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砂壺的基本結構是怎麼樣的呀
紫砂壺燒制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可以燒制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於岩石層下且,泥層厚度從幾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據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有關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黃泥屬高嶺—石英—雲母類型,含鐵量很高,最高含鐵量達8.83%。紫砂壺在高氧高溫狀況下燒制而成,一般採用平焰火接觸,燒制溫度在1100-1200℃之間。紫砂壺成品的吸水率大於2%。
通常的說法,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供春)。「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 供春壺,當時人稱贊「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1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可惜供春壺已不得見。
2. 怎樣辨別紫砂壺質量。和好壞
方法:
1、看精密
壺的精密度是指壺蓋與壺身的緊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則茗香散漫。測定方法是注水入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正面手壓氣孔再傾壺倒水,涓滴不出則表明有間不容發的精密度,或手壓流口再反倒壺身,若壺蓋不落也表明精密度高。
3. 紫砂壺鑒別名字
一般砂壺的名字鑒別方法,歸納起來大致有:
一、象形命名法。此法即根據壺形加以命名這種命名方法通俗易懂、形象直觀,可讀名而知壺,是最常用的方法。如傳統圓器之「掇球」壺,即因壺形似 兩球相累而名之;而「四方」、「八方」、「磚方」、「升方」壺則是直接描摹了方器的壺形。象形命名法尤其適合花貨和筋囊貨。如僧帽、合梅、南瓜、八卦龍頭一捆竹,魚化龍以及玉蘭六瓣、菊花八瓣等;甚至還可以加上高矮、大小而加以區分,如高僧帽、大合梅等等;至於象秦權壺、井欄壺、柱礎壺、竹簡茶具、博浪錐 壺等則完全以砂壺所仿製的器物直接命名。象形命名法的好處是可以由名思壺或睹壺思名,通俗形象,大眾歡迎。
二、引申命名法。從摹形狀物的形象中,略加抽象引申而加以命名。這種壺名往往更富哲理性、具有文字味,因而能發人深思。如思源壺。原本是形如古井的井欄壺,由吃水不忘挖井人即飲水思源而引申稱之為「思源」壺;而以竹為題材的壺命之曰「勁節清風」壺或「高風亮節壺,頓覺氣勢不凡;朱可心創作的梅花壺,而命之曰「報春」壺,使人聯想到毛主席詩詞《卜運算元·詠梅》中的「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生肖紀念壺,叫做「吉祥」壺(雞年),「興旺」壺(狗 年),「三羊開泰」壺(羊年)……也有這種意思。它如「竹報平安」壺(以竹為題材的壺)、「流塘月色」壺(以蓮為題材的壺)、天際壺(因絞泥裝飾如江水而 取唐人詩句「唯見長江天際荷」之意)這些由象形而引申,或富哲理、或具雅趣,或營造一種情境,或鋪墊詩情畫意,更能滿足文人雅士的需求,也是文人命名砂壺的常用方法。
三、用典命名法。即以某些歷史典故命名,如傳統作品「東坡提梁壺」(或稱「蘇提」),相傳是大文人蘇東坡設計的。東坡曾卜居陽羨,且好飲茶,有 「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的佳話流傳,後人加以附會,便把提梁壺命名為「東坡提梁壺」,使之更加厚重。曼生壺中的「石銚」壺,相傳北宋周 曾送給東坡一把石鑿的「石銚」壺,曼生沿用此名,並說「銚之制、摶之工、自我作、非周 」,意思是這把「石銚」的紫砂壺,並非周 的式樣了,而是我設計用紫砂摶制的了,用 了這樣一個典故。前面提到的「秦權」壺、「博浪錐」壺,雖以仿器物而命名,因使人聯想到歷史典故而使人產生滄桑感。
