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菌落實驗需要提前配置什麼試劑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菌落實驗需要提前配置什麼試劑

發布時間: 2022-08-07 17:37:17

A. 測定菌落大腸需要什麼儀器和試劑

1 高壓滅菌鍋
2 恆溫培養箱:36 ℃±1 ℃。
3恆溫水浴箱:46 ℃±1 ℃。
4天平:感量0.1 g。
5均質器。
6振盪器。
7無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頭。
8無菌錐形瓶:容量500 mL。
9無菌培養皿:直徑90 mm。

培養基和試劑
1 月桂基硫酸鹽胰蛋白腖(Lauryl Sulfate Tryptose,LST)肉湯
2 煌綠乳糖膽鹽(Brilliant Green Lactose Bile,BGLB)肉湯
3無菌生理鹽水:見附錄A 中A.5。
4平板計數瓊脂培養基
如果還不是很清楚,可去食品夥伴網下載GB/T4789.2-2010和GB/T4789.3-2010

B. 做微生物實驗需要哪些設備和化學試劑

常規微生物實驗室配置:1, 培養箱:2~3台(細菌、黴菌、致病菌)
2, 電子秤:1台
3, 均質器:1台
4, 菌落計數器:1台
5, 微波爐:1台
6, 高壓滅菌鍋:1~2台
7, 加樣器:2個
8, 冰箱:2台
9, 酒精燈:5~10個
10, 試管架:20~30個
11, 500ml三角瓶:50~100個
12, 量筒:(250ml 2個,500ml 2個,1000ml 2個)
13, 玻璃試管:500~1000支
14, 滅菌吸管:1ml,10ml各根據日用量而定
15, 涼干架:1~2個
16, 剪刀,鑷子:各40~60個
17, 脫脂棉,紗布
18, 試管筐:10~20個
19, 無菌采樣及稱樣袋:根據日用量而定

C. 微生物實驗室常用試劑有那些往XDJM指點一二

微生物學實驗室常用試劑與培養基

第一節 常用試劑及其使用方法

一、診斷用紙片

⑴ 桿菌肽紙片(0.04U/片):抑菌圈>10mm為敏感。質控菌株: D群鏈球菌陰性, A群鏈球菌陽性。

⑵ SMZ紙片(1.25μg/片、23.75μg/片):出現抑菌圈即為敏感。質控菌株:D群鏈球菌陽性, A群鏈球菌陰性。

⑶ 新生黴素紙片(5.0μg/片):抑菌圈≥16mm為敏感。質控菌株:表皮葡萄球菌陽性,腐生葡萄球菌陰性。

⑷ O129紙片、奧普托欣(Optochin)紙片:參見第五節《生化試驗培養基》。

二、診斷用血清

1.沙門菌屬診斷血清

⑴ A-F群O多價診斷血清。

⑵ 特異O群因子診斷血清:常用的有O2,O4,O7,O9,O10診斷血清。

⑶ 特異H因子診斷血清 常用的有Ha,Hb,Hc,Hd,Hgm,Hi,Hf、Vi因子診斷血清。

2.志賀菌屬診斷血清

志賀菌屬4種多價血清:痢疾志賀菌Ⅰ、Ⅱ血清,福氏志賀菌多價血清及分型血清(1~6型),宋內志賀菌診斷血清,鮑氏志賀菌多價血清及分型血清。

3.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診斷血清

腸致病性大腸埃希菌(EPEC)診斷血清,產腸毒素大腸埃希菌(ETEC)診斷血清,腸侵襲性大腸埃希菌(EIEC)診斷血清,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EHEC)診斷血清O157: H 7。

