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證卷市場
證券市場是證券發行和交易的場所。從廣義上講,證券市場是指一切以證券為對象的交易關系的總和。從經濟學的角度,可以將證券市場定義為:通過自由競爭的方式,根據供需關系來決定有價證券價格的一種交易機制。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證券市場是完整的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反映和調節貨幣資金的運動,而且對整個經濟的運行具有重要影響。
證卷是表示一種權利的書面憑證,即記載並代表一定權利的文書。從廣義上講,證卷包括資本證卷、貨幣證卷和貨物證卷。我國《證卷法》上所規范的證卷僅為資本證卷。我國目前在證卷市場上發行和流通的資本證卷主要包括股票、債卷、證卷投資基金卷以及經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卷。
證卷有兩個基本作用:
第一,籌資功能,即為經濟的發展籌措資本。通過證券籌措資本的范圍很廣,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層次和方面都可以利用證券來籌措資本。如企業通過發行證券來籌集資本,國家通過發行國債來籌措財政資金等。
第二,配置資本的功能,即通過證券的發行與交易,按利潤最大化的要求對資本進行分配。資本是一種稀缺資源,如何有效地分配資本是經濟運行的根本目的。證券的發行與交易起著自發地分配資本的作用。通過證券的發行,可以吸收社會上閑置的貨幣資本,使其重新進入經濟系統的再生產過程而發揮效用。
證券的交易是在價格的誘導下進行的,而價格的高低取決於證券的價值。證券的價值又取決於其所代表的資本的實際使用效益,所以,資本的使用效益越高,就越能從市場上籌集資本,使資本的流動服從於效益最大化的原則,最終實現資本的優化配置。
『貳』 金融如何實現資源配置
金融資源配置是指金融資源通過何種方式從資金供給者配置給資金需求者。
資源配置是金融活動的最終目標,互聯網金融的資源配置效率是其存在的基礎。在互聯網金融中,金融產品與實體經濟結合緊密,交易可能性邊界得到極大拓展,不再需要通過銀行、證券公司或交易所等傳統金融中介和市場進行資金供求的期限和數量匹配,而可以由交易雙方自行解決。
資源配置是金融活動的最終目標,互聯網金融的資源配置效率是其存在的基礎。在互聯網金融中,金融產品與實體經濟結合緊支柱都具有相關特徵)。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1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叄』 市場如何配置資源怎樣理解
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是通過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實現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經濟運動形態。
基本特徵主要有:
1、市場經濟是自主經濟。市場主體不管是人還是企業,必須具有獨立的產權,有獨立的經濟利益,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
2、市場經濟是平等經濟。由於價值規律的作用,商品交換只能在等價的基礎上進行。
3、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由於商品的價值取決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生產者都力圖使單位產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而必然存在競爭。
4、市場經濟是效益經濟。市場經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
5、市場經濟是服務經濟。商品只有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才能實現其使用價值,商品生產者只有為他人和社會更好地服務才能獲得更大的盈利。
『肆』 結合我國當前經濟,試述證券市場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一、在過去十多年裡,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對我國國企改革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它為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發展籌集了大量寶貴的資金,解決了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要的資金。
它促進和初步實現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和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原有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通過上市的改制過程,轉變為公司治理結構健全、運營高效的上市公司。
二、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壯大已經成為資源配置的重要橋梁。一方面,企業上市的過程就是資源配置的過程。
十多年來,一大批國家重點和鼓勵發展的、對產業升級換代有重要作用的國有企業成為優先扶持上市的對象,並成功地發行上市,充分發揮了證券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證券交易市場上,大量資金流向收益率高的行業和上市公司,企業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與此同時,證券市場上的兼並重組活動也日趨活躍和規范,使社會資源進一步向優勢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
三、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有效地減輕了我國國有銀行的借貸壓力和經營風險。國有企業在"撥改貸"改革過程中,不少呆帳壞帳沉澱在國有銀行,加劇了銀行的經營風險。
