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腫瘤放射治療生物學的幾個問答題請幫助解決謝`~~~~!!!!
(一)新放射源的開發和應用
高LET射線的治療技術是目前放療物理和技術開發的重點,中子俘獲治癌(NCT)技術的進步是其中的一個例子。這是一種對腫瘤放療的雙模式治療方法,它同時可以把葯物和熱中子以致死劑量送到腫瘤組織中,由於NCT對腫瘤細胞具有很高的選擇性,中子具有高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殺死癌細胞和保護正常細胞,因而
這種方法最近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離子射線療法,是離子射線靠磁場控制,根據病灶需要調節放射深度與強度,只殺死癌細胞而毫不損傷周圍的健康組織和細胞,對於那些腫瘤長在緊貼或靠近腦干及脊髓等要要器官的病人,能提高治療的成功率。質子的質量大大高於電子,不容易與周圍的粒子發生作用,可以把所有的能量集中在照射的目標上,在腫瘤治療過程中可以更精確地殺滅腫瘤。產生質子束進行放療的迴旋加速器,佔地面積大,價格昂貴,尚難普及推廣。
(二)放療輔助設備與新技術
CT模擬定位系統 是將專用於放射治療定位的螺旋CT、激光定位系統和三維立體治療計劃系統三者通過網路連接起來,使之成為集影像診斷、圖像傳送、腫瘤定位和制定治療計劃為一體的腫瘤定位和治療計劃系統。在放療常規定位和立體定位中可准確勾畫出腫瘤的范圍和腫瘤與周圍正常組織之間的關系。這是提
高放療精度、減少放射損傷的必要前提。病人首先在螺旋CT下接受掃描,確定腫瘤大小、形狀,並定位治療靶區,然後科技人員通過三維治療計劃系統確定腫瘤在三維空間的位置,優化腫瘤靶區的劑量分布,保證了合理地制定和調整放療方案。
適形照射 是通過用CT、MRI診斷定位,應用三維立體計劃和特製模塊、多葉光欄等特殊技術,使高劑量輻射在空間分布上與腫瘤的大小和形狀的外輪廓相適應,讓腫瘤接受致死性劑量照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周圍正常組織的照射劑量。這一新技術的臨床應用,對手術不能切除、採用常規放療效果不佳的中晚期局
部癌瘤(如胰腺癌、膽管癌、肝癌、腎癌、膀胱癌、宮頸癌以及腹膜後軟組織肉瘤等),不僅可提高療效,減少放射損傷,還可大大縮短放療時間。因此,這一新技術是今後放療發展的主流。
立體定向適形放射治療系統 是新近發展的放射治療新技術。其基本構造由三大部分所組成:①立體定向系統;②三維治療計劃系統;③直線加速器及準直器系統。若照射野的形狀與病變的投影形狀一致,且每個照射野內諸點的輸出劑量率能按要求的方式進行調整(束流調節),這樣的三維適形放療(3DCRT)被稱為
三維調強放療(IMRI),是目前世界上正在開發的最高技術檔次的外照射技術。現在臨床上的顱腦X刀、γ刀、頭體部光子刀都是利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放療技術之一—立體定向適形放療技術而產生的。之所以把他們稱為「刀」,是因為這種高精度的定向放射治療技術,可在放射劑量上形成一個圍繞病灶的高分布區,而在病灶周圍正常組織的劑量急劇下降,由此形成銳性邊緣,從而使早期小腫瘤不用開刀而獲得外科手術同樣的效果,有人形象地稱之為γ刀和X刀等。
γ刀(伽馬刀):放射源為60Co,201個放射性鈷源放置在一個半球形的厚殼內,所產生的γ射線聚焦後能量極高。治療中病灶中有高劑量的放射線,而周圍正常組織中放射線則很少。而這把刀確定顱內病灶靶點在三維空間的坐標位置,是通過立體定向儀來完成的。由於這些腦深部的病灶緊貼在腦部重要的神經、血管及腦
乾等位置,用γ刀必須使病灶所受的放射劑量在生理安全范圍之內,所以影像學定位、放射量計劃、高精度操作是治療成功的保障。γ刀治療的另一特點是不能立竿見影。放射線所照射的病變輻射效應一般需數月至數年才能顯示,故治療後必須定期復查。伽瑪刀治療的適應證有顱內良性腫瘤,如聽神經瘤、腦膜瘤、顱咽管瘤和垂體瘤等,佔40%,腦內惡性腫瘤及腦轉移瘤佔10%;另外,常規手術切除不徹底或復發性腫瘤,以及身體情況不宜開顱手術的病人更是γ刀治療的良好指征。但γ刀不是萬能的,選擇病例非常嚴格。大多數顱內佔位病變仍離不開手術治療。
頭體部X刀(也叫光子刀):是繼頭部伽瑪刀之後迅速發展起來的立體放射治療技術。採用高精度立體定位、三維治療計劃與在直線加速器上進行非共面多軌跡旋轉照射等技術相結合,使腫瘤病灶受到致死性高劑量照射,而周圍正常組織受量很少,從而能獲得根治腫瘤的效果。因此,體部X刀所具有的適形調強功能好像給手術刀安上了「眼睛」,專切癌瘤。光子刀主要治療肝、肺、胰腺、盆腔、縱隔等實體惡性腫瘤,對局部病灶的控制全部有效。光子刀對不宜手術、術後復發及組織器官深處局限性轉移等腫瘤病人,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對需要手術治療的病人,術前光子刀治療可使腫瘤縮小,減少術後復發和轉移的機會。另外,還發現光子刀治療還具有止痛效果,伴有劇痛胰腺癌病人在三四次放療後就止住了疼痛。光子刀治療具有不開刀、不出血、療程短、療效肯定等優點。但它也不是萬能的,遠處轉移同樣控制不了。另外,光子刀治療胃腸道原發腫瘤時不良反應大,所以這類病人不宜接受光子刀治療。「刀」是放療中的新式武器,它將「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戰略戰術成功地用到了疾病治療中。
