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硬體包括那些
計算機硬體是計算機系統中各種設備的總稱。計算機硬體應包括5個基本部分,即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上述各基本部件的功能各異。運算器應能進行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存儲器不僅能存放數據,而且也能存放指令,計算機應能區分是數據還是指令。控制器應能自動執行指令。操作人員可以通過輸人、輸出設備與主機進行通信。計算機內部採用二進制來表示指令和數據。操作人員將編好的程序和原始數據送人主存儲器中,然後啟動計算機工作,計算機應在不需干預的情況下啟動完成逐條取出指令和執行指令的任務。
硬體系統由輸入設備、主機和輸出設備組成。基本部件有:
CPU:CPU即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核心,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決於CPU。通常用主頻評價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Ⅲ800CPU,表示主頻為800MHz。
主板:也稱主機板,是安裝在主機機箱內的一塊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有電腦的主要電路系統。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主板的性能影響著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主板上安裝有控制晶元組BIOS晶元和各種輸入輸出介面、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件、擴充插槽及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CPU、內存條插接在主板的相應插槽中,驅動器、電源等硬體連接在主板上。主板上的介面擴充插槽用於插接各種介面卡,這些介面卡擴展了電腦的功能。
常見介面卡有顯示卡、音效卡等。
光碟驅動器:讀取光碟信息的設備。是多媒體電腦不可缺少的硬體配置。光碟存儲容量大,價格便宜,保存時間長,適宜保存大量的數據,如聲音、圖像、動畫、視頻信息、電影等多媒體信息。光碟驅動器主要有三種,CD—ROM、CD—R和CD—R W,CD—ROM是只讀光碟驅動器;CD—R只能寫入一次,以後不能改寫;CD—R W 是可寫、可讀光碟驅動器。目前一些高檔機型已配置DVD驅動器。DVD碟片的容量為4.7GB,相當於CD—ROM光碟的7倍。DVD碟片可分為:DVD—ROM、DVD—R(可一次寫入)、DVD—RAM(可多次寫入)和DVD—RW(讀和重寫)。
內存儲器:簡稱內存,用於存放當前待處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導體晶元。內存的最大特點是關機或斷電數據便會丟失。按內存條與主板的連接方式有30線、72線和168線之分。目前裝機常用168線、刷新時間為10ns、容量為64M或128M的SDRAM內存條。內存越大的電腦,能同時處理的信息量越大。
顯示卡:又稱顯示器適配卡,是連接主機與顯示器的介面卡。其作用是將主機的輸出信息轉換成字元、圖形和顏色等信息,傳送到顯示器上顯示。顯示卡插在主板的ISA、PCI、AGP擴展插槽中,ISA顯示卡現已基本淘汰。
音效卡:多媒體電腦中用來處理聲音的介面卡。音效卡可以把來自話筒、收錄音機、激光唱機等設備的語音、音樂等聲音變成數字信號交給電腦處理,並以文件形式存檔,還可以把數字信號還原成為真實的聲音輸出。音效卡尾部的介面從機箱後側伸出,上面有連接麥克風、音箱、游戲桿和MIDI設備的介面。
硬碟:在構成計算機系統的積木當中,硬碟的地位可以說是干係重大,因為不論你的CPU或內存的速度有多快,它們的絕大多數的指令和數據都來源於硬碟。硬碟的另一個特殊的作用就是作為所有應用軟體和數據的載體。硬碟一直是存儲介質的中堅力量,雖然無論是容量還是性能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現在它作為個人電腦的主要存儲設備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
2. 電腦的硬體配置
電腦硬體及電腦配置知識大全
電腦硬體及電腦配置知識大全。本文從CPU、顯卡、內存、主板、硬碟等電腦硬體進行介紹,其中包括各種品牌、參數及性能等方面進行比較。小編帶你了解最全的電腦配置知識,對電腦不熟悉的網友們注意了,電腦知識掌握其實很簡單哦。
一、處理器CPU知識
①CPU的分類
CPU品牌有兩大陣營,分別是Intel(英特爾)和AMD,這兩個行業老大幾乎壟斷了CPU市場,大家拆開電腦看看,無非也是Intel和AMD的品牌(當然不排除極極少山寨的CPU)。而Intel的CPU又分為Pentium(奔騰) 、Celeron(賽揚)和Core(酷睿)。其性能由高到低也就是Core>Pentium>Celeron。AMD 的CPU分為Semporn(閃龍)和Athlon(速龍),性能當然是Athlon優於Semporn的了。
②CPU的主頻認識
提CPU時,經常聽到2.4GHZ、3.0GHZ等的CPU,這些到底代表什麼?這些類似於2.4GHZ的東東其實就是CPU的主頻,也就是主時鍾頻率,單位就是MHZ。這時用來衡量一款CPU性能非常關鍵的指標之一。主頻計算還有條公式。主頻=外頻×倍頻系數。
單擊「我的電腦」→「屬性」就可以查看CPU類型和主頻大小 如下圖:
③CPU提到的FSB是什麼
FSB就是前端匯流排,簡單來說,這個東西是CPU與外界交換數據的最主要通道。FSB的處理速度快慢也會影響到CPU的性能。4.CPU提及的高速緩存指的又是什麼呢?高速緩存指內置在CPU中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儲存器。分一級緩存(L1Cache)、二級緩存(L2Cache)以及三級緩存(L3Cache)。
一般情況下緩存的大小為:三級緩存>二級緩存>一級緩存。緩存大小也是衡量CPU性能的重要指標。
④常提及的45nm規格的CPU是什麼
