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日軍旅團配置什麼炮兵部隊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日軍旅團配置什麼炮兵部隊

發布時間: 2022-07-01 02:39:22

❶ 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軍隊的編制

1.班:
日軍每班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斗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其餘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單發步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加強班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的50毫米擲彈筒。
2.小隊:
日軍的一個小隊有前述編制的三個班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擲彈筒班。共54人。
3.中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4.大隊: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連部和3個機槍排,1個彈葯排),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一個55人的炮排(1個10人的排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連(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排,兩個31人的炮排各裝備2門步兵炮)。在這些少量的炮連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槍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槍的排,這種情況下,彈葯排要擴充為39人。
5.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團部和直屬各連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葯。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連部,1個觀察班,一個31人的彈葯排,三個31人的炮排(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連部,21人的彈葯排,3個33人的炮排(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排(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排(5到8台電台),在戰斗中電話和電台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6.師團: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至少在紙面上可以運輸那兩個摩托化中隊)。這個偵察聯隊也可以被一個950人的騎兵聯隊代替。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運輸聯隊的規模大體上取決於可用的卡車數量,從理論上來說,由一個卡車大隊和一個騾馬大車大隊組成。卡車大隊由2到3個中隊組成,每中隊最多有50輛載重1.5噸的卡車,許多師團都缺少卡車,一些根本就沒有。綜合日軍一個師團,有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數師團用12門105MM炮替換了75MM炮,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步兵師團所屬騎兵聯隊:下屬2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23支、重機槍2挺。
騎兵師團所屬騎兵聯隊:下屬4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19支、輕機槍2挺,1個重機槍中隊,下屬2個小隊,有重機槍4挺。另附1945年日軍騎兵第4旅團編制:旅團部,本部15人、衛兵中隊80人、通訊班30人、機要人員20人,共計145人。
軍銜
按照從小到大依次為:新兵,一等兵,二等兵(以上為兵,我軍只有列兵和上等兵),伍長,軍曹,曹長(以上為軍士,分別相當於我軍99年以前的下士,中士和上士),士官生(此為軍校實習學員肩章,不是軍銜),特務曹長(相當畢業而未授銜的學員,也就是外軍的准尉),少尉,中尉,大尉(以上為尉官.分別相當於我軍的少尉,中尉,上尉),少佐,中佐,大佐(以上為佐官,分別相當我軍的少校中校和上校),少將,中將,大將(以上為將官,分別相當於我軍的少將,中將和上將),元帥(不是實際軍銜,日軍沒有元帥這一級正式軍銜,元帥是天皇授予資深而又戰功卓著的大將的榮譽稱號,正式稱謂"陸軍/海軍大將某某元帥"。有點象"軍事參議官",但是更稀有。).

❷ 抗戰時期日軍一個旅團,聯隊,支隊的編制及裝備情況。

師團平時編制:指揮官:中將 11340人。轄:步兵2個旅團、炮兵1個聯隊、騎兵1個聯隊、輜重1個大隊、彈葯縱列1個大隊、軍樂隊;戰時:增加大小橋梁縱列各1個大隊、野戰衛生部
旅團編制:指揮官:少將 5690人。轄:2—4個聯隊,包括騎、工、炮及其他兵種
人員計算:
(一)分隊:
(二)小隊:(排)三至四個分隊;騎兵為50人;步兵為70人;指揮官為:中、少尉
(三)中隊:(連)三至四個小隊;騎兵為150—200人;步兵為210—280人;
210人為:大尉指揮官
(四)大隊:(營)二至四個中隊;騎兵為300—600人、400—800人;步兵為420—840人、
560—1120人;630人為中佐、少佐指揮官
(五)聯隊:(團)三個大隊;騎兵為900—1800人、1200—2400人;步兵為1200—2400人、
1680—3360人;1890人為大佐指揮官

