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配置計算機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配置計算機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06 09:40:57

⑴ 計算機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主要用途是數值計算、數據處理、自動控制、輔助設計、輔助教學、人工智慧、娛樂活動。

⑵ 電腦的所有配置和用途

隨著科技發展,電腦配置也越來越高,是一個與時俱進的事物,您的問題得不到標准答案。如果您問的是電腦系統,是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組成的。
一、電腦的硬體系統
所謂硬體,就是用手能摸得著的實物,一台電腦一般有:
1、主機:主機從外觀看是一個整體,但打開機箱後,會發現它的內部由多種獨立的部件組合而成。
下面介紹一下電腦主機的各個部件:
(1)電源: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設備,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流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設備工作的穩定性,進而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
(2) 主板: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
(3) CPU:CPU(Central Pre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其功能是執行算,邏輯運算,數據處理,傳四捨五入 ,輸入/輸出的控制電腦自動,協調地完成各種操作。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 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
(4) 內存:內存又叫內部存儲器(RAM),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它由電路板和晶元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內存中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
(5) 硬碟: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並機,都不會丟失。
(6) 音效卡: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設備,其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送到音箱上發出聲音。
(7)顯卡:顯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其作用是負責將CPU送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顯示器識別的模擬信號,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出來。
(8) 數據機:數據機是通過電話線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上處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
(9) 網卡:網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梁,它是用來建立局網的重要設備之一。
(10) 軟碟機:軟碟機用來讀取軟盤中的數據。軟盤為可讀寫外部存儲設備。
(11) 光碟機:光碟機是用來讀取光碟中的設備。光碟為只讀外部存儲設備,其容量為650MB左右。
2、顯示器:顯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種多樣,其作用是把電腦處理完的結果顯示出來。它是一個輸出設備,是電腦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3、鍵盤:鍵盤是主要的輸入設備,用於把文字,數字等輸到電腦上。
4、滑鼠:當人們移到滑鼠時,電腦屏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針跟著移動,並可以很准確切指到想指的們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們使用電腦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5、音箱: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聲音播放出來。
6列印機: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文件列印到紙上,它是重要的輸出設備之一。
7、攝像頭、掃描儀、數碼像機等設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電腦的軟體系統
軟體是指程序運行所需的數據以及與程序相關的文檔資料的集合。可分為:
1 操作系統軟體:人們知道,電腦完成許多非常復雜的工作,但是它卻「聽不懂」人們的語言,要想讓電腦完成相關的工作,必須由一個翻譯把人們的語言翻譯給電腦。此時,操作系統軟體就充當這里的「翻譯官」,負責把人們的意思「翻譯」給電腦。由電腦完成人們想做的工作。
2、應用軟體:應用軟體是用於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以及實現特定功能的程序。
此外還有程序設計軟體:程序設計軟體是由專門的軟體公司編制,用來進行編程的電腦語言。程序設計軟體主要包括語言,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不過這些軟體一般人是不使用的。

⑶ 電腦配置及其作用

台式電腦的硬體配置主要有:機箱,主板,CPU,內存,硬碟,顯卡,音效卡,網卡,光碟機組成。其作用如下:
1:機箱:給計算機系統建立一個外觀形象,為計算機系統的其它配件提供安裝支架,減輕機箱內向外輻射的電磁污染,保護用戶的健康和其它設備的正常使用。

2:主板:其作用是在BIOS和操作系統的控制下規定的技術標准和規范通過主板為微機系統中的CPU、內存條、圖形卡等部件建立可靠、正確的安裝、運行環境,為各種IDE介面存儲以及其他外部設備提供方便、可靠的連接介面。

3:CPU:是計算與指令的一個集合體,有著處理指令、執行操作、控制時間、處理數據等作用。

4:內存:負責硬碟或者主板上的數據與處理器之間數據交換。

5:硬碟:對計算機處理的數據進行存儲和讀取。

6:顯卡:作用是將主機的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 並在顯示器上顯示出來,顯卡的基本作用就是控制圖形的輸出。

