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聯合國fao資料庫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聯合國fao資料庫

發布時間: 2022-08-03 11:26:31

A. FAO是什麼意思

FAO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簡稱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B.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更新時間.因為寫論文想要最新的,目前只看到13年的,想問什麼時候更新14

論文常被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論文格式封面論文常指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總稱為論文[1]。論文格式就是指進行論文寫作時的樣式要求,以及寫作標准。直觀的說,論文格式就是論文達到可公之於眾的標准樣式和內容要求。
結構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附錄和致謝[2]。
題目
1.題名規范
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論文的特定內容,有助於選定關鍵詞,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
2.命題方式
簡明扼要,提綱挈領。
3.英文題名方法
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
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
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
④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
⑤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
摘要
摘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3]。
摘要的規范
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廣。
關鍵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C. 棕櫚油精煉發展怎麼樣

棕櫚油是一種熱帶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與大豆油、菜籽油並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別產出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傳統概念上所言的棕櫚油只包含前者。棕櫚油經過精煉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點的產品,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

世界棕櫚油生產格局

第一,棕櫚油生產高度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由於具備獨特的性能特點,棕櫚油在食品和工業領域應用廣泛,目前其產量已經超過豆油成為世界第一大植物油品,約佔世界植物油總產量的三分之一,而其貿易量約佔世界植物油貿易總量的60%。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料庫的統計數據, 截至2010年,全球共有43個國家生產棕櫚油,主要集中於東南亞、西非和拉美地區。東南亞國家屬於熱帶雨林氣候或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雨水豐富,適於規模化種植油棕,主要集中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十多年來,兩國棕櫚油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總產量實現翻番,超過世界總產量的85%。西非地區奈及利亞的種植面積最大,但產量較低。拉美地區種植比較分散,產量也較少。

第二,各國油棕櫚種植水平差距較大。

第三,棕櫚油主要生產國各具發展特色。

印度尼西亞。主要生產特點有:一是油棕櫚種植與生產區域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這兩個島的種植面積和產量超過全國總量的90%;二是受國家產業鼓勵政策和可供開發土地面積廣闊影響,油棕種植面積、棕油產量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三是將發展油棕業與扶貧有機結合在一起,私營農場需執行一定的企業社會責任;四是櫚油加工業發展滯後,棕油加工廠的建設跟不上油棕園的擴展速度,已有加工廠的棕油精煉分提能力和下游產品開發能力也遠遠落後於馬來西亞,目前還是以生產和出口毛棕油為主。

馬來西亞。馬來是棕櫚油產業最成熟、最發達的國家,其特點有:一是油棕已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大經濟作物,全行業年收入占其農業GDP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二是油棕種植面積已經達到全國可耕地面積的30%左右,受國土面積所限,產量增長空間不大;三是在政府引導和研發支持下,其種植技術水平和機械化程度高,棕櫚油加工技術也不斷提高,下游產業發展較為全面,油棕產業化程度、綜合利用水平高;四是逐步將種植產業延展到國外;五是油棕產業金融產品豐富、服務水平高。

國內棕櫚油產業狀況

第一,我國棕櫚油進口消費快速增長。

我國不具備油棕櫚規模化種植條件,依靠進口滿足國內消費需求。

第二,外資牢牢控制國內棕櫚油產業鏈。

國際糧油商控制原料供應。由於棕櫚油主要生產於赤道周邊緯度正負5度,我國內資企業不具備天時地利優勢。國際糧油商藉助棕櫚油原料來源及貿易上的優勢,牢牢控制了棕櫚油原料供應,我國內資企業處於被動地位。近幾年,天津聚龍、中興能源等通過在東南亞地區收購種植園等方式做出了拓展上游資源的有益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相對於國內龐大的需求而言,其聲音仍然相當微弱。

外資不斷滲透並逐漸控制國內棕櫚油產業鏈。從價格走勢看,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能源價格、豆油和菜籽油等替代品價格等因素交互影響,棕櫚油價格在劇烈振盪中一路高企。棕櫚油作為一種重要的農業資源,其價格將繼續呈現振盪上揚態勢。我國內資企業將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被動應對價格振盪大潮,難以分享定價收益。國內下游產業將被動承受巨大風險,甚至可能面臨全行業萎縮的威脅。