❸ 日本在侵華戰爭間的軍隊編制是什麼

一、小隊 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步兵炮小隊,兩門75mm步兵炮 二、中隊 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三、大隊 步兵大隊800---1500人 馱/挽馬制師團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一個大隊炮小隊(二門75mm步兵炮)。 三單位制師團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八挺重機槍) 獨立混成旅團一線部隊轄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四/八挺重機槍?) 守備部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 四、聯隊 步兵聯隊轄三個步兵大隊,一個聯隊炮中隊(四門山炮), 一個步兵炮中隊(四門步兵炮)(馱馬制師團聯隊轄) 一個速射炮中隊(四門37mm速射炮)(挽馬制師團聯隊轄) 無第二個炮中隊(三單位制師)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團部和直屬各連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葯。 三個步兵大隊; 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連部, 1個觀察班, 一個31人的彈葯排,三個31人的炮排(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 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連部,21人的彈葯排,3個33人的炮排(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 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排(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排(5到8台電台),在戰斗中電話和電台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 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 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五、旅團 步兵旅團 師團轄步兵旅團(5000---7700人)下轄兩個步兵聯隊,每個步兵聯隊2500---3800人。 獨立步兵混成旅團 初期,獨立混成旅團轄五個步兵大隊與一個炮兵隊、通訊隊、工兵隊、輜重隊等,總人數約5000人。步兵大隊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炮兵隊轄一個山炮中隊與二個野炮中隊。旅團司令部:人員27,馬6;獨立步兵大隊:人員782,馬40;炮兵隊: 人員596,馬366;工兵隊: 人員176,馬6;通信隊: 人員175,馬27;共4900人。 後期,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旅團炮兵則轄有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同時其工兵、輜重部隊也予以擴編,全旅團約8280人,配備軍馬1800匹、步騎槍4050枝、擲彈筒120個、輕機槍120挺、重機槍30挺、平射炮10門、山炮20門、野炮12門等武器裝備,是具備相當野戰能力的作戰單位。 獨立警備隊 獨立警備隊一般管轄六個獨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共有兵員5450人,配備軍馬420匹、步騎槍3660枝.擲彈筒144個、重機槍24挺。由於這種部隊沒有重型武器,一般只擔任後方警備任務。 六、師團 抗戰中期,隨著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的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斗規模的需要,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同時在做戰時日軍給各師團配屬特種兵及補充人員等,可使一個師團指揮的人馬達四萬人以上: 6.1 四單位制師團:又稱挽/馱馬師團,甲種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48)、輜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一般齊裝滿員的日軍常備主力陸軍師團兵力往往可達24000---28000人,擁有戰馬7630匹、步騎槍14900枝、擲彈筒144個、輕機槍288挺、重機槍54挺、山炮16門、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是具有多兵種配合的有強大戰鬥力的作戰單位,故這種師團又被稱為甲種師團,日本陸軍第一至第二十師團、近衛師團及中日戰爭爆發後由近衛師團擴編的近衛第二、第三師團,而後組建的戰車(坦克)第一、第二、第三師團和一度由常備主力師團的預備役部隊編成的8個師團,均屬於甲種師團的編制。 37制標准師團,轄2個旅團(每個旅團轄2個聯隊,每個聯隊裝備41式山炮4門,37炮4門,92步炮6門,重機槍24挺),1個炮兵聯隊(48門炮,其中36門38式75毫米山炮,12門100毫米炮),計25375人 37制特設師團,轄2個旅團(每個旅團轄2個聯隊,每個聯隊裝備41式山炮3門,92步炮6門,重機槍8挺),1個野炮聯隊(36門38式75毫米野炮),計21902人

記得採納啊

❹ 日軍中的師團,旅團是什麼編制

這是日軍甲等師團編制

1.班:日軍每班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斗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 其餘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單發步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加強班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的50毫米擲彈筒。
2.小隊:日軍的一個小隊有前述編制的三個班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擲彈筒班。共54人。
3.中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4.大隊: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 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連部和3個機槍排,1個彈葯排),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一個55人的炮排(1個10人的排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 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連(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排,兩個31人的炮排各裝備2門步兵炮)。在這些少量的炮連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槍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槍的排,這種情況下,彈葯排要擴充為39人。
5.聯隊: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團部和直屬各連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葯。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連部, 1個觀察班, 一個31人的彈葯排,三個31人的炮排(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連部,21人的彈葯排,3個33人的炮排(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排(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排(5到8台電台),在戰斗中電話和電台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 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6.師團: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 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 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至少在紙面上可以運輸那兩個摩托化中隊)。這個偵察聯隊也可以被一個950人的騎兵聯隊代替。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 ,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運輸聯隊的規模大體上取決於可用的卡車數量,從理論上來說,由一個卡車大隊和一個騾馬大車大隊組成。卡車大隊由2到3個中隊組成,每中隊最多有50輛載重1.5噸的卡車, 許多師團都缺少卡車,一些根本就沒有。
綜合日軍一個師團,有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數師團用12門105MM炮替換了75MM炮,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

❺ 二戰時期日軍火力配置

一、小隊
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二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二個擲彈筒)和二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步兵炮小隊,兩門70mm步兵炮。
二、中隊
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步兵中隊(181人)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三、大隊: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 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
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
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中隊部和3個機槍小隊,1個彈葯小隊),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
一個55人的炮小隊(1個10人的小隊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 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中隊(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小隊,兩個31人的炮小隊各裝備2門步兵炮)。在這些少量的炮中隊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槍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槍的小隊,這種情況下,彈葯小隊要擴充為39人。
四、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聯隊部和直屬各中隊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葯。
三個步兵大隊;
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中隊部, 1個觀察班, 一個31人的彈葯小隊,三個31人的炮小隊(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
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中隊部,21人的彈葯小隊,3個33人的炮小隊(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
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小隊(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小隊(5到8台電台),在戰斗中電話和電台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
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 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五、師團: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
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 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
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 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至少在紙面上可以運輸那兩個摩托化中隊)。這個偵察聯隊也可以被一個950人的騎兵聯隊代替。
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 ,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