四、裝飾命名法。即以壺藝的某種裝飾加以命名的方法。如歷史作品「八卦彩繪大壺」、「開光彩繪紫砂方壺」、「四方彩繪壺」等壺名中,既點出壺形(大壺、方壺、四方等),又指出了裝飾特點——彩繪;而如「錫色方礎壺」、「包錫罩壺」在壺名中點出了包錫裝飾工藝:象「紅木鑲嵌御包壺」、「貼花四方開光壺」、「泥繪束腰圓壺」、「絞泥中壺」則分別在壺名中點出了「紅木鑲嵌」、「貼花」、「泥繪」、「絞泥」等裝飾手法。
五、擬人命名法。將砂壺當成有生命的人而加以命名。運用此法最典型的莫過於日本人奧蘭田(玄寶),他在其所著《茗壺圖錄》中,將收錄的32把茶壺分別取了一個人名,諸如「梁園遺老」、「蕭山市隱」、「獨樂園丁」、「卧龍先生」、「凌波仙子」、「浴後妃子」、「鐵石丈夫」、「風流宰相」……還有一 對壺,他分別稱之為「漁童」、「樵青」。不僅如此,這些壺還有姓、名、字,如「方山逸士」姓「區」,名「端」,字「元正」;「紅顏少年」姓「殷」名 「妍」,字「倩兮」等等,其實「方山逸士」就是「磚方壺」;「卧龍先生」就是曼生的「箬笠壺」,「凌波仙子」就是筋囊貨「水仙六瓣」、「紅顏少年」就是 「朱泥壺」……,這種命名法別有情趣。在傳統作品,用擬人法命名的有:「壽星壺」、「笑嬰壺」、「三友壺」、「西施壺」等等。
總之,紫砂壺的命名方法很多,而以象形、引申法最為常用,但不管什麼方法題名總要以雅俗共賞為原則。可以通俗形象、直呼其名。如「牛蓋洋桶」、 「小型竹節」等等,顯得樸素、親切但不能庸俗、媚俗。如有人稱自己的壺為「神壺」、「魔壺」、「怪壺」,便不免貽笑大方,令人作嘔。隨著人們文化素養和鑒 賞水平的提高,要求砂壺題名能更高雅脫俗些,於是引申法、擬人法會更多被採用,如前面提到「思源壺」、「報春壺」等。又如曼生壺中的「卻月」、「橫雲」、 「合歡」、「飲虹」等不僅壺名雅緻高潔,加上切壺切茗的銘文,將壺名、壺形、壺銘完全融為一個整體。
請採納!
4. 如何規劃家庭理財資產配置
家庭理財總逃不過一個詞,那就是「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是指資金對各種資產進行分配的一個過程,如果做好了合理的資金安排,在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險時就不用擔心會影響到家庭財務的穩定,既不對家庭產生影響,又能產生一定收益。本篇我將以此為主題來解答家庭如何理財。
在文章開始前,向大家推薦一門可以幫助我們增加收入的理財課程,用七天時間感受理財能力的突飛猛進:限時福利!點擊加入理財訓練營,實現收入三倍增長。
關於家庭理財,比較合理的支出比例是:
40%的收入用來進行財富的保值或升值,投資房子、股票、基金等等
30%的收入用來維持家庭生活的正常運轉,保障家人的基本生活;
20%的收入存入銀行,對未來的風險未雨綢繆,也可以投資一些貨幣基金增加收益。
10%可用於保險規劃,對一些可能會出現的人生風險進行一些保障。
一個家庭,可以通過構建投資、消費、儲蓄、保險這四個「賬戶」,來構建一個進攻和防守兼備的家庭財務體系,我們分別來講講:
一、投資增值的賬戶,用來追求收益。
這個賬戶的關鍵就是可以賺也可以虧。很多家庭買股票第一年佔比30%,結果賺了很多錢,第二年就用90%的錢去買股票了,可如果中間遇到什麼需要急用錢的事情,就會導致家庭資產的各種問題了,這樣肯定是不對的。
我們可以採用50:50的簡單配置法則。
即把投資的錢平均分成兩半,一半投資於股票市場買入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一半投資風險較低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比如貨幣基金、債券、債券基金等)。挑選基金是門技術活,不想被割韭菜就得自身實力過硬,一套完善的基金訓練課程就可以幫到你:今日僅限50個名額,點擊報名《基金訓練營》,帶你輕松穩健掘金!
