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ospf配置命令
ospf配置命令如下:
(1)bootproto=static。
(2)onboot=yes。
(3)在最後加上幾行,IP地址、子網掩碼、網關、dns伺服器。
OSPF是一種鏈路狀態協議。每個路由器負責發現和維護與鄰居的關系,描述已知的鄰居列表和鏈路代價LSU消息,通過可靠的泛洪和與自治系統as(autonomous system)中其他路由器的周期性交互來學習整個自治系統的網路拓撲。
在自治系統邊界處,將其他as的路由信息注入到路由器中,得到整個Internet的路由信息。每隔一段時間或鏈路狀態發生變化時,重新生成LSA,實現路由的實時更新。
OSPF路由協議的實現過程
1、初始化形成初始埠信息:當路由器初始化或網路結構改變(如鏈路改變、路由器增加或損壞)時,相關路由器產生鏈路狀態廣播包LSA,其中包含路由器上所有連接的鏈路,即所有埠的狀態信息。
2、路由器通過泛洪機制交換鏈路狀態信息:每一個路由器一方面將其LSA包發送給與其相鄰的所有OSPF路由器,另一方面從其相鄰的OSPF路由器接收LSA包,並根據LSA包更新自己的資料庫。
⑵ OSPF怎麼配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個內部網關協議(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簡稱IGP),用於在單一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AS)內決策路由。與RIP相對,OSPF是鏈路狀態路由協議,而RIP是距離向量路由協議。 鏈路是路由器介面的另一種說法,因此OSPF也稱為介面狀態路由協議。OSPF通過路由器之間通告網路介面的狀態來建立鏈路狀態資料庫,生成最短路徑樹,每個OSPF路由器使用這些最短路徑構造路由表。 開放最短路徑協議(OSPF)協議不僅能計算兩個網路結點之間的最短路徑,而且能計算通信費用。可根據網路用戶的要求來平衡費用和性能,以選擇相應的路由。在一個自治系統內可劃分出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根據自己的拓撲結構計算最短路徑,這減少了OSPF路由實現的工作量;OSPF屬動態的自適應協議,對於網路的拓撲結構變化可以迅速地做出反應,進行相應調整,提供短的收斂期,使路由表盡快穩定化。每個路由器都維護一個相同的、完整的全網鏈路狀態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很龐大,尋徑時, 該路由器以自己為根,構造最短路徑樹,然後再根據最短路徑構造路由表。路由器彼此交換,並保存整個網路的鏈路信息,從而掌握全網的拓撲結構,並獨立計算路由。
⑶ OSPF具體怎麼配置。完整步驟
你又沒問清楚是H3C還是CISCO得
算了我就說CISCO的吧
enable
conf
t
router
ospf
110
//啟用進程號為110的OSPF
router-id
*.*.*.*
//
配置router
ID號
OSPF中用來識別路由器的
no
au
//關閉自動匯總
net
12.12.12.0
0.0.0.255
area
0
//把12.12.12.0/24網段宣告進OSPF中,並且激活該網段上的介面。
OSPF博大精深,太多太多配置了都。。
譬如
OSPF的驗證,分為區域驗證,鏈路驗證,虛鏈路驗證
建立虛鏈路,建立TUNNEL
口
手工匯總,修改AD值,
修改介面的COST值,
OSPF的特殊區域如:STUB
,totally
stub,
nssa
,TOTALLY
NSSA
路由的重分發
等等
太多太多了
⑷ NAT,ACL實驗怎麼加到dhcp,OSPF實驗中
NAT,ACL實驗和dhcp,OSPF實驗都是單獨的,不能加在一起
實驗二
拓撲要求:
1、 R4為ISP,其上只能配置IP地址;R4與其他所有直連設備間使用公有IP
2、 R3----R5/6/7為MGRE環境,R3為中心站點
3、 整個OSPF環境IP地址為172.16.0.0/16
4、 所有設備均可訪問R4的環回
5、 減少LSA的更新量
6、 全網可達
一、地址規劃:
R1:
F0/0的IPV4地址為172.16.1.1/29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1.65/26
R2:
F0/0的IPV4地址為172.16.1.2/29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1.129/26
R3:
F0/0的IPV4地址為172.16.1.3/29
S1/0的IPV4地址為34.1.1.1/24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1.193/26
Tunnel 1的IPV4地址為172.16.0.1/28
R4:
S1/0的IPV4地址為34.1.1.2/24
S1/1的IPV4地址為45.1.1.1/24
S1/2的IPV4地址為46.1.1.1/24