7:音效卡:電腦就是通過音效卡傳送聲音給音箱,把來自話筒、磁帶、光碟的原始聲音信號加以轉換,輸出到耳機、揚聲器、擴音機、錄音機等聲響設備。

8:網卡: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還涉及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
①將計算機設備發送的數據封裝為幀,並通過網線將數據發送到網路。
②接收網路上其他設備傳過來的幀,並將幀重新組合成數據,通過主板上的匯流排傳輸到所需設備。

9:光碟機:讀取光碟上的鏡像文件

⑷ 計算機的用途是什麼

主要用途是數值計算、數據處理、自動控制、輔助設計、輔助教學、人工智慧、娛樂活動。

計算機作為一種通用的智能工具,具有運算速度快、運算精度高、通用性強的特點,特別是它具有記憶功能、邏輯判斷能力以及程序控制能力。

計算機的硬體組成:

1、中央處理器(CPU)。中央處理器簡稱CPU,它是計算機的核心,中央處理器包括了控制器和運算器兩個部分。

2、存儲器。存儲器是計算機的記憶和存儲部件,用來存放信息。計算機的存儲器可以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內存儲器又可分為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儲器(RAM)。外存儲器包括軟盤、硬碟、光碟等。

3、輸入∕輸出設備。

(1)常見的輸入設備。鍵盤、滑鼠是微機中最常見、使用最多的的輸入設備。

(2)常見的輸出設備。顯示器是實現人機對話的重要工具,是不可缺少的輸出設備。

⑸ 計算機的主要用途包括哪些

計算機主要用途一、數值計算.計算機廣泛地應用於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計算,這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基本方面,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如:人造衛星軌跡計算,導彈發射的各項參數的計算,房屋抗震強度的計算等。二、 數據處理 .用計算機對數據及時地加以記錄、整理和計算,加工成人們所要求的形式,稱為 數據處理 。 數據處理 與數值計算相比較,它的主要特點是原始數據多,處理量大,時間性強,但計算公式並不復雜.在計算機應用普及的今天,計算機已經不再只是進行科學計算的工具,計算機更多地應用在 數據處理 方面。如:對工廠的生產管理、計劃調度、統計報表、質量分析和控制等;在財務部門,用計算機對帳目登記、分類、匯總、統計、製表等。我們不可以用計算機實現 辦公自動化 。用計算機進行 文字錄入 、排版、製版和列印,比傳統鉛字列印速度快、效率高,並且使用更加方便;用計算機通信即通過區域網或廣域網進行數據交換,可以方便地發送與接收數據報表和圖文傳真。三、 自動控制.自動控制也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生產過程中,採用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可以大大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人們工作條件,節省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生產成本等。四、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簡稱CAD)是藉助計算機進行設計的一項實用技術,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過程實現自動化或半自動化,不僅可以大大縮短設計周期,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降低生產成本,節省人力物力,而且對保證產品有重要作用。五、輔助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簡稱CAI)是利用計算機對學生進行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第一個大型系統是在60年代由美國伊里諾大學開發的PLATO。現在世界上發展的各方 教學軟體 已無法准確統計。CAI的專用軟體稱為課件,是CAD的一大分支,它可按不同教學方式方法以及不同領域內容進行分類。六、人工智慧.計算機有記憶能力,又擅長進行邏輯推理運算,因此計算機可以模仿人的思維,讓計算機具有一定的學習和推理功能,能夠自己積累知識,並且獨立解決問題,這就是計算機的人工智慧。例如,計算機可以對計算機高級語言進行編譯和解釋;不同國家語言之間的機器翻譯;在很多場合下,裝上電腦的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們進行繁重的、危險的體力勞動和部分簡單重復的腦力勞動。七、娛樂活動.我們可以在多媒體電腦上看電視、看VCD、聽音樂、玩游戲、在網上和朋友聊天等等。