國內油企步入「走出去」機遇期

第一,國際經濟形勢提供了「走出去」機遇窗口。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國際糧油商放慢了拓展的步伐,而印度尼西亞等棕櫚油主要生產國,急需資金發展棕櫚油產業、提振國內經濟發展。目前,全球主權債務危機輪番上演,歐美等傳統經濟強國經濟發展遲緩、對外投資力量不足,而我國具有比較優勢,這給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機。如果我國能夠有效利用海量外匯儲備,可能會取得良好的博弈效果。

第二,我國逐步創造有利於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環境。鼓勵並支持我國企業參與棕櫚油產業上游資源競爭,形成種植、貿易、加工和銷售一體的優化產業鏈,是一條有效的長遠戰略路線。國家糧食局之前發布的《糧油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鼓勵有實力的糧油加工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建立並完善國內供求偏緊的糧油品種境外產業鏈體系,擴大糧油加工業國際合作,鼓勵糧油加工裝備骨幹企業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預計國家相關部門還會不斷出台相關的落實政策,這些政策將站在保障農業資源安全的高度,給予企業積極走出去的動力和信心。目前,天津聚龍集團、中興能源等已經成功在印尼開展並購、油棕櫚種植等業務。

全球棕櫚油發展前景預測

預計未來全球棕櫚油的消費量將會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2022年,全球棕櫚油消費量將突破7000萬噸。

D. 世界三大農業文獻資料庫是指什麼

世界三大農業文獻資料庫:
CABI的「農業和自然資源資料庫」—CAB ABSTRACTS
FAO的「國際農業科技情報系統」—AGRIS
NAL的「農業聯機檢索資料庫」—AGRICOLA

(一)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文摘(CABI)
歷史沿革:1928--85.8月,英聯邦農業局,簡稱CAB; 1985.9--93.5月,英聯邦國際農業局,簡CABInternational;1993.6起更名為國際農業和生物科學中心,簡稱CABI;2000年改為國際應用生物科學中心(CABI)。
CABI的宗旨:通過傳播、應用和研究農業和生物科學,以信息產品支持農業、林業、人類健康、自然資源管理等領域,為人類健康服務。目前,加入該組織的成員國達41個,中國於1995年8月正式成為CABI成員國。
目前,CABI出版編輯和維護著兩個大型資料庫:農業和自然資源資料庫(CAB ABSTRACTS)和人類健康與營養資料庫(GLOBAL HEALTH),而它的許多產品都是從這兩個資料庫衍生而成。

(二)AGRIS光碟資料庫
AGRIS光碟資料庫是由AGRIS協調中心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所屬的國際農業科技情報系統編輯的書目資料庫。該資料庫涉及的學科範圍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食品科學、地球科學、環境科學、農業工程、人口、經濟、法律、教育等。其文獻來源於146個AGRIS國家中心及22個國際組織提供的期刊論文、科技報告、會議文獻,同時也收錄少量的專利、技術標准等。

(三)AGRICOLA光碟資料庫
AGRICOLA資料庫是由美國農業圖書館(NAL)、食品與營養信息中心(FNIC)、美國農業經濟文獻中心(AAEDC)等機構聯合編輯的資料庫。該資料庫除光碟外,還可以通過DIALOG和BRS等聯機系統檢索該資料庫文獻。AGRICOLA對應的印刷本是美國《農業文獻題錄》(Bibliography
of Agriculture,簡稱
B of
A),創刊於1942年,月刊。

E. 聯合國服務貿易資料庫哪裡找。。中文的

聯合國資料庫之貿易資料庫http://comtrade.un.org/db/dqBasicQuery.aspx

這是英文的,中文的我也在找。。。

F. 怎樣可以查到FAO最新統計數據或者中國統計局的數據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料庫網站:http://faostat.fao.org/
需要什麼數據自行查找下載