二、日常開銷賬戶
生活的消費可配置1~2張信用卡,可以覆蓋大部分的日常消費。對於這個賬戶,每個小夥伴必須要有的,但是最容易產生的問題是佔比過高。因為這個賬戶花銷過多是很普遍的情況,所以准備其他賬戶就缺乏資金了。
三、儲蓄賬戶,即保本的錢
這個賬戶是專屬的:不能隨便用。每個家庭都想給家人存在養老金和教育金,但肯定避免不了因為要買車或者裝修用掉一些。
重在積累,需要為長遠的財務目標,每年或每月有固定的錢進入這個賬戶。
這個賬戶被認為採用基金定投的方式是比較適合實現的。
四、保命賬戶,用來實現風險的管理和轉移
簡單來說,就是買保險,根據「雙十」定律,保費占家庭年收入的10%左右就可以了。
每個人不是一開始就都有四個賬戶,要通過我們對理財知識的學習,然後一點一點去完善。理財之行需要引路人,一套完善的理財課程能讓你少走彎路:點擊了解《理財訓練營》,7天開啟致富之路。
以上是我對《如何規劃家庭理財資產配置》的回答,望採納~
點擊文中鏈接了解理財訓練營,讓你在理財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5. 紫砂壺用過有收藏價值還是沒用過的有收藏價值
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紫砂壺的收藏,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收藏到一把適合收藏的紫砂壺,面對魚龍混雜的紫砂壺收藏市場,怎樣才能挑到適合收藏的紫砂壺呢?
怎樣判斷一把紫砂壺是否具有收藏價值:
市場上的紫砂壺千姿百態,各有特點,有的宣稱是大師名作,價格高達百萬;有的則稱泥料、做工好,最貴的也就幾百元。由此不少紫砂藏友會有這樣的疑惑:紫砂價格差別懸殊原因何在?難道只要是大師的作品價格就一定會高的離譜,甚至比普通藝師的高出百餘倍?
(1)紫砂價格相差懸殊的原因分析
在一般人眼中,同樣外形的紫砂壺有的價格幾十元,有的幾千甚至上萬元,這很難理解。決定紫砂壺價格的因素主要是時代、泥料和工藝。時代上,比如清宮的紫砂壺,凝聚著歷史,多是大師的精品,價格自然不菲,拍賣到幾十萬、上百萬元不足為奇。
(2)對於現代紫砂壺而言,撇開工藝不說,材質也很重要紫砂已經是一種稀缺資源了,幾十元的紫砂壺可以肯定地說,要麼用的原料是沙鍋泥等低檔泥料,它的顏色油亮,呆板。要麼用的是摻了化工原料的泥料,茶壺有異味,茶葉入壺,泡一小時後,茶水變色。
真正的紫砂壺所選用的泥料是產於宜興丁蜀鎮的紫砂泥,其主要礦物為石英、粘土、雲母和赤鐵礦。好的紫砂壺越擦越潤。
(3)怎樣看紫砂壺的工藝
紫砂壺的藝術價值在於你去把玩它,能夠與心靈相通,獲得一種平和的愉悅。這源於它的工藝,不同的制壺大師總是賦予作品獨特的氣韻與靈魂。
對於初涉紫砂的藏友而言,鑒賞的基本原則是作品是否精良。比如,壺嘴與壺身的連接是否渾然一體,壺把的弧度一定要柔和、順勢。轉動壺蓋,口蓋摩擦聲音柔和,壺口邊沿薄厚一致,沿內表面上下齊整,等等。當然,把玩久了,就得鑒賞紫砂壺蘊含的神韻。
(4)紫砂壺的造型和胎質,以及工藝風格是否相符等角度去判斷例如,清代早期的紫砂壺造型多為自然形和幾何形,明朝,紫砂壺的胎質較粗,而到清中期,紫砂的胎骨堅致,色澤溫潤。
另外,由於生產的朝代不同,紫砂的工藝痕跡也非常明顯。例如,明中期的紫砂壺多為手工製作,因而壺的內壁上往往留有指紋痕跡。到了明晚期,由於藉助了木質模具,紫紫砂壺內壁的指紋就非常少見了,但會出現一些削刮的痕跡。清代,一般採用打泥片的形式製作紫砂壺,因而紫砂壺的胎壁厚薄十分均勻。
(5)佳品紫砂泥是升值保證
紫泥中的上品"底槽青"泥的儲藏量也日漸稀少,綠泥屬於紫砂泥原礦中比較稀少的泥料。