⑹ 電腦的配置有什麼用

電腦配置也存在適不適合?是的,無論是組裝機還是品牌機,都存在有各個部件的配置是否合理,以及合理的情度如何的問題。正如不能用如今的P4配搭以前的EDO內存、PCI顯卡一般,只是本文將為大家更細致地分析現今電腦各部件配置的關系和規律,以方便大家分析自己所用的電腦的配置是否合理,同時讓准備購機的朋友提供一些參考資料。

而在一台電腦中,速率的快慢,性能的優劣主要處決於CPU、主板、內存、顯卡和硬碟這五個主要部件,它們也是電腦組成的核心,其配置是否合理都將直接影響到電腦的性能。這是由於電腦的整體性符合「木桶效應」——最矮的木條決定整個桶的容量,因此有必要分析出電腦間的配置是否適合。本文就針對這五個主要部件的配置關系進行說明。

一、CPU與內存

我們知道,在一台電腦中主板是起著連接、支持的作用,顯卡相對來說則是獨立的,它們沒有太多配置速率的關系,只有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速率最為緊密,是一台電腦是否配置合理的重點。而在一台電腦中,是否能真正發揮、榨取CPU的全部性能,也主要取決於內存。因此,CPU與內存的速率和帶寬是否配合,直接影響兩者之間數據交換的速度,也就是說對電腦的性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們還知道,CPU和內存之間都有一個匯流排帶寬的關系,這個是它們兩者之間數據傳輸的能力和范圍。我們在配置電腦時,就應該盡量讓兩者的匯流排帶寬相乎(相等)。其中,CPU和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我們可以從其基本的數據中計算出來(註:這些數據可以從說明書或網上查詢了解,也可以用如圖1所示的EVEREST等硬體測試軟體中得到),CPU匯流排帶寬的計算方法是「外頻×N倍速×64位匯流排位寬/8」,內存的匯流排帶寬方法是「匯流排寬度×一個時鍾周期內交換的數據包個數×匯流排頻率」。圖1使用專用軟體測出CPU、內存等部件的數據

例如外頻為133MHz的賽揚D系列CPU,其前端匯流排(FSB)是533MHz(具有4倍速),而匯流排帶寬則是4.2GB/s(533×64/8)。單通道DDR400(200MHz外頻×2次數據交換)內存的匯流排帶寬則是3.2GB/s(400MHz×8個匯流排頻率)。由此我們即可分析出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了,以及知道如果用533MHz FSB的CPU與單通道DDR400內存相配,則不能完全讓CPU發揮全部性能。這里採用雙通道的DDR266內存更加適合(匯流排帶寬剛好也是4.2GB/s)。

不過,這里提示一點,我們不能為了追求CPU和內存之間的匯流排帶寬相乎,就忘記了其100:133的配置關系。例如不能用外頻為100MHz的CPU配置外頻為200MHz的DDR400內存。其實,CPU和內存之間匯流排帶寬的計算也過於理論化,很多時候配置的內存略低或略高一個檔次,與相同的CPU相配合也影響不大,具體還要視乎所用的CPU和內存的整體性能而定。當然,如果有條件的,最好還是盡量讓CPU和內存之間配置的匯流排帶寬相乎,畢竟這是它們傳輸數據速率優異與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二、顯卡

在顯卡方面,其配置比較隨便和自由。這是因為現在顯卡中的GPU(顯卡圖形核心晶元)已經可以完全脫離CPU,而獨立負責運算圖形圖像的相關數據信息,而且顯卡中也有充足的顯存來讓GPU進行運算,因此在一台電腦中顯卡可以說是完全獨立的,在運算和數據傳輸速率方面不受CPU、內存的制約。有的文章介紹顯卡的結構時,將GPU形容為主機的CPU,顯存形容為內存,其他部件也比試主機各部件,正是說明顯卡在一台電腦中,無形中具有獨立性,是一個獨立的運算個體。