單位挽馬師團人員,裝備情況:
師團司令部:人員330,馬:165,各種槍95,非機動車63。
旅團司令部:人員75, 馬20,各種槍36,非機動車4。
步兵聯隊:人員3747,馬526,各種槍2590,各種炮14,擲彈筒76,非機動車256。
步兵大隊:人員1091,馬118。
步兵中隊:人員194,各種槍174,擲彈筒6。
野炮兵聯隊:人員2894,馬2269,各種炮48,各種槍541。
野炮兵大隊:人員634,馬499,野炮12。
野炮兵中隊:人員128,馬184,野炮4。
騎兵聯隊:人員452,馬429,各種槍320。
騎兵中隊:人員144,馬134。
工兵聯隊:人員672,馬99。
工兵中隊:人員286,馬19。
師團通信隊:人員255,馬47。
輜重兵聯隊:人員3461,馬2612。
輜重兵中隊:人員562,馬376。
師團衛生隊:人員1101,馬128。
兵器勤務隊:人員121。
野戰醫院:人員240。
總計:每師團約25000人,每旅團約7800人。

常設四單位制馱馬師團人員裝備情況:
師團司令部:人員391,馬239。
旅團司令部:人員80,馬25。
步兵聯隊:人員3818,馬約720。
步兵大隊:人員1150,馬180。
步兵中隊:人員194。
騎兵聯隊:人員508,馬約321。
炮兵聯隊:人員3699,馬3600,炮48。
山炮兵大隊:人員999,馬720,炮12。
山炮兵中隊:人員195,馬138,炮4。
工兵聯隊:人員719,馬150。
工兵中隊:人員約300。
輜重兵聯隊:人員4890,馬4260,輜重馱馬具3882。
輜重兵中隊:人員684,馬598。
師團通信隊:人員289,馬84。
師團衛生隊:人員1328,馬163。
兵器勤務隊:人員121。
野戰醫院:人員300左右
總計:每師團28500人,每旅團約7900人。

❻ 二戰日本各個師團的人員武器配備

日軍的一個師團,最初完全仿製德國一個師的編制,約1.8萬人,師團是基本單位,它有多種編制。(1)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騎、炮、鎦各一聯隊,共8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8200人。(2)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准上壓縮了騎兵聯隊,改為大隊(個別不設騎兵)。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斗人員共24400人(3)丙種師團:由混成旅團擴編,轄3個步兵聯隊,工、炮各一聯隊,一般有5個聯隊,加上師團部的非戰斗人員約15500人。(4)丁種師團:也是由混成旅團擴編,只轄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只有大隊或中隊編制,約11000人。由於機動靈活,主要用於掃盪八路軍的華北根據地。5)獨立混成旅團:與師團一樣是獨立的戰略單位,一般有2-3個步兵聯隊,其他兵種的人數比丁種師團還少,大約有6000-8000人。承擔輔助的戰略任務。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軍又將師團分為甲乙丙三種(此時己無四單位制師團了)。甲種師團有兩類、一類為原有的常設師團、總人數為2.1萬人,擁有三十六門 75mm山炮或野炮。一類為原有的特設師團與三單位制師團,總人數為1.8萬人。乙種師團也是三單位制師團、只是沒有炮兵聯隊與騎兵(搜索)聯隊,總人數為1.4萬人。丙種師團即兩旅團制師團。同時、日軍又出現了獨立警備隊與獨立步兵旅團兩種編制。獨立步兵旅團的編制與兩旅團制師團所轄的步兵旅團相同,人數為5100人。獨立警備隊下轄六個步兵大隊、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與一個機槍中隊(四挺重機槍),無特種兵(在此處、特種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種),總人數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軍對兵力編製做了最後一次調整、大致有以下幾點、1、給丙種師團的步兵大隊增編一個步兵炮中隊。2、將獨立混成旅團的步兵大隊改為轄有四個步兵中隊、一個機槍中隊與一個步兵炮中隊,人數達1500人的大編制。旅團炮兵則轄有六門野炮與十二門山炮,同時其工兵、輜重部隊也予以擴編,使其總人數達8000人以上。3、編組了丁種師團,其編制大體與丙種師團同,但無特種兵。其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只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