類似於45nm這些出現在CPU的字樣其實就是CPU的製造工藝,其單位是微米,為秘制越小,製造工藝當然就越先進了,頻率也越高、集成的晶體管就越多!現在的CPU製造工藝從微米到納米,從90納米---65納米---45納米---到現在的32納米---將來的28納米,再到未來的更低,工藝越小,產品做的越精,功耗低,體積越小。
⑤CPU核心電壓對CPU有什麼影響
一句話:更低的核心電壓,更少的耗電和發熱。
利用CPU-Z軟體可以詳細查看CPU各參數的信息(如下圖,老爺機配置):
當前cpu性能檔次分布圖如下:
二:顯卡知識
①有人說GPU是顯卡的靈魂,為何這樣說
GPU是顯卡的核心,負責大部分圖形設計工作,直接決定了顯卡的整體性能水平。說它是顯卡靈魂,一點都不過分。現在酷睿i3等的CPU還集成了GPU,相當於cpu中集成了顯卡。
②顯存是衡量顯卡十分重要的指標,簡單介紹一下
顯存對顯卡性能發揮很大影響。MHZ是顯存的單位。顯存也分為GDR、 GDR2和 GDR3,和現在的GDR5四種,將來還有更高的。顯存速度單位是ns。顯存位寬指顯存在一個時鍾周期內所能傳遞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傳輸數據量越大。顯存容量有共享內存和實際顯存之分。共享顯存是利用虛擬內存的容量,而虛擬內存則是使用硬碟的容量。實際顯存性能大於共享顯存的性能,這點很容易混淆,也是JS忽悠我們的地方。性能上目前 GDR5>GDR3>GDR2>GDR,目前市場上能看到的對數的GDR3與GDR5顯卡,GDR3以下級別顯卡均已淘汰。
③顯卡的核心頻率是什麼
顯卡的核心頻率是指核心晶元的工作頻率。顯卡超頻通常就是提供核心頻率。
④顯卡介面類型分哪些
顯卡的介面類型分AGP和PCI-Express兩種。PCI-Express的速度比AGP的速度快,AGP基本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了。AGP介面的顯卡目前已經停產了,要買的渠道一般就只是二手買賣,而且性能上大大如前者。
目前賣的AGP介面顯卡,如在淘寶網上,價格都很便宜。但是這些其實都是代工廠生產的,質量方面肯定沒有原廠生產的好,而且為了壓低成本,顯卡的質量難以保證,存在貼牌,山寨等顯卡。
⑤獨立顯卡和集成顯卡哪個好
首先介紹下什麼是獨立顯卡,與集成顯卡,獨立顯卡就是單獨購買的一塊顯卡,而集成顯卡就是主板上集成了顯卡,或者目前比較新的cpu上集成顯卡核心。一般游戲用戶與大型軟體電腦配置都選獨立顯卡,集成顯卡由於受空間等限制,性能比較差無法滿足主流游戲與大型應用需求,但可以滿足一般影音娛樂與簡單游戲或者辦公需求,速度相對來說沒獨立顯卡的快。
獨立顯卡與集成顯卡在於後者需要共享系統的內存作為顯存,前者則單獨配置顯存。性能上,集成顯卡無法與獨立顯卡相比,前者貴。集成顯卡和獨立顯卡根本就是兩個檔次!
⑥ 目前顯卡的晶元品牌
目前電腦顯卡品牌有很多,比如 影池,七彩虹,華碩等有很多,但選用的顯卡顯卡核心晶元都是NVidia]和ATI顯卡晶元組,晶元決定顯卡檔次。
其中NVidia顯卡 (全球第一大顯卡晶元研發和製造商)人們喜歡稱為N卡, ATI顯卡 (全球唯一能和NVidia顯卡抗衡的顯卡晶元製造商 )人們簡稱為A卡。
下面附上目前品牌顯卡都喜歡使用哪些顯卡晶元組
當前顯卡性能檔次分布圖如下:
在本頁瀏覽全文
三:內存知識
①電腦內存用來干什麼的
由於內存的速度比硬碟快,當CPU開始工作後,會將部分常用的信息寫入內存,需要使用時再從內存中讀取,而不是從硬碟中讀取。這樣讀取速度明顯快去硬碟的讀取速度,提高了效率,因此弄個內存是必要的!
②經常看到例如DDR2 800 以及 DDR3 1333 這些代表什麼
DDR2指的是2代的內存,內存分為DDR(1代)、DDR2(2代)、DDR3(3代),當然性能對比,3代性能>2代的>1代的。至於類似於DDR2 800 這里的800指的就是內存匯流排頻率,內存匯流排頻率決定主板前端匯流排頻率,如DDR2 800 內存,主板的前端匯流排也只能達到800MHZ的速度,DDR3 1333為內存匯流排頻率1333MHZ。
③內存的數據帶寬都是指什麼
簡單來說是指內存的數據傳輸速度。有條公式是這樣的,內存的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帶寬位數&pide;8。舉個例子,DDR800 內存數據帶寬=800(MHZ)×64(Bit)&pide;8=6.4(GB/s)。如果開雙通道的話則乘以2,也就是12.8GB/s。目前使用的內存是2GB DDR3 1333,價格僅100元左右,下面來看看一非常較老的DDR一代內存參數。
還是利用CPU-Z軟體查看內存的詳細參數(如下圖,老爺機配置):
目前主流的內存品牌有:金士頓,威剛,譫宇,三星等,內存容量越大越好。
四:主板知識
①提到主板時難免要接觸南 北橋晶元,這是干什麼的?如何區分?
北橋晶元主要功能是控制內存。通常情況,主板上離CPU最近的晶元就是北橋晶元了。
還有個南橋晶元,很容易和北橋晶元混淆啊!南橋晶元的功能是負責I/O匯流排之間的通信,如鍵盤控制器,現在主流的主板已經不存在南橋晶元了。
②COMS電池是什麼回事?
COMS電池為BIOS晶元供電,保護其存在的信息。這個COMS電池是圓形的紐扣電池,在主板上,很容易區分。其左右主要為電腦時鍾和bios在斷電的情況下供電,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電腦把電源插頭拔里,下次開機電腦的時間依然的正常的原因。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中文全稱基本輸入/輸出系統,這是集成在主板上的一塊Rom晶元。在開機時按del鍵看到藍藍的屏幕就是這個BIOS了(絕大部分為英文界面)。當需要u盤裝系統等都需要對bios進行設置才可以。
③買主板有哪些品牌選擇好?還有那些一線品牌、二線品牌怎麼區分?
首先回答第二個問,順便包含第一問的答案。
一線品牌:研發能力強,推出新品速度快、產品線齊全、佔用高端產品製造。品牌有華碩、技嘉等。
二線品牌:實力略遜於一線品牌,但也有很好的實力。如富士康,精英、映泰等。
三線品牌:在保證穩定運行的前提下壓低價格。性價比較高。如碩泰克的主板。
通路主板:大都是渠道商,沒有製造能力,其他代工廠商代工,做工方便基本是三線水準。
再次使用CPU-Z查看的是主板信息(如下圖,老爺機的):
④主板影響整機速度嗎?