S1/3的IPV4地址為47.1.1.1/24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4.4.4.4/24
R5:
S1/0的IPV4地址為45.1.1.2/24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0.65/26
Tunnel 1的IPV4地址為172.16.0.2/28
R6:
S1/0的IPV4地址為46.1.1.2/24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0.129/26
Tunnel 1的IPV4地址為172.16.0.3/28
R7:
S1/0的IPV4地址為47.1.1.2/24
S1/1的IPV4地址為172.16.3.1/30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0.193/26
Tunnel 1的IPV4地址為172.16.0.4/28
R8:
S1/0的IPV4地址為172.16.3.2/30
S1/1的IPV4地址為172.16.3.5/30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3.65/26
R9:
S1/0的IPV4地址為172.16.3.6/30
S1/1的IPV4地址為172.16.4.1/30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4.65/26
R10:
S1/0的IPV4地址為172.16.4.2/30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4.129/26
R11:
S1/0的IPV4地址為172.16.2.2/30
S1/1的IPV4地址為172.16.2.5/30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2.65/26
R12:
S1/0的IPV4地址為172.16.2.6/30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5.1/25
環回介面lo1的IPV4地址為172.16.5.129/25
二、R3—R5/R6/R7為MGRE環境,R3為中心站點:
建立MGRE的前提要保證能通,分別在R3/R5/R6/R7上做靜態預設指向ISP:
R3(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47.1.1.2
R5/R6/R7類似。
R3的配置:
R5的配置:
R6/R7上類似
二、在除R4的ISP外的路由器起OSPF協議:
其他路由器上類似。
三、Area4為不規則區域,在R9上做啟用兩個進程(使用多進程雙向重發布解決不規則區域----因後面做特殊區域會產生3類預設,故在進程2上下發預設即可,可減少將進程1重發布進進程2)
配置:
將進程2重發布進進程1:
同理在R12上將eigrp重發布進OSPF:
在R1上查看路由表:
四、減少LSA的更新量:
1、 減少骨幹區域的LSA信息量:
域間路由匯總,在ABR上操作:
域外路由匯總,在ASBR上操作:
匯總完成後在骨幹區域路由器R5上查看路由表,應當只有3條域間路由,2條域外路由:
2、 減少非骨幹區域的LSA更新量:
----------在(不存在ASBR)完全獨立的非骨幹區域做末梢區域,ABR上做完全末梢區域:
Area1:
-------在(存在ASBR)的area2,area3做NSSA區域,ABR上做完全NSSA:
Area2:
在R11上查看路由表:
Area3:
在R8上查看路由表:
都產生了一條3類預設指向area0和一條N2匯總路由。
至此,減少LSA更新量已經完成。
五、所有設備均可訪問R4環回:
分別在R3/R6/R7上做nat和靜態預設:
因之前在建MGRE環境時寫過靜態預設指向ISP,故只需做nat即可
R3:
R6/R7類似。
驗證:
在解決area4不規則區域按常理應使用雙進程重發布,因在做完全NSSA區域時產生了3類預設,故只需在進程2中下發預設即可
R9(config)#router ospf 2
R9(config-router)#default-information
originate---------使用的前提得路由表中有預設才能下發
下發預設後area4區域中的R10可通過預設訪問其他所有網段,查看路由表:
驗證全網可達:
————————————————
版權聲明:本文為CSDN博主「無奈風吹雨﹏」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及本聲明。
原文鏈接:https://blog.csdn.net/qq_43706943/article/details/88858056
⑸ 路由器如何配置OSPF,及工作原理