G. 數據來源與處理

區域地殼穩定性基礎數據來源於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主編的《中國區域地殼穩定性圖(1∶500萬)》,1997年由地質出版社出版[19]。基於ArcGIS平台,將中國區域地質穩定性圖數字化,並對柵格化後的數據統計分析。

斷裂活動性基礎數據來源於鄧啟東主編的《中國活動構造圖(1∶400萬)》,2007年由地震出版社出版[20]

海拔與地表起伏度基礎數據來源於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國防部國家測繪局(NIMA)聯合測量的數字地表高程模型SRTM DEM,數據精度為3弧秒(90×90m),由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數據中心提供。基於SRTM DEM數據,利用ArcGIS空間分析模塊Spatial Analyst中鄰域統計工具Neighbor-hood Statistics,以4×4像元的矩形作為模版運算元對整個研究區進行遍歷計算,分別提取各區域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數據,運用柵格計算器calculator,將兩者求差,得到一個新柵格圖層,其每個柵格的值是以這個柵格為中心的確定領域的地形起伏度值。

植被覆蓋度基礎數據來源於2009年全球旬NDVI數據集,空間解析度:0.05°×0.05°,坐標系統:WGS1984,NDVI值域為[-1,+1],由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台提供。旬NDVI數據均通過國際通用的可以進一步消除雲、大氣、太陽高度角等部分干擾的最大合成法獲得,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蓋度。

岩溶發育程度基礎數據來源於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區域地質調查跟蹤與部署研究項目」(121201110)。

地表濕潤指數基礎數據來源於1961~2013年中國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點數據集(V2.0)數據、1961~2013年中國地面氣溫月值0.5°×0.5°格點數據集(V2.0)和日照時數數據,由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提供。地表濕潤指數計算公式為:

W=P/ET0

式中:W為濕潤指數;P為降水量(mm);ET0為潛在蒸散量(mm)。ET0採用Thornthwaite模型計算。

土壤可蝕性基礎數據來源於世界土壤資料庫(HWSD v1.1),由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台提供。數據比例尺為1km格網,數據格式為Geotiff,時間為2009年。該資料庫由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荷蘭ISRIC-World Soil Information、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ISSCAS)、歐洲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JRC)於2009年3月共同發布。資料庫提供了各個格網點的土壤類型(FAO-74、85、90)、土壤相位、土壤(0~100cm)理化性狀(16個指標)等信息。採用在我國廣泛使用的EPIC模型,利用土壤有機質和顆粒組成因子(粘粒、粉粒、砂粒)進行估算土壤可蝕性因子K。

土壤侵蝕強度基礎數據來源於中國1∶10萬土壤侵蝕強度等級圖(1997~2000年),由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台黃土高原科學數據共享平台提供。數據內容覆蓋1997~2000年1∶10萬各省土壤侵蝕強度等級數據,包括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凍融侵蝕、重力侵蝕、工程侵蝕5個一級類別;微度、輕度、中度、強度、極強度、劇烈6個二級另類別,由第二次全國遙感水土流失普查獲得。

社會經濟數據採用的是全國千米網格GDP分布數據集和全國千米網格人口分布數據集,由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台(www.geodata.cn)提供。

土地覆被數據採用的是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平台提供的2009年全球1km土地覆被數據集(GlobCover)。GlobCover是歐洲空間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建立的全球土地覆被數據集,數據集是根據UNLCCS分類標准,綜合採用監督分類和非監督分類兩種方法對多時相的MERIS L1B數據進行分類而得到的。GlobCover數據集空間解析度5°×5°。根據需要,本書將土地覆被類型合並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城鄉工礦居民用地等6種土地覆被類型。

本書柵格圖層統一重采樣為1km×1km的格網,各圖層投影參數統一設定為:Projection: Albers;False_Easting: 0.000000;False_Northing: 0.000000;Central_Meridian: 105.000000;Standard_Parallel_1:25.000000;Standard_Parallel_2: 47.000000;Latitude_Of_ Origin: 0.000000;Linear Unit: Meter(1.000000);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GCS_WGS_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