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光耦外圍電路如何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光耦外圍電路如何配置

發布時間: 2022-08-08 01:15:48

1. 電路設計時光耦選型需要考慮哪些參數

需要考慮的參數太多了,根據重要性主要有如下幾個。
1、首先是延遲時間,這個參數影響傳輸度。
2、其次是傳輸比,這個參數影響傳遞效率
3、再次就是輸出阻抗,這個參數影響驅動能力
4、還要考慮的參數有隔離電壓、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擊穿電壓、驅動極性等等。

2. 光耦隔離電路的問題

圖2在輸出高電平時,電流大,帶負載能力強。缺點是如果後面的電路對地短路了,就燒掉光耦了。
圖1輸出高電平時串了一個電阻,使電流很小,如果後面的電路輸入阻抗低,就會造成電壓降低,甚至工作不穩定,但光耦是安全的,不會被燒掉。

因此,圖2抗干擾能力強,但不夠安全。圖1電路不容易壞,但帶負載能力差。

3. 光耦驅動電路

最好用左邊一種,它能兼容CMOS和TTL邏輯,右邊一種只能用於CMOS邏輯,用於TTL時下拉電流可能不夠,導致低電平電壓比較高。
左邊一種如果邏輯極性不對,不要改用右邊的電路,可以改輸入端,讓輸入通過電阻和光耦對地。
另外,24V邏輯轉5V邏輯其實不需要光耦,一個二極體和一個對5V電源的上拉電阻就夠了,如果是接內置上拉的單片機等晶元,只需要一個二極體。當然也可以只用一個限流電阻,單片機內部的ESD保護二極體可以將輸入電壓鉗制在0至5V之間。

4. 用光耦做一個電源的開關,控制3V2A的電源通斷,怎樣設計呢

認真地看了一下常用的光耦pc817的資料,發現它資料上面能通過的電流是50MA,還有4N35等類似的元件,都是差不多的。其實我到現在還沒有發現能通過2A電流的光耦,我在電子廠工作了10年了,所以我認為直接用光耦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簡單的方法應該是輸出的脈沖信號驅動光耦光電二極體,光耦的輸出端接如圖電路,如果長時間工作要注意散熱,靈敏度要求高或電流不足需要達林頓管,脈沖的頻率不可以太高的。這個電路我做過實驗,絕不是想當然

5. 高速光耦資料

單相逆變器智能功率模塊應用電路設計

1 引言
智能功率模塊(Intelligent Power Mole,IPM)以開關速度快、損耗小、功耗低、有多種保護功能、抗干擾能力強、無須採取防靜電措施、體積小等優點在電力電子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以PM200DSA060型IPM為例,介紹IPM應用電路設計和在單相逆變器中的應用。

2 IPM的結構

IPM由高速、低功率IGBT、優選的門級驅動器及保護電路構成。其中,IGBT是GTR和MOSFET的復合,由MOSFET驅動GTR,因而IPM具有GTR高電流密度、低飽和電壓、高耐壓、MOSFET高輸入阻抗、高開關頻率和低驅動功率的優點。

根據內部功率電路配置情況。IPM有多種類型,如PM200DSA060型IPM為D型(內部集成2個IGBT),其內部功能框圖如圖1所示,內部結構如圖2所示。內有驅動和保護電路,保護功能有控制電源欠壓鎖定保護、過熱保護、過流保護和短路保護,當其中任一種保護功能動作時,IPM將輸出故障信號FO。

IPM內部電路不含防止干擾的信號隔離電路、自保護功能和浪涌吸收電路,為了保證IPM安全可靠,需要自己設計部分外圍電路。

3 IPM的外部驅動電路設計

IPM的外部驅動電路是IPM內部電路和控制電路之間的介面,良好的外部驅動電路對以IPM構成的系統的運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有重要意義。