OSPF是鏈路狀態路由協議。簡單點講:OSPF與EIGRP、RIP的不同之處在於,OSPF不需要鄰接路由器告知具體路由,而是需要讓鄰接路由器告知網路拓撲,比如其他路由器的鄰接路由與鏈路質量等信息,然後進行SPF運算,得出達到目標地址的最短路徑。OSPF鄰居建立過程較為復雜,在最終將完成載入路由表的過程。OSPF需要運行在路由器上時,路由器必須有一個活動的物理介面或邏輯介面。或直接指派OSPF的RID。OSPF是一個典型的分層網路設計的網路。其核心區域或骨幹區域為區域0,其他區域為一般區域。還可設置末節、絕對末節區域、NSSA區域等。
配置:
router ospf 1(進入OSPF配置 1為進程號 給以隨便給 全網不需要統一)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 (network用於宣告使那一條鏈路進入OSPF,0.0.0.255 為通配符掩碼,又是子網地址的反碼,area為該鏈路所在OSPF區域,骨幹為區域0)
希望對你有用
⑹ OSPF是怎麼配置的
具體配置如下:
router
ospf
100
(100是進程號,隨便一個數字,一般一台設備啟一個進程)
router-id
192.168.0.1
(自己設定,格式為IP地址,推薦本機loopback地址)
network
172.20.1.1
0.0.0.0
area
0
(172.20.1.1為埠地址,有幾個埠劃入寫幾條,0.0.0.0為反掩碼,精確宣告,area是區域號,根據規劃來)
這就配置完了,show
ip
ospf
neighbor
可以看到ospf鄰居,一般用來調試。
⑺ 華為acl配置基本和高級訪問
訪問控制列表ACL(Access Control List)是由一系列規則組成的集合,ACL通過這些規則對報文進行分類,從而使設備可以對不同類報文進行不同的處理。
高級ACL:
表示方式:ID,取值控制為:3000~3999
可以同時匹配數據包的源IP地址、目標IP地址、協議、源埠、目標埠;
匹配數據更加的精確
拓撲圖:
步驟:
1.基本配置:
如拓撲圖和配置圖所示,完成各個物理設備和介面的配置,並測試連通性:
2.搭建OSPF網路:
僅以R1為例,其他同理:
[R1]ospf
[R1-ospf-1]area 0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0.0.13.0 0.0.0.255
[R1-ospf-1-area-0.0.0.0]network 1.1.1.1 0.0.0.0
1
2
3
4
1
2
3
4
配置完成後,查看R1的ospf路由條目:
可以看到,R1已經學習到了所有路由信息。
3.配置Telnet:
[R4]user-interface vty 0 4
[R4-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
Please configure the login password (maximum length 16):huawei
1
2
3
1
2
3
用1.1.1.1嘗試登陸R4的兩個環回介面:
均登陸成功過,可以得知,只要擁有Telnet的密碼均可以成功登陸到R4上。
4.配置高級ACL訪問控制:
我們的目標是R1的環回介面只能通過R4的4.4.4.4介面訪問Telnet,不能通過40.40.40.40訪問。基本ACL只能控制源地址因此不能完成此任務,高級ACL不僅能控制源地址,還能控制目的地址,可以完成此任務:
[R4]acl 3000
[R4-acl-adv-3000]rule permit ip source 1.1.1.1 0 destination 4.4.4.4 0
1
2
1
2
查看ACL配置信息:
接著,使用vty進行acl的調用:
[R4]user-interface vty 0 4
[R4-ui-vty0-4]acl 3000 inbound
1
2
1
2
配置完成後,再使用1.1.1.1訪問40.40.40.40:
可以看到,配置已生效,1.1.1.1不能通過40.40.40.40訪問Telnet。
⑻ OSPF基本配置包括哪些步驟
實驗步驟:
SH3 配置:
Step1.配置各路由器介面信息,啟用OSPF 並發布相應網段EnConf t
Hostname sh3
Int loopback 0
Ip add 192.168.3.1 255.255.255.0
Int f0/0
Ip add 192.168.1.3 255.255.255.0
No sh
Int s1/1
Ip add 192.168.224.1 255.255.255.0
No sh
Exit
Exit
Show run
Conf t
Router ospf 111
Network 192.168.3.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0
Network 192.168.224.0 0.0.0.255 area 51
Exit
Exit
Show ip routeStep2.配置 area 51 為非純末梢區域Conf t
Router ospf 111
Area 51 nssa no-summary
Exit
Exit
Show ip routeSH1 配置:
Step1.配置各路由器介面信息,啟用OSPF 並發布相應網段En
Conf t
Hostname sh1
Int loopback 0