(三)其他方面的進步
臨床上常用60Co治療機、直線加速器分別產生的γ射線和X射線與電子線,雖然利用現代高新技術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放射治療效果,但從最大程度地殺死腫瘤細胞又最大可能保護正常組織的這一原則來看,還不盡如人意。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方法有:
放射增敏劑及放射保護劑 前者應具有在不增加正常組織毒性反應及放射敏感性的情況下,選擇性作用於腫瘤細胞,明顯提高其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後者應具有在不增加腫瘤對射線抗拒性的前提下,選擇性作用於正常組織,明顯增加其放射耐受性的作用。增敏劑,包括多種抗癌葯物如順鉑、羥基脲等。加溫治療既能
破壞腫瘤細胞,又有放射增敏作用。
分次治療的改進 每周5次照射的標准分次放射治療方法,現已發展到超分割的放射療法。分割療法減少每次照射劑量,增加照射次數,從而提高了療效。近年來,用超分割放射療法每日進行多次照射,根據放射次數、單次劑量、總量和療程的不同組成各種治療方案,進一步提高了療效。超分割療法又可分為超分割分
次療法、快速超分割療法、快速分次療法,局部追加放療及輔助超分割放射治療。
近年來,隨著頭部γ刀、CT模擬定位系統、三維治療計劃系統、頭體部立體定向固定裝置和適形放射、多葉光欄等設備和技術的出現,使放射治療在腫瘤治療中的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根本性轉變。20世紀末放射治療的主要進展是CT模擬定位、三維治療計劃和適形放射治療技術(包括頭部γ刀,頭體部X刀)在臨床的應用,既提高了放療精度和療效,也降低了正常組織的放射損傷。未來放射治療的發展方向是進一步綜合利用放射治療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在腫瘤治療上實現高精度、高劑量、高療效和低損傷(三高一低)的現代放療。隨著新的腫瘤診斷定位、無創體位固定、三維治療計劃系統和放療設備等的不斷涌現,以及放療技術的不
斷提高,在腫瘤的治療上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㈡ 請問在放射科做醫生好呢,還是去放療科做物理師好呢
物理師清閑,責任少,放射科射線損害,值夜班,風險比較大(漏診、誤診絕對責任),中型醫院病人多,累,工資比臨床低,沒地位。
㈢ 什麼是md0、mdf、mds文件
這是鏡象文件 下在個虛擬光碟機 裝載就能打開了http://down.tech.sina.com.cn/content/5697.html我一直用這個 DAEMON Tools
㈣ 螺旋藻是什麼東西提取的
螺旋藻又名藍藻,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它們的微化石已經存在三十多億年了。螺旋藻在顯微鏡下外觀為青綠色,呈不分枝的絲狀,宛若一根盤旋的彈簧,故名螺旋藻。螺旋藻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21世紀最理想的食品」,世界衛生組織稱其為「21世紀最安全的保健食品」,聯合國號召將螺旋藻作為拯救人類生命的食用藻來開發。螺旋藻生長條件十分苛刻:水溫不能超出30攝氏度到35攝氏度之間;常年光照要強又要長;水體需呈較強的鹼性;水質清潔無污染。目前世界上僅發現3處產地-----非洲的查德湖(Lake Chad)、墨西哥的特世可可湖(Texcoco)和我國雲南的程海湖。 營養功效: 螺旋藻的營養價值不像一般食品那樣,僅含單一或某幾種營養物,它所含的營養素全面並且與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相一致。 科學研究表明,螺旋藻蛋白質含量高達60%—70%,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種可食生物能與之匹敵。其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5倍、魚肉的3倍、大豆的15倍,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氨基酸以及目前尚不清楚的生物活性物質。 