收藏紫砂壺,一定要多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以防陷入紫砂藝術收藏三大誤區。一是"土"的誤區。過去人們認為用紫砂壺泡茶最好,不失茶的原味。因為宜興的紫砂泥料燒制後具有雙重氣孔結構,吸水率高,具有一般陶瓷品所缺乏的透氣性。現在陶藝普及,不少人將紫砂泥料誤認為就是一般紫色土或配製出來的"紫砂泥",用這種原料做出來的"紫砂壺"顯然在泡茶功能上是沒有優勢的。二是"老"的誤區。許多人以為紫砂壺越老越好,專門藏舊壺、老壺,因此造成市面上作舊的假壺橫行。其實,衡量一把紫砂壺收藏價值高低的關鍵還是看藝術價值,並非一定是越老越好。三是"色"的誤區。宜興紫砂泥由於其礦區、礦層分布不同,其天然色澤多達幾十種,非常奇妙。天然紫砂泥質有紅泥,或稱硃砂泥、紫泥、本山綠泥(呈米黃色)、天青泥(堪稱泥中黃金,出礦時呈綠顏色,十分難得)等。但現在不少制壺者為了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在陶土裡隨意添加化學原料,最後製作出來的壺色彩雖艷,但泡出的茶卻對身體有傷害。
6. 如何判斷紫砂壺的好壞
評價一件紫砂壺的內涵,必須具備三個主要因素:美好的結構,精湛的製作技巧和優良的使用功能。所謂形象結構,是指壺的嘴、扳、蓋、紐、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精湛的技藝,是評審壺藝優劣的准則。優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容積和重量的恰當,壺扳的便於執握,壺的周圓和縫,壺嘴的出水流暢。同時要考慮色地和圖案的脫俗和諧?
如果抽象地講紫砂壺藝的審美,可以總結為形、神、氣、態這四個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輪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韻,一種能令人意會體驗出精神美的韻味;氣,即氣質,壺藝所內涵的本質的美;態,即形態,作品的高、低、肥、瘦、剛、柔、方、圓的各種姿態。從這幾個方面貫通一氣,才是一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這里又要區分理和趣兩個方面。若壺藝愛好者偏於理,斤斤計較於壺的容積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蓋的宜昂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側重於從沏茶名飲的方面為出發點,那就只知理而無趣。一種藝術的欣賞應該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壺嘴是曲是直,蓋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產生情感,怡養心靈,百玩不厭。所以觀賞一件新的造型,應該在領悟倒美的本質以後才能加以評點。從這樣的審美態度做出發點,才能贏得愛好砂藝者的共鳴。當然,作為一件實用工藝美術品,它的適用性也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服感可以愉悅身心,引起和諧的興致。因此,也就是依據飲茶的習慣、風俗,有選擇的考慮壺體的容量,壺嘴的出水流暢,壺把的端拿省力舒適等等。這些都是必須做具體范圍的內容考慮的?