嚴格來說,我們選主板主要注重的擴展,對速度影響不大,主板的穩定是選購很關注的一個方面,比如全固態電容設計的主板穩定性要比非固態電容設計的主板好的多,決定主板檔次的一般是主板晶元組。
五:電腦硬碟知識
①IDE、SATA指硬碟的什麼東西?
硬碟的介面類型分為IDE、SATA和SCSI,前兩者用於家用電腦,後者用於伺服器。IDE介面已經退出市場了,目前SATA的介面是硬碟的主流。
②目前硬碟的容量有哪些?
目前來說,硬碟主流容量都是320GB、500GB、1TB等。現在的硬碟也很便宜,500GB的2三百快足矣,320G硬碟已經慢慢退出了我們的視線,隨著2T以上容量硬碟上士,1T硬碟將成為主流。
③什麼是硬碟的尋道時間?
顧名思義,尋道時間就是指硬碟從電腦發生一個尋道址命令,到相應目標數據被找到所需的時間,速度越快硬碟讀取數據越快。
⑤解釋一下硬碟的高速緩存
所謂硬碟的高速緩存,就是在讀取時,硬碟數據被存入高速緩存中,當CPU需要數據時,再將高速緩存的數據調入內存。
⑥硬碟的轉速重要嗎?
重要,硬碟的轉速是硬碟電機的主軸轉速,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快慢的重要參數之一。目前硬碟的轉速主要是5400rpm、7200rpm。當然,7200rpm的硬碟比5400rpm的硬碟好,速度要快。
六:光碟機知識
①光碟機有什麼區別
CD光碟機包括CD-ROM和CD刻錄機,用於CD光碟。DVD光碟機包括DVD-ROM光碟機和DVD刻錄機光碟機。
DVD光碟容量通常比CD光碟容量大!目前cd已經光碟機已經逐漸被淘汰,能看到的多數是DVD或刻錄機。
由於光碟機一般用的也不多,主要是用作看碟或安裝軟年等,還有就是安裝系統,不過目前光碟機的作用越來越小,比如看電影可以在網上看,軟體也可以直接下載安裝,裝系統可以使用硬碟直接安裝或使用U盤裝系統等。所以這里就簡單介紹到這里。
七:顯示器知識
①顯示器分哪幾種類型
顯示器類型分兩種,CRT顯示器(陰極射線管)和LCD顯示器(也就是液晶顯示器),CRT顯示器已經老掉牙了。
②什麼是顯示器的帶寬
顯示器的帶寬是反映顯示器的顯示能力,帶寬越大、顯示器的響應速度越快,信號失真越少。
計算帶寬的公式,帶寬=水平解析度×垂直解析度×最大刷新率損耗系數(一般為1.5)。
③可視角、亮度、響應時間和對比度介紹
可視角度:就是大家站在位於屏幕正前方的某個位置,仍能清晰看見屏幕影像時的最大角度。從最左側能高清楚到最右側能看清畫面所形成的角度,角度越大可視角度越好。一般目前的LED顯示器角度多數在160度左右。
亮度:一般來說,LCD顯示器亮度越高越好。
對比度:直接決定LCD顯示器色彩是否豐富的參數。
響應時間:響應時間是指LCD各像素點對輸入信號的反映速度,越短越好,目前比較出色的顯示器響應時間在1.5ms左右。
編輯總結:顯示器購買一般注重的就是以上參數了,實際購買不僅需要結合以上知識,同時注意檢查顯示屏是否有壞點等情況,還有更重要的是顯示器多對比幾個,看看哪些畫面看著最舒服,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八:機箱電源知識
機箱電源知識一直是大家不怎麼重視的環節,也是商家利潤最多環節之一,在電腦誠裝機大家往往喜歡選用商家推薦的機箱電源組合,其實大家有沒去仔細研究下,商界口頭說給你不如350w電源,其實都是最便宜的山寨電源,實際額定功率肯定不足300w,成本不過60左右,賣價基本是翻倍給你。不純凈的電源會為電腦各種故障埋下伏筆,以前我們也一再強調了這個問題,所以筆者推薦電源盡量購買一些有口碑的穩定性要好,功率必須能夠滿足整機需求。
電源的功率有三種,請注意區分,很容易被JS忽悠的一點!分別有:額定功率、最大輸出功率和峰值功率。PFC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式更節能。3C:通常電源都標明的,山寨冒牌除外(當然也可以偽造,其實就貼個標簽),3C就是指中國強制性認證。
九:滑鼠鍵盤知識
滑鼠鍵盤方面其實選擇主要是看,外觀與手感了,一般大家喜歡用商家贈送的滑鼠鍵盤,其實這也沒什麼,只要用著覺得還適應也沒什麼,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
十:音箱知識
說實話,買一個好機箱還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那些什麼杜比啊、2.0啊2.1音箱無視吧,當然音樂狂人除外,其實簡單一召就夠了,購買音箱如果要音質好就選個帶低音炮的,還有音箱不能太輕,越重效果一般都越好,當然價格也越貴,這個看自己的需求吧。
音箱知識閱讀:
箱體:有塑料和金屬的類型。
揚聲器:通常所說的喇叭。
分頻器:音箱電路的一部分,作用是將不同頻段的聲音信號區分出來,分別給予放大。
通過以上介紹,相信網友們對電腦硬體及電腦配置有了更多的了解,這些都是裝機前需要考慮的因素。如果打算DIY一台電腦,必須先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各種硬體的配置、參數和預期的性能。從而選擇自己合適的硬體,達到性價比更高化。關於電腦硬體的其他問題,小編在相關推薦中介紹,請網友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查看
3. 硬體配置和軟體配置分別是什麼
1、硬體配置:表示負載均衡產品的硬體基本配置,如CPU、內存、硬碟等參數的指標。
2、軟體配置:軟體生存周期各個階段活動的產物。
1、硬體配置包括:CPU,硬碟,內存,主板,顯卡等。
2、軟體配置包括:
(1)、與合同、過程、計劃和產品有關的文檔和資料;
(2)、源代碼、目標代碼和可執行代碼;
(3)、相關產品,包括軟體工具、庫內的可重用軟體、外購軟體及顧客提供的軟體等。
(3)計算機硬體配置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軟體配置管理過程
配置管理是通過技術或行政手段對軟體產品及其開發過程和生命周期進行控制、規范的一系列措施。
配置管理的目標是記錄軟體產品的演化過程,確保軟體開發者在軟體生命周期中各個階段都能得到精確的產品配置。
