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分布式資料庫,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1.分布式資料庫是資料庫的一種,是資料庫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結合產物。
2.各有優點和缺點.分布式資料庫分為邏輯上分部物理上分布及邏輯上分布物理上集中兩種。
是的,分布式數據文件便於資料庫的管理維護。
❷ 淺談資料庫集群軟體優缺點有哪些
集群(Cluster)是由兩台或多台節點機(伺服器)構成的一種鬆散耦合的計算節點集合,為用戶提
供網路服務或應用程序(包括資料庫、Web服務和文件服務等)的單一客戶視圖,同時提供接近容錯機的故
障恢復能力。集群系統一般通過兩台或多台節點伺服器系統通過相應的硬體及軟體互連,每個群集節點都
是運行其自己進程的獨立伺服器。這些進程可以彼此通信,對網路客戶機來說就像是形成了一個單一系統,
協同起來向用戶提供應用程序、系統資源和數據。除了作為單一系統提供服務,集群系統還具有恢復服務
器級故障的能力。集群系統還可通過在集群中繼續增加伺服器的方式,從內部增加伺服器的處理能力,並
通過系統級的冗餘提供固有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二、集群的分類:
1、高性能計算科學集群:
以解決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為目的的IA集群系統。是並行計算的基礎,它可以不使用專門的由十至
上萬個獨立處理器組成的並行超級計算機,而是採用通過高速連接來鏈接的一組1/2/4 CPU的IA伺服器,
並且在公共消息傳遞層上進行通信以運行並行應用程序。這樣的計算集群,其處理能力與真正超級並行
機相等,並且具有優良的性價比。
2、負載均衡集群:
負載均衡集群為企業需求提供更實用的系統。該系統使各節點的負載流量可以在伺服器集群中盡可
能平均合理地分攤處理。該負載需要均衡計算的應用程序處理埠負載或網路流量負載。這樣的系統非
常適合於運行同一組應用程序的大量用戶。每個節點都可以處理一部分負載,並且可以在節點之間動態
分配負載,以實現平衡。對於網路流量也如此。通常,網路伺服器應用程序接受了大量入網流量,無法
迅速處理,這就需要將流量發送給在其它節點。負載均衡演算法還可以根據每個節點不同的可用資源或網
絡的特殊環境來進行優化。
❸ 分布式資料庫的分布式資料庫相對傳統集中式資料庫的優點
大數據時代,面對日益增長的海量數據,傳統的集中式資料庫的弊端日益顯現,分布式資料庫相對傳統的集中式資料庫有如下優點。
● 更高的數據訪問速度:分布式資料庫為了保證數據的高可靠性,往往採用備份的策略實現容錯,所以,在讀取數據的時候,客戶端可以並發地從多個
備份伺服器同時讀取,從而提高了數據訪問速度。
● 更強的可擴展性:分布式資料庫可以通過增添存儲節點來實現存儲容量的線性擴展,而集中式資料庫的可擴展性十分有限。
● 更高的並發訪問量:分布式資料庫由於採用多台主機組成存儲集群,所以相對集中式資料庫,它可以提供更高的用戶並發訪問量。
❹ 資料庫集群的性質
一.與分布式資料庫系統的區別 資料庫集群有的具有單份數據集,有的具有兩份或多份相似的數據集,有的具有兩份或多份實時一致的數據集;而分布式資料庫系統往往具有完全不同的數據集。 資料庫集群往往是同構的系統,要求集群各節點都具有相同的操作系統和資料庫系統版本,甚至補丁包的版本也要求保持一致;而分布式資料庫系統可以是異構系統,包含不同的操作系統和不同的資料庫系統。 資料庫集群往往建立在高速區域網內;而分布式資料庫系統既可以是高速區域網,也可以是跨部門、跨單位的異地遠程網路。 二.資料庫集群的技術指標