由IPM內部結構圖可見,器件本身含有驅動電路。所以只要提供滿足驅動功率要求的PWM信號、驅動電路電源和防止干擾的電氣隔離裝置即可。但是,IPM對驅動電路輸出電壓的要求很嚴格:驅動電壓范圍為13.5V~16.5V,電壓低於13.5V將發生欠壓保護,電壓高於16.5V可能損壞內部部件;驅動信號頻率為5Hz~20kHz,且需採用電氣隔離裝置,防止干擾:驅動電源絕緣電壓至少是IPM極間反向耐壓值的2倍(2Vces);驅動電流達19mA-26mA;驅動電路輸出端的濾波電容不能太大,這是因為當寄生電容超過100pF時,雜訊干擾將可能誤觸發內部驅動電路。

圖3所示是一種典型的高可靠性IPM外部驅動電路方案。來自控制電路的PWM信號經R1限
流,再經高速光耦隔離並放大後接IPM內部驅動電路並控制開關管工作,FO信號也經過光耦隔離輸出。其中每個開關管的控制電源端採用獨立隔離的穩壓15V電源,且接1隻10μF的退耦電容器(圖中未畫出)以濾去共模雜訊。R1根據控制電路的輸出電流選取,如用DSP產生PWM,則R1的阻值可為330Ω。R2根據IPM驅動電流選值,一方面應盡可能小以避免高阻抗IPM拾取雜訊,另一方面又要足夠可靠地控制IPM,可在2kΩ~6.8kΩ內選取。C1為2端與地間的0.1μF濾波電容器,PWM隔離光耦的要求是tPLH<0.8μF,tPHL<0.8μF,CMR>10kV/μs,可選用HCPL4503型、HCPL4504型、PS2041型(NEC)等高速光耦,且在光耦輸入端接1隻0.1μF的退耦電容器(圖中未畫出)。FO輸出光耦可用低速光耦(如PC817)。IPM的內部引腳功能如表1所示。

圖3的外部介面電路直接固定在PCB上且靠近模塊輸入腳,以減少雜訊和干擾,PCB上布線的距離應適當,避免開關時干擾引起的電位變化。

另外,考慮到強電可能造成外部驅動電路到IPM引線的干擾,可以在引腳1~4間,3~4間,4—5間根據干擾大小加濾波電容器。

4 IPM的保護電路設計

由於IPM本身提供的保護電路不具備自保護功能。所以要通過外圍硬體或軟體的輔助電路將內部提供的FO信號轉換為封鎖IPM的控制信號,關斷IPM,實現保護。

4.1 硬體

IPM有故障時,FO輸出低電平,通過高速光耦到達硬體電路。關斷PWM輸出,從而達到保護IPM的目的。具體硬體連接方式如下:在PWM介面電路前置帶控制端的3態收發器(如74HC245),PWM信號經過3態收發器後送至IPM介面電路,IPM的故障輸出信號FO經光耦隔離輸出送入與非門,再送到3態收發器使能端OE。IPM正常工作時,與非門輸出為低電平,3態收發器選通;IPM有故障時,與非門輸出為高電平,3態收發器所有輸出置為高阻態,封鎖各個IPM的控制信號,關斷IPM,實現保護。

4.2 軟體

IPM有故障時,FO輸出低電平,FO信號通過高速光耦送到控制器進行處理,處理器確認後,利用中斷或軟體關斷IPM的PWM控制信號,從而達到保護目的。如在基於DSP控制的系統中,利用事件管理器中功率驅動保護引腳(PDPINT)中斷實現對IPM的保護。通常1個事件管理器產生的多路PWM可控制多個IPM工作,其中每個開關管均可輸出FO信號。每個開關管的FO信號通過與門,當任一開關管有故障時輸出低電平,與門輸出低電平,將該引腳連至PDPINT,由於PDPINT為低電平時DSP中斷,所有的事件管理器輸出引腳均被硬體設置為高阻態,從而達到保護目的。

