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資料庫磁碟陣列教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資料庫磁碟陣列教程

發布時間: 2022-08-09 19:00:28

1. 磁碟陣列 詳細步驟是什麼我要做raid

而她最不需要的人們最善於觀賞她,
大多數的事或許從不會發生:這事會,
沒有流淚,渾身卻濕透了淚水,
歡樂曾盪漾於河邊廢棄的工地,
生命是蔑視自己
稚子就讓回河岸畔,哈哈

2. 如何搭建配置raid10磁碟陣列求教程

raid10的創建過程:
RAID 10 可以被稱為1 + 0或0 +1。它將做鏡像+條帶兩個工作。在 RAID 10 中首先做鏡像然後做條帶。
在 RAID 01 上首先做條帶,然後做鏡像。RAID 10 比 01 好。
1. 先做兩個raid1 . 分別為md1 和md11.
2. 再用這兩個raid1,做成開一個raid0. 即OK!

參考以下步驟:
1. 添加4塊一樣大小的硬碟並查看。 ls /dev/sd* | grep sd[b-e]
/dev/sdb /dev/sdc /dev/sdd /dev/sde.
2. 給四塊硬碟分區,每一塊都給出全部的空間。
fdisk /dev/sdb -t fd w
fdisk /dev/sdc -t fd w
fdisk /dev/sdd -t fd w
fdisk /dev/sde -t fd w
3. 創建兩個raid1。
mdadm -C -v /dev/md1 -l 1 -n 2 /dev/sd[b-c]1
mdadm -C -v /dev/md11 -l 1 -n 2 /dev/sd[d-e]1
4. 創建raid0
mdadm -C -v /dev/md10 -l 0 -n 2 /dev/md1 /dev/md11
5. 查看raid0的狀態。
cat /proc/mdstat .
6. 格式化 掛載
mkfs -t xfs -f /dev/md10
創建掛載點: /raid10
掛載: /dev/md10 /raid10
檢測掛載是否成功。 df -h | grep /raid10
7, 設置開機自動掛載:
umount /raid10
在/etc/fstab 最後添加這樣一行:
/dev/md10 /raid10 xfs defaults 0 0
mount -av
8. 生成配置文件。
mdadm -Dsv >/etc/mdadm.conf

3. 怎麼做磁碟陣列

不一定,看你的主板是否帶軟陳列,如果帶的話,那樣就可以不需要買磁碟陳列卡了....

先查看主板型號,再到網上查。

Intel南橋晶元ICH5R、ICH6R集成有SATA-RAID控制器,但僅支持SATA-RAID,不支持PATA-RAID。Intel採用的是橋接技術,就是把SATA-RAID控制器橋接到IDE控制器,因此可以通過BIOS檢測SATA硬碟,並且通過BIOS設置SATA-RAID。當連接SATA硬碟而又不做RAID時,是把SATA硬碟當作PATA硬碟處理的,安裝OS時也不需要驅動軟盤,在OS的設備管理器內也看不到SATA-RAID控制器,看到的是IDE ATAPI控制器,而且多了兩個IDE通道(由兩個SATA通道橋接的)。只有連接兩個SATA硬碟,且作SATA-RAID時才使用SATA-RAID控制器,安裝OS時需要需要驅動軟盤,在OS的設備管理器內可以看到SATA-RAID控制器。安裝ICH5R、ICH6R的RAID IAA驅動後,可以通過IAA程序查看RAID盤的性能參數。

VIA南橋晶元VT8237、VT8237R的SATA-RAID設計與Intel不同,它是把一個SATA-RAID控制器集成到8237南橋內,與南橋里的IDE控制器沒有關系。當然這個SATA-RAID控制器也不見得是原生的SATA模式,因為傳輸速度也沒有達到理想的SATA性能指標。BIOS不負責檢測SATA硬碟,所以在BIOS里看不到SATA硬碟。SATA硬碟的檢測和RAID設置需要通過SATA-RAID控制器自己BootROM(也可以叫SATA-RAID控制器的BIOS)。所以BIOS自檢後會啟動一個BootROM檢測SATA硬碟,檢測到SATA硬碟後就顯示出硬碟信息,此時按快捷鍵Tab就可以進入BootROM設置SATA-RAID。在VIA的VT8237南橋的主板上使用SATA硬碟,無論是否做RAID安裝OS時都需要驅動軟盤,在OS的設備管理器內可以看到SATA-RAID控制器。VIA的晶元也只是集成了SATA-RAID控制器。

NVIDIA的nForce2/ nForce3/ nForce4晶元組的SATA/IDE/RAID處理方式是集Intel和VIA的優點於一身。第一是把SATA/IDE/RAID控制器橋接在一起,在不做RAID時,安裝XP/2000也不需要任何驅動。第二是在BIOS里的SATA硬碟不像Intel那樣需要特別設置,接上SATA硬碟BIOS就可以檢測到。第三是不僅SATA硬碟可以組成RAID,PATA硬碟也可以組成RAID,PATA硬碟與SATA硬碟也可以組成RAID。這給需要RAID的用戶帶來極大的方便,Intel的ICH5R、ICH6R,VIA的VT8237都不支持PATA的IDE RAID。

NVIDIA晶元組BIOS設置和RAID設置簡單介紹

nForce系列晶元組的BIOS里有關SATA和RAID的設置選項有兩處,都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整合周邊)菜單內。