由於資料庫系統是任何一個信息系統的核心,因此除了業務邏輯之外,用戶還關心下面三點:
1. 系統性能
性能問題涉及硬體、軟體、網路、應用設計架構、代碼質量等多方面。但是資料庫集群如果能提供負載均衡能力和自動優化能力,則是對整個系統性能具有莫大的好處。
2. 數據可靠性
在系統發生任意故障(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引擎、硬碟或磁碟陣列或存儲網路等故障)條件下數據丟失的可能性。有的系統從設計原理上註定了必然會存在理論上的數據丟失可能性,而有的系統因為冗餘設計原理,可以保證理論上的數據零丟失。用容災領域的術語來講,這類似於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但是不完全等同於RPO。
3. 服務可用性
在系統發生任意故障(包括操作系統、資料庫引擎、硬碟或磁碟陣列或存儲網路等故障)條件下整個系統停止對外提供數據服務的可能性。與上面的資料庫可靠性緊密關聯,如果一個系統從理論上存在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那麼這樣的系統必然會導致整個系統的服務停止。同樣地,用容災領域的術語來講,這類似於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但是也同樣不能完全等同於RTO。
三.資料庫集群的分類
在市場上,資料庫集群是一個籠統的名詞,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各市場參與者往往是各取所需,推出各種特色的資料庫集群解決方案。一般地具有下列四種集群方案:
1.基於串列數據復制技術
串列復制技術,本來是用於數據傳送和數據備份的,離人們熟悉的「資料庫集群」的概念有一定的距離。但是由於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和網路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利用這種概念和技術構成的「資料庫集群」有了一定的可行性。此類集群,又可以分兩類:
a.串列非同步復制
此種方式是數據的非同步串列復制。主要採用資料庫事務日誌傳送或者硬碟數據塊傳送技術來實現,SQL Server自帶的復制、鏡像和SQL2012新出的AlwaysON(備機可讀)以及第三的一些鏡像Mirror技術都是屬於此類產品,此類技術和產品本質上就是數據備份技術和產品。下列以事務日誌傳送(Log Shipping)為例來說明。主資料庫完成事務處理後,生成事務處理日誌,日誌記錄通過FIFO隊列,進入備份資料庫處理,從而得到備份數據。此種方式的缺陷在於:
a) 主資料庫並行處理事務而日誌拷貝是串列的,而備份資料庫處理日誌記錄也是串列的。因此,FIFO隊列的溢出隨時可能發生。一旦發生,隊列必須重建,從而需要重新建立備份資料庫。此種方法對於一般客戶來講是不可行的。
b) 由於日誌拷貝是非同步的,主備資料庫不是實時一致,兩者之間存在「時間差」,因此如果用備份資料庫作負荷均衡,這樣的應用存在邏輯上的漏洞,可能會發生數據錯亂。
c) 由於主備數據存在時間差, 主資料庫一旦發生事故,理論上一定會丟失數據。在這種情況下,要麼需要手工恢復資料庫,這會消耗大量的人工成本,或者數據根本就不能恢復。
d) 對主機的性能影響,根據測試一般在15%到25%之間。
b.串列同步復制
此類集群往往是由昂貴的專用軟硬體構成的,原理圖如下:
此類系統採用專用的高速網路和軟體技術,將每個資料庫的請求,通過同步復制的方式,同步在主備兩台資料庫伺服器上執行正確後,才將結果返回給資料庫客戶。此系統的特點是:
a) 主資料庫被強迫與備份資料庫同步串列處理,因此性能受到限制。
b) 主備資料庫中任意一個出現問題,都會迫使事務處理交易回滾,因此整個系統的可靠性比單機系統降低了一半。
c) 由於以上問題,這種備份方式只適用於近距離光纖網路(5英里)。
d) 專用系統造價昂貴,又加上述明顯缺陷,因此市場上很少被採用。
2.基於共享存儲的雙機容錯技術
從技術適應性的角度講,雙機容錯比較適合於無狀態應用,或者狀態信息較少的應用切換,以此達到應用級的高可用性目的,其實並不適合於資料庫級的應用切換。
此種結構往往是兩個伺服器共享一個磁碟陣列,這里兩個伺服器共享一個虛擬的IP供資料庫客戶使用,形成一個單一的邏輯資料庫映象。此種所謂的資料庫集群的目的是,一旦主機系統出現問題,備份系統通過心跳機制的檢測,完成從主機系統到備份系統的切換。這種方案在市場上被稱為「雙機集群」或者「雙機熱備」,簡稱參見「雙機」,但微軟稱之為「故障轉移集群」。它有下列特點:
a. 此種高可用性解決方案只是無狀態系統(典型的如Web伺服器)的普通容錯切換思想在資料庫領域的應用。
b. 此系統本身只有一個單一的數據映象,數據儲存在共享的磁碟陣例上,因此共享的磁碟陣列成為了整個系統的單點錯誤源。
c. 由於是單一數據映象,因此必須採用通常的復制或備份方法獲取第二份數據,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因此所有復制或備份方法的缺點,此類系統全部存在。
d. 主機系統和備份系統之間是沒有任何負載均衡關系的,在正常情況下,備份系統是閑置在那裡,因此對用戶來說是一種投資浪費。
e. 在錯誤切換的時候,往往存在切換時間長,而且更嚴重的是可能會存在丟失用戶交易數據丟失的現象,結果導致系統被迫停止服務,或者需要人工修復數據,或者數據永遠找不回來。
3.以Oracle RAC為代表的系統
RAC的英文全稱是:Real Application Cluster(真正的應用級集群)。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應用級」。為了緩解資料庫系統日益增長的性能壓力,Oracle公司推出了RAC系統。它基本結構如下:
此類系統,專門是針對資料庫性能問題而提出的。採用共享磁碟陣列的方式,因此在結構上和上述雙機容錯相似,不同的地方在於此系統中的資料庫節點之間採用的不是簡單的心跳檢測,而是Oracle公司自己定義的一套復雜的信息交換協議,以此來動態分配來自資料庫客戶端的請求。它的特點是:
a. 是個應用級的集群,也就是針對Oracle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因為資料庫管理系統對於操作系統來講,就是一個「應用程序」,因此被稱為「應用級集群」),專門為提高資料庫性能而設計。
b. 此系統本身只有一個單一的數據映象,數據儲存在共享的磁碟陣例上,因此享的磁碟陣例成為了整個系統的單點錯誤源。
c. 管理配置復雜。
d. 由於是單一數據映象,因此必須採用通常的復制或備份方法獲取第二份數據,以保證數據的安全性。因此所有復制或備份方法的缺點,此類系統全部存在。
e. 由於資料庫系統本身具有高I/O的特性,因此,RAC系統里,磁碟I/O是提高性能的關鍵地方。
f. 依據不同的資料庫應用,有的性能有所提升,有的性能可能會反而下降。
❺ 資料庫集群技術有哪些
資料庫集群技術
1)提高資料庫處理速度的技術
目前有四種提高資料庫處理速度的辦法:
◆ 提高磁碟速度:這包括RAID和其他磁碟文件分段的處理。主要的思想是提高磁碟的並發度(多個物理磁碟存放同一個文件)。盡管實現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它們最後的目的都是提供一個邏輯資料庫的存儲映象。我們要評價的六個系統都能有效地利用這些技術。由於ICX已經有最大的磁碟冗餘度,RAID 磁碟系統的設置應該側重於速度,而不是數據冗餘。這樣磁碟利用的效益就會提高。
◆ 分散數據的存放:主要思想是利用多個物理伺服器來存放數據集的不同部分(一個資料庫表格分散到多個伺服器或者每個伺服器分管幾個內容不同的表格)。這些辦法不但可以擴展數據集(數據集的可擴性),而且使得不同的伺服器進行並行計算成為可能。例如,對於ORACLE的RAC來講,由於它是共享磁碟的體系結構,你只需要簡單地增加一個伺服器節點,RAC就能自動地將這節點加入到它的集群服務中去。RAC會自動地將數據分配到這節點上,並且會將接下來的資料庫訪問自動分布到合適的物理伺服器上,而不用修改應用程序。對於UDB來講,因為它是非共享磁碟的體系結構,因此就必須手工修改數據的分區,MSCS和ASE也是同樣的情況。MySQL也需要手工分區,並且是這幾種資料庫中支持分區的自動化程度最低的,也就是說,應用程序需要自己負責資料庫的分布式訪問。不管數據存放是如何實現的,分布式存放數據的缺點是對資料庫的可用性有負面影響。任何一台伺服器的損壞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可用性。但是,這是迄今為止各大資料庫廠商能提供的業界最好的資料庫集群技術了。ICX是一種基於中間件的資料庫集群技術,它對客戶端和資料庫伺服器都是透明的。因此,ICX可以用來集群幾個資料庫集群(一個邏輯資料庫),也可以用於集群幾個物理資料庫伺服器(來增強一個分管關鍵數據的物理伺服器)。
◆ 對稱多處理器系統:此技術的思想是利用多處理機硬體技術來提高資料庫的處理速度。但是,除了ICX,所有其它的資料庫集群技術只支持單一的可修改的邏輯資料庫。絕大部分的資料庫事務處理是磁碟密集型的,純計算負荷很小的,對稱多處器技術在資料庫上的應用的實際收益是很有限的。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實際應用中最多隻用了四個CPU的原因。所有的基於資料庫引擎的集群都支持這個技術,ICX對SMP技術是中性的,因為它能把多個資料庫伺服器集合在一起構成一個集群,也能將多個現存的資料庫集群集合在一起,構成集群的集群。
◆ 交易處理負載均衡:此技術的思想是在保持數據集內容同步的前提下,將只讀操作分布到多個獨立的伺服器上運行。因為絕大多數的資料庫操作是瀏覽和查詢,,如果我們能擁有多個內容同步的資料庫伺服器,交易負載均衡就具有最大的潛力(可以遠遠大於上面敘述的最多達四個處理器的對稱多處理器系統)來提高資料庫的處理速度,同時會具有非常高的數據可用性(真正達到5個9,即99.999%)。所有基於資料庫引擎的集群系統都只支持一個邏輯資料庫映象和一個邏輯或物理的備份。這個備份的主要目的是預防數據災難。因此,備份里的數據只能通過復制機制來更新,應用程序是不能直接更新它的。利用備份數據進行交易負載均衡只適用於一些非常有限的應用,例如報表統計、數據挖掘以及其它非關鍵業務的應用。只有ICX能夠做到同步復制多個資料庫伺服器從而達到在保持數據一直性前提下的真正的負載平衡。
上述所有技術在實際部署系統的時候可以混合使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2)提高資料庫可用性的技術
根據物理法則,提高冗餘度是提高資料庫可用性的唯一途徑。
提高資料庫冗餘度大致有四種方法:
◆ 硬體級的冗餘:主要思想是讓多處理機同時執行同樣的任務用以屏蔽瞬時和永久的硬體錯誤。有兩種具體的實現方法:構造特殊的冗餘處理機和使用多個獨立的資料庫伺服器。冗餘處理機的造價昂貴,效益很低。實際應用日漸減少。基於資料庫的集群系統都是用多個獨立的資料庫伺服器來實現一個邏輯資料庫,在任意瞬間,每台處理器運行的都是不同的任務。這種系統可以屏蔽單個或多個伺服器的損壞,但是因為沒有處理的冗餘度,每次恢復的時間比較長,它們需要把被損壞的服務進程在不同的伺服器上從新建立起來。ICX讓多個獨立的資料庫伺服器作同樣的處理。發現處理器問題時的切換不需要重建進程的狀態,所以故障屏蔽是極快的。
◆ 通訊鏈路級的冗餘:冗餘的通訊鏈路可以屏蔽瞬時和永久的通訊鏈路級的錯誤。基於資料庫引擎的集群系統有兩種結構:共享磁碟和獨立磁碟。RAC, MSCS 和 MySQL CS可以認為是共享磁碟的集群系統。UDB和ASE 是獨立磁碟的集群系統。共享磁碟集群系統對網路系統的要求很高,所以通訊的冗餘度最小。獨立磁碟集群系統可以把磁碟系統獨立管理,通訊冗餘度較高。 ICX的通訊鏈路級的冗餘度最高,因為它使用的是多個獨立的資料庫伺服器和獨立的磁碟系統。 ICX也可以用於共享磁碟系統。 但是冗餘度會相應降低。
◆ 軟體級的冗餘:由於現代操作系統和資料庫引擎的高度並發性,由競爭條件、死鎖、以及時間相關引發的錯誤占據了非正常停機服務的絕大多數原因。採用多個冗餘的運行資料庫進程能屏蔽瞬時和永久的軟體錯誤。基於資料庫引擎的集群系統都用多個處理器來實現一個邏輯資料庫,它們只能提供部分軟體冗餘,因為每一瞬間每個處理器執行的都是不同的任務。只有ICX可以提供最大程度的軟體級冗餘。
◆ 數據冗餘:有兩類冗餘數據集。
被動更新數據集:所有目前的數據復制技術(同步或非同步),例如磁碟鏡像(EMC的TimeFinder系列)、資料庫文件復制(如DoubleTake, Veritas and Legato)以及資料庫廠商自帶的資料庫備份工具都只能產生被動復制數據集。通常,為了實現復制功能,需要消耗掉主伺服器5%(非同步)到30%(同步)的處理能力。被動更新的數據一般只用於災難恢復.被動更新數據集還有兩個致命的問題:一旦主處理機故障造成數據損壞,被動更新的數據集也會被破壞。另外,和主動更新系統相比,被動更新系統對數據網路的帶寬要求更高。這是因為它缺少交易的信息,很多數據復制是盲目的。
主動更新數據集:這種數據集需要一台(或多台)獨立的備份資料庫伺服器來管理,由於這種數據集及時可用,它可以有多種用途,例如報表生成,數據挖掘,災難恢復甚至低質量負載均衡。 同樣地,這里也有同步和非同步兩種技術。
◆ 非同步主動復制數據集:這種技術是先把事務處理交給主伺服器來完成,然後這些事務處理再被串列地交給備份伺服器以執行同樣的操作來保證數據的一致性。這種技術生成的數據集和主數據集有一個時間差,所以僅適用於災難恢復、數據挖掘、報表統計以及有限的在線應用。所有的商用資料庫都支持非同步主動復制技術。這種辦法的難度在於復制隊列的管理上,這個隊列是用來屏蔽主伺服器和備份伺服器之間的速度差異的。因為主伺服器可以盡可能地利用所有軟硬體的並發性來處理並發的事務,而備份伺服器只能串列地復制,在高負荷事務處理的情況下,復制隊列經常可能溢出。因為沒有任何辦法來控制事務處理請求的速度,在高負荷事務處理的情況下,復制隊列只能經常性地重建。因為所有現代資料庫系統都支持熱備份和LOG SHIPPING。通過精心策劃,應該可以實現不關閉主伺服器而重建隊列。ICX也支持非同步主動復制. ICX的復制隊列的重建是通過ICX的自動數據同步軟體來完成的,所以不需要人工操作。