配置管理過程是對處於不斷演化、完善過程中的軟體產品的管理過程。其最終目標是實現軟體產品的完整性、一致性、可控性,使產品極大程度地與用戶需求相吻合。通過控制、記錄、追蹤對軟體的修改和每個修改生成的軟體組成部件來實現對軟體產品的管理功能。
4. 計算機硬體包括哪些
電腦系統是以電腦為核心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完整系統。第一台電腦是1946年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電子管電腦,之後經歷了晶體管電腦、集成電路電腦、大規模集成電路電腦、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電腦。電腦系統是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組成。
電腦的硬體是指構成電腦的物理設備,分為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大部分。
一、電腦的基本硬體組成。
主機是整個電腦的主體,可以說用電腦來工作的時候,工作是在它內部完成的。主機外觀上分為立式和卧式兩種。立式機箱的結構更利於散熱,更受人們歡迎一些。
鍵盤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輸入設備,用戶可以通過鍵盤輸入命令和數據,並可通過它控制電腦的運行。常見的鍵盤大多是101或104鍵的,一些較為新穎的104鍵盤往往帶有兩個Windows鍵和一個應用程序鍵,以提高在Win7操作系統上操作電腦的效率。這些鍵可以分為大鍵盤區、編輯鍵區、功能鍵區和小鍵盤區。
大鍵盤區共有六十一個鍵,這些鍵的排列和打字機的布局相同,包含了字母26個、數字10個、常用標點符號、空格鍵以及個別的電腦專用鍵,用於輸入文字、數字,符號,向電腦發布各種命令。
功能鍵區在鍵盤的左上方,共有十二個鍵,鍵上標有F1到F12,作用和功能用操作系統、應用軟體定義,按F1可以打開應用程序的幫助。
編輯鍵區在鍵盤上的右側中間地帶,共有十個鍵,用於文字編輯中,控制游標的翻頁,移動,以及文字的插入和刪除等。
小鍵盤區是鍵盤最右邊的十七個鍵,包括數字、小數點、四則運算符號。
左上方功能鍵右側還有三個鍵:屏幕列印鍵、滾屏鎖定鍵和暫停鍵。
鍵盤的介面類型有AT介面、PS/2介面和USB介面三種,可與主板上相應的介面連接,連接時只要根據介面的形狀和顏色進行對應就行了,一般不會接錯。
目前有很多鍵盤是根據人體工學原理設計的。
顯示器是電腦基本的輸出設備,是整個電腦硬體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們現在常用的是液晶顯示器,與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相比,輻射比較低、體積小,耗電少。它利用液晶的特性,通電時排列變得有秩序,使光線容易通過,不通電時排列混亂,阻止光線通過,通過電路控制,顯示圖像。它的參數有以下幾項:
屏幕尺寸:指屏幕本身的大小。
可視角度:屏幕法線與用戶可看清楚屏幕上的顯示內容位置的夾角。液晶顯示器的可視角度是左右對稱,上下可不對稱。
解析度: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數量,是每行點數和每屏行數的乘積。
點距:顯示器相鄰的兩個像素之間的距離。點距越小,顯示器畫面越清晰。
響應時間:液晶顯示器各個像素對輸入信號反應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速度。
滑鼠是電腦中重要的輸入設備,它能方便地把滑鼠指針准確定位在我們指定的屏幕位置,很方便地完成各種操作。
按其工作原理,滑鼠分為機械滑鼠、光電滑鼠和光機滑鼠。目前我們常常用的滑鼠是光電滑鼠。光電滑鼠的下面是兩個平行放置的小光源,這種滑鼠只能在特定的滑鼠墊上移動,光源發出的光經過滑鼠墊反射後由滑鼠接收為移動信號,送入電腦,使屏幕上的滑鼠指針隨之移動。滑鼠指針和滑鼠的移動方向是一致的,移動距離也成比例。光電滑鼠使用時比較靈活,故障率比較低。
滑鼠一般有左、右兩個按鍵,左鍵最常用,右鍵其次,在兩個按鍵之間有一個可滑動的滾輪,主要方便瀏覽網頁。滑鼠聯到主機串列口後,裝入了滑鼠驅動程序才能使用,但對於與微軟兼容的滑鼠,在Win7安裝時,已經自動地安裝了與微軟兼容的滑鼠驅動程序,所以在Win7環境下,不需要安裝滑鼠驅動程序。按介面類型的不同,滑鼠分為串列滑鼠、PS/2滑鼠、匯流排滑鼠和USB滑鼠。
滑鼠的主要性能指標是解析度,即每移動一英寸所能檢出的點數。
無線滑鼠是在滑鼠中用干電池無線遙控,用USB接收器通過USB連接,有自動休眠功能,接收范圍在十米以內。3D振動滑鼠由扇形底座和一個能夠活動的控制器組成,具有全方位立體控制能力,並具有振動功能。
音箱相當於電腦的嘴巴和喉嚨,有了它電腦才能發出悅耳的聲音。音箱的外殼有木質和塑料兩種,兩只音箱一左一右擺放在電腦兩側,與顯示器有一定距離,才能得到立體聲效果。
麥克風相當於電腦的耳朵,有了它電腦才能把外部的聲音傳送到電腦中,變換成數字波形,輸入到文件或多媒體圖像中。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技術是一種在電話線基礎上的寬頻技術,把一條雙絞線上用戶頻譜分為三個頻段,上行速度低,下行速度高(是以前的數據機的150倍)而不對稱。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是一種專線上網方式,可以和普通電話共存於一條電話線上,上網與接聽和撥打電話互不影響,不需要撥號。
電話線入戶信號是模擬信號,電腦所處理的信息是數字化的,所以電腦入網通信時把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把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分別稱之為調制和解調。所以我們把兩種功能都有的硬體設備叫做數據機,俗稱「貓」。非對稱數字用戶線數據機分為內置、外置和USB三種類型。