當今,鑒定宜興紫砂壺優劣的標准歸納起來,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個字屬藝術標准,後一字為功用標准,分述如下:
一是「泥」:紫砂壺得名於世,固然與它的製作分不開,但根本的原因,是其製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近代許多陶瓷專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時,均說起其為含有氧化鐵的成份,其實含有氧化鐵的泥,全國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別處就產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這說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含有氧化鐵,而在紫砂的「砂」。根據現代科學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結構確有與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樣的紫砂泥,其結構也不盡相同,有著細微的差別。這樣,由於原材料不同,帶來功能效用及給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盡相同。
功能效用好的則質優,不然則質差;官能感受好的則質優,反之則質差。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劣,首先是泥的優劣。泥色的變化,只給人帶來視覺觀感的不同,與功用、手感無濟。而紫砂壺是實用功能很強的藝術品,尤其由於使用的習慣,紫砂壺需要不斷摸索,讓手感舒服,達到心理愉悅的目的。所以紫砂質表的感覺比泥色更重要。紫砂與其它陶泥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是手感不同。一個熟悉紫砂的人,閉著眼睛也能區別紫砂與非紫砂,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膜玻璃質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細而不膩,十分舒服。所以評價一把紫砂壺,壺質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內容。近年來時行的鋪砂壺,正是強調這種質表手感的產物。
二是「形」:紫砂壺之形,是存世各類器皿中最豐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贊譽。如何評價這些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藝術的社會功能即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需要;大度的愛大度,清秀的愛清秀,古拙的愛古拙,喜玩的愛趣味,人各有愛,不能強求。從筆者角度出發,認為古拙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為紫砂壺屬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應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脫俗」,而古拙正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所以古拙為最佳。許多制壺藝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結果是「東施效顰」,反而把自己的可愛之處丟掉了。要知道,藝術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養之結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大可不必模仿。