SATA的設置項:Serial-ATA,設定值有[Enabled], [Disabled]。這項的用途是開啟或關閉板載Serial-ATA控制器。使用SATA硬碟必須把此項設置為[Enabled]。如果不使用SATA硬碟可以將此項設置為[Disabled],可以減少佔用的中斷資源。

RAID的設置項在Integrated Peripherals/Onboard Device(板載設備)菜單內,游標移到Onboard Device,按進入如子菜單:RAID Config就是RAID配置選項,游標移到RAID Config,按就進入如RAID配置菜單:

第一項IDE RAID是確定是否設置RAID,設定值有[Enabled], [Disabled]。如果不做RAID,就保持預設值[Disabled],此時下面的選項是不可設置的灰色。

如果做RAID就選擇[Enabled],這時下面的選項才變成可以設置的黃色。IDE RAID下面是4個IDE(PATA)通道,再下面是SATA通道。nForce2晶元組是2個SATA通道,nForce3/4晶元組是4個SATA通道。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意圖設置,准備用哪個通道的硬碟做RAID,就把那個通道設置為[Enabled]。

設置完成就可退出保存BIOS設置,重新啟動。這里要說明的是,當你設置RAID後,該通道就由RAID控制器管理,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里看不到做RAID的硬碟了。

BIOS設置後,僅僅是指定那些通道的硬碟作RAID,並沒有完成RAID的組建,前面說過做RAID的磁碟由RAID控制器管理,因此要由RAID控制器的RAID BIOS檢測硬碟,以及設置RAID模式。BIOS啟動自檢後,RAID BIOS啟動檢測做RAID的硬碟,檢測過程在顯示器上顯示,檢測到硬碟後留給用戶幾秒鍾時間,以便用戶按F 1 0 進入RAID BIOS Setup。

nForce晶元組提供的RAID(冗餘磁碟陣列)的模式共有下面四種:

RAID 0:硬碟串列方案,提高硬碟讀寫的速度。

RAID 1:鏡像數據的技術。

RAID 0+1:由RAID 0和RAID 1陣列組成的技術。

Spanning (JBOD):不同容量的硬碟組成為一個大硬碟。

操作系統安裝過程介紹

按F10進入RAID BIOS Setup,會出現NVIDIA RAID Utility -- Define a New Array(定義一個新陣列)。默認的設置是:RAID Mode(模式)--Mirroring(鏡像),Striping Block(串列塊)--Optimal(最佳)。

通過這個窗口可以定義一個新陣列,需要設置的項目有:選擇RAID Mode(RAID模式):Mirroring(鏡像)、Striping(串列)、Spanning(捆綁)、Stripe Mirroring(串列鏡像)。

設置Striping Block(串列塊):4 KB至128 KB/Optimal

指定RAID Array(RAID陣列)所使用的磁碟

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RAID模式,串列塊大小和RAID陣列所使用的磁碟。其中串列塊大小最好用默認的Optimal。RAID陣列所使用的磁碟通過游標鍵→添加。

做RAID的硬碟可以是同一通道的主/從盤,也可以是不同通道的主/從盤,建議使用不同通道的主/從盤,因為不同通道的帶寬寬,速度快。Loc(位置)欄顯示出每個硬碟的通道/控制器(0-1)/主副狀態,其中通道0是PATA,1是SATA;控制器0是主,1是從;M是主盤,S是副盤。分配完RAID陣列磁碟後,按F7。出現清除磁碟數據的提示。按Y清除硬碟的數據,彈出Array List窗口:如果沒有問題,可以按Ctrl-X保存退出,也可以重建已經設置的RAID陣列。至此RAID建立完成,系統重啟,可以安裝OS了。

安裝Windows XP系統,安裝系統需要驅動軟盤,主板附帶的是XP用的,2000的需要自己製作。從光碟機啟動Windows XP系統安裝盤,在進入藍色的提示屏幕時按F6鍵,告訴系統安裝程序:需要另外的存儲設備驅動。當安裝程序拷貝一部分設備驅動後,停下來提示你敲S鍵,指定存儲設備驅動:

系統提示把驅動軟盤放入軟碟機,按提示放入軟盤後,敲回車。系統讀取軟盤後,提示你選擇驅動。nForce的RAID驅動與Intel和VIA的不同,有兩個:NVIDIA RAID CLASS DRIVER和NVIDIA Nforce Storage Controller都要安裝。

第一次選擇NVIDIA RAID CLASS DRIVER,敲回車系統讀入,再返回敲S鍵提示界面,此時再敲S鍵,然後選擇NVIDIA Nforce Storage Controller,敲回車,系統繼續拷貝文件,然後返回到下面界面。

在這個界面里顯示出系統已經找到NVIDIA RAID CLASS DRIVER和NVIDIA Nforce Storage Controller,可以敲回車繼續。
系統從軟盤拷貝所需文件後重啟,開始檢測RAID盤,找到後提示設置硬碟。此時用戶可以建立一個主分區,並格式化,然後系統向硬碟拷貝文件。在系統安裝期間不要取出軟盤,直到安裝完成。

剩餘的磁碟分區等安裝完系統後,我們可以用XP的磁碟管理器分區格式化。用XP的磁碟管理器分區,等於/小於20GB的邏輯盤可以格式化為FAT32格式。大於20GB的格式化為NTF格式。

4. 怎樣設磁碟陣列

RAID數據恢復

電腦無憂--主要業務范圍
電腦維修 筆記本維修培訓 IT外包服務/IT服務外包
筆記本電腦維修 數據恢復 聯系電話:021-54252021;54257079;54257540
地址:上海徐匯區天鑰橋路380弄20號匯峰大廈1D [徐家匯地鐵站2號口出來 走100米]

