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不僅是性價比之爭!Model Y標准續航後驅版對比ID.6 X初見版
❷ 特斯拉用的是什麼差速器
好像特斯拉用兩個馬達分別驅動後橋左右車輪,這樣就不需要機械差速器了
❸ 時代的先行者 寶馬iX3對比特斯拉Model Y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我們對能源的使用也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改變,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燃油車正被電能驅動的車型取代,少了機械運轉的靈魂後,這樣的改變或許一時還很難讓人全部接受,但不得不承認這是未來。面對新趨勢,傳統造車企業和新晉品牌勢必要展開一番較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其中的兩款代表作。
寶馬的操控調校一直都被業界贊譽有加,來到iX3上品牌基因深深地烙入其中,轉向一如既往地很寶馬,低速輕盈,高速沉穩,精準的指向,細膩線性的感受,給駕駛者極大的信心。純電動車型在噪音方面有著天然優勢,過去機械的運轉聲被電機的呼嘯聲取代,寶馬在隔音方面進一步強化,在行駛時提供了一個十分靜謐的感受,體驗更上一層。懸架跟其他<a class="
❹ 對比特斯拉Model 3和小鵬P7,哪款更適合你
自國產版 特斯拉Model 3開始交付以來,銷量持續上漲並且遙遙領先。之後又推出國產版 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版,銷量更是直線上升。而小鵬P7上市後,也受到很多用戶的喜歡,在科技動力續航方面,與國產版 特斯拉Model 3不分伯仲,尤其在續航上更超過了特斯拉Model 3。今天我們簡單介紹這兩款車。
外觀方面,國產版 特斯拉Model 3的整體外觀風格科技時尚,前臉封閉式進氣格柵,兩旁邊配有 「青蛙眼」的LED燈組,整體造型有點像保時捷青蛙臉。給人一種特別凌厲的感覺。小鵬P7採用了「星際」的設計語言,前臉獨特的圓弧形線條最為顯眼。封閉式的進氣格柵,配分體式的大燈及貫穿式的燈帶,彰顯了科技濃度,同時增加運動效果的作用。兩輛車前臉都具有自己的魅力。
國產版 特斯拉 Model 3車身側面整體線條非常流暢,而且上下腰線都採用了上揚式的設計,給人一種動力非常強勁的感覺。另外採用了隱藏式門把手設計,這樣可以降低風阻。而小鵬P7車身側面採用了溜背式造型,車頂線條以及腰線看上去平順有力。同樣採用隱藏式的門把手,可以更好降低風阻。兩台車從側面看都是運動感十足的汽車。但是從車身尺寸著眼,會發現小鵬P7要比Model 3大上很多。小鵬P7的長寬高分別為4880/1896/1450mm,軸距2998mm,Model 3長寬高則為4694/1850/1443 mm,軸距為2875mm。單從尺寸上看,小鵬P7的確占盡優勢。
國產版 特斯拉Model 3尾部層次感豐富,看似是個掀背式旅行車設計實則只是普通轎車的行李箱,這樣設計挺愜意的。尾燈為全LED設計,整體造型科技感很高。而小鵬P7尾部貫穿式LED燈帶與前臉設計呼應。整車溜背式設計風格簡單又不乏科技感。
內飾方面,國產版 特斯拉 Model 3的內飾簡單,中控台除了1塊中控大屏,其他什麼都沒了。開慣了傳統汽車還真要適應一下這款車內飾。全車物理按鍵更是屈指可數,方向盤只有兩個功能按鍵,目前功能適配不多,但特斯拉可以通過升級系統來增加配置,現在左右兩個滑輪僅僅可以控制一些簡單的功能,未來升級系統之後,特斯拉也會為其植入更多功能。智能科技化還是值得稱贊的。中控大屏選用了一塊15英寸的懸浮式超大號屏幕,這個中控屏分辨度很高,而且靈敏度也特別高,觸摸的時候不會有任何遲鈍。且車內一切的調節都必須通過這一塊屏幕來實現,很像「一台智能手機」,而且Model 3配有特斯拉獨有的AUTOPILOT系統,在車輛智能駕駛的時候可以解放雙手。不過,經過了解許多駕駛過Model 3的人們對這項系統反饋還是不敢用的。而小鵬P7內飾可用科技、前衛、時尚6個字概括。他的內飾官方稱之為「智能音樂座艙」設計,貫穿式一體屏幕由10.25英寸的儀表盤+14.97英寸的中控大屏組成,顯示效果細膩。內飾中的按鍵、方向盤和音響揚聲器採用2.5D曲面設計。整體造型科技感十足。此外,該車配備的XPILOT 3.0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智能網聯及AI體驗、智能交互、智能生態、整車OTA升級等。
動力駕駛方面:國產版 Model 3標准續航版NEDC續航里程為460公里,長續航版668km。作為一輛市區通勤的車是完全沒有問題。而且由於電動車電機的輸出特性,Model 3在前半段的提速相當之快,受到很多用戶的喜愛。由於電池在車身底部,整車的重心相當的低,所以Model 3在彎道的表現也十分的出色。而小鵬P7搭載了來自英偉達的DRIVEXavier自動駕駛晶元,官方表示其硬體層面具備L3級自動駕駛能力。此外,小鵬P7後驅超長續航版搭載最大功率196kW,峰值扭矩390N·m的驅動電機;四驅高性能版車型分別在前、後橋各搭載一台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316kW,峰值扭矩為655N·m,0-100km/h加速時間僅為4.3秒。相對國產版 特斯拉Model 3標准續航版0-100km/h加速5.6秒、長續航版加速5.3秒都要快上很多。但是比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版加速3.4秒,還是慢了一些,不過高性能版相對其他兩款價格高出很多,很少人會考慮這款車。總體在同等價位上小鵬P7動力性能方面還是比國產版 特斯拉Model 3,更有競爭優勢的。
續航對比方面,國產版 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版,最大續航里程為668km,而小鵬P7的NEDC綜合續航里程706km,還是小鵬P7略勝一籌。而且,小鵬P7的706km續航,更是中國最長續航里程的電動汽車。總之,國產版 特斯拉Model 3在小鵬P7面前,單從續航里程這點就要望塵莫及了。
綜述,在小鵬P7上市以後,就有用戶對小鵬P7寄予厚望。當然,能夠撼動國產版 特斯拉Model 3的地位,也成為小鵬P7彎道超車的絕佳機遇。小鵬P7與國產版 特斯拉Model 3的綜合實力確實不容小覷,堪稱強悍的破局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國產特斯拉Model 3降價,同價位新能源車你會選擇哪一款
近日國產特斯拉Model3降價跌破30萬元的消息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的是即將下訂單的車主,但同價位的國內車企們可要犯愁了。那麼同等價位的新能源車型都有哪些呢,這幾款車大家又會選擇哪一款呢?