歷史上遺留下來許多傳統造型的紫砂壺,例如石桃、井欄、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乃是經過年代的沖刷,遺留下的僅存的優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閃爍發光。現在許多藝人在臨摹,也是一人一個樣,各不相同。譬如石桃壺,據不完全統計,就有一百多種,原因就是古今的藝人們,都把自己的審美情趣融進去了他們的作品之中。說起「形」,人們常把它與紫砂壺藝的流派相並提,認為紫砂壺流派分「筋囊」、「花貨」、「光貨」等,其實,這是極無分析的辦法。道理很簡單,就如戲劇表演家的流派分類,不能以他演什麼戲而定,而應以他在戲劇表演中追求趣味。藝術家在他們的藝術生涯中,一旦藝術成熟,必然形成他的個人風格,幾個相差無幾的個人風格湊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藝術講究的是感覺。一把紫砂壺造型的優劣,全憑個人的感覺,作壺的講「等樣」、「等勢」就是造型學講的「均衡」。講許多的高深的理論,很可能越講越講不清。不是有句俗語:「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嗎?藝術上的感覺,全靠心聲的共鳴,心靈的理解,即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
三是「工」:中國藝術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劇的舞蹈動作,與國畫的大寫意,是屬於豪放之列;京劇唱段與國畫工筆,則屬於嚴謹之列;而紫砂壺成型技法,乃與京劇唱段、國畫工筆技法,有著同工異曲之妙,也是十分嚴謹的。
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形體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壺成型過程中,必須交待的清清楚楚,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起筆落筆、轉彎曲折、抑揚頓挫,都必須交待清楚。面須光則光,須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都不能有半點含糊。否則,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壺。按照紫砂壺成型工藝的特殊要求來說,壺嘴與壺把要絕對在一直線上,並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緊。這也是「工」的要求。
四是「款」:款即壺的款識。鑒賞紫砂壺款的意思有兩層:一層意思是鑒別壺的作者是誰,或題詩鐫銘的作者是誰。另一層意思是欣賞題詞的內容、鐫刻的書畫、還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壺的裝飾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四為一體的顯著特點。所以,一把紫砂壺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製作工夫以外,還有文學、書法、繪畫、金石諸多方面,能給賞壺人帶來更多美的享受。
歷來,紫砂壺是按人定價,名家名壺身價百倍。在商品社會尤其顯得突出。這樣市場上就容易出現許多模仿名家製作,偽造的贗品屢見不鮮,選購名壺尤其需要小心。
五是「功」:所謂"功"是指壺的功能美。近年來,紫砂壺新品層出不窮,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壺人講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視功能美的現象,隨處可見。尤其是有些制壺人自己不飲茶,所以對飲茶習慣知之甚少,這也直接影響了紫砂壺功能的發揮,有的壺甚至會出現"中看不中用的情況。
其實,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義,「藝」亦不復存在。所以,千萬不能忽視壺的功能美。
紫砂壺的功能美
(一)容量適度;
(二)高矮得當;
(三)蓋嚴緊;
(四)出水流暢。
按目前我國南方人(包括港台)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會飲,宜採用容量三百五十毫升為最佳。其容量剛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勞,所以稱「一手壺」。紫砂壺的高矮各有用處。高壺小,宜泡紅茶;矮壺大,宜泡綠茶,但又必須適度,過高則茶失味,過矮則茶易從蓋溢出,使風景大剎。剎風景的還有壺嘴出水不暢,幾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壺中,均變成大葉,易把出堵住,現時作壺已根據飲茶人習慣把壺嘴改稱獨,使流水明顯比以前暢通。要求壺的蓋嚴緊,能使沖壺水落於茶海而不致落入壺內,看來似乎與功能美關系不大實際是為講究衛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種種,都屬功用標准。
