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據倉庫 » 如何判斷原子電子配置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如何判斷原子電子配置

發布時間: 2022-06-29 12:17:48

A. 怎樣判斷原子的電子組態

你好
先要搞清概念,基態:根據能量最低原理核外電子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軌道,這樣的狀態稱為基態。能量高於基態的狀態稱為激發態,一般是內層軌道的電子躍遷到外層導致能量升高。
分析方法:通常按照電子核外排布原則的是基態,電子躍遷是激發態
如基態a 是Be e 是Sc f 是Na
激發態是b c d h i 電子發生躍遷,如 (b)1s23s1 基態應是1s22s1
不可能g [Ne]3s23d12 因為d軌道最多隻能填10個電子

B. 如何判斷配位原子

根據軟硬酸鹼理論,軟親軟,硬親硬。就是富電子的與富電子的,缺電子的與缺電子的。

C. 如何判斷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層都滿足8電子

物質中各粒子最外層滿足8電子結構的判斷
一、形成8電子穩定結構的元素原子結構特點
1.若最外層電子數小於4時,應有8電子的次外層。h、b、be原子達不到8電子穩定結構。
2.若最外層電子數大於或等於4時,次外層不一定是8個電子。
二、判斷物質中粒子是否具有8電子穩定結構方法
1.簡單離子化合物的判斷方法
陽離子:滿足「次外層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化合價=8」的具有8電子結構
陰離子:滿足「最外層電子數+|化合價|=8」的具有8電子結構
例1.判斷mgcl2、fecl3、alcl3三種物質中粒子是否都具有8電子結構。
解析:mg2+:8+2—2=8
fe3+:14+2—3=13
al3+:8+3—3=8
cl—:7+|—1|=8
故mgcl2、alcl3中各粒子滿足8電子結構,fecl3中鐵離子沒有滿足8電子結構。
2.簡單共價化合物的判斷方法
形成共價化合物的各原子滿足「最外層電子數+|化合價|=8」的具有8電子結構
例2.so2、cs2兩種物質各原子是否滿足8點電子結構
解析:so2:s:6+4=10
o:6+|—2|=8
cs2:c:4+4=8
s:6+|—2|=8
∴cs2中各元素均滿足8電子結構,so2中硫沒有滿足8電子結構。
3.特殊類型物質的判斷方法
①單質
由於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零,但可能含有不能表現化合價的非極性鍵,要判斷單質中元素是否滿足8電子結構,應加上沒有表現化合價的共用電子對數目,即滿足「最外層電子數+共有電子對數目=8」的原子具有8電子結構。
如白磷(p4)是由磷原子與另外3個磷原子形成3個非極性p—p鍵而構成的正四面體型分子,每個磷原子:5+3=8,所以白磷中原子滿足8電子結構。
②含有非極性鍵的化合物
若是離子化合物:陰離子是否具有8電子結構,還應加上沒有表現化合價的共用電子對數目,即陰離子:滿足「最外層電子數+|化合價|+共有電子對數=8」的具有8電子結構;共價化合物的處理方法相同,即也要加上形成非極性共用電子對數目。
如na2o2:na+:8+1—1=8
o22—中每個氧原子:6+|—1|+1=8
na2o2中各粒子都滿足8電子結構。
③稀有氣體的形成化合物
由於價鍵的形成而使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電子層上電子數,肯定不為8電子結構。
如:xef2中xe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8+2=10不滿足8電子結構。
練習:
1.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8電子結構的是(
)
a.光氣(cocl2)
b.六氟化硫(sf6)
c.二氟化氙
d.三氟化硼
2.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滿足最外電子層為8電子結構的是(
)
a.becl2
b.pcl3
c.pcl5
d.n2
3.下面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不能都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的是(
)
a.co2
b.h2o2
c.ccl4
d.no2
4.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層均為8電子結構的是(
)
a.becl2
b.h2s
c.ncl3
d.sicl4
5.下列物質中有粒子不滿足最外層為8電子結構的是(
)
a.nacl
b.cac2
c.cah2
d.k2o2
參考答案:1.a
2.bd
3.bd
4.cd
5.c

D. 如何判斷配位原子

根據軟硬酸鹼理論,軟親軟,硬親硬。就是富電子的與富電子的,缺電子的與缺電子的

E. 如何知道原子是失去電子還是得到電子失去多少個得到多少個

從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判斷:

1、當最外層電子數少於4個時,一般容易失去電子而變成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如: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很容易失去,變為鈉離子。

2、當最外層電子為4時,如碳族,既易失去最外層電子,又易得到電子,所以與別的原子以共價鍵化合。

3、當最外層電子數5-7個時,一般容易得到電子而變成8個電子的穩定結構。如: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有7個電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結合一個電子變為氯離子。