❼ 二戰日本重炮聯隊的配置

二戰日軍武器全集(火炮)
迫擊炮

1.九四式90mm輕迫擊炮
步兵輕型支援火炮,裝備日軍野戰師團步兵聯隊,每個聯隊4-6門,用來對付機槍陣地與戰壕,並配合聯隊山炮或野炮進行戰場壓制
94式90mm輕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徑:90.5mm
炮管長:1270 mm (L14)

炮重量:159.0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彈丸重量:5.26 kg
彈葯初速:227 m/sec
最大射程:3800 m

2.九六式150mm中迫擊炮
戰場支援火炮,裝備日軍迫擊炮聯隊,獨立迫擊炮聯隊,破壞力很大
96式150mm中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徑:150.5mm
炮管長:1325 mm (L12.7)

炮重量:722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彈丸重量:25.65 kg
彈葯初速:214 m/sec
最大射程:3900 m

3.九七式90mm輕迫擊炮
94式90mm輕迫擊炮的修改型,使用很廣泛,在中國江南戰場,這類火炮對日軍步兵聯隊的重要性比聯隊山炮或野炮還高
97式90mm輕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徑:90.5mm
炮管長:1217 mm (L13.4)

炮重量:172.5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彈丸重量:5.26 kg
彈葯初速:227 m/sec
最大射程:3800 m

4.九七式150mm短迫擊炮
屬於戰場支援火炮,裝備日軍一些迫擊炮聯隊,獨立迫擊炮聯隊,用於登陸作戰及山地戰,是97式150mm中迫擊炮的短炮管型
97式150mm短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徑:150.5mm
炮管長:1395 mm (L9.2)

炮重量:232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彈丸重量:23.8 kg
彈葯初速:—
最大射程:3200 m

5.九七式150mm中迫擊炮
屬於戰場支援火炮,裝備日軍迫擊炮聯隊,獨立迫擊炮聯隊,重量比96式150mm中迫擊炮輕很多,是96式150mm中迫擊炮的改進型
97式150mm中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徑:150.5mm
炮管長:1935 mm (L12.8)

炮重量:342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彈丸重量:23.8 kg
彈葯初速:212 m/sec
最大射程:3850 m

6.二式120mm中迫擊炮
屬於戰場支援火炮,裝備日軍迫擊炮聯隊,獨立迫擊炮聯隊,本土沿岸設置師團迫擊聯隊,這種迫擊炮射程與威力都令人滿意,是當時日軍迫擊炮部隊最喜愛的裝備,戰爭末期日軍瘋狂的生產這種迫擊炮,用來代替山炮野炮武裝新增設的沿岸設置師團。
2式120mm中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徑:120mm
炮管長:1535 mm (L12.7)

炮重量:260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煙霧彈,化學彈,照明彈
火炮俯仰角:+40 to +80 度
彈丸重量:12.76 kg
彈葯初速:239 m/sec
最大射程:4200 m

火箭炮

1.四式203mm重火箭
重型炮兵火箭,主要裝備火箭炮兵聯隊,這種火箭也可以直接放在木架子或地面斜坡上發射,這種火箭威力大,使用方便,日軍在各個戰場均有大量使用,為了爭取火箭的精度,日軍這種火箭的射程是不遠的,主要用於近迫攻擊
4式203mm重火箭資料
服役年代:1943—1945
口徑:203mm

發射管長:1920 mm
發射器重量:含彈227.6 kg
配用彈種:火箭榴彈
火炮俯仰角:+40 to +65 度
彈丸重量:83.7 Kg
火箭速度:175 m/sec

最大射程:2400 m

2.四式400mm重火箭
重型炮兵火箭,主要裝備火箭炮兵聯隊,這種火箭也可以直接放在木架子或地面斜坡上發射,使用情況與203mm重火箭一樣,當然,這種火箭的威力更大
4式400mm火箭資料
服役年代:1943—1945
口徑:400mm

發射管長:3220 mm
發射器重量:220 kg
配用彈種:火箭榴彈
火炮俯仰角:—
彈丸重量:508 Kg
火箭速度:220 m/sec

最大射程:3700 m

3.五式150mm多管火箭炮
支援壓制射擊用途,野戰炮兵火箭炮,主要裝備本土防禦師團迫擊聯隊,火箭炮聯隊,這種火箭精度好,火力密度大,真在戰場上使用起來那是很恐怖的,不過這種火箭炮出現的太晚,並沒有在本土以外部署,因美軍沒有與日軍發生本土決戰,這種多管火箭炮也就失去了實戰機會
5式150mm多管火箭炮資料
服役年代:1945
口徑:150mm