列印機也是一種常用的輸出設備。因為顯示器上顯示的內容一旦關機就看不見了,也不方便把顯示器搬來搬去給別人閱讀,所以我們還是需要用列印機把自己的工作成果列印出來。
列印機分為針式列印機、噴墨列印機和激光列印機。
針式列印機通過列印頭上的針列印字元和圖形,解析度較低,列印速度比較慢。
噴墨列印機體積小,質量小,列印解析度在360點/英寸以上,列印速度比較慢,效果一般。
激光列印機是復印機、電腦和激光的組合,列印速度快,解析度高,無雜訊,用同步的多面鏡像和完整的光學部件在硒鼓上寫字元,激光掃過硒鼓時,通過開關的兩種狀態表示白色區域和黑色區域。硒鼓旋轉一圈,激光列印機就列印出一行。激光列印機本身含內存,一般在64MB到2GB之間。
掃描儀是文字和圖片輸入的主要設備,相當於電腦的眼睛,能夠通過光電器件把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把電信號通過模數轉換器轉化為數字信號傳輸到電腦中,把大量的文字、圖片信息輸入到電腦中。
掃描儀的關鍵器件是電荷耦合器,採用三棱鏡分色光學系統,以三棱鏡來分離自然光為紅、綠、藍三原色來掃描圖形。
平板式掃描儀,文字和圖片固定在一個玻璃窗口中,掃描頭在文字或圖片下移動,接受來自文字或圖片的反射光,這些反射線由一個鏡面系統進行反射,通過凸透鏡把光聚焦到光敏二極體上面,把光變成電流,最後再轉換成數字信息存儲在電腦中,它能一次掃描,讀入一整頁的文字或圖片。
掃描儀的性能指標包括:光學解析度、色彩位數、掃描速度和幅面大小。光學解析度也叫水平解析度,單位為像素/英寸或點/英寸。色彩位數是掃描儀對圖片色彩的分辨能力。
攝像頭可以分為數字攝像頭和模擬攝像頭兩大類,數字攝像頭可以直接捕捉影像,通過串口、並口或USB介面傳到電腦里。根據攝像頭的形態,可以分為桌面底座式、高桿式和液晶掛式。攝像頭還可以分為有驅動和無驅動型的攝像頭。
攝像頭的技術指標有圖像解析度/解析度,圖像格式、色彩位數、圖像壓縮方式,性能指標有視頻捕獲率、水平和垂直掃描頻率、最大活動影像解析度、最大靜態圖像解析度、信噪比和自動亮度調節等。
數碼相機是一種新型的圖像處理設備,它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的照相機相同,是利用當物體離凸透鏡的距離大於兩倍焦距時,凸透鏡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把外界的圖像感光到照相機內部的感光晶元上,經過數字處理後,直接存儲到照相機的存儲器上,並可直接放到電腦上使用,但照片質量略遜色於傳統照片。鏡頭焦距越長,凸透鏡和感光器移動空間越大,變焦倍數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
數碼相機的像素數包括有效像素(真正參與感光成像的像素值,在鏡頭變焦倍率下換算出來的數值)和最大像素(感光器件的真實像素)。
電腦的觸摸屏是一種新穎的輸入設備,包括表面聲波觸摸屏、電阻觸摸屏、電容觸摸屏和紅外線觸摸屏。它有輸入設備的功能,用手在屏幕上直接發出指令,離開了電腦屏幕就不能單獨使用,具有輸出功能。
表面聲波是一種沿介質表面傳播的機械波。手指觸及屏幕時,觸點上的聲波被阻止,確定坐標位置。觸摸屏由玻璃平板做成,安裝在顯示器屏幕的前面,左上角和右下角是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超聲波發射換能器,右上角固定了兩個相應的超聲波接收換能器。四個周邊有45度角由疏到密間隔精密的反射條紋。
電阻觸摸屏是一塊與顯示器表面配合的多層復合薄膜,基層為一層有機或無機玻璃,表面有一層透明的導電層,蓋有一層外表面硬化處理、光滑防刮的塑料層,內表面也有一層透明導電層,兩層導電層之間有許多細小的透明隔離點把它們隔開絕緣。
電容觸摸屏是在玻璃屏幕上鍍一層透明的薄膜體層,在導體層外加上一塊保護玻璃,四邊鍍上狹長的電極,導體內形成一個低電壓交流電場。
紅外線觸摸屏由裝在觸摸屏外框上的紅外線發射與接受感測元件構成,手可以改變觸點上的紅外線,實現觸摸屏操作。
電腦上的操作不再單一依靠鍵盤與滑鼠,光筆適合習慣書寫用戶的操作,具有全范圍的滑鼠功能,與電腦的串列口相連。
光筆可以在電腦屏幕上直接操作,或在反射板上進行操作。用光筆,用戶可以用與習慣的書寫方式一樣來輸入文字,無須掌握輸入法。
投影儀是由凸透鏡、平面鏡、光屏等元件組成的光學儀器,它可以將投影片上的圖像或文字放大後投射到銀幕上,是利用物體離開凸透鏡的距離小於兩倍焦距大於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技術指標是光亮度,是描述單位時間內光源輻射產生視覺響應強弱的能力,國際單位制里,它的單位是流明。
投影儀與主機的顯示卡相連,視頻輸出是接顯示器上的十五針D型介面電纜,使顯示器像原來一樣工作。
液晶是介於液態和固態物質之間的物質,投影儀利用液晶的光電效應,產生具有不同灰度層次、顏色的圖像,分為液晶光閥投影儀和液晶板投影儀。
繪圖儀是按照人們要求自動繪制圖形的設備。它可以把電腦的輸出信息以圖形的形式輸出。繪圖儀主要用於繪制各種管理圖表和統計圖、大地測量圖、建築設計圖、電路布線圖、各種機械圖與電腦輔助設計圖等。
現代的繪圖儀已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它自身帶有處理器,可以使用繪圖命令,具有直線和字元演算處理以及自檢測等功能。在繪圖軟體的支持下,繪圖儀可以繪制出復雜而精確的圖形,是各種電腦輔助設計不可缺少的工具。繪圖儀的性能指標主要有繪圖筆數、繪圖紙尺寸、解析度、介面形式及繪圖語言等。繪圖儀的種類很多,按照結構和工作原理,繪圖儀可以分為滾筒式和平台式兩大類。
二、主機的基本硬體組成。
打開主機箱,我們可以看到主機由電源、主板、中央處理器、內存、硬碟、顯示卡和音效卡等部件組成。
電源一般都安裝在主機箱內,它的作用是把交流220V電壓轉換成供電腦元器件工作的±5V、±12V等直流電壓。電源的質量對電腦的穩定性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電源故障很容易造成電腦工作不正常,嚴重時甚至燒毀主板、中央處理器等貴重部件。
電源上一般都帶有一個風扇,通過機箱上的相應開口向外吹風,它的作用除了冷卻電源本身外,還用於機箱內的空氣流通和降溫,因此通常希望風扇的風量盡可能大,雜訊盡可能小。