7. 從干茶開始品鑒正山小種
從干茶開始品鑒正山小種
從干茶開始品鑒正山小種。正山小種是紅茶的一種,它被稱為天下紅茶的始祖,這種茶葉原產於中國福建省的武夷山,解毒排毒也是正山小種的首要效用之一,下面來從干茶開始品鑒正山小種。
從干茶開始品鑒正山小種1
正山小種品鑒方法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正山小種分為「有煙」和「無煙」兩種,有煙小種是在製作過程中採用松煙熏制,具有明顯松煙香,口感上有獨特的桂圓湯味;無煙小種沒有採用松煙熏制,有淡淡的花蜜香,口感類似蜂蜜水。二者主要區別在此,其他如干茶、湯色等比較相似,下面我們從干茶開始,一步步品鑒正山小種。
1、干茶:正山小種干茶是條索狀的,條索緊結,粗壯,黑褐色,由於正山小種採取芽葉製作,所以其干茶條索不會太細,也很少有金毫。有煙小種干茶聞之有松煙香,無煙小種聞之香味較淡,無雜味。
2、沖泡:正山小種無論有沒有煙都可以用開水直接沖泡,且不怕坐杯。沖泡時可使用蓋碗、紫砂壺、甚至飄逸杯都可以,即沖即出,也可根據個人口感適當坐杯。
3、湯色:正山小種湯色一般為金黃色,坐杯會略帶紅色。茶湯清澈、透亮,在光照下像寶石一樣亮麗。一般好茶的茶湯都會即清透又亮麗。
4、香氣:有煙小種香氣似桂圓干,煙熏味明顯;無煙小種香氣似蜜香,略帶花香。兩種香氣均醇和、細柔、飽滿,沒有雜味。不會有焦糖香、薯香(地瓜香)、明顯花香等。
5、口感:煙小種入口似桂圓湯味,口感醇厚、細柔、爽滑;無煙小種入口似蜂蜜水,口感同樣醇厚、細柔、爽滑;不會有焦糖味、地瓜湯等味道。醇厚是指茶湯內質豐富,味道與水融為一體,有喝湯的感覺,而非喝水裡加點調味料的感覺;細柔指茶湯細膩、柔和,茶湯在舌面上劃過有「清風拂面」之感,沒有麻、粗澀等感覺;爽滑指茶湯滑潤、清爽,飲後口腔像塗了油一樣滑,但是口腔清爽無負擔。
6、回甘:正山小種入口甘甜,回甘快、強烈且持久。品鑒時要注意其「後返甘」,即茶湯咽下後,滿口生津,甚至從喉口往上返甘,一般回甘能持續半小時以上。
7、耐泡度:正山小種極耐泡,一般可以沖泡12泡以上,無煙小種一直都是蜂蜜水的味道;煙小種從頭到尾都應是桂圓湯味,若前面有煙味,5、6泡後沒煙味,則可能是後加煙,非傳統工藝。
8、葉底:正山小種葉底很「活」,沖泡後,其葉底自然舒展,有張力,發酵均勻,看上去似有生命力,手感柔軟,輕扯有韌性。
9、體感:正山小種飲後口腔清爽、滑潤、生津、回甘持久,不會有苦、澀、麻、緊、寡淡等感覺。
品鑒小竅門:
正山小種可以冷喝,茶湯溫度降下來喝會覺得更甜。喜歡喝奶茶的可以在茶中加奶和少量紅糖,別有一番風味。
從干茶開始品鑒正山小種2
正山小種怎麼沖泡 正山小種沖泡方法
1、正山小種特別適合用蓋碗來沖泡,但在用蓋碗沖泡正山小種以前,應該先准備好茶具,並准備好95度左右的開水,要把茶具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後倒入准備好的.開水,讓整個蓋碗兒都溫熱起來,然後再把裡面的水倒掉。
2、正山小種適合用水質較軟的水來沖泡,大家盡量不要使用家中的自來水,可以使用桶裝純凈水或者礦泉水,也可以使用野外的天然礦泉水。再把茶具溫熱以後,可以取適量的正山小種茶葉,3到5克,直接放在蓋碗兒的底部,然後蓋上蓋兒蓋兒,用手輕輕搖晃著駛正山小種會在蓋碗中慢慢覺醒。
3、人們打開蓋兒的杯子蓋兒以後,就能聞到淡淡的茶香,這時需要向裡面注水,水的數量不能太多,大約占蓋碗容積的1/3就可以,五秒之內要把泡出的茶湯直接倒掉,然後盡快二次注水,這次注水可以讓蓋碗八成滿。
4、注水以後,蓋好蓋兒的茶杯蓋,一分鍾以內可以把裡面的茶糖取出,倒在依次排開的小茶杯中,然後觀賞茶湯的顏色並能聞到它們散發出的淡淡茶香。等茶湯的溫度適宜以後可以直接品飲,品飲的時候要小口慢飲,一定不能大口喝下。
5、蓋碗中的茶湯倒出以後可以再次注水,這次的出湯時間可以適當延長,大約一分半時可以直接出湯,以後每增加一泡,出湯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一些。
8. 怎麼選擇紫砂壺才最好
如何選擇一款好的紫砂壺也是很有學問的,陳壺認為選擇一把好壺需要懂得七要領,分別是:質地、美感、出水、壺味、重心、精密、合用。
(一)質地
泡茶用的壺,一般是以砂為主,由於砂用具吸水性且不透光,形狀較瓷器純朴親和,如在上面題款也較有韻格,所以大致在泡茶上,砂壺比瓷壺受歡迎。