發射管數:20管
發射管長度:—
方向射界:車載 >180度 地面 360度
發射俯仰角:—
發射器重量:—
配用彈種:火箭榴彈

齊射速度:20發 < 30 秒
火箭速度:190 m/sec
最大射程:4200 m

山炮

1.明治四十一年式75mm山炮
41式75mm山炮裝備精銳野戰部隊的步兵大隊或一般野戰師團的步兵聯隊,每個精銳步兵大隊追加2門,是步兵大隊的壓制火炮力量,至於一般步兵聯隊裝備4-6門,戰爭後期隨著部隊規模的急劇擴大,新式火炮由於成本高,難以達到裝備需求數量,所以日本陸軍基本停止了生產新銳重型火炮,大力生產低成本的老式火炮,其中41式山炮是日軍主產火炮之一,很多後期組建的野戰師團所屬的師團炮兵聯隊也開始裝備這種原本屬於步兵大隊與步兵聯隊用的山炮。

41式75mm山炮的特點是重量很輕,2個士兵就能推著到處跑,機動性很好,在各種地形使用都很方便,41式75mm山炮除了用於壓制炮擊外,日軍在巷戰時也經常把這種炮推到街上當平射炮使用,轟擊對方機槍火力點。

明治41年式75mm山炮資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徑:75 mm
炮管長:1300.0 mm
重量:540 kg

配用彈種:爆破彈,殺傷榴彈,鋁熱劑縱火彈,化學彈
彈丸重量:爆破彈5.71 kg
彈丸初速:360 m/sec
最大射程:6300 m

2.九四式75mm山炮
94式75mm山炮重量很輕,便於分解馱運,而且射程不低,設計的非常成功,主要裝備野戰旅團,野戰師團的山炮兵部隊與獨立山炮兵聯隊,用於山地或其他復雜地形作戰

94式75mm山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徑:75 mm
炮管長:1560.0 mm
重量:536 kg
配用彈種:爆破彈,殺傷榴彈,鋁熱劑縱火彈,化學彈

彈丸重量:6.34 kg
彈丸初速:392 m/sec
最大射程:8300 m

3.九九式105mm山炮
99式105mm山炮射程較遠,威力大,輕便,容易分解組合,主要裝備野戰師團的山炮兵聯隊與獨立山炮兵聯隊,用於山地復雜地形作戰
99式105mm山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徑:105mm
炮管長:1303.0 mm
重量:800 kg
配用彈種:爆破彈,殺傷榴彈,鋁熱劑縱火彈,化學彈
彈丸重量:12.34 kg

彈丸初速:334 m/sec
最大射程:7500 m

野炮

1.明治三十八年式75mm野炮
壓制射擊用途,裝備面十分廣,日軍精銳步兵聯隊,野戰旅團與野戰師團所屬炮兵部隊都可以裝備,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為了最低成本武裝新設部隊,38式75mm野炮成為日本陸軍的野炮生產重點,是日軍裝備量最大的野戰壓制火炮之一,這種老式火炮射擊精度很高,射程在同口徑火炮中也不算近,而生產成本很低,性能還是不錯的
明治38年式7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2325.0 mm (L 31)
重量:947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8 to +16.5 度

彈丸重量:6.41 kg
彈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8350 m

2.明治三十八年式改75mm野炮
壓制射擊用途,是改良炮架的38式75mm野炮,可以使火炮達到43度的最大仰角,最大射程因此提高到了11500m,相當有威力,不過這種炮的生產成本比38式75mm野炮高,在日本陸軍大力擴充部隊後就很少生產了
明治38年式改7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26—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2325.0 mm (L 31)
重量:1135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彈丸重量:6.41 kg
彈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11500 m

3.明治四十一年式75mm騎兵野炮
壓制射擊用途,主要裝備乘馬騎兵聯隊,機甲騎兵部隊與機動步兵聯隊,精度與射程性能與38式75mm野炮差不多,但重量更輕,不過此炮的成本比38式75mm野炮高,產量遠不及38式75mm野炮
明治41年式75mm騎兵炮資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2195.0 mm (L 29.27)
重量:903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8 to +16.5 度

彈丸重量:6.41 kg
彈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8350 m

4.明治三十八年式105mm野炮
壓制射擊用途,戰爭爆發時性能已經過時,不過依然有一些這種火炮編在獨立野炮兵部隊里
明治38年式10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徑:105mm
炮管長:3325.0 mm (L 30)
重量:2594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2 to +15.0 度

彈丸重量:18.0 kg
彈丸初速:540 m/sec
最大射程:10800 m

5.明治三十八年式120mm野戰榴彈炮
壓制射擊用途,開戰時性能已經過時,早已停產淘汰,屬於儲備品,只有很少一些編在獨立炮兵部隊或步兵聯隊里湊數,很少在戰場上出現
明治38年式120mm野炮主要缺陷是做為野炮射程太近,而且彈丸威力不大,做為山炮又重了些,復雜地形不那麼好機動,所以山炮兵野炮兵都不願要

