
在這種靈活的架構中,如果虛擬機和物理機器集群在一起,你可以在虛擬機和物理機器之間對SQL Server進行負載均衡。比如,使用虛擬機上的SQL Server實例開發應用。然後在你需要對開發實例進行壓力測試的時候,將它災難恢復到集群中更強的物理機器上。
集群伺服器可以用於SQL Server的高可用性、災難恢復、可擴展性和負載均衡。單個更大的、由更多的節點組成的集群往往比小的、只有少數節點的集群更好。大個集群允許更靈活環境,為了負載均衡和維護,實例可以從一個節點移動到另外的節點。
7. 創建資料庫的方法有哪些
使用sql命令或者藉助一些工具
8. MYSQL分布式資料庫操作 急~~~~~~``
可以參考"訂閱伺服器和分發" 使資料庫表同步。
就是從本地資料庫表更新到遠程資料庫表是同步進行的
打開企業管理器→工具→復制→創建和管理發布→創建發布→下步選要發布的資料庫→選否,定義選項和屬性→(根據情況選發布類型)事務發布→下步選擇你要發布的數據表→編輯名稱(隨便)→否,根據指定方式創建發布→完成
*創建完成了發布在開始訂閱遠程的資料庫
企業管理器→工具→復制→創建和管理發布→展開你所創建發布的資料庫選擇
發布的表→強制新訂閱→下一步→選擇遠程伺服器(如果沒有就先到企業管理器上連接)→*編要訂閱的資料庫名(這里是很多新手會搞錯的地方:是需訂閱的遠程資料庫名)→是,初始化(這項是沒做過復制的資料庫可選,如果以前做過的選擇此項就會導至以前訂閱的數據丟失。*做過復制的資料庫可選"否")→完成
遠程也同上。
可以找兩台PC試一下。
9. 目前主流的分布式資料庫系統實現方案有哪些
(1)方案一(資料庫保存所有伺服器索引信息)
全對稱結構,沒有中央伺服器
web方案:
只從本地資料庫檢索符合條件的記錄,給出結果
每次檢索都要從本地伺服器的海量數據中進行
資料庫方案:
資料庫保存所有伺服器的索引內容
緩存命中率高的記錄,減少檢索時間
伺服器負載分析:
伺服器負載假設:
一百個結點,每結點一百人同時使用,每個結點一萬條記錄
web伺服器:同時一百線程在本地資料庫伺服器檢索
資料庫伺服器:每次接收一百個查詢請求;每個請求要從一百萬條索引中檢索(最壞的情況);緩沖機制可以稍微減輕負擔
數據更新操作:
同時更新所有資料庫/只更新本地,伺服器間相互同步
方案二(資料庫保存本地索引及少量緩沖)
每高校作為一個結點
所有結點全對稱結構,網路中沒有一個中央伺服器
web方案:
接收到請求時同時多線程向其它伺服器同時搜索(伺服器壓力問題?)
資料庫方案:
資料庫保存本地數據
資料庫保存一定量緩沖數據,
伺服器負載分析:
伺服器負載假設:
一百個結點,每結點一百人同時使用
則每個web伺服器同時發起一萬個線程向其它數據伺服器搜索(oops!)
每個資料庫伺服器會同時接收到一萬個查詢請求(oops!)
採用學習過程只能少量減少查詢請求和web伺服器搜索線程
數據更新操作:
只更新本地
方案三(中央伺服器方案一)
每高校一個結點
每結點結構相同,連接到同一個中央伺服器
web方案
每個查詢向中央伺服器進行,由中央伺服器實行檢索,中央伺服器返回檢索結果
資料庫方案
中央資料庫保存所有索引信息
每結點可以只用小型資料庫保存本地用戶和其它信息即可
伺服器負載分析:
伺服器負載假設:
一百個結點,每結點一百人同時使用,每結點資料記錄一萬條
web伺服器:同時發起一百個進程向中央資料庫查詢
資料庫伺服器(中央):同時接收一萬條查詢請求並返回大容量結果
資料庫伺服器(結點):少量工作
數據更新操作:
只更新中央伺服器
方案四(中央伺服器方案二)
每高校一個結點
每結點結構相同,連接到同一中央伺服器
web方案:
每個查詢向中央伺服器進行,由中央伺服器根據查詢內容進行轉發到結點資料庫,再由結點資料庫返回結果
資料庫方案:
中央伺服器保存各結點分類信息,根據頁面請求的分類轉發查詢到相應伺服器
伺服器負載分析:
伺服器負載假設:
一百個結點,每結點一百人同時使用,每結點資料記錄一萬條,每結點一百個類別
web伺服器:同時一百個進程向中央資料庫查詢
資料庫伺服器(中央):同時接收一萬條請求並轉發
資料庫伺服器(結點):從中央伺服器接收查詢請求,最壞情況下每結點接收到一萬條查詢請求
數據更新操作:
只更新本地伺服器
分類變化時更新中央伺服器
10. 如何編寫一個分布式資料庫
分布式資料庫系統通常使用較小的計算機系統,每台計算機可單獨放在一個地方,每台計算機中都可能有DBMS的一份完整拷貝副本,或者部分拷貝副本,並具有自己局部的資料庫,位於不同地點的許多計算機通過網路互相連接,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全局的邏輯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大型資料庫。
體系結構
根據我國制定的《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標准》,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抽象為4層的結構模式。這種結構模式得到了國內外的支持和認同。
4層模式劃分為全局外層、全局概念層、局部概念層和局部內層,在各層間還有相應的層間映射。這種4層模式適用於同構型分布式資料庫系統,也適用於異構型分布式資料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