然而,雖說顯卡具有獨立的特性,已經可以不受其他部件的制約。但是,這只是在其自身的運算能力方面而已,具體它還要有適當的CPU、內存和主板相配合。換句話說,雖然顯卡與CPU、內存和主板沒有直接的數據傳輸、運算速率的關系,卻避不開其間接的關系,畢竟它也是一台電腦的其中主要部件之一。例如CPU和內存的能力太差,即使顯卡再強也是不能發揮它應有的能力,或者顯卡的性能過低,拖累了整機的速度和性能。其中顯卡的顯存大小和速率多少,以及GPU的性能如何都會影響整機性能,顯卡介面傳輸速率與系統速率的相配也是決定因素之一。

我們知道,顯卡埠已經從80年代ISA介面的8.33MB/s速率,到90年代PCI介面的133MB/s速率,再到進入顯卡3D時代的AGP介面,經過AGP1X/2X/4X和8X階段的發展,將傳輸速率提升至2.1GB/S的高端速率了。然而從上面的「CPU和內存」中可以發現,現在的CPU和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已經遠遠超過了AGP 8X的2.1GB/s(66MHz×8次數據交換×32bit/8)的傳輸速率(現在匯流排帶寬達11.4GB/s的CPU也已經出現了),因此具有8GB/s傳輸速率(還可以更高)的PCI Express埠也隨著出現了,以解決顯卡與CPU、內存之間的數據連接速率的瓶頸。從中,我們即可知道,雖然顯卡具有自身數據運算的獨立性,但具體的數據交換之間也需要與系統速率相配合。其次,如果是主板集成的顯卡,更與內存有直接的關系了,內存的優劣與容量的大小,都將直接影響到顯卡的性能。

其中,怎樣的顯卡與怎樣的CPU、內存、主板相配合最適合(讓顯卡發揮全部性能)呢?這里其實也沒有規定的,具體應該視乎自己的需要,例如平時只用於辦公、上網的,只用市面上低端的顯卡即可,如果主要用於玩游戲等對顯卡要求較高的,則用高端一些。這是因為在一塊主板中已經大致規定使用怎樣的CPU、內存和顯卡相配合,例如沒有可以使用P4 CPU的主板還可以配用以前的EDO內存一般(配用SDRAM內存的主板也很少,現在市面上也沒有了)。至於CPU和內存,只要在差不多的范圍即可,顯卡或低端些或高端些,只看自己具體的需要。

例如如果顯卡相對於CPU和內存要低端一些,不過是在顯示圖像方面的能力稍遜,但對於要求不高的用途,卻正是適當的。而如果顯卡偏高端些,在相同的CPU和內存的情況下,卻也大致能讓顯卡充分地發揮,只要不偏離太遠即可。例如用賽揚366和SDRAM 32MB內存的低端配置,去配128MB DDR顯存的GeForce4 Ti4600系列顯卡,或者用P4 CPU與DDR內存去配PCI顯卡,這樣將會浪費了顯卡或CPU、內存的性能。

三、主板與CPU、內存、顯卡

在一台主機中,主板是用於連接各部件的,主要起到連接、支持的作用,就如日常生活中的橋的作用一般。其中,對CPU與內存之間配置關系的支持尤為重要。例如,選擇了怎樣的CPU和內存,就要用適當的主板來配套,否則只支持某端,電腦就配置不成了,或為某端提供的性能不足,也限制浪費了另一端的性能。舉個例說,原本想用一個533MHz FSB的P4 CPU和雙通道DDR266的組合,但選用的主板卻不支持533匯流排的CPU或雙通道的內存,這樣就配置不成了。又或者想用800MHz FSB的P4配DDR400,但主板對內存卻只支持雙通道DDR333,這樣也就限制了內存的檔次了。

這些配置不當的主板(主晶元)在市面上也時有發現,因此用戶在配搭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別選用了不當的配置組合或配置不當的主板。其實,熟悉組裝電腦的朋友,往往都是准備購買哪些CPU、內存和主板一起想的,即便不清楚具體購買哪些廠商的部件,也已經大致規劃好購買的CPU、內存和主板的規格種類,清楚它們之間的性能關系。知道選用了某些CPU,就只能選一定范圍內的內存和主板,反之選用了某內存或主板後,也只能選用一定范圍內的CPU。例如清楚地挑選了用怎樣的CPU與內存相組合,然後再去配適當的主板(主晶元)。