明治38年式120mm野戰榴彈炮資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徑:120mm
炮管長:1440.0 mm (L 12)
重量:1257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彈丸重量:—
彈丸初速:276 m/sec
最大射程:5650 m

6.明治三十八年式150mm野戰榴彈炮
壓制射擊用途,裝備師團野炮兵部隊與獨立野炮兵聯隊,這種炮的性能也很過時,不過150mm火炮的威力很大,而且生產新式150mm炮費用較高,所以38式150mm野戰榴彈炮雖然早已停產,但日軍沒捨得淘汰這種老式大炮,這種炮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陸軍部隊急劇擴充,而國內撥給陸軍的材料卻遭緊缺,陸軍被迫停止了所有新式150mm炮的生產,反恢復了這種古董大炮的生產,用來為新部隊提供一定的大口徑火炮,因此產量很大,這種大炮一直使用到了戰爭結束,有一部分還被裝在戰車底盤上改成了自走炮

明治38年式150mm野戰榴彈炮資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徑:149.1mm
炮管長:1880.0 mm (L 12.6)
重量:2090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0 to +43.0 度
彈丸重量:36 Kg
彈丸初速:275 m/sec
最大射程:5890 m

7.大正四年式150mm野戰榴彈炮
壓制射擊用途,為步兵師團野炮兵部隊與獨立野戰重炮兵旅團的野戰榴彈炮,性能比38式150mm野炮好,開戰時已接近停產,但一直用到了戰爭結束,這種火炮重量很輕,精度較高,在戰場上威力還是很大的

大正4年式150mm野戰榴彈炮資料
服役年代:1915—1945
口徑:149.1mm
炮管長:2190.0 mm (L 14.7)
重量:2800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 to +65.0 度
彈丸重量:36 Kg
彈丸初速:389 m/sec
最大射程:8800 m

8.九零式75mm野炮
壓制射擊用途,射程很遠,但不太受日軍步兵歡迎,主要是日軍嫌這種炮比其他的75mm野炮重,所以後期90式75mm野炮主要做為戰車炮生產,裝備1式75mm自走野炮,3式75mm炮戰車,3式中戰車。太平戰爭後期90式野炮經常被日軍當作對戰車炮使用,用來攻擊美軍的M4中型坦克,對美軍的坦克部隊造成了很大威脅,在沖繩戰役期間日軍1門控制道路的90式75mm野炮由於炮位隱蔽,難以發現,擊毀了美軍多輛M4坦克,使美軍坦克部隊長達2個月時間無法通過

90式7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2883.0 mm (L 38.4)
重量:1600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彈丸重量:6.56 kg
彈丸初速:683 m/sec
最大射程:13890 m

9.九一式105mm野炮
壓制射擊用途,射程較遠,重量輕,很受日軍步兵部隊歡迎,該炮為日軍旅團以上級別精銳作戰部隊所轄炮兵部隊的壓制火炮,此種火炮還有自走型稱做1式105mm自走野炮,戰爭後期也充當反坦克火炮使用,用於射擊美軍M4中型坦克

91式10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徑:105mm
炮管長:2090.0 mm (L 20)
重量:1750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彈丸重量:15.76 kg
彈丸初速:454 m/sec
最大射程:10800 m
10.九五式75mm野炮
壓制射擊用途,射程較遠,重量輕,身管壽命長,很受日軍步兵部隊歡迎,主要裝備日軍步兵旅團以上單位的野戰部隊的炮兵部隊,原本日軍准備將此炮做為3式中戰車主炮,也因遭到步兵部隊的強烈抗議而改用了90式野炮,原因是步兵部隊害怕會因此影響到95式75mm野炮在步兵部隊的裝備數量,不過因90式75mm野炮的反坦克能力更強,所以結局反是皆大歡喜

95式75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徑:75mm
炮管長:2325.0 mm (L 31)
重量:1108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彈丸重量:6.56 kg
彈丸初速:520 m/sec
最大射程:10700 m
11.九六式150mm野戰榴彈炮
壓制射擊用途,日軍精銳師團或旅團所屬炮兵部隊與精銳野戰重炮兵旅團的野戰榴彈炮,也是戰爭期間日本陸軍產量最大的新型150mm口徑榴彈炮,這種火炮精度極高,射程又遠,被日軍稱做最完美的150mm口徑榴彈炮,不過此炮因成本問題在1943年被迫基本停產,大多數96式150mm野戰榴彈炮是在1936-1941年完成