4.霍亂弧菌O1、O139混合多價診斷血清及稻葉、小川、彥島O139分型血清

5.腦膜炎奈瑟菌多價血清及分群血清

6.鏈球菌分類診斷血清

7.肺炎鏈球菌診斷血清

8.耶爾森菌診斷血清

三、常用染色液

1.革蘭染色液

⑴ 結晶紫溶液 A液:結晶紫 20g,95%乙醇20 ml; B液:草酸銨 0.8g, 蒸餾水80 ml。

染色前24h將A液、 B液混合,過濾後裝入試劑瓶內備用。

⑵ 碘液:碘1g,碘化鉀2g,蒸餾水300ml。

將碘與碘化鉀混合並研磨,加入幾毫升蒸餾水, 使其逐漸溶解,然後研磨,繼續加入少量蒸餾水至碘、碘化鉀完全溶解。最後補足水量。也可用少量蒸餾水將碘化鉀完全溶解,再加入碘片,待完全溶解後,加水至300ml。

⑶ 脫色液:95%乙醇

⑷ 復染液:沙黃2.5g,95%乙醇100ml為貯存液,取貯存液10ml,加蒸餾水90ml為應用液。

2.抗酸染色液

⑴ 鹼性復紅染色液: ①萋納石炭酸復紅溶液:鹼性復紅乙醇飽和溶液10ml,5%石炭酸溶液90ml。 ②脫色液:濃鹽酸3ml,95%乙醇97ml。③復染液(呂弗勒美藍液):美藍乙醇飽和溶液30ml,100g/L氫氧化鉀溶液0.1ml,蒸餾水100ml。

⑵ 金胺O-羅丹明B染色液: ①羅丹明B液:羅丹明B 0.1g加蒸餾水100ml。②1g/L金胺O液:金胺O液0.1g加蒸餾水95ml,再加入純石炭酸 5ml,混勻。③3%鹽酸乙醇。④稀釋美藍液:呂弗勒美藍液100ml,加蒸餾水90ml,混勻。

3.鞭毛染色液(改良Ryu法)

A液:5%石炭酸10ml,鞣酸2g,飽和硫酸鋁鉀溶液 10ml; B液:結晶紫乙醇飽和液。應用液A液10份,B液1份,混合,室溫存放備用。

4.異染顆粒染色液

甲液:甲苯胺藍 0.15g,孔雀綠 2g/L, 95% 乙醇2.0ml,蒸餾水100ml。乙液:碘 2g,碘化鉀3g,蒸餾水300ml。

先將碘化鉀加入少許蒸餾水(約2ml),充分振搖,待完全溶解,再加入碘,使完全溶解後, 加蒸餾水至300ml。

5.莢膜染色液

⑴ 印度墨汁或50g/L黑色素水溶液

⑵ 5g/L苯胺藍水溶液。

第二節 基礎培養基

一、液體基礎培養基

1.蛋白腖水

[用途]

用於細菌靛基質試驗;一般細菌培養和傳代。

[配法]

蛋白腖(或胰蛋白腖)10g,氯化鈉 5g,蒸餾水1L。

將上述成分溶於水中,校正pH 至7.2,分裝試管,每管2~3ml,置121℃滅菌15min備用。

[質量控制]

大腸埃希菌生長良好,靛基質陽性;傷寒沙門菌生長良好,靛基質陰性。

2.營養肉湯

[用途]

一般細菌的增菌培養,加入1%的瓊脂粉亦可作營養瓊脂。

[配法]

蛋白腖10g,牛肉膏3g,氯化鈉5g,蒸餾水1L。

將上述成分稱量混合溶解於水中,校正pH至7.4,按用途不同分裝於燒瓶或試管內。經121℃滅菌15min,作無菌試驗後冷藏備用。

[質量控制]

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沙門菌、化膿性鏈球菌生長良好。

[保存]

置冰箱3周內用完。

3.牛肉浸液培養基

[用途]

細菌培養最基礎的培養基,除用於一般細菌的培養外,又可以作營養瓊脂及其它培養基的基礎。

[配法]