至於主板與顯卡的配置則可以很隨便,只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挑選出低、中或高端的產品即可。不過,一般來說,如果選用的CPU和內存都是高端產品,則也應該相應地選用高端的顯卡,反之如果CPU和內存是低端的,也應該選用低端的顯卡,配件之間的高、中、低端成正比,以讓頗此之間能夠充分發揮之餘又不浪費性能。其實只要挑選了相應檔次的CPU和內存,也會相應支持適當范圍的顯卡的,主板的搭配基本可讓顯卡和CPU、內存之間不會相偏太遠,尤其是現在支持AGP 8X和PCI Express埠的主板(雖然還是有些差距,但只要記住保持配件之間檔次的正比,基本也就適合的了)。

四、主板與硬碟各部件

主板與硬碟各部件,主要是指主板南橋的南北橋傳輸速率。它負責包括硬碟、PCI、AGP、PCI Express、USB、IEEE1394和PS/2等設備的應用。就如硬碟,目前常見的最小都要100MB/s的傳輸速率,也即是說單就一個硬碟,就已經佔用了南北橋傳輸的100MB/s的資源了,如果再用多幾個PCI設備(每個PCI設備佔用133MB/s的資源),就要有相當高的傳輸速率才行。如果是早期Intel的南橋ICH5,僅有266MB/s的南北橋傳輸速率,是有瓶頸的可能的。不過,如今的主板南北橋傳輸速率都在800MB/s或以上了(Intel的ICH6達到了2GB/s),這種速率已經可以完全滿足如今南橋與電腦硬碟等各部件的需要了。

當然,隨著PCI Express的發展,以及千兆網等高端設備廣泛的應用和技術的日益更新,這些速率也是逐漸不夠,只是到那時南北橋的傳輸速率也許再會提升到另一個檔次。最後提示一點,其實在目前的電腦配置中,一台沒有瓶頸的電腦是不存在的,因為硬碟的傳輸速率僅有100MB/s,即使是即將普及的SATA硬碟也只有150MB/s,這一速率還是目前電腦的瓶頸。而且這一速率還是純理論上的,具體還要視乎硬碟的內部傳輸率。當然,從這個方面來看,配用SATA硬碟更適合一些。因此,如今的PC,硬碟是各部件配置速率之間要解決的問題。不過,我們明白了電腦裡面各部件的配置關系,對於組裝電腦和選購品牌機都可加深了解,以充分合理的運用和配置好現有的計算機資源。

⑺ 電腦配置的作用

顯示器:就不用說了吧,當然是用來顯示的了,在專業術語也屬輸出設備。
CPU:就是中央處理器了。我們一般的家用電腦的CPU也稱為微處理器。是用來處里我們一切的一切的數據的,包括一切來自軟體的處理請求,也就是我們在電腦上做的一切都是經過它來下達命令跟計算的,就好比人的大腦,這個太復雜,就說這么多吧。
主板:是用來連接各設備的一個電路集成板。
音效卡:用來輸出音頻的。
顯卡:用來連接顯示器,並且可以處理一些圖像等數據的。
網卡:這個當然是用來連接網路的了。
滑鼠、鍵盤:是輸入設備。是我們用來指揮電腦工作的必需設備。當然滑鼠有時可以不用,以前的電腦就沒這個東東。至於鍵盤是必需的,因為對一台電腦來說我們要讓它有意義就必需讓它工作,沒有這個東東是不行的。
硬碟:是用來存儲我的文件等東東的。包括我們的操作系統。就好比我們平時的倉庫。
內存:是用來做數據交換的。也就是我們的硬碟上的一些文件跟我們一些系統和一些軟體的數據,在我們平時要用的時個,由CPU通過內存在通過硬碟來擔取的,而不是直接由CPU從硬碟直接擔取的,這是為我們平時在訪問我們數據的時候加速。就好比我們工作的時候,我們會把我們要用的工具從倉庫先搬到我拉的工作場地,然後我們在工作,而我們不會在我們要用的工具的時候在到倉庫去搬,這們沒有效率嘛。
光碟機:不同類型的光碟機有不同的作用,從本質上來說,所有的光碟機都有讀取外部數據(光碟)的功能,只不過讀取的格式和附加的功能不一樣而已。下面為大家介紹下不同類型光碟機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⑻ 高配置電腦有什麼用處