發展證券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比例,化解了銀行系統的風險。據統計,境內股票融資額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已經從1992年的0.62%增加到2001年的4.25%。境內股票籌資占銀行貸款增加額的比率從1993年的5.70%提高到18.43%。
(4)證券市場如何配置社會資源擴展閱讀:
從金融市場的功能看,證券市場通過證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資金,通過證券的買賣活動引導資金流動,促進資源配置的優化,推動經濟增長,提高經濟效率。從金融市場的運行看,金融市場體系的其他組成部分都與證券市場密切相關。
第一,證券市場與貨幣市場關系密切。證券市場是貨幣市場上的資金需求者。證券的發行通常要有證券經營機構的墊款,墊款所需要的資金通常依賴於貨幣市場的資金供給。
當證券市場上買賣興旺、證券價格上漲時,又需要更多的資金來補助交易的完成,引起貨幣市場上的資金需求增長,利率上升。
第二,長期信貸的資金來源依賴於證券市場。在資本市場內部,長期信貸市場的發展也必須依賴證券市場。作為金融機構的長期信貸資金,在很大程度上通過證券市場來籌集的,比如金融機構通過證券市場發行股票籌集資本金、通過證券市場發行金融債券籌集信貸資金等。
第三,任何金融機構的業務都直接或間接與證券市場相關,而且證券金融機構與非證券金融機構在業務上有很多交叉。
『伍』 證券市場的作用有那些
開始是為國企解困,再就是為股份改革籌資,現在股權分置還是為了變現. 證券市場的基本作用把證券買賣雙方聯系起來,起到定價、交易的功能。
證券市場的深層意義是:通過建立資金供求雙方直接聯系,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匹配,以及實現社會資源優化配置。
所謂匹配風險收益,就是假如沒有證券市場,企業要融資只能找銀行貸款,個人理財只能找銀行存款。銀行貸給企業的款項存在風險(企業經營虧損、破產),銀行支付儲戶本息卻確定無疑——這樣,銀行處於不利地位,一旦多幾筆貸款無法回收,支付儲戶就存在困難,容易造成金融動盪。證券市場的存在,讓資金的供需雙方——企業和個人——直接聯系起來,個人為了獲得更高收益,購買企業股份,但也承擔更高風險,一切都是自願自覺。
所謂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就是當存在證券市場,若兩個投資項目風險相同,則資金必然流向高收益項目;若兩個投資項目收益相同,資金必然流向低風險項目。如此競爭的結果,必然有利於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競爭的附帶結果是:高風險的項目必然提供高收益,低收益的項目必然保證低風險。不存在高收益低風險(騙局)、或者低收益高風險(傻瓜)的投資項目。
所以,您說到的那幾個作用中,證券市場主要是在第二、第三種功能上發揮作用。至於促進就業,則不一定(若證券市場動盪、反而拖累經濟、影響就業)。
『陸』 證券市場有哪些功能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1、它是聯系資金供應者與資金需求者的橋梁 證券市場所提供的經常性和統一性的市場,使證券發行者、證券購買者、證券轉讓者和中介機構得以在這個市場上聯系起來,使證券的發行與流通便利地進行。 2、證券市場是企業籌集社會資金的另一渠道 銀行儲蓄存款,保險業吸收保險費等,都是吸收社會閑散資金的渠道。但是,一般的企業不能經營存款業、保險業和金融信託業務,它們吸收資金的渠道,除證券市場外,只能通過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信託企業獲得。證券市場為一般企業提供了向大眾直接籌集資金的重要渠道,公司可以通過發行股票或公司債券的方式,把一部分社會資金吸收到生產領域。 3、為政府提供公開市場操作的調節杠桿 證券市場上證券交易可以用許多指標來衡量,其中一項指標是證券收益與證券價格之比,稱為證券收益率。這個指標的高與低,對整個金融市場的其他因素的變化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政府可以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買賣政府債券的方式來影響證券市場上的證券利率,這如同中央銀行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貼現率一樣,這便成為政府間接調節金融業的杠桿。 4、證券市場是社會資金重新配置的調節機構 證券投資者對證券的收益十分敏感,而證券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企業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高的企業的證券擁有較多的投資者,這種證券在市場上買賣也很活躍。相反,經濟效益差的企業的證券投資者越來越少,市場上的交易也不旺盛。所以,社會上部分資金會自動地流向經濟效益好的企業,遠離效益差的企業。這種流動使社會資金得到重新配置。另一方面,證券市場與其他金融市場互相聯系,當社會上銀根松動,游資便自動流向證券市場。證券市場交易活躍,必然把社會的游資更多地吸引去,使公司發行證券的成本降低,企業界籌資便利。相反,社會上銀根緊縮時,證券市場的資金就流向銀行,企業發行證券的成本提高,投資規模相對縮減。證券市場的供求關系的變化也可以形成這種自發的調節。在不同國家的金融市場上的供求關系不同,造成市場價格不同時,資金還將在不同國家的金融市場之間流動。 5、證券市場是觀察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 在證券市場上市的公司,雖然在公司總數上不佔多數,卻在公司資財上占相當大的比重,這說明上市公司都是大公司。大公司在各生產領域都是重要的企業,它們的發展狀況往往影響這一行業的發展狀況。證券市場上的指數統計,正是選擇這些有代表性的大公司的股票交易狀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會經濟變化情況。股市上各種不同類別的指數還可以反映社會上資金的餘缺、具體行業和企業的發展情況。
希望我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的回答可以讓您滿意!