磁碟陣列系RAID介紹

時間:[2004-06-23 14:21] 作者:不清楚作者是誰 被讀5432次 您好!來自 218.6.247.114 的朋友

RAID,為Re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簡稱,中文為廉價冗餘磁碟陣列。

磁碟陣列其實也分為軟陣列 (Software Raid)和硬陣列 (Hardware Raid) 兩種. 軟陣列即通過軟體程序並由計算機的
CPU提供運行能力所成. 由於軟體程式不是一個完整系統故只能提供最基本的 RAID容錯功能. 其他如熱備用硬碟的設置,
遠程管理等功能均一一欠奉. 硬陣列是由獨立操作的硬體提供整個磁碟陣列的控制和計算功能. 不依靠系統的CPU資源.
由於硬陣列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所有需要的功能均可以做進去. 所以硬陣列所提供的功能和性能均比軟陣列好. 而且,
如果你想把系統也做到磁碟陣列中, 硬陣列是唯一的選擇. 故我們可以看市場上 RAID 5 級的磁碟陣列均為硬陣列. 軟
陣列只適用於 Raid 0 和 Raid 1. 對於我們做鏡像用的鏡像塔, 肯定不會用 Raid 0或 Raid 1。

作為高性能的存儲系統,巳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RAID的級別從RAID概念的提出到現在,巳經發展了六個級別,
其級別分別是0、1、2、3、4、5等。但是最常用的是0、1、3、5四個級別。下面就介紹這四個級別。

RAID 0:將多個較小的磁碟合並成一個大的磁碟,不具有冗餘,並行I/O,速度最快。RAID 0亦稱為帶區集。它是將多個
磁碟並列起來,成為一個大硬碟。在存放數據時,其將數據按磁碟的個數來進行分段,然後同時將這些數據寫進這些盤中。
所以,在所有的級別中,RAID 0的速度是最快的。但是RAID 0沒有冗餘功能的,如果一個磁碟(物理)損壞,則所有的數
據都無法使用。

RAID 1:兩組相同的磁碟系統互作鏡像,速度沒有提高,但是允許單個磁碟錯,可靠性最高。RAID 1就是鏡像。其原理為
在主硬碟上存放數據的同時也在鏡像硬碟上寫一樣的數據。當主硬碟(物理)損壞時,鏡像硬碟則代替主硬碟的工作。因
為有鏡像硬碟做數據備份,所以RAID 1的數據安全性在所有的RAID級別上來說是最好的。但是其磁碟的利用率卻只有50%,
是所有RAID上磁碟利用率最低的一個級別。

RAID Level 3

RAID 3存放數據的原理和RAID0、RAID1不同。RAID 3是以一個硬碟來存放數據的奇偶校驗位,數據則分段存儲於其餘硬碟
中。它象RAID 0一樣以並行的方式來存放數,但速度沒有RAID 0快。如果數據盤(物理)損壞,只要將壞硬碟換掉,RAID
控制系統則會根據校驗盤的數據校驗位在新盤中重建壞盤上的數據。不過,如果校驗盤(物理)損壞的話,則全部數據都
無法使用。利用單獨的校驗盤來保護數據雖然沒有鏡像的安全性高,但是硬碟利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n-1。

RAID 5:向陣列中的磁碟寫數據,奇偶校驗數據存放在陣列中的各個盤上,允許單個磁碟出錯。RAID 5也是以數據的校驗
位來保證數據的安全,但它不是以單獨硬碟來存放數據的校驗位,而是將數據段的校驗位交互存放於各個硬碟上。這樣,
任何一個硬碟損壞,都可以根據其它硬碟上的校驗位來重建損壞的數據。硬碟的利用率為n-1。

RAID 0-1:同時具有RAID 0和RAID 1的優點。

冗餘:採用多個設備同時工作,當其中一個設備失效時,其它設備能夠接替失效設備繼續工作的體系。在PC伺服器上,通
常在磁碟子系統、電源子系統採用冗餘技術。

磁碟陣列(Disk Array)原理

1.為什麼需要磁碟陣列?

如何增加磁碟的存取(access)速度,如何防止數據因磁碟的故障而失落及如何有效
的利用磁碟空間,一直是電腦專業人員和用戶的困擾;而大容量磁碟的價格非常昂貴,對
用戶形成很大的負擔。磁碟陣列技術的產生一舉解決了這些問題。

過去十幾年來,CPU的處理速度增加了五十倍有多,內存(memory)的存取速度亦大
幅增加,而數據儲存裝置--主要是磁碟(hard disk)--的存取速度只增加了三、四倍,形
成電腦系統的瓶頸,拉低了電腦系統的整體性能(through put),若不能有效的提升磁碟
的存取速度,CPU、內存及磁碟間的不平衡將使CPU及內存的改進形成浪費。

目前改進磁碟存取速度的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磁碟快取控制(disk cache
controller),它將從磁碟讀取的數據存在快取內存(cache memory)中以減少磁碟存取
的次數,數據的讀寫都在快取內存中進行,大幅增加存取的速度,如要讀取的數據不在快
取內存中,或要寫數據到磁碟時,才做磁碟的存取動作。這種方式在單工環境(single-
tasking envioronment)如DOS之下,對大量數據的存取有很好的性能(量小且頻繁的存
取則不然),但在多工(multi-tasking)環境之下(因為要不停的作數據交換(swapping)
的動作)或資料庫(database)的存取(因為每一記錄都很小)就不能顯示其性能。這種方
式沒有任何安全保障。