以上2種方案均利用IPM故障輸出信號封鎖IPM的控制信號通道。因而彌補了IPM自身保護的不足,有效地保護了器件。

5 IPM的緩沖電路設計

在IPM應用中,由於高頻開關過程和功率迴路寄生電感等疊加產生的di/dt、dv/dt和瞬時功耗會對器件產生較大的沖擊,易損壞器件。因此需設置緩沖電路(即吸收電路),目的是改變器件的開關軌跡,控制各種瞬態過壓,降低器件開關損耗,保護器件安全運行。

圖4為常用的3種IPM緩沖電路。圖4(a)為單只無感電容器構成的緩沖電路。對瞬變電壓有效且成本低,適用於小功率IPM。圖4(b)為RCD構成的緩沖電路,適用於較大功率IPM,緩沖二極體D可箝住瞬變電壓。從而抑制由於母線寄生電感可能引起的寄生振盪。其RC時間常數應設計為開關周期的l/3,即τ=T/3=1/3f。圖4(c)為P型RCD和N型RCD構成的緩沖電路。適用於大功率IPM。功能類似於圖4(b)所示的緩沖電路,其迴路電感更小。若同時配合使用圖4(a)所示的緩沖電路,還能減小緩沖二極體的應力,緩沖效果更好。

在圖4(c)中,當IGBT關斷時,負載電流經緩沖二極體向緩沖電容器充電,同時集電極電流逐漸減少,由於電容器二端的電壓不能突變,所以有效地限制了IGBT集電極電壓上升率dv/dt。也避免了集電極電壓和集電極電流同時達到最大值。IGBT集電極母線電感、電路及其元件內部的雜散電感在IGBT開通時儲存的能量,這時儲存在緩沖電容器中。當IGBT開通時。集電極母線電感以及其他雜散電感又有效地限制了IGBT集電極電流上升率di/dt。同樣也避免了集電極電壓和集電極電流同時達到最大值。此時,緩沖電容器通過外接電阻器和IGBT開關放電,其儲存的開關能量也隨之在外接電阻器和電路、元件內部的電阻器上耗散。如此。便將IGBT運行時產生的開關損耗轉移到緩沖電路,最後在相關電阻器上以熱的形式耗散,從而保護IGBT安全運行。

圖4(c)中的電阻值和電容值按經驗數據選取:如PM200DSA060的電容值為0.22μF一0.47μF,耐壓值是IGBT的1.1倍~1.5倍,電阻值為10Ω~20Ω,電阻功率按P=fCU2*10-6計算,其中f為IGBT工作頻率,U為IGBT的工作峰值電壓,C為緩沖電路與電阻器串聯電容。二極體選用快恢復二極體。為了保證緩沖電路的可靠性。可以根據功率大小選擇封裝好的圖4所示的緩沖電路。

另外,由於母線電感、緩沖電路及其元件內部的雜散電感對IPM尤其是大功率IPM有極大的影響,因此愈小愈好。要減小這些電感需從多方面入手:直流母線要盡量地短;緩沖電路要盡可能地靠近模塊;選用低電感的聚丙烯無極電容器、與IPM相匹配的快速緩沖二極體及無感泄放電阻器。

6 IPM在單相全橋逆變器中的應用

圖5所示的單相全橋逆變電路主要由逆變電路和控制電路組成。逆變電路包括逆變全橋和濾波電路,其中逆變全橋完成直流到交流的變換,濾波電路濾除諧波成分以獲得需要的交流電:控制電路完成對逆變橋中開關管的控制並實現部分保護功能。

圖中的逆變全橋由4個開關管和4個續流二極體組成,工作時開關管在高頻條件下通斷。開關瞬間開關管電壓和電流變大,損耗大,結溫升高,加上功率迴路寄生電感、振盪及雜訊等,極易導致開關管瞬間損壞,以往常用分立元件設計開關管的保護電路和驅動電路,導致電路龐大且不可靠。