◆ 同步主動復制數據集:這種技術要求所有的並發事務處理在所有的資料庫伺服器上同時完成。一個直接的好處就是沒有了隊列的管理問題,同時也可以通過負載均衡實現更高的性能和更高的可用性。這種技術也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實現方法:完全串列化和動態串列化。完全串列化的事務處理來自於主資料庫的事務處理引擎,RAC, UDB, MSCS (SQL Server 2005) 和 ASE是用完全串列化並結合兩階段提交協議來實現的,這種設計的目標就是為了獲得一份可用於快速災難恢復的數據集。這種系統有兩個關鍵的問題。第一,兩階段提交協議是一種「ALL OR NOTHING」的協議。仔細研究兩階段提交協議後就能發現,為了獲取這備份數據集,事務處理的可用性會降低一半。第二,完全串列化的做法又引進了主-從資料庫伺服器速度不匹配的問題。強制同步造成整個系統的速度被降低到完全串列化的水平。相反,ICX-UDS採用了動態串列復制引擎。這設計可以充分利用多個獨立資料庫的處理能力。ICX避免了使用兩階段提交協議,因此一個事務處理只有在集群中的所有伺服器全都同時崩潰的情況下才會回滾。
為了防災,必須使用遠程網路。 所以我們在這里討論遠程數據復制的辦法。這里大概有四種辦法。
◆ 動態遠程非同步復制:這種辦法是指主伺服器通過遠程網串列地把交易復制到備份伺服器上。由於主-副之間的速度不匹配,隊列管理的問題就很突出。 由於遠程網的速度一般都比較慢,隊列溢出的概率大大增加。所有的集群系統都支持這種復制辦法,只是隊列管理的辦法不同而已。DM,FM和RAID都不能支持這種辦法。RAID只能在區域網內工作。
◆ 動態遠程同步復制.:這種辦法是指主伺服器通過遠程網並行地把交易復制備份伺服器上。只有ICX 具有這種能力。
◆ 靜態遠程非同步復制.:這種辦法是指通過遠程網把數據串列地復制(不通過資料庫伺服器)到異地。DM和FM支持這種復制辦法。因為串列處理和隊列管理的關系,這對於處理量大的系統不適用。但是這種復制辦法對應用是透明的,所有集群系統都可採用.
◆ 靜態遠程同步復制.:這種辦法也是指通過遠程網把數據串列地復制(不通過資料庫伺服器)到異地。不同的是,這里沒有隊列管理。取代隊列管理的是發送端的一個新的協議:每次發送都要等接受端確認復製成功。否則回滾。DM和FM都支持這種復制辦法。這種辦法只能在短距離范圍內工作, 大約5 英里光纖的樣子。如果超出這個距離范圍的話,顯然事務處理回滾的概率就會很高。但是這種復制辦法對應用是透明的,所有集群系統都可採用。
3)提高資料庫安全和數據集可擴展的技術
在提高資料庫安全性和數據集可擴性這兩方面,可以創新的空間是很小的。資料庫最常見的安全辦法是口令保護,要麼是分布式的,要麼是集中式的。在資料庫前面增加防火牆會增加額外的延遲,因此,盡管許多安全侵犯事件是來自於公司內部,但是資料庫防火牆還是很少被採用。如果資料庫集群技術是基於中間件技術實現的,就有可能在不增加額外延遲的情況下 ,在數據經過的路徑上實現防火牆功能。ICX完全實現了這種思想。
資料庫數據集的可擴性只能通過將數據分布到多個獨立的物理伺服器上來實現。為了彌補可用性的損失,ICX能被用來提高整個邏輯資料庫或者部分重要伺服器的處理速度,可用性和安全性。
❻ 資料庫集群的應用
一.基於實時數據同步技術
基於此技術構造的資料庫集群是市場上的新興力量,它又具有兩類,分別是:
a.具有獨立網關
下面以DBTwin為例來說明其技術特點。
DBTwin採用了冗餘設計原理,對於來自客戶端的請求,請求被分成兩類:查詢請求和數據更新請求。對於數據更新請求,集群內部各節點之間保持數據的實時同步一致;對於數據的查詢請求,則可以在集群各節點之間負載均衡執行。它的特點是:
a) 負載均衡的單元是客戶端的每個獨立請求,這點除了Oracle RAC集群,是市場上獨有的。
b) 實時冗餘一致的多份數據,從理論上講實現了數據的零丟失。
c) 由於可以做到數據零丟失,因此在系統發生任意故障條件下,可以做到系統的對外服務不停止。