新鮮除脂牛肉 500g,氯化鈉5g

蛋白腖10g,蒸餾水1L。

先將牛肉清洗,除脂肪、肌腱,並切塊絞碎。稱取500g置容器加入蒸餾水1L,攪勻後置冰箱過夜,次日煮沸加熱30min,並用玻棒不時攪拌用絨布或麻布進行粗過濾,再用脫脂棉過濾即成。在過濾中加入蛋白腖10g、氯化鈉5g溶解後,用氫氧化鈉溶液校正pH至7.6~7.8,並加熱煮沸10min,補充蒸餾水至1L,最後用濾紙過濾,呈清晰透明、淡黃色液體,經121℃15min滅菌備用。

[用法]

根據用途不同可以製成營養肉湯,以此為基礎製成其它培養基。如製作固體培養基,加入瓊脂15 ~20g/L即可。

[質量控制]

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傷寒沙門菌、痢疾志賀菌等均生長良好。

[保存]

置4℃冰箱內可以使用較長時間。

注:商品牛肉浸膏粉,一般使用量為3~5g/L。

二、固體基礎培養基

1.營養瓊脂

[用途]

一般細菌和菌株的純化及傳種。 [配法]

蛋白腖10g,牛肉膏3g,氯化鈉5g,瓊脂粉(優質)12g,蒸餾水1L。

將上述成分(除瓊脂外)溶於水中,校正pH 7.2~7.4後加入瓊脂,煮沸溶解,根據用途不同進行分裝,經121℃滅菌15min,傾注平板或製成斜面,冷藏備用。

[質量控制]

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呈淺黃色; 痢疾志賀菌菌落無色;銅綠假單胞菌 菌落無色或淺綠色。

[保存]

置4℃冰箱保存,2周內用完。

2.血瓊脂培養基

[用途]

一般病原菌的分離培養和溶血性鑒別及保存菌種。

[配法]

pH 7.4~7.6牛肉浸液瓊脂 100ml,脫纖維羊血(或兔血) 5~10ml。

將血瓊脂基礎經121℃滅菌15min,待冷卻至50℃左右以無菌手續加入羊血,搖勻後立即傾注滅菌平皿內,待凝固後,經無菌實驗冷藏備用。

[質量控制]

化膿性鏈球菌ATCC 19615生長良好,β-溶血;肺炎鏈球菌ATCC 6303生長良好,α-溶血;表皮葡萄球菌ATCC 12228 生長良好,不溶血。

[保存]

置4℃冰箱,1周內用完。

3.巧克力瓊脂培養基

[用途]

主要用於嗜血桿菌的分離培養,亦可用於奈瑟菌的增殖培養。

[配法]

鮮牛肉浸出液1L, 蛋白腖10g,

氯化鈉5g,瓊脂粉12g,無菌脫纖維

羊血或兔血100ml。

將上述成分(除兔血外)加熱溶解,調pH至7.2,置121℃15min高壓滅菌,待冷至約85℃,以無菌方式加入兔血,搖勻後置85℃水浴中,維持該溫度10min,使之成巧克力色。取出置室溫冷至約50℃,傾注平板或製成斜面備用。

[質量控制]

流感嗜血桿菌ATCC 10211、肺炎鏈球菌ATCC 6305生長良好,菌落典型。

[保存]

置4℃冰箱,1周內用完。

4.胱氨酸胰化酪蛋白瓊脂

[用途]

常用於測定腦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以及營養要求較高細菌的糖發酵試驗。

[配法]

胱氨酸0.5g, 胰化酪蛋白20g,氯化鈉5g,亞硫酸鈉0.3g,瓊脂3.5g,酚紅0.0175g,蒸餾水1L。

將上述成分(酚紅除外)混合溶解,調pH至7.2,加入酚紅指示劑。分裝試管,115℃滅菌15min。

[用法]

用於測定糖發酵時,按需要加入各種糖溶液,將待檢標本直接種於培養基管內,置35℃孵箱,18~24h觀察結果。培養基由紅色變為黃色為陽性,不變色為陰性。

第三節 保存和增菌培養基

一、菌種保存培養基

[配法]

蛋白腖10g,牛肉膏5g,氯化鈉3g,磷酸氫二鈉2g,瓊脂粉4.5g,蒸餾水1L 。

將上述成分混合於水中,加熱溶解,調pH至7.4~7.6,分裝試管2/3左右高度,121℃高壓滅菌15min,成為半固體培養基,備用。

[質量控制]