高配電腦的用處的話就是。可以用一些比較很強的設計軟體設計一些東西的,而且打游戲也不會很卡,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卡很流暢的,這就是高配電腦的作用。

計算機俗稱電腦,是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

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神經網路計算機。蛋白質計算機等。

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例如:衛星軌道的計算、大型水壩的計算、24小時天氣預報的計算等,過去人工計算需要幾年、幾十年,而現在用計算機只需幾天甚至幾分鍾就可完成。

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准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隨著計算機存儲容量的不斷增大,可存儲記憶的信息越來越多。計算機不僅能進行計算,而且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後結果保存起來,以供用戶隨時調用;還可以對各種信息(如視頻、語言、文字、圖形、圖像、音樂等)通過編碼技術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甚至進行推理和證明。

計算機內部操作是根據人們事先編好的程序自動控制進行的。用戶根據解題需要,事先設計好運行步驟與程序,計算機十分嚴格地按程序規定的步驟操作,整個過程不需人工干預,自動執行,已達到用戶的預期結果。

超級計算機(supercomputers)通常是指由數百數千甚至更多的處理器(機)組成的、能計算普通PC機和伺服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復雜課題的計算機。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存儲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超級計算機擁有最強的並行計算能力,主要用於科學計算。在氣象、軍事、能源、航天、探礦等領域承擔大規模、高速度的計算任務。

在結構上,雖然超級計算機和伺服器都可能是多處理器系統,二者並無實質區別,但是現代超級計算機較多採用集群系統,更注重浮點運算的性能,可看著是一種專注於科學計算的高性能伺服器,而且價格非常昂貴。

一般的超級計算器耗電量相當大,一秒鍾電費就要上千,超級計算器的CPU至少50核也就是說是家用電腦的10倍左右,處理速度也是相當的快,但是這種CPU是無法購買的,而且價格要上千萬。

⑼ 什麼是電腦的配置,各有什麼作用那

電腦硬體常識

#1 硬體系統:

電腦的硬體系統由輸入設備、主機和輸出設備組成。外部信息經輸入設備輸入主機,由主機分析、加工、處理,再經輸出設備輸出。

#1 輸入輸出設備:

電腦只能識別二進制數字電信號,而人們習慣於接受圖文聲像信號。輸入輸出設備起著信號轉換和傳輸的作用。

我們常用鍵盤輸入文字,用麥克風輸入聲音,用數碼像機、掃描儀和攝影機輸入圖像。

常用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和喇叭。

#1 主板:

也稱主機板,是安裝在主機機箱內的一塊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有電腦的主要電路系統。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

主板上安裝有控制晶元組、BIOS晶元和各種輸入輸出介面、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及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

CPU、內存條插接在主板的相應插槽(座)中,驅動器、電源等硬體連接在主板上。

主板上的介面擴充插槽用於插接各種介面卡,這些介面卡擴展了電腦的功能。常見介面卡有顯示卡、音效卡等。

#1 CPU:

CPU(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核心,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決於CPU。

通常用位長和主頻評價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Ⅱ300 CPU能處理位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主頻為300MHz。

#1 系統匯流排:

系統匯流排是連接擴充插槽的信息通路。

ISA和PCI匯流排是目前PC機常用系統匯流排,主板上相應有ISA和PCI插槽。

#1 輸入輸出介面:

簡稱I/O介面,是連接主板與輸入輸出設備的界面。主機後側的串口、並口、鍵盤介面、PS/2介面、USB介面以及主機內部的硬碟、軟碟機介面都是輸入輸出介面。

#1 串列通訊介面(RS-232-C):