其二是使用磁碟陣列的技術。磁碟陣列是把多個磁碟組成一個陣列,當作單一磁碟
使用,它將數據以分段(striping)的方式儲存在不同的磁碟中,存取數據時,陣列中的相
關磁碟一起動作,大幅減低數據的存取時間,同時有更佳的空間利用率。磁碟陣列所利用
的不同的技術,稱為RAID level,不同的level針對不同的系統及應用,以解決數據安全
的問題。

一般高性能的磁碟陣列都是以硬體的形式來達成,進一步的把磁碟快取控制及磁碟
陣列結合在一個控制器(RAID controler或控制卡上,針對不同的用戶解決人們對磁
盤輸出入系統的四大要求:
(1)增加存取速度,
(2)容錯(fault tolerance),即安全性
(3)有效的利用磁碟空間;
(4)盡量的平衡CPU,內存及磁碟的性能差異,提高電腦的整體工作性能。

2.磁碟陣列原理

磁碟陣列中針對不同的應用使用的不同技術,稱為RAID level,RAID是Rende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的縮寫,而每一level代表一種技術,目前業界公認的標
準是RAID 0~RAID 5。這個level並不代表技術的高低,level 5並不高於level 3,level
1也不低過level 4,至於要選擇那一種RAID level的產品,純視用戶的操作環境
(operating environment)及應用(application)而定,與level的高低沒有必然的關系。
RAID 0及RAID 1適用於PC及PC相關的系統如小型的網路伺服器(network server)及
需要高磁碟容量與快速磁碟存取的工作站等,比較便宜;RAID 3及RAID 4適用於大型電
腦及影像、CAD/CAM等處理;RAID 5多用於OLTP,因有金融機構及大型數據處理中心的
迫切需要,故使用較多而較有名氣, RAID 2較少使用,其他如RAID 6,RAID 7,乃至RAID
10等,都是廠商各做各的,並無一致的標准,在此不作說明。介紹各個RAID level之前,
先看看形成磁碟陣列的兩個基本技術:

磁碟延伸(Disk Spanning):

譯為磁碟延伸,能確切的表示disk spanning這種技術的含義。如圖磁碟陣列控制器,
聯接了四個磁碟,這四個磁碟形成一個陣列(array),而磁碟陣列的控制器(RAID
controller)是將此四個磁碟視為單一的磁碟,如DOS環境下的C:盤。這是disk
spanning的意義,因為把小容量的磁碟延伸為大容量的單一磁碟,用戶不必規劃數據在
各磁碟的分布,而且提高了磁碟空間的使用率。並使磁碟容量幾乎可作無限的延伸;而各
個磁碟一起作取存的動作,比單一磁碟更為快捷。很明顯的,有此陣列的形成而產生
RAID的各種技術。

磁碟或數據分段(Disk Striping or Data Striping):

因為磁碟陣列是將同一陣列的多個磁碟視為單一的虛擬磁碟(virtual disk),所以其數
據是以分段(block or segment)的方式順序存放在磁碟陣列中,數據按需要分段,從第一
個磁碟開始放,放到最後一個磁碟再回到第一個磁碟放起,直到數據分布完畢。至於分段
的大小視系統而定,有的系統或以1KB最有效率,或以4KB,或以6KB,甚至是4MB或8MB
的,但除非數據小於一個扇區(sector,即521bytes),否則其分段應是512byte的倍數。
因為磁碟的讀寫是以一個扇區為單位,若數據小於512bytes,系統讀取該扇區後,還要
做組合或分組(視讀或寫而定)的動作,浪費時間。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數據以分段於在
不同的磁碟,整個陣列的各個磁碟可同時作讀寫,故數據分段使數據的存取有最好的效
率,理論上本來讀一個包含四個分段的數據所需要的時間約=(磁碟的access time+數據
的tranfer time)X4次,現在只要一次就可以完成。

若以N表示磁碟的數目,R表示讀取,W表示寫入,S表示可使用空間,則數據分段的性能
為:
R:N(可同時讀取所有磁碟)
W:N(可同時寫入所有磁碟)
S:N(可利用所有的磁碟,並有最佳的使用率)

Disk striping也稱為RAID 0,很多人以為RAID 0沒有甚麼,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因為RAID 0使磁碟的輸出入有最高的效率。而磁碟陣列有更好效率的原因除數據分段
外,它可以同時執行多個輸出入的要求,因為陣列中的每一個磁碟都能獨立動作,分段放
在不同的磁碟,不同的磁碟可同時作讀寫,而且能在快取內存及磁碟作並行存取
(parallel access)的動作,但只有硬體的磁碟陣列才有此性能表現。

從上面兩點我們可以看出,disk spanning定義了RAID的基本形式,提供了一個便宜、
靈活、高性能的系統結構,而disk striping解決了數據的存取效率和磁碟的利用率問
題,RAID 1至RAID 5是在此基礎上提供磁碟安全的方案。

RAID 1

RAID 1是使用磁碟鏡像(disk mirroring)的技術。磁碟鏡像應用在RAID 1之前就在很
多系統中使用,它的方式是在工作磁碟(working disk)之外再加一額外的備份磁碟
(backup disk),兩個磁碟所儲存的數據完全一樣,數據寫入工作磁碟的同時亦寫入備份
磁碟。磁碟鏡像不見得就是RAID 1,如Novell Netware亦有提供磁碟鏡像的功能,但並
不表示Netware有了RAID 1的功能。一般磁碟鏡像和RAID 1有二點最大的不同:

RAID 1無工作磁碟和備份磁碟之分,多個磁碟可同時動作而有重疊(overlaping)讀取的
功能,甚至不同的鏡像磁碟可同時作寫入的動作,這是一種最佳化的方式,稱為負載平衡
(load-balance)。例如有多個用戶在同一時間要讀取數據,系統能同時驅動互相鏡像的
磁碟,同時讀取數據,以減輕系統的負載,增加I/O的性能。

RAID 1的磁碟是以磁碟延伸的方式形成陣列,而數據是以數據分段的方式作儲存,因而
在讀取時,它幾乎和RAID 0有同樣的性能。從RAID的結構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RAID 1
和一般磁碟鏡像的不同。

下圖為RAID 1,每一筆數據都儲存兩份:
從圖可以看出:
R:N(可同時讀取所有磁碟)
W:N/2(同時寫入磁碟數)
S:N/2(利用率)

讀取數據時可用到所有的磁碟,充分發揮數據分段的優點;寫入數據時,因為有備份,所
以要寫入兩個磁碟,其效率是N/2,磁碟空間的使用率也只有全部磁碟的一半。

很多人以為RAID 1要加一個額外的磁碟,形成浪費而不看好RAID 1,事實上磁碟越來越
便宜,並不見得造成負擔,況且RAID 1有最好的容錯(fault tolerence)能力,其效率也
是除RAID 0之外最好的。

在磁碟陣列的技術上,從RAID 1到RAID 5,不停機的意思表示在工作時如發生磁碟故障,
系統能持續工作而不停頓,仍然可作磁碟的存取,正常的讀寫數據;而容錯則表示即使磁
盤故障,數據仍能保持完整,可讓系統存取到正確的數據,而SCSI的磁碟陣列更可在工
作中抽換磁碟,並可自動重建故障磁碟的數據。磁碟陣列之所以能做到容錯及不停機,
是因為它有冗餘的磁碟空間可資利用,這也就是Rendant的意義。

RAID 2

RAID 2是把數據分散為位(bit)或塊(block),加入海明碼Hamming Code,在磁碟陣列中
作間隔寫入(interleaving)到每個磁碟中,而且地址(address)都一樣,也就是在各個磁
盤中,其數據都在相同的磁軌(cylinder or track)及扇區中。RAID 2的設計是使用共
軸同步(spindle synchronize)的技術,存取數據時,整個磁碟陣列一起動作,在各作磁
盤的相同位置作平行存取,所以有最好的存取時間(accesstime),其匯流排(bus)是特別的
設計,以大帶寬(band wide)並行傳輸所存取的數據,所以有最好的傳輸時間(transfer
time)。在大型檔案的存取應用,RAID 2有最好的性能,但如果檔案太小,會將其性能拉
下來,因為磁碟的存取是以扇區為單位,而RAID 2的存取是所有磁碟平行動作,而且是作
單位元的存取,故小於一個扇區的數據量會使其性能大打折扣。RAID 2是設計給需要連
續且大量數據的電腦使用的,如大型電腦(mainframe to supercomputer)、作影像處理
或CAD/CAM的工作站(workstation)等,並不適用於一般的多用戶環境、網路伺服器
(network server),小型機或PC。

RAID 2的安全採用內存陣列(memory array)的技術,使用多個額外的磁碟作單位錯誤校
正(single-bit correction)及雙位錯誤檢測(double-bit detection);至於需要多少個
額外的磁碟,則視其所採用的方法及結構而定,例如八個數據磁碟的陣列可能需要三個
額外的磁碟,有三十二個數據磁碟的高檔陣列可能需要七個額外的磁碟。

RAID 3

RAID 3的數據儲存及存取方式都和RAID 2一樣,但在安全方面以奇偶校驗(parity
check)取代海明碼做錯誤校正及檢測,所以只需要一個額外的校檢磁碟(parity disk)。
奇偶校驗值的計算是以各個磁碟的相對應位作XOR的邏輯運算,然後將結果寫入奇偶校
驗磁碟,任何數據的修改都要做奇偶校驗計算,如圖:

如某一磁碟故障,換上新的磁碟後,整個磁碟陣列(包括奇偶校驗磁碟)需重新計算一次,
將故障磁碟的數據恢復並寫入新磁碟中;如奇偶校驗磁碟故障,則重新計算奇偶校驗值,
以達容錯的要求.

較之RAID 1及RAID 2,RAID 3有85%的磁碟空間利用率,其性能比RAID 2稍差,因為要
做奇偶校驗計算;共軸同步的平行存取在讀檔案時有很好的性能,但在寫入時較慢,需要
重新計算及修改奇偶校驗磁碟的內容。RAID 3和RAID 2有同樣的應用方式,適用大檔
案及大量數據輸出入的應用,並不適用於PC及網路伺服器。

RAID 4

RAID 4也使用一個校驗磁碟,但和RAID 3不一樣,如圖:

RAID 4是以扇區作數據分段,各磁碟相同位置的分段形成一個校驗磁碟分段(parity
block),放在校驗磁碟。這種方式可在不同的磁碟平行執行不同的讀取命今,大幅提高磁
盤陣列的讀取性能;但寫入數據時,因受限於校驗磁碟,同一時間只能作一次,啟動所有
磁碟讀取數據形成同一校驗分段的所有數據分段,與要寫入的數據做好校驗計算再寫
入。即使如此,小型檔案的寫入仍然比RAID 3要快,因其校驗計算較簡單而非作位(bit
level)的計算;但校驗磁碟形成RAID 4的瓶頸,降低了性能,因有RAID 5而使得RAID 4
較少使用。

RAID 5
RAID5避免了RAID 4的瓶頸,方法是不用校驗磁碟而將校驗數據以循環的方式放在每一
個磁碟中,如下圖:

磁碟陣列的第一個磁碟分段是校驗值,第二個磁碟至後一個磁碟再折回第一個磁碟的分
段是數據,然後第二個磁碟的分段是校驗值,從第三個磁碟再折回第二個磁碟的分段是
數據,以此類推,直到放完為止。圖中的第一個parity block是由A0,A1...,B1,B2計算
出來,第二個parity block是由B3,B4,...,C4,D0計算出來,也就是校驗值是由各磁碟
同一位置的分段的數據所計算出來。這種方式能大幅增加小檔案的存取性能,不但可同
時讀取,甚至有可能同時執行多個寫入的動作,如可寫入數據到磁碟1而其parity
block在磁碟2,同時寫入數據到磁碟4而其parity block在磁碟1,這對聯機交易處理
(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如銀行系統、金融、股市等或大型資料庫的
處理提供了最佳的解決方案(solution),因為這些應用的每一筆數據量小,磁碟輸出入
頻繁而且必須容錯。

事實上RAID 5的性能並無如此理想,因為任何數據的修改,都要把同一parityblock的
所有數據讀出來修改後,做完校驗計算再寫回去,也就是RMW cycle(Read-Modify-Write
cycle,這個cycle沒有包括校驗計算);正因為牽一而動全身,所以:
R:N(可同時讀取所有磁碟)
W:1(可同時寫入磁碟數)
S:N-1(利用率)

RAID 5的控制比較復雜,尤其是利用硬體對磁碟陣列的控制,因為這種方式的應用比其
他的RAID level要掌握更多的事情,有更多的輸出入需求,既要速度快,又要處理數據,
計算校驗值,做錯誤校正等,所以價格較高;其應用最好是OLTP,至於用於圖像處理等,
不見得有最佳的性能。

2.磁碟陣列的額外容錯功能:Spare or Standby driver

事實上容錯功能已成為磁碟陣列最受青睞的特性,為了加強容錯的功能以及使系統在磁
盤故障的情況下能迅速的重建數據,以維持系統的性能,一般的磁碟陣列系統都可使用
熱備份(hot spare or hot standby driver)的功能,所謂熱備份是在建立(configure)
磁碟陣列系統的時候,將其中一磁碟指定為後備磁碟,此一磁碟在平常並不操作,但若陣
列中某一磁碟發生故障時,磁碟陣列即以後備磁碟取代故障磁碟,並自動將故障磁碟的
數據重建(rebuild)在後備磁碟之上,因為反應快速,加上快取內存減少了磁碟的存取,
所以數據重建很快即可完成,對系統的性能影響很小。對於要求不停機的大型數據處理
中心或控制中心而言,熱備份更是一項重要的功能,因為可避免晚間或無人值守時發生
磁碟故障所引起的種種不便。

另一個額外的容錯功能是壞扇區轉移(bad sector reassignment)。壞扇區是磁碟故障
的主要原因,通常磁碟在讀寫時發生壞扇區的情況即表示此磁碟故障,不能再作讀寫,甚
至有很多系統會因為不能完成讀寫的動作而死機,但若因為某一扇區的損壞而使工作不
能完成或要更換磁碟,則使得系統性能大打折扣,而系統的維護成本也未免太高了。壞扇
區轉移是當磁碟陣列系統發現磁碟有壞扇區時,以另一空白且無故障的扇區取代該扇區,
以延長磁碟的使用壽命,減少壞磁碟的發生率以及系統的維護成本。所以壞扇區轉移功
能使磁碟陣列具有更好的容錯性,同時使整個系統有最好的成本效益比。其他如可外接
電池備援磁碟陣列的快取內存,以避免突然斷電時數據尚未寫回磁碟而損失;或在RAID
1時作寫入一致性的檢查等,雖是小技術,但亦不可忽視。

3.硬體磁碟陣列還是軟體磁碟陣列

市面上有所謂硬體磁碟陣列與軟體磁碟陣列之分,因為軟體磁碟陣列是使用一塊SCSI
卡與磁碟連接,一般用戶誤以為是硬體磁碟陣列。以上所述主要是針對硬體磁碟陣列,
其與軟體磁碟陣列有幾個最大的區別:

l 一個完整的磁碟陣列硬體與系統相接。
l 內置CPU,與主機並行運作,所有的I/O都在磁碟陣列中完成,減輕主機的工作負載,
增加系統整體性能。
l 有卓越的匯流排主控(bus mastering)及DMA(Direct Memory Access)能力,加速數據
的存取及傳輸性能。
l 與快取內存結合在一起,不但增加數據的存取及傳輸性能,更因減少對磁碟的存取
而增加磁碟的壽命。
l 能充份利用硬體的特性,反應快速。