培養基呈淡黃色半固體狀。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生長良好,動力陽性;福氏志賀菌(ATCC 12022)生長良好,動力陰性;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生長良好,動力陰性。

二、增菌培養基

1.葡萄糖肉湯

[用途]

用於血液增菌。

[配法]

蛋白腖(或月示 腖)10g,氯化鈉5g,肉浸液(或心浸液)1L,葡萄糖3g,枸櫞酸鈉3g,5g/L對氨基苯甲酸水溶液10ml,1mol/L硫酸鎂溶液20ml,青黴素酶1000 U。

將蛋白腖、氯化鈉混合於肉浸液中加熱溶解,再加入葡萄糖、枸櫞酸鈉、對氨苯甲酸及硫酸鎂,繼續煮沸5min,並補足失水,調整pH至7.8。

過濾分裝,每瓶50ml,高壓滅菌115℃20min後,每瓶加入青黴素酶50 U,經無菌試驗合格後,冷卻備用。

[用法]

將採取的血液標本,以無菌手續注入培養瓶中(血液1ml,培養液10ml),置35℃培養箱內,每天1次取出觀察結果。如有細菌生長,可出現數種不同的表現,應隨時作分離培養,可選用血瓊脂、伊紅美藍瓊脂及巧克力瓊脂平板等。無細菌生長表現的培養瓶,需連續觀察7d,仍無細菌生長方可棄去。在觀察的過程中,至少應作兩次分離培養。

注:

⑴ 枸櫞酸鈉為抗凝劑,可使血液加入培養基中不凝固。

⑵ 對氨基苯甲酸主要中和血液中磺胺類葯物的抑菌作用。

⑶ 硫酸鎂主要抑制血液中存在的四環素、金黴素、新黴素、多粘菌素及鏈黴素的抑菌作用。

⑷ 本培養基近年來有許多改良配方,如加入0.3%~0.5%酵母浸膏以增加營養;加0.2%核酸刺激細菌生長;加0.1%粘液素能被覆於細菌的表面,保護細菌免受抗體破壞;加入聚茴香腦磺酸鈉(SPS)能中和補體的抗葯作用從而提高檢出率。

2.血液增菌培養基

[用途]

血液和骨髓液病原菌的增菌培養。

[配法]

蛋白腖10g,氯化鈉5g,牛肉膏3g,葡萄糖1g,酵母膏粉3g,枸櫞酸鈉3g,磷酸氫二鉀2g,5g/L對氨基苯甲酸溶液5ml,1mol/L硫酸鎂溶液20ml, 4g/L酚紅溶液6ml,青黴素酶50 U,聚茴香腦磺酸鈉(SPS) 0.3g,蒸餾水1L。

將上述成分(除酚紅指示劑、青黴素酶外)混合加熱溶解,校正pH至7.4,再加酚紅,過濾分裝每瓶30~50ml,經121℃滅菌15min和35℃24h無菌試驗備用。臨用時每瓶加入1.5~2.5 U青黴素酶。

[質量控制]

傷寒沙門菌ATCC 50096、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化膿性鏈球菌ATCC 19615、肺炎鏈球菌ATCC 6305、金黃色葡萄菌ATCC 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均生長良好。

3.亞硒酸鹽增菌培養基

[用途]

沙門菌增菌培養。

[配法]

蛋白腖5g,乳糖4g,磷酸氫二鈉4.5g,磷酸二氫鈉5.5g,亞硒酸氫鈉4g,蒸餾水1L。

先將亞硒酸鹽加到200ml蒸餾水中,充分搖勻溶解。其它成分稱量混合,加入蒸餾水800ml,加熱溶解,待冷卻後兩液混合,充分搖勻,校正pH 7.0~7.1(通過調整磷酸鹽緩沖對的比例來校正pH值)。最後分裝於15×150mm的試管內,每管10ml。置水浴隔水煮沸10~15min,立即冷卻,置4℃冰箱保存備用。