筆者採用一對PM200DSA060雙單元IPM模塊分別代替圖中V1、D1、V2、D2組合和V3、D3、V4、D4組合構成全橋逆變電路,利用DSP對IPM的控制,完成了中頻率20kW、230V逆變器的設計和調試,採用了如上所述的驅動電路、圖4(c)中的緩沖電路和基於DSP控制的軟體IPM保護電路。設計實踐表明:使用IPM可簡化系統硬體電路、縮短系統開發時間、提高可靠性、縮小體積,提高保護能力。

6. 關於光耦電路的原理

光耦電路即光電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光的發射、光的接收及信號放大。輸入的電信號驅動發光二極體(LED),使之發出一定波長的光,被光探測器接收而產生光電流,再經過進一步放大後輸出。這就完成了電—光—電的轉換,從而起到輸入、輸出、隔離的作用。

在光耦電路設計中,有兩個參數需要格外注意,一個是反向電壓Vr,是指原邊發光二極體所能承受的最大反向電壓,超過此反向電壓,可能會損壞LED。而一般光耦中,這個參數只有5V左右,在存在反壓或振盪的條件下使用時,要特別注意不要超過反向電壓。

另外一個參數是光耦的電流傳輸比是指在直流工作條件下,光耦的輸出電流與輸入電流之間的比值。光耦的CTR類似於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倍數,是光耦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參數,它取決於光耦的輸入電流和輸出電流值及電耦的電源電壓值,

這幾個參數共同決定了光耦工作在放大狀態還是開關狀態,其計算方法與三極體工作狀態計算方法類似。若輸入電流、輸出電流、電流傳輸比設計搭配不合理,可能導致電路不能工作在預想的工作狀態。

光耦電路中C-E飽和電壓Vce(sat),即光敏三極體的集電極-發射極飽和壓降。正向工作電壓Vf(ForwardVoltage),Vf是指在給定的工作電流下,LED本身的壓降。常見的小功率LED通常以If=10mA來測試正向工作電壓,當然不同的LED,測試條件和測試結果也會不一樣。

(6)光耦外圍電路如何配置擴展閱讀;

線形光耦介紹,光隔離是一種很常用的信號隔離形式。常用光耦器件及其外圍電路組成。由於光耦電路簡單,在數字隔離電路或數據傳輸電路中常常用到,如UART協議的20mA電流環。對於模擬信號,光耦因為輸入輸出的線形較差,並且隨溫度變化較大,限制了其在模擬信號隔離的應用。

對於高頻交流模擬信號,變壓器隔離是最常見的選擇,但對於支流信號卻不適用。一些廠家提供隔離放大器作為模擬信號隔離的解決方案,如ADI的AD202,能夠提供從直流到幾K的頻率內提供0.025%的線性度,但這種隔離器件內部先進行電壓-頻率轉換。

對產生的交流信號進行變壓器隔離,然後進行頻率-電壓轉換得到隔離效果。集成的隔離放大器內部電路復雜,體積大,成本高,不適合大規模應用。

7. 關於光耦的一些問題

如圖:R要根據你所接電壓和電機M的工作電流來調整!單片機輸出電壓為5V所以R1一般用1/8W 500歐左右。(最好在M電機兩端並一個二極體以保護電機停轉時的反向電流將光耦擊穿。

8. 用光耦PC817 如何設計12腳加直流5V電源,需要串個多大的電阻,34腳要輸出直流5V電壓,如何設計電路。

樓上那位你好像在胡說八道啊!!你是老師的話,就是誤人子弟啊。PC817的發光二極體是1.1V左右的。如果5V驅動,只串幾歐姆的電阻,這個光耦馬上燒掉發光管。還說老師呢。。。無言

PC817用5mA驅動,在電源到光耦1腳串入470~1K的電阻都可以。
34腳這邊,最大驅動能力50mA.如果夠得話,直接集電極接5V,發射極接輸出。用在單片機等可以。
如果要帶比較重的負載。請加功率管放大,可以加個MOS管,用SI4410就很好,電流達到3A都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