d) 此系統使用了專用高速數據同步技術,根據測試,數據同步速度能SQL Server的鏡像相等。
e) 此系統的缺點是數據同步需要花費代價,節點數量受到限制,一般2到4個節點為宜。
f) 此系統從宏觀上提升了整個系統的性能。
b.將調度節點集成於資料庫引擎
下面以Moebius來說明其技術特點。
任何在資料庫和應用程序之間引入的中間件都同時引入了單點故障點,如果中間件(網關)出現了故障,則資料庫集群就會形同虛設。因此Moebius在集群中的每個節點上都存在於嵌入於資料庫引擎的分發代理,當前負責調度的分發代理出現故障時,分發代理會故障轉移到集群中的其他節點,從而避免了使用網關架構所引入的單點故障點,除此之外,該類產品的特點是:
a) 負載均衡是基於每個客戶端的獨立請求,默認規則是將查詢優先分發到集群中負載低的伺服器,也可以自定義規則,將某些特定業務分發到集群中的某一台,比如將報表相關的查詢分發給集群中的特定伺服器。
b) 採用Share-Nothing架構,對數據進行冗餘,從而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
c) 資料庫同步機制採用日誌Redo的方式,在日誌同步之前對日誌進行壓縮,保證了同步效率
d) 在集群中任意節點出現故障時,會被自動剝離出節點,由剩餘運行正常的節點繼續提供服務,從而保證了最小停機時間
e) 負載均衡集群從宏觀上提高了吞吐量和性能
f) 該類集群不需要特殊的存儲設備,可以使用廉價的本地存儲,但由於數據冗餘,因此相較於Share-Disk架構而言,需要更多的存儲空間
c.沒有獨立網關
當前市場上也存在下列一種基於數據實時同步的集群,其拓撲結構如下圖所示:
此系統由於沒有獨立的集群網關,因此本質上簡化成了資料庫的實時備份系統,與實際的備份系統不同的是,它是工作在資料庫應用層。此系統的特點:
a) 沒有獨立的集群網關,通過主節點的轉發來實行查詢的負載均衡。在系統壓力大的情況下,集群主機會形成性能瓶頸,無論是CPU、內存還是網路帶寬,也可能是OS等系統內核資源,都容易因到達臨界狀態而形成瓶頸。
b) 各節點數據實時一致,對於數據容錯有利。
c) 對客戶端沒有二進制透明。
d) 負載均衡單元是資料庫連接。也就是說,在客戶端登陸資料庫的時候,靜態地指定連接到某個集群節點,此後此連接上的全部請求一律發送到該資料庫上,因此在特殊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所有客戶端的連接集中在集群主機上,這時候,集群主機不但承擔了客戶端的所有查詢,還需要實時同步數據到所有的集群從機,即集群主機的CPU為100%,而集群別的節點CPU可能為0%,這樣整個系統的性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e) 由於使用的是分布式事務機制(MSDTC)確保數據的實時一致性,因此數據同步的性能比較慢,根據測試,會比SQL Server鏡像慢好幾倍。
f) 同樣地,此集群的節點數量也受到限制,也是以2到4個節點為宜。
❼ 為什麼要配置資料庫集群 博客園
把一個資料庫放在多個伺服器上,而且這些資料庫伺服器具有同步數據的功能, 這樣任何一台數據伺服器出問題都不影響用戶
❽ 資料庫集群
拿oracle為例:
集群是多台伺服器共同提供服務,資料庫集群的意思就是多台運行資料庫服務的伺服器組成一個集群。
oracle的集群,自己的是rac,最少需要2台機器,先裝cluster或者grid,再在集群上安裝資料庫,就可以了。
要是db2的話,還得用ibm的操作系統,安裝一個集群軟體
hacmp等等的。
反正
核心要理解的就是
,做集群,要有集群系統來支撐。例如
,文件同步訪問等等的。
rac,hacmp等等的,都屬於集群系統!