回答人員:國泰君安證券客戶經理楊經理
國泰君安證券——網路知道企業平台樂意為您服務!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官網或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柒』 證券市場如何推動經濟發展
積極有序地發展證券市場特別是股票市場,不僅對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克服通貨緊縮、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弱財政、強金融」的格局。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已經使資本市場的加快發展具有了更為宏觀的意義
一、通過證券市場啟動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是構成經濟增長的最主要部分,證券市場在這兩個領域都可以直接發揮作用。
1、利用證券市場打通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渠道,增強投資需求。
證券市場可以聚集閑散資金,促使龐大的存款轉化為投資。我國居民儲蓄存款已達6萬億之多,在中央銀行連續7次降息後,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果仍然不明顯。其原因主要是居民缺乏安全有效的投資工具,盡管銀行存款利率已經很低,居民還是選擇儲蓄,以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企業對預期投資的利潤回報不樂觀,導致即使貸款利率一降再降,仍然缺乏投資的積極性,這是資本市場不發達的典型結果。如果進一步採取措施加強資本市場管理,增加金融商品品種,則完全有可能將儲蓄存款部分轉化到資本市場,形成一條「居民投資—直接融資—企業資本—企業投資」的投融資渠道,在社會資本和企業投資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通過證券市場轉化投資的一個有效途徑是促進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我國證券市場的個人投資者比例一直占絕對多數,投資者高度分散,投資非機構化。目前深滬兩個證券交易所股票帳戶開戶總數中有99.7%為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開戶數僅為0.3%。在股份制度成熟的證券市場上,都是機構投資者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美國機構投資者已持有50%以上的上市股票,日本的機構投資者也占據了主導地位。機構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占重要地位,不僅對穩定股市有積極作用,而且能將居民手中的閑散資金集中起來,為股市提供穩定巨額的資金來源。1998年以來我國的機構投資者建設已經有了質的飛躍,有關管理部門也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勵措施。今後應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力度。
2、利用證券市場的財富效應擴大消費需求。
「財富效應」是指資產價格的上升使資產持有者財富增加,並導致消費支出增長的現象。能夠帶來「財富效應」的既可以是證券資產,也可以是實物資產,這里主要研究證券投資價格上升帶來的「財富效應」。
證券市場的財富效應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影響居民實際收入來擴大消費。在一個不太長的時期內,居民的消費傾向是個定量,消費中最決定性的因素是可支配收入。證券市場的價格上揚使證券投資者獲得資本利得,而資本利得雖然不計入國民經濟資料中的居民收入這一指標,但它事實上構成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對居民消費發生影響。二是通過影響居民收入預期來擴大消費。居民收入預期的變化將改變既有的消費傾向。即使在可支配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收入預期的看好也會促使居民擴大消費支出。證券市場被認為是經濟長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持續的「牛市」狀態,配合良好的宏觀經濟形勢,必然增強居民、企業的信心,擴大投資和消費的支出,從而促進經濟的進一步增長,並形成宏觀經濟和證券市場的良性互動效應。三是通過改變供給方即企業的狀況來影響消費支出,這一點在我國尤為重要。我國居民目前消費增長乏力的深層原因在於企業資產不佳,導致居民實際收入和預期收入兩方面的停滯甚至下降,而消費支出總量的停滯不前,反過來又導致企業產品銷售困難、投資意願明顯不足,企業效益難以提高。於是形成了供給惡化導致需求萎縮的惡性循環。很明顯,若只從需求方面著手,內需不足的狀況難有根本起色,經濟增長也就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股票市場發展能給企業帶來兩方面的好處:一是適當加速企業上市進程,擴大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資本,同時促進社會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二是有助於企業通過制度創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突破體制約束瓶頸,為從根本上解決國有企業整體效益低下的狀況提供最有利的條件。