軟體磁碟陣列是一個程序,在主機執行,透過一塊SCSI卡與磁碟相接形成陣列,它最大
的優點是便宜,因為沒有硬體成本(包括研發、生產、維護等),而SCSI卡很便宜(亦有的
軟體磁碟陣列使用指定的很貴的SCSI卡);它最大的缺點是使主機多了很多進程
(process),增加了主機的負擔,尤其是輸出入需求量大的系統。目前市面上的磁碟陣列
系統大部份是硬體磁碟陣列,軟體磁碟陣列較少。

4.磁碟陣列卡還是磁碟陣列控制器

磁碟陣列控制卡一般用於小系統,供單機使用。與主機共用電源,在關閉主機電源時存
在丟失Cache中的數據的的危險。磁碟陣列控制卡只有常用匯流排方式的介面,其驅動程
序與主機、主機所用的操作系統都有關系,有軟、硬體兼容性問題並潛在地增加了系統
的不安定因素。在更換磁碟陣列卡時要冒磁碟損壞,資料失落,隨時停機的風險。

獨立式磁碟陣列控制一般用於較大型系統,可分為兩種:
單通道磁碟陣列和多通道式磁碟陣列,單通道磁碟陣列只能接一台主機,有很大的
擴充限制。多通道磁碟陣列可接多個系統同時使用,以群集(cluster)的方式共用磁碟陣
列,這使內接式陣列控制及單接式磁碟陣列無用武之地。目前多數獨立形式的磁碟陣列
子系統,其本身與主機系統的硬體及操作環境?BR>
--
※ 來源:.廣州網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103.153.151]
發信人: secu (secu), 信區: WinNT
標 題: Re: NT下做RAID
發信站: 廣州網易 BBS (Mon Aug 24 17:59:42 1998), 轉信

【 在 davychen (xiaoqu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在 Magicboy (師傅仔) 的大作中提到: 】
: : 請問用SCSI硬碟做軟體RAID與用性能更高一些的IDE硬碟做軟體鏡象,哪個
: : 性能更好一些?
: 當然是SCSI,但用軟體鏡象不能實現雙工。因為備分的只是數據部分,引導區部分不在
: 上面。如果用IDE的話,無論RAID0,1,5,10,50都必須同時讀寫。可能很快斐捎才袒?/font>
: 道或扇區。RAID 0,1隻要求兩個硬碟,RAID 5則至少三個硬碟。

首先,IDE的性能不會比SCSI更高的。特別是在多任務的情況下。一般廣告給出的是
最大傳送速度,並不是工作速度。同一時期的IDE與SCSI盤相比,主要是產量比較大,
電路比較簡單,所以價格比SCSI低很多,但要比性能,則差遠了。

--
※ 來源:.廣州網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103.153.151]
發信人: secu (secu), 信區: WinNT
標 題: RAID的盤數
發信站: 廣州網易 BBS (Mon Aug 24 18:06:16 1998), 轉信

RAID並沒有限制使用多少個盤,應時盤越多越好。
對於SCSI結構的RAID來說,盤的最大數量與SCSI通道(SCSI匯流排)的數量有關
一般是每個通道最多裝15個盤(SCSI/3)
對於FC-AL(光纖)則是每個通道200個盤

當然,要有這樣大的磁碟箱才行! :)

5. 如何配置磁碟陣列

有多種磁碟陣列的方法,你可以去伺服器廠商(正睿)的網上找找磁碟陣列的配置圖文教程參考一下,很快就清楚了!

6. 磁碟陣列卡怎麼做raid

注意:請預先備份您伺服器上的數據,配置磁碟陣列的過程將會刪除您的硬碟上的所有數據! 一、 為什麼要創建邏輯磁碟?當硬碟連接到陣列卡(RAID)上時,操作系統將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碟,因此需要創建成一個一個的被設置為RAID0,1和5等的邏輯磁碟(也叫容器),這樣系統才能夠正確識別它。邏輯磁碟(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虛擬磁碟(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個意思,他們只是不同陣列卡產商的不同叫法。二、 創建邏輯磁碟的方式使用陣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即陣列卡的BIOS。(一般用於重裝系統或沒有安裝操作系統的情況下去創建容器(Adaptec陣列卡)/邏輯驅動器(AMI/LSI陣列卡)。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軟體去實現對陣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這些軟體用於伺服器上已經安裝有操作系統)三、 正確識別您的陣列卡的型號識別您的磁碟陣列控制器(磁碟陣列控制器為可選項, 如果沒有購買磁碟陣列控制器的話以該步驟可以省去)如果您有一塊 AMI/LSI磁碟陣列控制器(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 PERC4/DI, PERC4/DC), 在系統開機自檢的時候您將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Jun 26.2001 Copyright (C)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for WebBios 或者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Feb 03,2003 Copyright (C) LSI Logic Corp.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for WebBios 此款陣列卡的配置方法請參考如下:在AIM/LSI磁碟陣列控制器上創建Logical Drive (邏輯磁碟) --- 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PERC3/DCL --- PERC4 DI/DC (略有不同,請仔細閱讀下列文檔)*注意:請預先備份您伺服器上的數據,配置磁碟陣列的過程將會刪除您的硬碟上的所有數據!1) 在自檢過程中,當提示按< Control>< M> 鍵,按下並進入RAID的配置界面。 2) 如果伺服器在Cluster 模式下,下列信息將會顯示"按任意鍵繼續"。3) 選中 Configure,並按回車。4) 如果需要重新配置一個RAID,請選中 New Configuration, 並按回車。如果已經存在一個可以使用的邏輯磁碟,請選中 View/Add Configuration,並按回車。本文,我們將會選擇 "New Configuration"為例(注意: 選擇New Configuration將刪去原有磁碟陣列上的配置信息)5) 選中 YES ,並按回車。 6) 按空格鍵選中准備要創建邏輯磁碟的硬碟,當該邏輯磁碟里最後的一個硬碟被選中後,按回車鍵。7) 如果只創建一個邏輯磁碟,則進入步驟8; 7-1) 按空格鍵選中第二個邏輯磁碟里的硬碟。7-2) 當該邏輯磁碟里最後一個硬碟被選中後,按回車鍵。7-3) 當需要配置更多的邏輯磁碟,重復7.1和7.2步驟直到所有邏輯磁碟被創建。8) 按F10進行邏輯磁碟的配置。當您的陣列卡的類型是PERC4 DI/DC,將顯示下列信息,否則請直接到步驟11。9) 按空格鍵選擇陣列。跨接信息,例如Span-1(跨接-1),出現在陣列框內。 可以創建多個陣列,然後選擇將其跨接。10) 按F10配置邏輯磁碟。11) 選擇合適的RAID類型,其餘接受默認值。註:Dell 推薦把所有的陣列空間分配給一個邏輯盤。12)選中 Accept ,並按回車。13) 按ESC鍵退回,選中 YES ,並按回車。 14) 按任意鍵繼續。15) 初始化邏輯磁碟(Logical driver)(剛創建的邏輯磁碟需要經過初始化,才能使用) 按ESC 鍵退回主菜單,選中 Initialize ,並按回車。16) 選中需要初始化的邏輯磁碟,並按空格鍵接受。17) 選中 YES ,並按回車。18) 按任意鍵繼續,並重啟系統,RAID配置完成。 <SCRIPT src="/comment/commencount.asp?id=86839">
<script>

