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談一談該如何配置衛生資源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談一談該如何配置衛生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7-08 19:23:23

❶ 疫情下醫療資源如何分配

1.在疫情流行期間,將稀缺資源分配給第一線的醫務人員、疾控人員和基本社會服務人員(維持社會正常運轉必需的人員),不但將使人員個體受益,而且使病人、其他社會成員和作為一個整體的社會大為受益。否則就沒有人去做疫情引起的治療、護理...
2.目前還沒有針對新冠病毒肺炎安全而有效的特效葯,大多數治療用葯僅是支持性和緩解症狀的,但呼吸器是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設備,往往在疫情暴發時特別稀缺。有時也會產生肺移植手術的需要,對這些葯物和療法的分配和使用,則必須根據該病人...

❷ 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的對策的建議

1.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農村醫療設施條件。基本設施的匱乏,嚴重降低了農村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因此需要盡快完成農村三級醫療服務機構的標准化建設。各地要在爭取中央支持的同時,努力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力度,統籌安排,分步實施,爭取3—5年內基本完成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改造建設任務。對村衛生室的建設要採取政府投入與引入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努力實現基本設施的達標。以此增強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服務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2.建立權責明晰的分工協作機制。農村醫療服務具有層次性和地域性特徵。從分類供給和公平效率原則出發,中央或地方政府單方面的大包大攬都是沒有效率的,而且最終會因為財力所限而影響公平。因此,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必須要按照農村公共服務產品自身的特徵,建立一個合理的分工機制。一方面要按受益范圍的大小,劃分中央與地方各級政府間的權責。 3.建立和完善經費保障機制。一是加快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上劃工作,並將人員經費和業務經費統一納入預算安排。二是提高補助標准,使農村醫療服務機構能夠正常運轉,並調動從業人員的積極性。中長期來看,首先要理順農村公共醫療服務的事權與財權關系,明確各級政府應該承擔的事權范圍與責任。其次要規范和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上級委託基層政府執行的項目,必須全額轉移支付經費;並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使基層政府能夠因地制宜調劑使用經費,保證重點支出需要。再次要完善分稅制體制。合理劃分稅種與財力。賦予基層政府自我發展、自我調節的能力。促進形成良性循環。 4.加強農村醫療服務隊伍建設。一是嚴把「進人關」,今後新聘用人員,應由縣級政府(或更高一級政府)面向全社會統一招考。並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應往屆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二是實行從業資格認證制度。對不具有相應技術資格的人員,規定合理的時間讓其補修、補考以獲得相應資格,如果在規定時間內仍達不到要求的,限期調離技術崗位或解除勞動關系。三是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將培訓費列入預算,在財力上保證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對技術人員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專業培訓,選拔優秀人才到省級醫院進修,開展城鄉醫院間交流任職等方式,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四是在職稱、工資等個人待遇方面對農村醫療衛生人員制定優惠政策,留住優秀人才。 5.改革與創新農村醫療衛生管理體制。一是建立權責明確、規范有序的運行機制。縣級衛生機構主要承擔農村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基層轉診、急救以及基層衛生人員的培訓及業務指導職責;鄉鎮衛生院主要承擔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等服務;村衛生室主要承擔預防保健任務,提供常見疾病的初級診治。二是改變農村醫療機構的用人機制。要按照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的要求,打破鄉鎮衛生院現有人員身份界限,實行全員聘用、合同制管理,院長實行公開選拔和任期目標責任制管理。鄉鎮衛生院的專業人員、管理人員、後勤人員要有嚴格的比例限制,控制非專業人員涌人。三是完善收入分配機制。醫務人員的收入不能同醫療服務收入掛鉤。要實行崗位工資和績效相結合的制度,優勞優得、多勞多得,從根本上扭轉醫療機構過度創收的局面。四是完善監管機制。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和取締非法行醫、無證生產經營葯品器械等違法活動,讓農民得到安全有效的醫療服務。

❸ 中國醫療資源該如何優化配置

第一個方面是,醫療資源的分配在城鄉之間差距極大。城鄉居民在保健服務利用和健康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據調查,占總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有80%的衛生資源配置,占總人口70%的農村人口享有20%的衛生資源配置,87%的農民是完全靠自費醫療的。據衛生部基層衛生組織的有關資料顯示,農村36%的患病農民應就診而未去就診,65%的患病農民應住院而未去住院,這種情況比往年都有所增加。在農民陷於貧困的幾種原因中,生病是很重要的一條。如果一個農民得了重病,則不但使全家債台高築,淪為絕對貧困,甚至連累相關的親戚都受到影響。因此,有不少農民一旦有病,就只有聽天由命,自生自滅。原因不用說,一是農民沒有醫療保障,全靠自費,二是農村沒有像樣的醫療機構和人員,三是葯費和治療費用太高。