我們現在用的是一種新的電源結構,叫做ATX電源。ATX電源功能十分強大,不但有更強的電源管理能力,而且還支持軟關機。有了它,在你用滑鼠確認關機之後,用不著再用手去按主機箱上的POWER按鈕,電腦就已經可以自動關閉了。
現在的多媒體電腦使用350瓦特的電源。
微型電腦的主機內一般安裝著系統主板,是安裝在主機中最大的一塊印刷電路板,上面分布著構成電腦系統電路的各種元器件和插接件。
主板上面有許多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器件和電子線路、其中包括晶元組、中央處理器插座、內存插槽、匯流排擴展槽、外設埠和BIOS晶元。許多主板帶有電源管理功能,在規定時間內,無鍵盤、滑鼠和磁碟操作時,系統自動切斷磁碟驅動器和顯示器的電源,使屏幕變黑,系統只給中央處理器供電。匯流排是用一串插接器組成一組導線,所有的插接器與每條線相連。當一塊匯流排適配卡插入到某個擴展槽中,就與匯流排的公共導線接上了,它能接收到微機內部傳來的公共信號和信息。ISA擴展槽的顏色一般是黑的,是主板中最長的擴展槽,是早期主板必備的插槽之一。PCI擴展槽長度短,顏色一般為白色,位寬一般為32位或64位。目前只有顯示卡才有AGP匯流排。
並行通信埠,即LPT1,俗稱列印口,因為它常接列印機,它是同時傳送八路信號,一次並行傳送完整的一個位元組信息。
串列通信埠,即COM1、COM2,一般接滑鼠,外置Modem或其他串口設備。它在一個方向上只能傳送一路信號,一次只能傳送一個二進制位,傳送一個位元組信息時,只能一位一位地依次傳送。
USB埠,可用於U盤、數碼相機、手機、還可以用於列印機。現在的列印機可以通過USB埠直接連接電腦,安裝相應的列印機驅動程序即可使用。
在主板上,一般都有ROM-BIOS,是固化在只讀存儲器中的系統引導程序。它保存著電腦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系統設置信息,開機上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啟動自舉程序。只讀存儲器平時是只讀不寫的。
中央處理器是電腦的心臟,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內部結構分為控制器、運算器和存儲器,這三個部分相互協調,可以進行判斷、運算和並控制電腦各部分協調工作。
目前流行的中央處理器為英特爾酷睿中央處理器,分為雙核、四核和八核。雙核中央處理器是基於單個半導體的一個處理器上擁有兩個一樣功能的處理器核心。
衡量中央處理器的指標是字長,字長是電腦能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標志著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字長決定了電腦運算的能力和精度,字長越長,電腦的運算能力越強,精度越高,有效數據的存儲單元數越多,尋找地址的能力越強。現在個人電腦的字長分為十六位、三十二位和六十四位。
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的存儲器叫做緩存,也叫高速緩存。中央處理器一般會從緩存讀取數據,中央處理器沒有數據時才會向內存調用數據。緩存容量越大,中央處理器的性能越好。中央處理器的緩存分為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酷睿處理器中,四個核心的內存控制器和緩存都在單一的晶元上面。
內存是電腦的記憶部件,用於存放電腦運行中的原始數據、中間結果以及指示電腦工作的程序。
內存可以分為隨機訪問存儲器和只讀存儲器,前者允許數據的讀取與寫入,磁碟中的程序必須被調入內存後才能運行,中央處理器可直接訪問內存,與內存交換數據。電腦斷電後,隨機訪問存儲器里的信息就會丟失。後者的信息只能讀出,不能隨意寫入,即使斷電也不會丟失。
由於電路的復雜性因素,電腦中都使用二進制數,只有0和1兩個數碼,逢二進一,最容易用電路來表達,比如0代表電路不通,1代表電路通暢。我們平時用電腦時感覺不到它是在用二進制計算是因為電腦會把你輸入的信息自動轉換成二進制,算出的二進制數再轉換成你能看到的信息顯示到屏幕上。
在存儲器中含有大量的基本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以存放八個二進制位,即一個零到二百五十五之間的整數、一個字母或一個標點符號等,叫做一個位元組。存儲器的容量就是以位元組為基本單位的,每個單元都有唯一的序號,叫做地址。中央處理器憑借地址,准確地操縱著每個單元,處理數據。由於位元組這個單位太小了,我們定義了幾個更大的單位,這些單位是以2的十次冪做進位,單位有KB、MB、GB、TB等。
常見的內存包括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雙倍速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介面動態隨機存儲器。
外存儲器就像日記本一樣,用來存放一些需要長期保存的程序或數據,斷電後也不會丟失,容量比較大,但存取速度慢。當電腦要執行外存里的程序,處理外存中的數據時,需要先把外存里的數據讀入內存,然後中央處理器才能進行處理。
硬碟的磁性圓盤由硬質材料製成,有很高的精密度。硬碟連同驅動器一起封閉在殼體內,它的容量比優盤和光碟大得多,讀寫速度比優盤和光碟快得多。
硬碟是由幾片硬碟片環繞一個共同的軸心組成的碟片組,兩個碟片之間僅留出安置磁頭的距離。每個碟片有兩個盤面,盤面上劃分著許多同心圓,稱為磁軌。這些同心圓周長不同,但存儲量卻相同。每個磁軌被分為很多區域,每個區域叫做一個扇區,每個扇區存儲五百十二個位元組的信息。在硬碟中,幾個碟片上相同磁軌號的集合叫做柱面,這些磁軌有一個相同的磁場旋轉方向。每個盤面對應一個磁頭,但現在的硬碟,兩個磁頭可以讀取一個碟片。所以硬碟容量由柱面數、盤面數、每磁軌的扇區數決定。硬碟容量等於柱面數乘以盤面數乘以每個磁軌的扇區數乘以512,一般以GB、TB為單位,很多硬碟廠商計算GB和TB時是十進制的,1GB是1000MB,1TB是1000GB。
