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資料庫中的er圖應該出現在第幾階段
資料庫中的er圖應該出現在第2階段。
資料庫設計通常分為6個階段: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戶的需求,包括數據、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結構設計:主要採用E-R模型進行設計,包括畫E-R圖;
3、邏輯結構設計:通過將E-R圖轉換成表,實現從E-R模型到關系模型的轉換;
4、資料庫物理設計:主要是為所設計的資料庫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和存取路徑;
5、資料庫的實施:包括編程、測試和試運行;
6、資料庫運行與維護:系統的運行與資料庫的日常維護。主要討論其中的第3個階段,即邏輯設計。通過一個實際的案例說明在邏輯設計中E-R圖向關系模式的轉換。
(1)資料庫中的er模型圖擴展閱讀:
NoSQL資料庫適合追求速度和可擴展性、業務多變的應用場景。對於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更合適,如文章、評論,這些數據如全文搜索、機器學習通常只用於模糊處理,並不需要像結構化數據一樣,進行精確查詢,而且這類數據的數據規模往往是海量的。
數據規模的增長往往也是不可能預期的,而NoSQL資料庫的擴展能力幾乎也是無限的,所以NoSQL資料庫可以很好的滿足這一類數據的存儲。NoSQL資料庫利用key-value可以大量的獲取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並且數據的獲取效率很高,但用它查詢結構化數據效果就比較差。
㈡ 三級資料庫ER圖在考試中怎麼寫
er圖在考試中如何下如下:
er圖中大寫上二格,小寫第二格,f滿格,tli第一二格
通常將它簡稱為ER圖,相應地可把用ER圖描繪的數據模型稱為ER模型。ER圖提供了表示實體(即數據對象)、屬性和聯系的方法,用來描述現實世界的概念模型。
構成E-R圖的基本要素是實體、屬性和聯系,其表示方法為:_實體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內寫明實體名;_屬性:用橢圓形或圓角矩形表示,並用無向邊將其與相應的實體連接起來;多值屬性由雙線連接;主屬性名稱下加下劃線;
_聯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內寫明聯系名,並用無向邊分別與有關實體連接起來,同時在無向邊旁標上聯系的類型在E-R圖中要明確表明1對多關系,1對1關系和多對多關系。_1對1關系在兩個實體連線方向寫1;_1對多關系在1的一方寫1,多的一方寫N;_多對多關系則是在兩個實體連線方向各寫N,M
㈢ er圖屬於什麼模型
關系模型。
ER模型常用於信息系統設計中;比如它們在概念結構設計階段用來描述信息需求和/或要存儲在資料庫中的信息的類型。
但是數據建模技術可以用來描述特定論域(就是感興趣的區域)的任何本體(就是對使用的術語和它們的聯系的概述和分類)。
在基於資料庫的信息系統設計的情況下,在後面的階段(通常叫做邏輯設計),概念模型要映射到邏輯模型如關系模型上;它依次要在物理設計期間映射到物理模型上。注意,有時這兩個階段被一起稱為「物理設計」。
實體聯系模式圖(ERD)有一些約定。本文的餘下部分描述經典概念,並且主要與概念建模有關。有一些概念更加典型的在邏輯和物理資料庫設計中採用,包括信息工程、IDEF1X和空間建模。
成分
在ER圖中有如下四個成分:
1、矩形框:表示實體,在框中記入實體名。
2、菱形框:表示聯系,在框中記入聯系名。
3、橢圓形框:表示實體或聯系的屬性,將屬性名記入框中。對於主屬性名,則在其名稱下劃一下劃線。
4、連線:實體與屬性之間;實體與聯系之間;聯系與屬性之間用直線相連,並在直線上標注聯系的類型。(對於一對一聯系,要在兩個實體連線方向各寫1; 對於一對多聯系,要在一的一方寫1,多的一方寫N;對於多對多關系,則要在兩個實體連線方向各寫N,M。)
㈣ 資料庫 ER圖是什麼意思啊