食用螺旋藻有很好的調節免疫力功能的作用,確保人體營養均衡,消除疲勞,恢復和激活細胞活性,延緩衰老,對女性有特殊的保健作用,並且對癌症、高血脂、惡性貧血、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螺旋藻食用後基本上沒有不良作用,所以螺旋藻有「宇航時代新糧食和氧源」的美稱。 科學研究還表明,1克螺旋藻乾粉的營養含量與1千克的蔬菜相同。一個成年人一天只需吃5克螺旋藻,就可以維持一天的生活需要。 將螺旋藻添加於食品中,可降低因食用高動物性蛋白所導致的心血管疾病,防止血栓形成,減少冠心病、肥胖症的發生。 螺旋藻含有增強胰島素功能的活性物質,且低糖低脂,蛋白質含量高,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飲食宜忌: 一般人都可食用,兒童、青少年、中老年人和孕婦的首選營養品。每天1—5克即可。 螺旋藻是一種純天然營養食品,沒有什麼特殊禁忌。但是一次不能吃太多,否則會引起胃脹氣。 螺旋藻並不等同於減肥葯,吃飽喝足之後再食用螺旋藻並沒有明顯的減肥效果。 螺旋藻不能完全代替蔬菜、水果,每天吃十幾片螺旋藻代替蔬菜、水果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㈤ 醫學上,放療是什麼意思化療是什麼意思兩者有什麼區別
放療就是放射治療,指用射線消除病灶.放射治療作為治療惡性腫瘤的一個重要手段,對於許多癌症可以產生較好效果。但是放療會產生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以及食慾下降、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等諸多毒副反應,利用中葯與化療進行配合治療,不但可有效的消除這些毒副反應,而且還可以增加癌細胞的放射敏感性,幫助放射線徹底殺滅癌細胞。
放療是物理療法。
化學治療,即用化學合成葯物治療疾病的方法。化學葯物治療(簡稱化療)是目前治療腫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治療中,患者普遍有明顯的惡心嘔吐等副作用,給患者帶來不適感。防治化療所致惡心嘔吐的方法很多,如果能從飲食,精神及中西葯等多個方面加以綜合防治,可以取得滿意效果。
㈥ 什麼是放療、介入治療
放療即放射治療,俗稱「烤電」「照光」,是利用電離輻射來治療腫瘤的一種方法。「放療」是腫瘤患者耳熟能詳的一個名詞。它是利用放射線來殺滅腫瘤細胞,達到控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的目的,是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它僅有幾十年的歷史,但發展很快。從最初居里夫人發現鐳而使用的鐳療,到深部x線治療。50年代則用鈷60治療機以及以後的加速器治療。放射線是肉眼看不見的,它可以由放射性核素衰變產生,也可以由X線治療機或各類加速器產生。 放射治療在腫瘤的治療中應用很廣,60%~70%的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要應用放射治療,根據治療的目的可以分為根治性治療和姑息性治療。隨著治療設備的更新以及技術的改進,放射治療療效有了較大的提高,某些腫瘤如頭頸部腫瘤包括鼻咽癌、扁桃體癌、喉癌以及霍傑金病等療效較好,而對一些晚期腫瘤患者也可以進行姑息性放射治療以達到止痛、止血、消炎等作用,以減輕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介入治療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特製的導管、導絲等精密器械,引入人體,對體內病態進行診斷和局部治療。介入治療應用數字技術,擴大了醫生的視野,藉助導管、導絲延長了醫生的雙手,它的切口(穿刺點),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開人體組織,就可治療許多過去無法治療、必須手術治療或內科治療療效欠佳的疾病,如腫瘤、血管瘤、各種出血等。介入治療具有不開刀、創傷小、恢復快、效果好的特點。
化療是利用化學葯物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繁殖和促進腫瘤細胞分化的一種治療方式,它是一種全身性治療手段,對原發灶、轉移灶和亞臨床轉移灶均有治療作用。缺點是化療葯物的選擇性差,在取得治療效果的同時,常出現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化療過程中身體衰弱、精神萎靡、出虛汗,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血色素下降接踵而來,甚至出現胸悶心悸、肝腎功能損害等,迫使患者停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