第二個方面是,醫療資源的分配,在階層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官方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中國享有醫療衛生保障的人只佔15%,85%的人沒有醫療衛生保障。這85%沒有保障的人群中,主要就是處於社會貧困階層的人。國家公務人員都有公費醫療,尤其是,國家還有一個龐大的高幹特殊保健群體。這個高幹醫療保健,更是耗費是社會巨大的醫療資源。公費醫療制度對各類職工撥款標准不一,差異巨大,全國政協委員鄭楚光2000年在兩會提案中以湖北的例子說,湖北省公費醫療撥款省市機關部600元/人·年,正廳以上幹部8000元/人·年。而據監察部,審計署、衛生部於去年3月中旬的統計報告披露:地廳級幹部年公費醫療保健開支中,整容、美容、保健儀容,佔65%以上。目前,享有省部級醫療保健的高幹及其配偶也利用便利條件享受高幹醫療保健。這樣又造成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而有些地方如甘肅和江蘇,為了表示對優秀私人企業家的關懷,把一些私人企業家也納入享受高幹醫療保健的行列。

❹ 從衛生資源配置角度,試述衛生服務需求與需要之間的關系

從第五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看我國居民醫療衛生服務需要量持續增加,慢性疾病患病率快速上升;,衛生服務需求與衛生服務利用隨之增長,經濟原因阻礙醫療服務利用的狀況有所緩解。

理論上講,人們的衛生服務需要如果都能轉化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過對衛生服務的實際利用得到滿足,但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一方面,人們可能由於經濟承受能力有限等前述的種種主觀和客觀原因,不能使需要轉化為需求而未去尋求衛生服務利用;

另一方面,事實上由於衛生資源有限、配置不合理,存在服務質量差、效率低、資源浪費以及享受公費和勞保醫療的病人過度利用和超前消費醫療服務的現象,無論是由需要轉化而來的需求,還是沒有需要的需求,都難以得到滿足,實際滿足與否及其滿足程度取決於衛生服務的供給量。

❺ 如何進行需求側改革,來優化現有醫療資源的配置與利用

第一個方面是,醫療資源的分配在城鄉之間差距極大。城鄉居民在保健服務利用和健康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據調查,占總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有80%的衛生資源配置,占總人口70%的農村人口享有20%的衛生資源配置,87%的農民是完全靠自費醫療的。據衛生部基層衛生組織的有關資料顯示,農村36%的患病農民應就診而未去就診,65%的患病農民應住院而未去住院,這種情況比往年都有所增加。在農民陷於貧困的幾種原因中,生病是很重要的一條。如果一個農民得了重病,則不但使全家債台高築,淪為絕對貧困,甚至連累相關的親戚都受到影響。因此,有不少農民一旦有病,就只有聽天由命,自生自滅。原因不用說,一是農民沒有醫療保障,全靠自費,二是農村沒有像樣的醫療機構和人員,三是葯費和治療費用太高。

第二個方面是,醫療資源的分配,在階層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官方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中國享有醫療衛生保障的人只佔15%,85%的人沒有醫療衛生保障。這85%沒有保障的人群中,主要就是處於社會貧困階層的人。國家公務人員都有公費醫療,尤其是,國家還有一個龐大的高幹特殊保健群體。這個高幹醫療保健,更是耗費是社會巨大的醫療資源。

❻ 衛生資源優化配置必須堅持哪些原則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我國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基本原則、重大 舉措和目標任務,指明了醫療衛生改革的方向.為了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不斷發展衛生事業,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就 必須公平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堅持以人為本,維護人民健康權益,堅持公平優先,公平與效率相統一,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以農村衛生工作為重 點,堅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分階段實現衛生服務的目標.

❼ 微觀衛生資源分配堅持的倫理原則和做法是什麼

衛生資源的微觀分配是指衛生機構、衛生人力、衛生經費等基本衛生資源在衛生需求結構中的配置以及衛生稀有資源在臨床診療活動中的需求分配。
微觀衛生資源公正問題:是指衛生管理部門和衛生管理人員做出衛生資源微觀分配的決定時的公正原則。尤其是在衛生資源不足或涉及稀有資源時,必須堅持兩個倫理原則:公正和效用。公正原則就是形式和內容上的公正,效用原則就要考慮治療後病人的生命質量或病人對社會的可能貢獻。微觀分配可以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按醫學標准篩選,排除醫學上不可接受的侯選治療對象。這要考慮年齡、並發症、成功的希望和可能、預期壽命等因素;第二階段根據社會價值倫理原則進行選擇:
一是回顧性原則,照顧到病人過去的社會貢獻。
二是前瞻性原則,在診療中考慮到病人未來對社會的作用。
三是家庭角色原則,一個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負擔者,應該優於其他家庭角色。
四是科研價值原則,罕見病人應該優先於常見病,有科研價值的優先於一般病人。然而,在目前我國衛生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區別基本醫療保健需要和非基本醫療保健需要。應盡量使每個公民享受公正的基本醫療保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