簡稱串列口,是電腦與其它設備傳送信息的一種標准介面。現在的電腦至少有兩個串列口COM1和COM2。

#1 並行通訊介面:

簡稱並行口,是電腦與其它設備傳送信息的一種標准介面,這種介面將8位數據位同時並行傳送,並行口數據傳送速度較串列口快,但傳送距離較短。

並行口使用25孔D形連接器,常用於連接列印機。

#1 EIDE介面:

也稱為擴展IDE介面,主板上連接EIDE設備的介面。常見EIDE設備有硬碟和光碟機。目前較新的介面標准還有Ultra DMA/33、Ultra DMA/66。

#1 AGP:

即「加速圖形埠」,是Intel公司在1996年7月提出的顯示卡介面標准,通過主板上的AGP插槽連接AGP顯示卡。PCI匯流排的傳輸速度只能達到132MB/s,而AGP埠則能達到528MB/s,傳輸速度四倍於前者。

AGP技術使圖形顯示(特別是3D圖形)的性能有了極大的提高,使PC機在圖形處理技術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1 光碟驅動器:

讀取光碟信息的設備。是多媒體電腦不可缺少的硬體配置。

光碟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保存時間長,適宜保存大量的數據,如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信息、電影等多媒體信息。

光碟驅動器有三種,CD-ROM、CD-R和MO,CD-ROM是只讀光碟驅動器;CD-R只能寫入一次,以後不能改寫;MO是可寫、可讀光碟驅動器。

#1 內存儲器:

簡稱內存,用於存放當前待處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導體晶元。容量不大,但存取迅速。

內存包括RAM、ROM和Cache。

#1 RAM:

RAM(隨機存取存儲器)是電腦的主存儲器,人們習慣將RAM稱為內存。RAM的最大特點是關機或斷電數據便會丟失。

內存越大的電腦,能同時處理的信息量越大。

我們用刷新時間評價RAM的性能,單位為ns(納秒),刷新時間越小存取速度越快。

586電腦常用RAM有EDO RAM和SDRAM,存儲器晶元安裝在手指寬的條形電路板上,稱之為內存條。內存條安裝在主板上的內存條插槽中。

按內存條與主板的連接方式有30線、72線和168線之分。

目前裝機常用168線、刷新時間為10ns、容量為32M(或64M)的SDRAM內存條。

#1 Cache:

Cache(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與主內存間的一種容量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儲器。

由於CPU的速度遠高於主內存,CPU直接從內存中存取數據要等待一定時間周期,Cache中保存著CPU剛用過或循環使用的一部分數據,當CPU再次使用該部分數據時可從Cache中直接調用,這樣就減少了CPU的等待時間,提高了系統的效率。

Cache又分為一級Cache(L1 Cache)和二級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內部,L2 Cache一般是焊在主板上,常見主板上焊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1 ROM:

ROM(只讀存儲器)是一種存儲計算機指令和數據的半導體晶元,但只能從其中讀出數據而不能寫入數據,關機或斷電後ROM的數據不會丟失。

生產廠商把一些重要的不允許用戶更改的信息和程序存放在ROM中,例如存放在主板和顯示卡ROM中的BIOS程序。

#1 BIOS:

BIOS是一個程序,即微機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對電腦的硬體進行管理。

BIOS程序是電腦開機運行的第一個程序。開機後BIOS程序首先檢測硬體,對系統進行初始化,然後啟動驅動器,讀入操作系統引導記錄,將系統控制權交給磁碟引導記錄,由引導記錄完成系統的啟動。電腦運行時,BIOS還配合操作系統和軟體對硬體進行操作。

BIOS程序存放在主機板上的ROM BIOS晶元中。當前586主板大多使用Flash ROM存儲BIOS程序,Flash ROM中的程序(數據)可以通過運行程序更新。

#1 CMOS:

CMOS是主板上一塊可讀寫的RAM晶元,用於保存當前系統的硬體配置信息和用戶設定的某些參數。CMOS RAM由主板上的電池供電,即使系統掉電信息也不會丟失。對CMOS中各項參數的設定和更新需要運行專門的設置程序,開機時通過特定的按鍵(一般是Del鍵)就可進入BIOS設置程序,對CMOS進行設置。CMOS設置習慣上也被叫做BIOS設置。

#1 顯示卡:

又稱顯示器適配卡,是連接主機與顯示器的介面卡。其作用是將主機的輸出信息轉換成字元、圖形和顏色等信息,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

顯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擴展插槽中,ISA顯示卡現已基本淘汰。

#1 音效卡:

多媒體電腦中用來處理聲音的介面卡。

音效卡可以把來自話筒、收錄音機、激光唱機等設備的語音、音樂等聲音變成數字信號交給電腦處理,並以文件形式存檔,還可以把數字信號還原成為真實的聲音輸出。音效卡尾部的介面從機箱後側伸出,上面有連接麥克風、音箱、游戲桿和MIDI設備的介面。

#1 視頻捕獲卡:

用於捕獲從電視天線、錄像機、影碟機等輸入的動態或靜態視頻影像的介面卡,是多媒體製作的重要工具。高級的視頻捕獲卡還能在捕獲影像的同時進行MPEG壓縮,製作VCD。

#1 中斷:

中斷是計算機處理特殊問題的一個過程。當在計算機執行程序的過程中,出現某個特殊情況(或稱為「事件」)時,暫時中止現行程序,轉去執行這一事件的程序,處理完畢之後再回到原來程序的中斷點繼續執行的整個過程叫做中斷。

#1 IRQ:

即「中斷請求」,是其它設備發出的請求計算機響應的信號。計算機將根據IRQ的級別和優先程度決定何時發生響應。原則上每個設備有自身的唯一的中斷請求通道,即IRQ值(又叫IRQ號),如果兩個硬體設備使用同一個中斷通道,必定會發生IRQ沖突。

#1 DMA:

即「直接內存訪問」,是計算機內的一種數據傳輸操作。整個數據傳輸操作過程在「DMA控制器」控制下進行,不通過CPU。數據傳輸過程中CPU只在數據傳輸開始和結束時作一點處理。DMA技術使計算機系統的效率大大提高。

DMA傳輸通過DMA通道進行,如軟碟機、音效卡均佔用DMA通道傳輸數據。兩個設備不能同時用同一DMA通道傳輸數據,否則會發生DMA沖突。

#1 主頻與外頻:

主頻指CPU內核工作時鍾頻率。外頻指CPU與外部(主板晶元組)交換數據、指令的工作時鍾頻率。

系統時鍾就是CPU的「外頻」,我們將系統時鍾按規定比例倍頻後所得到的時鍾信號作為CPU的內核工作時鍾(主頻)。例如某電腦使用Pentium 233 CPU,那麼這台電腦的外頻是66MHz,而它的主頻則是(66×3.5)=233MHz。

系統時鍾(外頻)是電腦系統的基本時鍾,電腦中各分系統中所有不同頻率的時鍾都與系統時鍾相關聯。如當前100 MHz 外頻系統中,系統內存工作於100 MHz (或66MHz),L2 Cache工作於100 MHz,PCI 工作於33MHz,AGP工作於66MHz。可以看出,上述頻率都與外頻有一定的比例關系。

提高系統時鍾(外頻)可以提高整個電腦的性能,但提高外頻必然將改變其它各分系統時鍾頻率,影響各分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這一點對CPU超外頻運行時應該加以充分重視。

#1 DVD:

即數字通用光碟。DVD光碟機指讀取DVD光碟的設備。DVD碟片的容量為4.7GB,相當於CD-ROM光碟的七倍,可以存儲133分鍾電影,包含七個杜比數字化環繞音軌。DVD碟片可分為:DVD-ROM、DVD-R(可一次寫入)、DVD-RAM(可多次寫入)和DVD-RW(讀和重寫)。

目前的DVD光碟機多採用EIDE介面,能像CD-ROM光碟機一樣連接到IDE1或IDE2口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