在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股市表現出的「財富效應」已十分明顯。據有關資料統計,1998年美國有41%的家庭持有股票,其股市財富每上升1美元,就會增加3—7美分消費,這筆支出可使年GDP增長1個百分點;相反如果股市下跌20%,每季度全國將減少480億美元的消費,相應地GDP要下降0.6%。另外一個更明顯的現象是,股民在耐用消費品方面的消費開支變化約相對滯後於股市變化半年時間。
我國股市雖屬新興市場,但數千萬股民的消費趨向也同樣構成了「財富效應」生長的土壤。廣東中誠信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在宏觀經濟政策、形勢沒有發生變化的前提下,1996年8月後,我國東部地區及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現大幅上升,與當年3月開始啟動的大牛市有直接關系;而在股票投資者比例最高的上海市,1996年1月至今年5月,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深滬兩市指數的正相關系數分別達到0.7173和0.6383。應該說這一現象與發達國家所表現出的「財富效應」規律是吻合的。當然,由於證券市場規模和居民金融資產組合中證券比例過小、投資者構成也不盡合理,以及投資者預期不佳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財富效應」不可能十分明顯。
二、通過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盤活存量資產
我國企業界存在大量的不良資產,這些不良資產風險巨大,阻礙著我國經濟的回升。利用證券市場促進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創新證券工具,解決不良資產、提高國民經濟運行的素質。目前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基礎設施收費資產以及出口應收款資產,可以成為資產證券化的突破口。為促進我國的資產證券化進程,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
1、大力規范發展國內中介服務。中介服務的質量和中介服務在國際上的聲譽,是我國推行資產證券化的一個重要問題,其中資產評估業和資信評級業又是問題的薄弱環節。在完善資產評估和資信評級業務的政策上,應有一定的規范框架,而不能重新成為「政出多門」的犧牲品,有必要進行統一管理,並建立統一的標准體系。在機構的建立上,也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走「少而精」的發展模式,培養幾家在國內有權威、在國際有一定影響的資信評級機構。除此之外,對於投資銀行、會計師、律師的服務也要加以規范,且其基礎已經發展較好,因而要針對資產證券化的新業務和新特點出台一些特殊規范,如具體會計准則、律師業務指導等。
2、適當引進國外先進經驗和優質服務。對於向海外發行的資產證券,一般需要由國外的投資銀行承銷,而且在資信評級上也要求由國外機構來進行。這一點在珠海高速公路案例上已得到充分運用。對於即將在國內發行的資產證券,同樣可以引進國外先進的經驗,同樣可以採用國外的優質服務,一方面可以保證資產證券化啟動的健康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帶動國內中介機構的發展。
3、積極成立資產證券化有關的機構。實施資產證券化的機構,如SPV和擔保公司等。目前國內尚未成立。要順利推行資產證券化,就必須盡快成立這些機構。一是成立SPV,SPV的業務主要是發行資產證券,並向發行人購買基礎資產和向投資者派發證券收益。目前SPV主要應該考慮由全國性的大銀行和資信實力雄厚的大券商來設立。二是成立資產擔保公司,專職為資產證券化提供擔保,以增強資產證券的信用級別。擔保公司可以考慮由大銀行和大型國有企業來設立,以保證擔保的有效和信用的高標准。
三、利用證券市場促進經濟結構與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當前國民經濟中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並不完全是總量上的原因,經濟中的一系列結構性問題是導致內需不足的重要原因。刺激經濟一定要與經濟結構調整結合起來,證券市場可以在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現在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與過去相比有很大不同。過去我國的經濟結構調整主要靠投資增量調整,由於政府投資占社會投資的比重較大,政府可以通過調整投資結構來直接調整產業結構。另外在短缺經濟下不存在市場需求不足的問題,通過投資增量調整不會導致市場過剩。現在投資主體已經分散化,政府投資占整個社會投資的比重已經很小,而且在短缺條件下市場出現的是普遍過剩,通過增量調整會受到市場需求的限制。因此在內需不足條件下的結構調整,主要應通過資產存量的調整來實現。在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資源配置越來越依靠市場的條件下,這種存量調整要更多地依靠資本市場來進行。
其次,從我國長期的結構調整經驗來看,利用傳統的信貸市場,對結構調整的作用不大。而且事實上在經濟增長速度相對較低時,銀行一般不太願意貸款,觀望惜貸的氣氛比較濃。這時如果有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不僅可以提供債券融資,而且可以提供股權融資,可以對企業甚至某個產業進行長期投資,達到改善產業結構的目的。從財政政策方面來看,我國一直使用財政投資、財政補貼和財政貼息的辦法來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但是目前財政貼息存在貼息范圍狹窄、貼息資金難以到位的問題。一些應當貼息的企業因得不到補貼而得不到信貸支持,一些明確要貼息的項目貼息資金也難以到位,財政投資更是囿於弱財政的現實而捉襟見肘。有資料顯示,從1994年到1998年間,我國證券市場共為高新技術產業發行股票籌集資金170億元,超過同期國家預算內更新改造投資的總和,足見證券市場的重要性。