[用法]

取新鮮標本1g或棉拭子采樣直接種於該培養管內。搖動後置35℃培養過夜。如發現均勻混濁,管底有紅色沉澱物,表示細菌生長。然後取培養物分離在選擇性培養基上,如SS瓊脂、麥康凱瓊脂平板等,進行培養。

[質量控制]

培養基應呈淡黃色或無色,透明無沉澱物。增菌靈敏度:傷寒沙門菌1×10-5,鼠傷寒及副傷寒沙門菌1×10-7。

[保存]

4℃保存,1周內用完。

註:

⑴ 亞硒酸鹽,包括亞硒酸鈉、亞硒酸氫鈉均可使用,但以亞硒酸氫鈉效果為好。

⑵ 磷酸鹽緩沖對中,兩者的用量比例與亞硒酸鹽及蛋白腖的品種有關。制備前應進行調試,其總量為10g/L。

⑶ 在制備過程中,亞硒酸鹽不能直接加熱。隔水煮沸時間亦不能超過規定時間,否則亞硒酸鹽會變質,生成紅色沉澱物。

⑷ 培養基應呈淡黃色,有紅色沉澱物出現時不可再用。

4.SS增菌液

[用途]

用於沙門、志賀菌的增菌。

[配法]

月示 腖 2g,蛋白腖8g,牛肉膏3.5g,酵母膏2g,葡萄糖2g,枸櫞酸鐵10g,硫代硫酸鈉10g,亞硫酸鈉0.7g,膽鹽5.5g,磷酸氫二鈉4g,磷酸二氫鉀0.1g,去氧膽酸鈉(進口) 1.5g,煌綠0.005g,蒸餾水1L。

將上述成分加熱溶於水中,調pH至7.1,分裝試管(15×150mm),每管5~7ml,隔水煮沸5min備用。

[用法]

取糞便標本1g直接種於增菌液內,35℃16~18h培養,取出轉種於分離培養基即可。

[質量控制]

培養基應呈淡黃色或略呈淡綠色。傷寒沙門菌ATCC 50096、福氏志賀菌ATCC 12022 生長良好;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 生長抑制。

註:

⑴ 切勿高壓,隔水煮沸時間不超過5min。

⑵ 煌綠用量應根據不同產品批號酌情增減。

5.鹼性蛋白腖水

[用途]

霍亂弧菌增菌培養。

[配法]

蛋白腖 20g,氯化鈉5g,蒸餾水100ml。

將上述成分溶解於水中,校正pH 至8.6,分裝於試管8~10ml,經121℃滅菌15min備用。

[用法]

將待檢標本接種到鹼性腖水中,置35℃培養6~8h,霍亂弧菌呈均勻混濁生長,表面有菌膜出現。取表面菌液一白金環移種到鹼性瓊脂、慶大瓊脂或TCBS瓊脂平板上。必要時做第二次增菌。

[質量控制]

有條件的實驗室可用標准菌株,一般臨床實驗室可用非01群弧菌,培養後生長良好者方可使用。霍亂弧菌E1-Tor生物型和副溶血弧菌生長良好(6h);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不生長(6h)。

[保存]

置4℃冰箱,2周內用完。

註:若在每升鹼性腖水中加入1%亞碲酸鉀溶液0.5~1.0 ml,則成為亞碲酸鉀鹼性腖水,其增菌效果更為理想。

第四節 分離培養基

一、革蘭陽性桿菌分離培養基

1.羅-琴改良培養基

[用途]

用於結核分枝桿菌培養。

[配法]

磷酸二氫鉀2.4g,硫酸鎂0.24g,枸櫞酸鎂(或枸櫞酸鈉) 0.6g,天門冬素3.6g,甘油12ml,蒸餾水600ml,馬鈴薯澱粉30g,新鮮雞卵液1L,2%孔雀綠水溶液20ml。