ER圖是基於ER模型(實體關系模型)畫的,屬於概念模型,是對現實世界的實體及其之間關系的抽象。
資料庫表是屬於數據模型,用來描述數據的結構關系。
通常我們資料庫的設計要經過下面這個過程:
現實世界-〉概念模型-〉數據模型
一般項目的設計中,首先通過需求分析的人員根據客戶抽象出 ER圖,然後由資料庫的設計人員根據ER圖和用戶對查詢等方面的需求設計出資料庫的表結構,以及相關的視圖和索引。
㈤ 如何畫資料庫ER圖 詳細�0�3
這是資料庫設計的重點,也是資料庫設計的難點。 那麼,如何才能正確地反映客觀現實,將ER 圖畫好呢? 答案是,必須進行正確的需求分析。那麼如何進行需求分析呢?需求分析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結構化分析(SA),一種是面向對象分析(OOA).通過這兩種方法的實施以後,都可以得到比較正確的ER 圖。現在以下面的實際問題為例,通過結構化分析(SA)方法的應用,講述如何得到比較正確的ER 圖。 ( 一 ) 校務管理系統 在要建立的系統中,有以下功能: 1.管理老師的功能:錄入老師情況(姓名.地址.所教課程), 老師缺課記錄(名字.時間.原因. 課程) 2.管理學生的功能: 錄入學生情況 ( 姓名 . 所選課程 . 成績 ) 3.教務主任的功能 : 查詢統計 1: 教師情況 2: 學生總成績 3: 學生平均成績 要求: 1)用結構化方法畫出系統頂層圖、 0 層圖,數據字典。 2)畫出該系統的數據模型ER 圖。 一、結構化分析的需求分析 1) 分析實際情況 根據實際情況,我們得到一下情況: (一) 教師任課流程: 教務處根據各專業情況下達下學期教學任務 下學期 各專業 課程 教研室 協商安 排教學 任務 填寫好 的課程 申請表 1 各系將課程表交給教師 2 安排好教室和時間。 教務處根據各專業情況交來的課程 數據,安排教 室和時間。 安排好 的課程 表 教師按照課程 表上課 課程表 (二)學生選擇課程流程: 2)畫數據流圖 (一、)頂層數據流圖 (二)0 層數據流圖 查詢情況 學生選課請求 教務 管理系統 教師學生情況 查詢請求 F4 課程基本情況 F8 學生基本情況 F6 教師任課數據 F7 教師課程安排 F5 教師考勤情況 F9 學生成績 F1 教室基本情況 F2 學生基本情況 基本 數據 學生選 課請求 和成績 教師任 課信息 管理員和學生 1 基本數據 錄入維護 2 任課數據錄入、安排和考勤 3 學生選課和 成績錄入 4 查詢 教務主任 F3 教師基本情況 學生報出自己的學號和名字進入系統 學號和 名字 系統進行學生的身份 檢驗 檢驗符 合要求 學生根據課程 表選課 系統顯示安排好的各專業課程。。 課程 表 系統錄入選課程並且進行驗證 選擇的 課程 3)畫數據字典DD(略)和軟體初始結構圖 1 基本數據=學生基本信息|教師基本信息|課程基本信息|教室基本信息 2 教師任課信息=教師任課數據|教師考勤信息 3 學生選課請求和成績=學生選課請求|學生成績 學生基本信息=學號+姓名+性別+年齡+專業+班級 。。。。。。
㈥ 什麼是e-r圖它包含哪些要素
E-R圖也稱實體-聯系圖,提供了表示實體類型、屬性和聯系的方法,用來描述現實世界的概念模型。
要素:用矩形表示實體型,矩形框內寫明實體名;用橢圓表示實體的屬性,並用無向邊將其與相應的實體型連接起來;用菱形表示實體型之間的聯系,在菱形框內寫明聯系名,並用無向邊分別與有關實體型連接起來,同時在無向邊旁標上聯系的類型。
(6)資料庫中的er模型圖擴展閱讀:
設計分E-R圖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據系統的具體情況,在多層的數據流圖中選擇一個適當層次的(經驗很重要)數據流圖,讓這組圖中每一部分對應一個局部應用,即可以以這一層次的數據流圖為出發點,設計分E-R圖。
一般而言,中層的數據流圖能較好地反映系統中各局部應用的子系統組成,因此人們往往以中層數據流圖作為設計分E-R圖的依據。
㈦ 資料庫的ER圖這樣畫對嗎
您好;如何畫資料庫ER圖:
資料庫設計中重要的一環首先就是概念設計,也就是說,要從實際問題出發,排除非本質的東西,抽象出現實的數據結構之客觀規律——即畫出數據結構圖——ER圖。這是資料庫設計的重點,也是資料庫設計的難點。
那麼,如何才能正確地反映客觀現實,將ER圖畫好呢?