第三,產業結構問題主要是整個社會經濟資源在各產業之間配置比例問題,一般不涉及企業的微觀經營機制。但是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必須和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必須著力於盤活國有資產存量、提高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國有企業的結構調整必須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在資本市場上,國有企業可以利用資產重組、股權交易等一系列做法,使存量資產優化配置。
四、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和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為經濟增長創造微觀基礎
1、利用證券市場促進國有資產的戰略性重組。目前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國有資產優化重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擴股融資。即選擇經營效益好的、在各行業中居於龍頭地位的大型企業在國內外證券市場上市,大量吸收非國有投資,擴大國有資產對整個社會資本的控制力和引導力,增強國有企業的實力。二是售股變現。對於國有經濟需要退出或收縮戰線的領域,可以採取轉讓國有股權的方式擴大非國有資本的參與,同時抽出國有資本去充實國有經濟需要加強的領域。三是收購兼並。收購兼並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通過產權交易獲得其他企業的產權,並藉以控制其他企業的經濟行為。企業間的收購兼並活動,不僅能盤活資產存量,而且能改善企業的組織結構,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國有或非國有企業對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進行收購兼並,並在新的控股企業集團的主持下對企業進行重組,能化解不良企業的困難,優化存量資產的利用效率,是盤活國有資產存量的主要方法之一。四是債務重組。對過度負債的國有企業,應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權—債券的置換,或者將銀行債權以拍賣的方式出售給合格的主體,以強化業主(持有控制權的股東)對企業經營人員的監督,改善企業的治理結構。五是企業託管。國有企業出讓產權有時找不到買方,或者因為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好,其他企業或投資者不願意買;或者因為買方一時籌措不到必要資金,無力購買。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按照一定程序,把國有企業委託給非國有企業和自然人去經營,待條件成熟後再正式出讓產權。企業託管實際上是實行產權交易的一種過渡形式。六是破產清算。對生產設備老化,基本失去生命力的國有企業,嚴格依法實行破產清算,促使其存量資產流向優勢企業。
2、利用資本市場扶持非國有經濟的發展。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非國有經濟是一個重要因素。從對國有經濟的支持來看,國有經濟的戰線收縮,必然伴隨大量的人員分流,非國有企業將是未來分流人員的主要就業方向。因此支持非國有經濟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既是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的需要,也是國有資產戰略性調整的需要。過去我國非國有經濟能獲得超常發展,主要是在市場化改革初期,非國有經濟在體制上有優勢,現在這種優勢正在逐漸消失。非國有經濟要想重新啟動,必須進行新一輪體制上的改革,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目前通過證券市場對民營企業的扶持措施,主要是在政策上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允許業績良好、又有一定規模和產業優勢的民營企業上市。
五、利用證券市場促進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
1、增加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和上市公司中高科技企業的比重。一般來說,在經濟周期啟動時,總要有企業技術水平的大規模改進和更新。同時企業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本身就會產生強大的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起到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和整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取決於科技的創新和運用一樣,股市的發展也越來越取決於高科技企業在股市中的比重和表現。只有不斷依靠科技,提高上市公司自身的素質,才能使國民經濟的發展有堅實的微觀基礎,才能促進股市持續健康發展。