4、當最外層電子為8時,如稀有氣體,已經達到穩定結構,不容易得電子也不容易失電子,幾乎不與別的元素化合。



(5)如何判斷原子電子配置擴展閱讀

電子在原子中處於不同的能級狀態,粗略說是分層分布的,電子層可用n(n=1、2、3…)表示,n=1表明第一層電子層(K層),n=2表明第二電子層(L層),依次n=3、4、5時表明第三(M層)、第四(N層)、第五(O層)。

一般隨著n值的增加,即按K、L、M、N、O…的順序,電子的能量逐漸升高、電子離原子核的平均距離也越來越大。電子層可容納最多電子的數量為2n²。

電子層是按電子出現幾率最大的區域,離核遠近來劃分的。

亨利·莫斯萊和巴克拉首次於X-射線吸收研究的實驗中發現電子層,巴克拉把它們稱為K、L和、M(以英文字母排列)等電子層(最初K和L電子層名為B和A,改為K和L的原因是預留空位給未發現的電子層),這些字母後來被n值1、2、3等取代。

F. 怎樣通過電子配置來看原子序數

數電子數目,原子當中有幾個電子原子序數就是幾。如果是陽離子,原子序數等於電子數目加上電荷數;如果是陰離子,原子序數等於離子的電子數目減去所帶的電荷數

G. 如何通過有關物質的性質來判斷元素原子得電子能力的強弱

以下是判斷物質得失電子的能力強弱的方法:
一、根據化學方程式判斷:

(1)氧化劑(氧化性)+還原劑(還原性)===還原產物+氧化產物 氧化劑----還原產物
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 。
還原劑---氧化產物
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 。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2)可根據同一個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判斷:
氧化性:氧化劑>還原劑
還原性:還原劑>氧化劑

二、根據物質活動性順序比較:

(1)對於金屬還原劑來說,金屬單質的氧化性強弱一般與金屬活動性順序相反,即越位於後面的金屬,越不容易得電子,氧化性越強。

(2)金屬陽離子氧化性的順序 :K+Pt>Au
(4)非金屬活動性順序(常見元素):

F---Cl/O---Br---I---S---N---P---C---Si---H
原子(或單質)氧化性逐漸減弱,對應陰離子還原性增強。

三、根據反應條件判斷:

當不同氧化劑分別於同一還原劑反應時,如果氧化產物價態相同,可根據反應條件的難易來判斷。反應越容易,該氧化劑氧化性就強。
四、根據氧化產物的價態高低來判斷:

當含有變價元素的還原劑在相似的條件下作用於不同的氧化劑時,可根據氧化產物價態的高低來判斷氧化劑氧化性強弱。
五、根據元素周期表判斷:

(1)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原子(或單質)氧化性逐漸減弱,對應陰離子還原性逐漸增強。金屬原子還原性逐漸增強,對應陽離子氧化性逐漸減弱,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單質還原性逐漸減弱,氧化性逐漸增強,陽離子氧化性逐漸增強,陰離子還原性逐漸減弱。
六、根據元素酸鹼性強弱比較:

根據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鹼性強弱比較 。

酸性越強,對應元素氧化性越強 。

鹼性越強,對應元素還原性越強。

七、根據原電池的電極反應判斷:

兩種不同的金屬構成的原電池的兩極。負極金屬是電子流出的極,正極金屬是電子流入的極。其還原性:負極金屬>正極金屬

八、根據物質的濃度大小判斷:
具有氧化性(或還原性)的物質濃度越大,其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反之則越弱。

九、根據元素化合價價態高低判斷:

一般來說,變價元素位於最高價態時只有氧化性,處於最低價態時只有還原性,處於中間價態時,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一般處於最高價態時,氧

H. 如何判斷原子的正負和電子數

原子是不帶電的,原子的外部電子和內部質子含電量剛好相等,正負相抵消了,所以對外不現電性!
原子失去外層的電子就打破了之前的平衡,於是電子的數量少於質子的數量,對外顯正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正價離子!
原子得到電子也會打破之前的平衡,於是電子的數量會多於質子的數量,對外就顯負電了,這就是負價離子!
核內質子數代表的是哪一種元素,最外層電子數與核內質子數的差值表示該元素離子的價數;
電子數,每得一個電子就多一個負電荷,失去一個電子對一個正電荷,每一個質子對應一個正電荷,所以電子數=質子數-電荷數(用數值相減)
舉個例子:
氫氧根OH-
質子數=1+8=9(1是氫的質子數,8是氧的質子數)
中子數=16+1-9=8(16是氧的質量數,1是氫的質量數,9是質子數)
電子數=9-(-1)=10(9是質子數,-1是電荷數,1個負電荷就是多一個電子)

I. 如何判斷基態和激發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電子一般只會躍遷一個。因為電子躍遷概率很小,躍遷後也很容易回基態,所以要同時躍遷兩個非常難。
A選項是由1S2 2S2 2p2躍遷兩個電子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