先將磷酸鹽、硫酸鎂、枸櫞酸鎂、天門冬素及甘油,加熱溶解於600ml蒸餾水中。再添放馬鈴薯粉,邊放邊攪,並繼續置沸水中加熱30min,待冷卻至60℃左右時,加入雞卵液1L及孔雀綠溶液20ml,充分混勻後,用無菌操作分裝於滅菌試管,每支5~6ml,塞緊橡皮塞(最好是翻口塞),置於血清凝固器內製成斜面,經85℃1h間歇滅菌2次(或高壓滅菌115℃20min),待凝固後經無菌試驗,4℃冷藏備用。

[用法]

取晨咳痰或其它體液標本,經消化處理和離心沉澱的濃縮液0.1ml(約2滴)滴種於培養基的斜面上,盡量搖晃,置35℃5%~10%二氧化碳溫箱內培養1~4周,觀察結果。凡在1周內發現生長的菌落,一般不可能是結核分枝桿菌;在2周後生長的菌落,奶油狀,略呈黃色,粗糙突起,不透明,即取菌進行塗片染色鏡檢及鑒定。

[質量控制]

用結核分枝桿菌菌株作陽性培養試驗。

[保存]

置4℃冰箱內2~4周有效。

註:

⑴ 本培養基由Lowenstein-Jenden設計的基礎上改良。

(2)本培養基pH約為6.0左右,一般無須校正。

(3)間歇滅菌的溫度不宜超過90℃。

2.血清斜面培養基(呂氏血清斜面)

[用途]

用於白喉棒狀桿菌培養。

[配法]

1%葡萄糖肉湯(pH 7.6)100ml,無菌動物血清(牛、羊、豬、兔) 300ml。

將上述成分混合後,分裝於試管內,每管約4~5ml。斜插在血清凝固器內(或蒸籠)加熱80~85℃30min,使血清凝固成斜面,冷卻後放4℃冰箱內。取出後採用間歇滅菌法,85℃滅菌30min,連續3天,經無菌試驗證明無雜菌生長即可應用。

微生物學實驗室常用試劑與培養基 第一節 常用試劑及其使用方法 分類:默認欄目2006.2.21 20:54 作者:hbmzhsh | 評論:2 | 閱讀:1037
微生物學實驗室常用試劑與培養基

第一節 常用試劑及其使用方法

一、診斷用紙片

⑴ 桿菌肽紙片(0.04U/片):抑菌圈>10mm為敏感。質控菌株: D群鏈球菌陰性, A群鏈球菌陽性。

⑵ SMZ紙片(1.25μg/片、23.75μg/片):出現抑菌圈即為敏感。質控菌株:D群鏈球菌陽性, A群鏈球菌陰性。

⑶ 新生黴素紙片(5.0μg/片):抑菌圈≥16mm為敏感。質控菌株:表皮葡萄球菌陽性,腐生葡萄球菌陰性。

⑷ O129紙片、奧普托欣(Optochin)紙片:參見第五節《生化試驗培養基》。

二、診斷用血清

1.沙門菌屬診斷血清

⑴ A-F群O多價診斷血清。

⑵ 特異O群因子診斷血清:常用的有O2,O4,O7,O9,O10診斷血清。

⑶ 特異H因子診斷血清 常用的有Ha,Hb,Hc,Hd,Hgm,Hi,Hf、Vi因子診斷血清。

2.志賀菌屬診斷血清

志賀菌屬4種多價血清:痢疾志賀菌Ⅰ、Ⅱ血清,福氏志賀菌多價血清及分型血清(1~6型),宋內志賀菌診斷血清,鮑氏志賀菌多價血清及分型血清。

3.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診斷血清

腸致病性大腸埃希菌(EPEC)診斷血清,產腸毒素大腸埃希菌(ETEC)診斷血清,腸侵襲性大腸埃希菌(EIEC)診斷血清,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EHEC)診斷血清O157: H 7。