7. 關於磁碟陣列,最好把詳細過程發出來

1.公司介紹
本公司全稱:北京世紀長久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清華東路25號505室,注冊商標是AMASTOR,公司主要經營存儲設備,比如SATA,SAS,FC系列磁碟陣列,還經營IPSAN,和NAS等存儲,另外還經營雙機軟體,提供SAN存儲區域網路解決方案。想了解更多信息請瀏覽我們公司的網址 www.amastor.com
2.什麼是磁碟陣列
使用RAID技術給數據提供安全
使用冗餘技術把數據備份成雙份或者多份
在線更換設備,比如熱拔插控制器,硬碟,風扇,數據線等等,不會造成業務的中斷。
3.為什麼要使用磁碟陣列,什麼地方用到磁碟陣列
大容量
高性能,速度快
具有一定的數據安全功能
所以數據存儲的支持設備,在需要大容量,速度和數據安全的時候需要磁碟陣列
4.什麼是RAID以及RAID級別
RAID就是存儲條帶化的意思,
RAID 0就是把數據分成塊寫入每一塊磁碟,
RAID 1寫一塊,備用一塊,就是所謂的鏡像
RAID 2 帶海明碼校驗(淘汰)
RAID 3 帶奇偶校驗碼的並行傳送(視頻節目,大量連續的)不適合資料庫
RAID 4 帶奇偶校驗的獨立磁碟介面,一塊盤放校驗信息,負荷比較重
RAID 5 分布式奇偶校驗的獨立磁碟結構,(允許一塊盤出錯)將校驗信息分別放在不同的盤上。硬碟使用是(N-1)
RAID 6 最新的RAID技術,兩種奇偶校驗的磁碟結構,允許兩塊硬碟出錯,適用於數據絕對不能出錯的情況下。硬碟使用率(N-2)
5.存儲的結構
存儲可分為DAS(直接與伺服器連接),NAS(網路附加存儲 伺服器+磁碟陣列),還有SAN,更好的拓展能力可以實現資源共享。
6.硬碟的分類
硬碟可分為SCSI SATA SAS FC硬碟

8. 伺服器組raid陣列卡請問誰有詳細教程。

可以的。
一般磁碟陣列兩種形式,本機的raid磁碟組和外掛的陣列櫃。
本機的raid磁碟組,常見用兩塊盤做成raid1,放系統和應用程序,其他盤做成raid5存放資料庫等生產數據,多數卡都可以做多個陣列,而一台機器根據需要可以裝一塊或多塊陣列卡,唯一限制的是機箱的硬碟籠子。浪潮的低端nas即這種形式。
伺服器上可以安裝多個hba卡,通過sas,scsi,fc線纜即可連接多個同埠的陣列櫃。比如西安某客戶有一台ibm x3650m3機器,安裝了一塊lsi的sas hba卡,連接ds3200 sas陣列櫃,後來空間不夠用了,客戶給機器加了一塊qlogic的8gb fc hba卡,連一台v3500陣列櫃,擴充了容量。

9. 求磁碟陣列教程(視頻或圖文)

ROAD0
1
一般常用的
先安裝兩塊相同型號的硬碟
主板BIOS上面開啟這個選項
格式化分區
和常規差不多
系統盤選擇xp的安裝版,不是ghost版本哦
win7的話可以直接安裝
ok

10. 資料庫伺服器如何掛載磁碟陣列

一般資料庫伺服器和磁碟陣列是一塊使用的。磁碟陣列掛載到資料庫伺服器上。
資料庫伺服器是一台伺服器,跑的是數據應用程序,所以叫資料庫伺服器,一般核心數據是不會放在資料庫伺服器的本地磁碟的(出於安全和性能的考慮)。
磁碟陣列就是存儲盤櫃。支持IPSAN、FCSA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