Ip add 192.168.64.1 255.255.255.0
Int loopback 5
Ip add 10.0.0.6 255.0.0.0
Int f0/0
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0
No sh
Exit
Exit
Show run
Conf t
Router ospf 222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
Network 192.168.64.0 0.0.0.255 area 1
Exit
Exit
Show ip routeStep2.配置 area 1 為完全末梢區域Conf t
Router ospf 222
Area 1 stub no-summary
End
Show ip routeGZ1 配置:
Step1.配置各路由器介面信息,啟用OSPF 並發布相應網段En
Conf t
Int s1/1
Ip add 192.168.224.2 255.255.255.0
No sh
Int s1/2
Ip add 192.168.5.1 255.255.255.0
No sh
Exit
Exit
Show run
Conf t
Router ospf 333
Network 192.168.224.0 0.0.0.255 area 51
End
Show ip routeStep2.配置 area 51 為非純末梢區域Conf t
Router ospf 333
Area 51 nssa no-summary
ExitStep3.配置 RIP 路由,配置路由重分發Router rip
Network 192.168.5.0Redistribute ospf 333 metric 10
Router ospf 333
Redistribute rip metric 200 subnets
End
Show ip routeBJ1 配置:
Step1.配置各路由器介面信息,啟用OSPF 並發布相應網段En
Conf t
Int s1/2
Ip add 192.168.5.2 255.255.255.0
No sh
ExitStep2.配置RIP 路由和到OSPF 區域的默認路由Router rip
Network 192.168.5.0
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5.1
Exit
Exit
Show ip route驗證:各主機間能相互 ping 通
⑼ ospf協議是怎麼配置的
OSPF路由協議是用於網際協議(IP)網路的鏈路狀態路由協議。該協議使用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的內部網關協議(IGP),在單一自治系統(AS)內部工作。適用於IPv4的OSPFv2協議定義於RFC 2328,RFC 5340定義了適用於IPv6的OSPFv3。
OSPF協議是一種鏈路狀態協議。每個路由器負責發現、維護與鄰居的關系,並將已知的鄰居列表和鏈路費用LSU報文描述,通過可靠的泛洪與自治系統AS(Autonomous System)內的其他路由器周期性交互,學習到整個自治系統的網路拓撲結構;並通過自治系統邊界的路由器注入其他AS的路由信息,從而得到整個Internet的路由信息。每隔一個特定時間或當鏈路狀態發生變化時,重新生成LSA,路由器通過泛洪機制將新LSA通告出去,以便實現路由的實時更新。
(9)ospf和acl怎麼配置擴展閱讀:
OSPF路由協議的實現過程
1、初始化形成埠初始信息:在路由器初始化或網路結構發生變化(如鏈路發生變化,路由器新增或損壞)時,相關路由器會產生鏈路狀態廣播數據包LSA,該數據包里包含路由器上所有相連鏈路,也即為所有埠的狀態信息。
2、路由器間通過泛洪(Floodingl機制交換鏈路狀態信息:各路由器一方面將其LSA數據包傳送給所有與其相鄰的OSPF路由器,另一方面接收其相鄰的OSPF路由器傳來的LSA數據包,根據其更新自己的資料庫。
3、形成穩定的區域拓撲結構資料庫:OSPF路由協議通過泛洪法逐漸收斂,形成該區域拓撲結構的資料庫,這時所有的路由器均保留了該資料庫的一個副本。
4、形成路由表:所有的路由器根據其區域拓撲結構資料庫副本採用最短路徑法計算形成各自的路由表。
⑽ 路由器如何配置OSPF工作原理是什麼
OSPF是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簡單點講:OSPF與EIGRP、RIP的不同之處在於,OSPF不需要鄰接路由器告知具體路由,而是需要讓鄰接路由器告知網路拓撲,比如其他路由器的鄰接路由與鏈路質量等信息,然後進行SPF運算,得出達到目標地址的最短路徑。OSPF鄰居建立過程較為復雜,在最終將完成載入路由表的過程。OSPF需要運行在路由器上時,路由器必須有一個活動的物理介面或邏輯介面。或直接指派OSPF的RID。OSPF是一個典型的分層網路設計的網路。其核心區域或骨幹區域為區域0,其他區域為一般區域。還可設置末節、絕對末節區域、NSSA區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