硬碟內部由磁儲存檔片組成,數量從一片到三片不等,每個碟片有一定的容量,叫做單碟容量,幾個碟片的容量之和就是硬碟總容量。
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硬碟通過磁頭來讀取碟片上的數據,轉速越快,數據讀取的時間也就越短。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硬碟的速度。
硬碟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的磁軌所用的時間叫做平均尋道時間,單位為毫秒,這個時間越小越好。
數據傳輸率是電腦從硬碟中准確找到相應數據並傳輸到內存的速率,包括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是用單位時間可傳輸幾兆位元組衡量的。硬碟的介面有IDE介面和SCSI介面。
快閃記憶體檔是具有USB介面的無須驅動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動存儲產品。採用Flash晶元為存儲介質,通過USB介面與電腦連接,實現即插即用。
電腦把二進制數字信號轉為復合二進制數字信號(加入分配、核對、堆棧等指令)讀寫到USB晶元適配介面,通過晶元處理信號分配給EEPROM存儲晶元的相應地址存儲二進制數據,實現數據的存儲。EEPROM數據存儲器,其控制原理是電壓控制柵晶體管的電壓高低值,柵晶體管的結電容可長時間保存電壓值,斷電後能保存數據的原因主要就是在原有的晶體管上加入了浮動柵和選擇柵。在源極和漏極之間電流單向傳導的半導體上形成貯存電子的浮動柵。浮動柵包裹著一層硅氧化膜絕緣體。它的上面是在源極和漏極之間控制傳輸電流的選擇/控制柵。數據是0或1取決於在硅底板上形成的浮動柵中是否有電子。有電子為0,無電子為1。快閃記憶體就如同其名字一樣,寫入前刪除數據進行初始化。具體說就是從所有浮動柵中導出電子。即將有所數據歸「1」。寫入時只有數據為0時才進行寫入,數據為1時則什麼也不做。寫入0時,向柵電極和漏極施加高電壓,增加在源極和漏極之間傳導的電子能量。這樣一來,電子就會突破氧化膜絕緣體,進入浮動柵。讀取數據時,向柵電極施加一定的電壓,電流大為1,電流小則定為0。浮動柵沒有電子的狀態(數據為1)下,在柵電極施加電壓的狀態時向漏極施加電壓,源極和漏極之間由於大量電子的移動,就會產生電流。而在浮動柵有電子的狀態(數據為0)下,溝道中傳導的電子就會減少。因為施加在柵電極的電壓被浮動柵電子吸收後,很難對溝道產生影響。
優盤的容量通常為1GB到8GB。
光碟的容量大,大約700兆到50GB,攜帶方便、成本低廉,其容量相當於幾百張軟盤或優盤的容量之和。
光碟主要分為五層:基板、記錄層、反射層、保護層和印刷層。光碟的材料為塑料,數據面鍍了一層鋁,數據被記錄在高低不同的凹凸起伏槽上,通過光碟驅動器的激光頭來讀取數據。光頭發出的激光照射到凹凸面上,然後聚焦到反射層的凹進和凸起上。凸面會把激光原封不動地反射回去,凹進面是把光發散出去。光碟驅動器依據「反射」和「發散」來識別數據,光強度由高到低,由低到高的變化為1,持續一段時間的連續光強度為0。
光碟驅動器包括只讀光碟驅動器、刻錄機、DVD驅動器等。光碟驅動器一般是內置式的,前端面板上帶有一個耳機插孔、音量控制轉盤、LED指示燈、播放/跳過按鈕、載入/退出CD按鈕。顯示卡的基本作用是控制電腦的圖形輸出,安裝在電腦主板的擴展槽中,或者集成在主板上,工作在中央處理器和顯示器之間。
顯示卡主要包括圖像處理器、顯存、數模轉換器、AGP匯流排介面等幾個部分,數據流從中央處理器流出後,要把中央處理器傳來的數據送到圖像處理器中進行處理,把晶元處理完的數據送入顯存,把顯存讀取出數據送到數模轉換器進行數據轉換的工作,從數模轉換器進入顯示器。
顯存是顯示卡的核心部件,存放顯示晶元處理後的數據,顯存越大,顯示卡支持的最大解析度越大。顯存的容量至少是「水平解析度*垂直解析度*log2顏色數/8」。
網卡分為乙太網網卡和筆記本網卡,一塊網卡都具有LED指示燈,表示網卡的不同工作狀態。筆記本電腦一般配有內置網卡和無線上網功能,可用網線通過筆記本上的RJ-45介面連接網路,無線上網時,需要檢查筆記本無線上網的開關是否打開。
現在的主流網卡為PCI介面的網卡,理論帶寬是32位133MB,目前的主流是10/100/1000MbpsPCI自適應網卡,可根據需要自動識別連接網路設備的工作頻率,自動工作在10/100/1000Mbps的網路帶寬下。
台式電腦的主板上有網卡,主機的後面有一個RJ45水晶介面,通過網線與網路連接。
聲音是一種模擬信號,電腦對聲音進行處理時,要經過模擬/數字的轉換,把它變成一系列的數字量,叫做數字化。在電腦里,要想較完美地處理聲音信息,就必須配備音效卡。
音效卡是多媒體電腦的基本配置。它的主要功能有三部分。音樂合成發音功能、模擬音頻輸入輸出功能、混音效果器功能。
以往,在採用十六位音效卡時,采樣頻率為44.1千赫,一秒鍾的聲音切分為44100等分,十六位的位長可以把信號幅度切分成65536等分。如果是二十四位的位長,可以把信號幅度切分成16777216等分。這就像長度的測量一樣,用英尺做單位肯定比用英寸做單位顯得粗糙。所以,在相同的采樣頻率下,位長越大,效果越好。相同位長的情況下,采樣頻率越高,效果越好。
視頻卡和顯示卡不一樣,包括視頻捕獲卡、視頻疊加卡、電視接收卡、電視編碼卡、DVD回放卡等,用於多媒體電腦中的視頻輔助功能。
視頻捕獲卡的主要功能是把影視圖像數字化後,送給電腦加工處理。它能把標準的視頻信號在電腦顯示器上播放,進行視頻圖像的捕獲。當視頻捕獲卡和顯示卡相連後,可以對顯示內容進行顏色和對比度方面的調整,並可以進行特技效果及字幕疊加等處理。
視頻疊加卡通過視頻輸入介面把標準的視頻信號輸入,與電腦本身的VGA信號進行疊加,把綜合處理的信號送入顯示器。
電視接收卡接收PAL和NTSC制式的電視信號,可以在電腦屏幕前看電視。
電視編碼卡是把電腦屏幕上的信號轉換為電視信號,在電視上觀看電腦屏幕上的畫面。它的輸出端接在大屏幕電視機的視頻輸入端上。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5. 電腦軟硬體基本配置通常包括什麼