96式150mm野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徑:149.1mm
炮管長:3523.0 mm (L 23.6)
重量:4140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 to +65.0 度
彈丸重量:31.3 Kg
彈丸初速:540 m/sec
最大射程:11900 m
野戰重炮
大正十四年式105mm野戰加農炮

壓制射擊用途,日軍野戰重炮兵旅團,精銳旅團與野戰師團以及野戰重炮兵旅團所屬炮兵部隊的遠射程野戰加農炮
大正14年式105mm加農炮資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徑:105mm
炮管長:3590.0 mm (L 34.1)
重量:3115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彈丸重量:15.76 Kg
彈丸初速:640 m/sec
最大射程:15300 m
八九式150mm野戰加農炮

壓制射擊用途,裝備日軍精銳步兵師團所屬炮兵部隊,野戰重炮兵旅團,重炮兵聯隊,獨立重炮兵部隊的遠程野戰加農炮,這種炮射程遠,而且彈丸威力比日軍的150mm野戰榴彈炮的彈丸更大,這種火炮在918事變後開始廣泛用於中國戰場,發揮了巨大毀傷作用,不過在太平洋戰場,由於美軍採取了避實就虛的蛙跳戰術,很少有機會遭遇到這種火炮的威脅,1945年沖繩戰役,日軍8門89式150mm野戰加農炮參加了戰斗,並取得了巨大殺傷效果,美軍巴納克中將也是被這種火炮擊中身亡
89式150mm野戰加農炮資料
服役年代:1929—1945
口徑:149.1mm
炮管長:5963.0 mm (L 40)
重量:10422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彈丸重量:40.2 Kg
彈丸初速:734 m/sec
最大射程:18100 m
九二式105mm野戰加農炮

壓制射擊用途,野戰重炮兵旅團,精銳旅團與精銳師團所屬炮兵部隊的遠射程野戰加農炮,精度高,射程遠,非常有威力,是當時世界上射程最遠的陸軍4英寸大炮,在不使用次口徑炮彈,火箭炮彈等遠程彈的情況下就有超過18公里的射程,當時僅次於日本海軍的100mm加農炮,92式105mm加農炮的射程就算是按現在火炮性能來看也是非常遠的
92式105mm野戰加農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徑:105mm
炮管長:4725.0 mm (L 45)
重量:3730 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 to +45.0 度
彈丸重量:15.76 Kg
彈丸初速:765 m/sec
最大射程:18200 m
重炮

明治四十五年式150mm重加農炮
海岸防禦與壓制射擊用途,裝備日軍要塞重炮兵聯隊,這種150mm重炮也非常有威力,不過與96式150mm重加農炮不同,移動式大炮的移動底盤與發射底盤是分開安裝,移動到炮擊地點後必需卸掉移動底盤,然後再把大炮安裝在發射底盤上,野外移動型火炮最大發射仰角只有30度,炮台固定式為35度,所以野外式發射沒有炮台式射程遠,這種大炮裝備陸軍第7師團函館重炮兵聯隊,步兵第1師團橫須賀重炮兵聯隊,步兵第20師團馬山重炮兵聯隊等要塞炮兵聯隊,這幾個師團有80門這種大炮,這種大炮還有改良式分別是大正7年式150mm重加農炮,90式150mm重加農炮,機動性比45式150mm好,野戰發射底盤可以隨炮機動。這種火炮戰爭中只在中國戰場上使用過。
明治45年式150mm重加農炮資料
服役年代:1912—1945
口徑:149.1mm
炮管長:71515.0 mm (L 50)

重量:炮台固定帶護盾22800 kg 野外移動帶護盾26136 kg(同時帶射擊底盤與移動底盤,護盾重量8噸)
配用彈種:穿甲爆破彈,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炮台固定 -8 to +35.0 度 野外發射 -8 to +30.0 度
彈丸重量:40.2 Kg
彈丸初速:875 m/sec
最大射程:炮台固定22600 m 野外發射20200 m

明治四十五年式240mm重榴彈炮
摧毀敵對要塞防禦工事用途的攻城重炮,裝備常設步兵師團野戰重炮兵旅團的攻城重炮兵中隊,明治45年式240mm榴彈炮也是918事變時日軍打出第1發炮彈的大炮,此炮在中國戰場廣泛使用,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也曾參與過巴丹要塞總攻,發揮了巨大毀傷威力,不過美軍的蛙跳反攻中,並沒有遭遇到這種火炮的威脅,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這種火炮部署在擁有強大兵力的大前線重要要塞,而美軍則跳開了這些日軍苦心經營的堅固要塞,從而避免了與日軍主力部隊硬碰硬決戰,自然也不會遭遇到日軍重炮部隊的打擊。
明治45年式240mm重榴彈炮資料
服役年代:1912—1945
口徑:240mm
炮管長:3892.0 mm (L 16.2)