4.霍亂弧菌O1、O139混合多價診斷血清及稻葉、小川、彥島O139分型血清

5.腦膜炎奈瑟菌多價血清及分群血清

6.鏈球菌分類診斷血清

7.肺炎鏈球菌診斷血清

8.耶爾森菌診斷血清

三、常用染色液

1.革蘭染色液

⑴ 結晶紫溶液 A液:結晶紫 20g,95%乙醇20 ml; B液:草酸銨 0.8g, 蒸餾水80 ml。

染色前24h將A液、 B液混合,過濾後裝入試劑瓶內備用。

⑵ 碘液:碘1g,碘化鉀2g,蒸餾水300ml。

將碘與碘化鉀混合並研磨,加入幾毫升蒸餾水, 使其逐漸溶解,然後研磨,繼續加入少量蒸餾水至碘、碘化鉀完全溶解。最後補足水量。也可用少量蒸餾水將碘化鉀完全溶解,再加入碘片,待完全溶解後,加水至300ml。

⑶ 脫色液:95%乙醇

⑷ 復染液:沙黃2.5g,95%乙醇100ml為貯存液,取貯存液10ml,加蒸餾水90ml為應用液。

2.抗酸染色液

⑴ 鹼性復紅染色液: ①萋納石炭酸復紅溶液:鹼性復紅乙醇飽和溶液10ml,5%石炭酸溶液90ml。 ②脫色液:濃鹽酸3ml,95%乙醇97ml。③復染液(呂弗勒美藍液):美藍乙醇飽和溶液30ml,100g/L氫氧化鉀溶液0.1ml,蒸餾水100ml。

⑵ 金胺O-羅丹明B染色液: ①羅丹明B液:羅丹明B 0.1g加蒸餾水100ml。②1g/L金胺O液:金胺O液0.1g加蒸餾水95ml,再加入純石炭酸 5ml,混勻。③3%鹽酸乙醇。④稀釋美藍液:呂弗勒美藍液100ml,加蒸餾水90ml,混勻。

3.鞭毛染色液(改良Ryu法)

A液:5%石炭酸10ml,鞣酸2g,飽和硫酸鋁鉀溶液 10ml; B液:結晶紫乙醇飽和液。應用液A液10份,B液1份,混合,室溫存放備用。

4.異染顆粒染色液

甲液:甲苯胺藍 0.15g,孔雀綠 2g/L, 95% 乙醇2.0ml,蒸餾水100ml。乙液:碘 2g,碘化鉀3g,蒸餾水300ml。

先將碘化鉀加入少許蒸餾水(約2ml),充分振搖,待完全溶解,再加入碘,使完全溶解後, 加蒸餾水至300ml。

5.莢膜染色液

⑴ 印度墨汁或50g/L黑色素水溶液

⑵ 5g/L苯胺藍水溶液。

D. 食品中菌落總數測定所需物品名稱及用量

食品中菌落總數的測定需要生理鹽水,三角瓶,移液管和一些平皿。

E. 檢測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需要哪些設備具體怎麼操作請知道的朋友回答一下,謝謝!

化妝品檢測項目中糞大腸菌群的檢測流程:
10g/mL樣品+90mL滅菌生理鹽水 →10mL+10mL雙倍乳糖膽(含中和劑)培養基→糞大腸菌群 44.5℃,48h培養
註:在化妝品檢測項目中,如果樣品含有油脂性的成分,如精油,在樣品前處理中需加入液體石蠟、吐溫80、生理鹽水進行均質,使樣品能夠均勻分散開來。
糞大腸菌群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微生物呢?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下:
大腸菌群:大腸菌群並非細菌學分類命名,而是衛生細菌領域的用語,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這些細菌在生化及血清學方面並非完全一致。
定義(GB2010):在一定培養條件下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的需氧和兼性厭氧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
糞大腸菌群:大腸菌群的一種,又稱耐熱大腸菌群,培養溫度:44.5±0.5℃,糞大腸菌群是化妝品檢測項目中必檢的微生物項目。
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通常稱為大腸桿菌。根據不同的生物學特性將致病性大腸桿菌分為5類:
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
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
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
腸黏附性大腸桿菌(EAEC)。
您可能感興趣的檢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