主要包括以下六個部分: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率越高,緩存越大,速度越快。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
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而處理數據的速度主要看內存屬於哪種
類型(如DDR2就沒有DDR3處理得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決定其性能。
4,硬碟,硬碟在日常使用中,考慮得少一些,不過也是有影響的,硬碟性能取決於數據讀取與寫入的速度和硬碟的轉速;例如,SSD的讀取和寫入速度比SATA快很多,性能更優越。
5,電源,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一般
300W就足夠一般家庭電腦用功率,500W
大部分電腦都沒有問題了),穩定的電源是很重要的,對於電腦各個電子元件穩定的電壓
以及電流都是電腦壽命的關鍵。
6,顯示器:顯示器與
主板的介面也有一定有影響,如DVI和VGA介面,DVI可以傳輸高清顯示,
視覺效果上,後者更好。
6. 電腦配置包括哪些內容
電腦的配置,包括CPU、顯卡、主板、內存、硬碟、顯示器,一定要注意機箱和電源,還有外設的鍵盤滑鼠、音箱耳機等配件的質量。
7. 一台計算機的基本配置包括什麼
配置就是不可缺少的硬體。
CPU,主板,內存,硬碟,顯卡,風扇,電源等。
8. 一台計算機的基本硬體配置有哪些
計算機的基本硬體配置如下:
1、主板: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元、I/O控制晶元、鍵和面板控制開關介面、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插件等元件。主板的類型和檔次決定著整個微機系統的類型和檔次,性能影響著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性能。
2、CPU:又稱中央處理器,是一個集成電路模塊,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一條指令的功能往往是由計算機中的部件執行一系列的操作來實現的,CPU要根據指令的功能,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發給相應的部件,從而控制這些部件按指令的要求進行動作。
3、內存條:內存條是用來臨時存儲數據的,同樣安插在主板上,CPU可通過匯流排定址,並進行讀寫操作的電腦部件。電腦上任何一種輸入和任何一種輸出是通過內存才可以進行。內存條的性能指標取決於存儲容量、存取速度(存儲周期)、存儲器的可靠性。
4、硬碟:存放著用戶所有的數據信息,影響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和用戶的操作體驗,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碟主要的參數。轉速的快慢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RPM)來表示,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5、顯示器:屬於電腦的I/O設備,即輸入輸出設備。通常在兩片玻璃基板上裝有配向膜,液晶會沿著溝槽配向,在不同電流電場作用下,液晶分子會做規則旋轉90度排列,產生透光度的差別,如此在電源開和關的作用下產生明暗的區別,以此原理控制每個像素,便可構成所需圖像。
9. 電腦的硬體配置主要都有哪些啊
硬體方面 1、CPU,這個主要取決於頻率和二級緩存,頻率越高、二級緩存越大,速度越快,現在的CPU有三級緩存、四級緩存等,都影響相應速度。 2、內存,內存的存取速度取決於介面、顆粒數量多少與儲存大小(包括內存的介面,如:SDRAM133,DDR333,DDR2-533,DDR3-800),一般來說,內存越大,處理數據能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3、主板,主要還是處理晶元,如:筆記本i965比i945晶元處理能力更強,i945比i910晶元在處理數據的能力又更強些,依此類推。 4、硬碟,硬碟在日常使用中,考慮得少一些,不過也有是有一些影響的,首先,硬碟的轉速(分:高速硬碟和低速硬碟,高速硬碟一般用在大型伺服器中,如:10000轉,15000轉;低速硬碟用在一般電腦中,包括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電腦一般用7200轉,筆記本電腦一般用5400轉,這主要是考慮功耗和散熱原因。 硬碟速度又因介面不同,速率不同,一般而言,分IDE和SATA(也就是常說的串口)介面,早前的硬碟多是IDE介面,相比之下,存取速度比SATA介面的要慢些。 硬碟也隨著市場的發展,緩存由以前的2M升到了8M,現在是16M或32M或更大,就像CPU一樣,緩存越大,速度會快些。 5、顯卡:這項與運行超大程序軟體的響應速度有著直接聯系,如運行CAD2007,3DStudio、3DMAX等圖形軟體。顯卡除了硬體級別上的區分外,也有「共享顯存」技術的存在,和一般自帶顯存晶元的不同,就是該「共享顯存」技術,需要從內存讀取顯存,以處理相應程序的需要。或有人稱之為:動態顯存。這種技術更多用在筆記本電腦中。 6、電源,這個只要功率足夠和穩定性好,穩定的電源是很重要的。 7、顯示器:顯示器與主板的介面也一樣有影響,只是人們一般沒有太在乎(請查閱顯示設備相關技術資料)。
10. 電腦的基本配置有哪些
電腦整體來說分為:顯示器,主機,外接設配(滑鼠鍵盤等)。
一,顯示器
1. 鍵盤:主要有機械鍵盤,塑料薄膜式鍵盤,導電膠式鍵盤,無接點靜電電容鍵盤四種
2. 滑鼠:主要有滾球滑鼠,光電滑鼠,無線滑鼠等、
3. 其他:列印機,攝像機,麥克風,傳真機,音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