重量:帶護盾33058 kg
配用彈種:爆破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2 to +65.0 度
彈丸重量:200 Kg
彈丸初速:387 m/sec
最大射程:10350 m

大正七年式150mm重加農炮
大正十四年式270mm重迫擊炮
攻城大炮,主要裝備攻城重炮兵聯隊,用來破壞建築物與工事
大正14年式270mm重迫擊炮資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徑:274mm

炮管長:1360 mm (L 4.9)
重量:4000 kg
配用彈種:穿甲爆破彈,榴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45 to +75 度
彈丸重量:134 Kg
彈丸初速:166 m/sec

最大射程:2400 m
加式120mm重加農炮
壓制射擊用途,裝備日軍重炮兵聯隊與要塞高射炮兵聯隊,該炮為海軍換下的大正10年式與大正14年式120mm艦炮與高射炮改裝,穿甲爆破彈對海有效射程16公里,在這個距離上可以有效擊毀驅逐艦,用於地面壓制時發射榴彈射程23公里,也可以用於防空,日軍台灣旅團也擁有這種重炮,並投入了武漢會戰
加式120mm重加農炮資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徑:120mm

炮管長:—
重量:—
配用彈種:穿甲爆破彈,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
彈丸重量:—
彈丸初速:—

最大射程:23000 m
九零式240mm重加農炮
海岸防禦大炮,裝備要塞重炮兵聯隊,機動比較煩瑣,一般不進行地面機動作戰,這種大炮使用普通炮彈的射程超過50公里,極其誇張
九〇式240mm重加農炮
服役年代:1930—1945
口徑:240mm

炮管長:12823 mm (L 53.4)
重量:55382 kg
配用彈種:穿甲爆破彈,榴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0 to +45.0 度
彈丸重量:164.95 Kg
彈丸初速:1050 m/sec

最大射程:榴彈52100 m 穿甲爆破彈50120 m
九零式240mm列車加農炮
攻城大炮,主炮為90式240mm加農炮,總共開工4輛,炮架,機車均由法國設計,首輛列車炮由法國製造,1940年完成交付,1941年服役,另3輛在日本製造,但在完工前被取消拆毀,實際僅服役1門
九〇式240mm列車炮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徑:240mm

❽ 二戰時期日本的炮兵聯隊是怎麼編制的

師團屬炮兵一般是1個炮兵聯隊,四單位師團是48門火炮,三單位師團通常是36門火炮,也有24門火炮的,師團屬炮兵通常是以75山野炮為主,105榴彈炮為輔的。野戰師團還有1個速射炮大隊,有18門37或者47速射炮

還有一種就是重炮旅團下面的重炮聯隊

一支標準的重炮旅團下設有兩個重炮聯隊,其中包括大正七年式150mm口徑的重加農炮30-40門,九零式240口徑的重迫擊炮20門,九六式305口徑的重型榴彈炮10門,有的重炮旅團還配備有九八式320口徑的臼炮3-6門。

❾ 二戰日軍旅團是什麼編制,一個旅團又有多少兵力,為何那麼難打呢

在抗戰影視劇中,日軍旅團是一個出鏡率很高的名詞。而最為我們熟知的日軍旅團和旅團長,大概就要屬被八路軍楊成武部在黃土嶺戰役中擊斃的日軍第二混成旅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了。


侵華日軍

當然,除了最常見的步兵旅團和獨立混成旅團,日軍還有其他作用種類各不相同的旅團,如機動旅團、騎兵旅團、炮兵旅團、獨立戰車旅團、警備旅團、海上機動旅團等等。

這些較為特殊的旅團,一般根據用途的不同人數各不相同。例如,日軍曾設置了六個野戰重炮兵旅團,配備了150毫米到240毫米的重炮,旅團擁有人數高達8000餘人。戰車旅團一般擁有戰車130餘輛。騎兵旅團人數更少,只有1700人左右。

❿ 二戰日軍的6個重炮旅團

野戦重炮兵第4旅団(東京)隸屬近衛師団
野戦重炮兵第3旅団(國府台)隸屬第一師團

野戦重炮兵第1旅団(三島)隸屬第三師團
野戦重炮兵第2旅団(小倉)隸屬第12師團
野戦重炮兵第5旅団隸屬上海派遣軍
野戦重炮兵第6旅団隸屬第十軍

重炮旅團對於日本人來說已經是屬於戰略性質的部隊了,一支標準的重炮旅團下設有兩個重炮聯隊,其中包括大正七年式150mm口徑的重加農炮30-40門,九零式240口徑的重加農炮20門,九六式305口徑的重型榴彈炮10門,有的重炮旅團還配備有九八式320口徑的臼炮3-6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