提高上市公司技術含量有兩個基本思路:一是在新增的上市公司中增加高科技企業的比重;二是在已經上市的公司中,提高其科技含量。
2、有計劃地成立大規模的風險基金,支持高科技企業特別是中小型高科技企業發展。
高科技是一個創新科技並使之產業化的過程,本身就蘊含著極強的風險概念。風險基金又稱創業投資基金或創業基金,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產業基金。風險基金的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就投入來說,在研發、中期試驗、工業化或產業化階段的投資比例大體上分別為1∶10∶100;就投資回報來看,美國1965至1985年21年間風險投資的平均回報率為19%,是股票投資的2倍,是長期債務投資的5倍;就風險來說,風險投資的成功率僅為10%至20%,另外有20%至30%失敗,60%左右受到挫折。
企業通過風險基金融資具有許多優點。主要包括:企業通過風險基金融資沒有債務負擔;企業通過風險基金融資不用擔心失去控股權,因為創業基金本身需要分散風險,不會集中投資於某一家創業公司,一般只佔有公司股權的10%左右;企業通過風險基金融資不需要資產作擔保,因為風險基金是根據對公司前景的預期來投資的,並不需要公司提供抵押;企業通過風險基金融資可以獲得基金在財務管理、商業發展、上市等方面的相關服務;同時,風險基金的投資,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企業本身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具有一種廣告效應。正是由於風險基金的這些特點非常適合高科技企業的要求,因而發展迅速。歐洲1997年募集風險基金220億美元,是1996年的2倍,亞洲的風險基金1988年以後也穩步增長,1989年到1990年的增長速度為55%,1991年到1993年的增長速度為15%,1994年和1995年的增長速度分別達到了56%和41%。
我國可以成立專門的風險投資公司或由證券公司設立風險投資基金,面向居民、機構募集風險投資資金。由證券公司設立風險投資基金,可以利用證券公司與企業、政府有關監管機構、投資者各方面的良好關系,充分發揮證券公司在財務顧問、資金籌集、組織上市等方面的優勢,為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國家則通過法律和稅收政策的引導,為風險基金的發展提供寬松的環境。
總之,隨著中國證券市場規模的擴大、質量的提高及其規范健康發展,我國證券市場對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積極作用將不斷顯現。
『捌』 股票市場是如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
資源優化配置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觀意志而是由市場根據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的一般規律,由市場機制通過自動調節對資源實現的配置,即市場通過實行自由競爭和「理性經濟人」的自由選擇,由價值規律來自動調節供給和需求雙方的資源分布,用「看不見的手」進行優勝劣汰,從而自動地實現對全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市場要完全實現優化配置資源這一憨發封菏莩孤鳳酞脯喀功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⒈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
⒉理性經濟人假設;
⒊完全自由的市場選擇;
⒋完全由價值規律來調節;
⒌全部供需雙方受同一規則支配;
⒍真正地實行優勝劣汰;
⒎同時還受到時空(環境)條件的限制
股票市場為投資者和籌資者提供了靈活方便的投資融資機制,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並減少了資源流動的成本;效益高、前景好的公司,股價高,能籌集到更多的資金;效益差的公司沒有配股權,市場價格也低,這種機制自然起到了優勝劣汰的作用。
『玖』 證券市場的基本功能是什麼
證券市場的基本功能:
1、籌資功能:是指證券市場為資金需求者籌集資金的功能。
2、資本定價:證券是資本的存在形式,所以,證券的價格實際上是證券所代表的資本的價格。
3、資本配置:是指通過證券價格引導資本的流動而實現資本的合理配置的功能。
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為解決資本供求矛盾和流動性而產生的市場。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新編金融法小全書(第五版)》
『拾』 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發揮的機制是什麼哪些因素會影響證券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Financial markets appear to improve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across 65 countries, those with developed financial markets increase investment more in growing instries, and decrease investment more in declining instries, than financially undeveloped cou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