答案是,必須進行正確的需求分析。那麼如何進行需求分析呢?需求分析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結構化分析(SA),一種是面向對象分析(OOA).通過這兩種方法的實施以後,都可以得到比較正確的ER圖。現在以下面的實際問題為例,通過結構化分析(SA)方法的應用,講述如何得到比較正確的ER圖。
( 一 ) 校務管理系統
在要建立的系統中,有以下功能:
1.管理老師的功能:錄入老師情況(姓名.地址.所教課程), 老師缺課記錄(名字.時間.原因. 課程)
2.管理學生的功能: 錄入學生情況 ( 姓名 . 所選課程 . 成績 )
3.教務主任的功能 : 查詢統計 1: 教師情況 2: 學生總成績 3: 學生平均成績
要求:
1)用結構化方法畫出系統頂層圖、 0 層圖,數據字典。
2)畫出該系統的數據模型ER圖。
㈧ E-R圖表示的是什麼
E-R圖也稱為實體-聯系圖(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它提供了表示實體類型、屬性和聯系的方法,是用來描述現實世界的概念模型。
在ER圖中有以下四個成分:
矩形框:表示實體,在框中記入實體名。
菱形框:表示聯系,在框中記入聯系名。
橢圓形框:表示實體或聯系的屬性,將屬性名記入框中。對於主屬性名,則在其名稱下劃一下劃線。
連線:實體與屬性之間;實體與聯系之間;聯系與屬性之間用直線相連,並在直線上標注聯系的類型。(對於一對一聯系,要在兩個實體連線方向各寫1; 對於一對多聯系,要在一的一方寫1,多的一方寫N;對於多對多關系,則要在兩個實體連線方向各寫N,M。)
(8)資料庫中的er模型圖擴展閱讀:
E-R圖設計的正確與否取決於資料庫設計人員能否真正把握應用環境的業務流程以及在該業務流程中所涉及的各個客觀對象和他們之間發生的活動,這需要作準確深入的用戶需求分析。
這些客觀對象如果需要記錄的話,就抽象為E-R圖中的實體(描述實體的眾多相關數據就抽象為實體的屬性,將具有相同屬性的眾多實體抽象為實體型)。它們之間發生的活動如果也需要記錄的話,就抽象為E-R圖中的聯系,這是E-R圖設計的重點。
㈨ 資料庫畫er圖
方法/步驟
首先要了解ER圖的核心要素:實體,屬性,關系;實體就是一個個對象,比如貓;屬性就是實體所有的某個屬性,比如貓的性別;關系就是實體和實體之間或者實體內部之間的關系。
以同樣的方式定義課程實體,然後建關系表,拖進關系線段,連接兩個實體,注意兩頭都是紅色才是真正的連接起來了。會自動在關系屬性里建立起連接,如下圖所示:
到目前為止關系ER圖就畫完了,這種圖ER圖算是比較正規的一種了,比上面畫的那一種要正規許多。當然,如果還想在專業化一些,可以用PowerDesign來繪制ER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