茶壺的質地,主要是看胎骨及光彩,胎骨堅、光彩潤為佳,在程度上愈接近這種質地愈好,善於胎骨堅硬性的驗別,可將壺置於手掌上,輕撥壺蓋,聽其壺聲,以鏗鏘輕揚為佳;音響痴鈍,勁道不足,導熱效果稍遜;但若音高尖利,則逼熱過甚,泡茶時又須特別留意各項因素的調整,總之壺音以聽來動聽為佳,不外測驗時壺須干凈。這是指在選用新壺時而言,面臨一把古壺時,您每撥敲一下,原主的心也必定會忐忑一下,此為不可不知。
(二)美感
每個人對於美感的賞識角度各有不同,這里所說的美感,最主要的是指個人的感慨感染,對於壺的造型與外觀,依個人喜好,只要自己看得愜意滿足就好了,那就代表了個人的美感,究竟那是自己要使用的,又何必一定要去符合流行的樣子容貌呢。
(三)出水
壺的出水效果如何?跟(流)的設計最有關系。傾壺倒水,能使壺里滴水不存為佳。至於出水態勢,是剛直或柔和曲美,隨個人喜好而定。但不管剛或柔,出水無勁不順老是缺點。有時再看出水束的(集束段)是非亦可比較,長者為佳。
(四)壺味
在選購新壺時,應留意聞聞壺中味,新壺有些也許會略帶土腥味、窯火味,這倒還可選用,但若帶其他雜味,如油味或人工著色味則不足取。
(五)重心
一把壺提起來是否順手?除了與壺把設計的彎度及粗細有關外,壺把的力點是否位於(或接近於)壺身受水時的重心也是應留意到的,測定方法是灌水入壺約四分之三,然後水平提起再慢慢傾壺倒水,若覺順手則佳,反之若須用力緊握,甚或持壺不穩則不佳。亦有受小半升之法去品鑒的,即干壺輕放水面,如能受水半升,謂之(水平)。
(六)精密
壺的精密度是指壺蓋與壺身的緊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則茗香散漫。測定方法是灌水入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正面手壓氣孔再傾壺倒水,絲絕不出則表明有間不容發的精密度,或手壓流口再反倒壺身,若壺蓋不落也表明精密度高。
(七)合用
壺的特性如再與茶的特性相配合則更佳,一般是壺音頻率較高,相宜配泡重香氣的茶葉,如清茶,由於香由熱蘊。反之壺音稍低者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烏龍、鐵觀音,由於逼熱過烈味反而騅以醇滑,也較難控制,以上所做比較乃皆屬(隱微之辨),並非相稱詳細可察,但如明察秋毫應可得知之。
作為泡茶的最佳利器,對紫砂壺購買時的選擇越來越重要,一壺事一茶的觀念也越來越深刻,學會以上七個要點便讓你在選壺時不再煩惱,讓你喝茶的樂趣延伸,直至心底。
9. 如何鑒定紫砂壺的好壞
紫砂壺的好壞可以看六點,第一點是泥料,紫砂壺要想做的密度高,首先需要泥好,一般壺體密度越高的紫砂壺越好。第二點是顏色,好的紫砂壺有高貴的紫色、端莊的紅色、典雅的黃色。
第三點是器型,好的紫砂壺身上的所有線條要有彈性,能夠彰顯出蓬勃的生命力。第四點是比例,好的紫砂壺壺體造型應該協調。第五點是細節,好的紫砂壺在看不見的地方也做得很認真,比如壺蓋內部。
第六點是重量,真正的紫砂壺很有重量,拿到手中沒有分量的不行,除非是薄胎的,薄胎紫砂壺比較輕,容易碰壞。另外也可以看壺底與內壁是否處理的干凈平整,殘留有泥點、泥塊的自然不會是好壺。
關於泥料的鑒別
1、顏色,
學習紫砂壺泥料鑒別的首要是,察言觀色,真正紫砂壺大概說來就是觀之色澤沉穩,不艷不膩,雖有一定光澤,但應隱隱之如隔薄霧,由內而外,而非賊光。表面砂感明顯,有層次感,顆粒若隱若現,以手撫之細而不膩,不剌手,不粘手。
2、氣味,
摻了化工原料的茶壺有異味,或是泡茶後,茶水變色或有異味,掉色之類,屬化工紫砂壺,真正的紫砂壺,一開始使用會有泥腥味。
3、觸感,
純紫砂壺的手感應是光滑圓潤、舒坦自然的,雖有顆粒但仍很圓潤,其實通過長時間的泡養,好的紫砂能顯現出深沉、古樸、油亮的氣質,而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純的壺基本上養不出來。
4、泡養效果,
好的紫砂,通過養壺泡茶少許,然後用於布乾擦就能看出啞光色質,油性很重,時間養的越長,色質越深沉,古樸,直至產生壺之靈氣,與人通性情。
10. 如何挑選紫砂壺
選購一把紫砂壺前,首先要明確購買的壺的作用。紫砂壺可分為實用壺、收藏壺、觀賞壺三種。
實用壺需考慮容積大小,一般有1、2人用的壺,2~4人用的壺;4~6人用的壺等。一把好用的紫砂壺應符合以下條件:首先壺嘴、壺口、壺把是否在同一直線上;其次看壺蓋與壺身是否密合,倒水時用手堵住壺蓋上的氣孔,水不外流證明壺的密閉性好;然後傾倒出水,看出水是否呈水柱狀,是否流暢;第四步沸水澆淋紫砂壺後嗅聞壺內有無異味;最後感覺紫砂壺拿在手中是否舒適。
觀賞壺主要考慮外形美觀、奇特,可供人觀賞,提升茶文化氛圍。
收藏壺更注重壺所具有的紀念意義,或為名工匠製作的壺,對壺的造型、工藝等有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