國產版特斯拉Model329.905萬元
內飾最搶眼的是規整貫穿主副駕駛中控區域的三塊大屏幕,依次是12.3寸的儀表盤、16.2寸的中控屏和12.3寸的副駕娛樂屏。中控台下部還設計了一個10.1英寸的調試車輛和空調的屏幕,集成傳統控制鍵的功能,增強車內科技感。車內黑色為主色調、銀色飾條輔助裝飾的設計提升了車內質感。
理想One是一台增程式電動車,但通常把它作為一款純電動車來看。這款車搭載了寧德時代容量為38.5kWh的三元鋰電池,純電模式下續航里程為148km。市區工況續航可超過1000km,NEDC工況下續航里程可超過700km。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❻ 特斯拉modely參數配置是什麼
標准續航車型0-96km/h加速時間5.9秒,最高時速193km/h;長續航後驅車型0-96km/h加速時間5.5秒,最高時速209km/h;雙電機四驅車型0-96km/h加速時間4.8秒,最高時速217km/h;雙電機四驅高性能車型0-96km/h加速時間3.5秒,最高時速241km/h。
Model Y將與Model 3共享75%的零配件,Model Y的尺寸大約比Model 3大10%,續航里程略短於Model 3。Model Y不會採用Model X的「鷹翼門」設計。
Model Y和Model 3一樣,提供單電機後驅和雙電機四驅兩種驅動形式,電機參數和電池參數暫未公布。
(6)特斯拉後橋有什麼配置擴展閱讀
另外特斯拉Model Y還將擁有輔助越野功能,該功能可通過調整牽引力來優化越野性能。功能啟用後一些自動駕駛安全功能(例如自動緊急制動和避免車道偏離功能)將不可用。同時特斯拉Model Y還將擁有動力輔助後備箱。
尺寸方面,特斯拉Model Y比Model 3大了約10%,阻力系數為0.23Cd,並且可共用約75%的組件,擁有全景天窗和可選7座布局。
❼ 特斯拉國內在售哪幾款新能源轎車
特斯拉國內在售轎車有一款,是Model3。
3,Model3的OTA更新頻率很高,每個新版本都可以有一些新功能。每次更新後,所有者都會有所期待。在輔助駕駛方面,適當的應用仍然可以緩解駕駛過程中的疲勞。特斯拉Model3誕生於一種特殊的電動汽車結構,因此從車身形狀可以看出,它與相同尺寸的燃油汽車有著顯著的不同。為了將電池組布置在車身中部,其軸距較長,車輪更靠近車身的四個角,並且在低前車廂後面是連接到車輛後部的高聳圓弧穹頂。這種結構是為了在室內空間和空氣動力學布局之間實現相對完美的平衡。但即便如此,你仍然可以感覺到汽車的地板和坐姿比普通汽油車要高。優點是視野很好。缺點是車內空間,特別是後排空間仍然有限。
❽ 特斯拉有變速箱嗎
你好:特斯拉沒有變速箱,通過前後橋兩個獨立電機提供四輪驅動,並且可以快速調節前後輪驅動扭矩,純電動汽車領域加速及穩定性能一流。
❾ 特斯拉有哪些選配是必選的
除了可以花13200元選裝真皮座椅外,特斯拉還提供一種21900元的Performance運動座椅選裝件。不過這套所謂的Performance座椅的造型和一般真皮座椅沒有區別,僅是將腿部和肋部側向支撐部分和頭枕下面一小塊部分的材質改為了摩擦系數更高的Alcantara材質,這就使Performance座椅的性價比無法被認可,建議不要多花錢來選裝它。
❿ 特斯拉model3參數配置如何性價比怎麼樣
特斯拉model3的參數配置在同樣價位、同等級和同類型的汽車中還是不錯的,所以性價比相對還是比較高。
重量大部分來源於全新的 「21700」 電池組,同時和生產成本的用料也有密切關系。一方面這款電池的體積比 18650 要大不少,雖然密度有顯著提升,但是第一階段要達到「小體積大容量」還需要一定時間。另一方面,從發布會現場我們可以看到 Model 3 依然採用傳統的鋼材車身,並沒有採用更先進的輕量化碳纖維(類似 BMW 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